專利名稱:新型折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紙裝置,屬于包裝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對墻地磚進 行包裝的新型折紙裝置。
背景技術:
在當今機械化和自動化高速發(fā)展的工業(yè)領域,中國墻地磚生產企業(yè)也在不斷尋求發(fā)展和 變化,就墻地磚的包裝而言,已從傳統(tǒng)的人工包裝發(fā)展為機械包裝,而隨著大量包裝機械的 廣泛使用,各式各樣的折紙裝置也應運而生,不僅極大的提高了包裝效率,而且準確性良好, 成本低,為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供一種優(yōu)勢資源力量。目前,現(xiàn)有的包裝機折紙裝置 一般采用氣缸驅動壓輪壓折包裝紙的技術,即磚垛行進到預定位置后,折紙裝置的氣缸驅動 壓輪安裝架繞固定軸轉動,帶動壓輪一同轉動,當旋轉達到設定角度時,包裝紙從豎直狀態(tài) 被壓折成水平狀態(tài),實現(xiàn)包裝效果。這類折紙裝置釆用氣缸帶動壓輪轉動的運動技術手段, 結構比較復雜,運動零部件繁多,容易產生故障,從而降低了運行的穩(wěn)定性,相應也增加了 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穩(wěn)定性強、 成本低、有效減少故障率的非運動的新型折紙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新型折紙裝置,其包括 一上折紙部件,其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上折紙單元和第二 上折紙單元,第一上折紙單元和第二上折紙單元分別設有一用于將包裝紙的豎直面導向折成 上水平面的上扭轉體;一下折紙部件,其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下折紙單元和第二下折紙單元, 第一下折紙單元和第二下折紙單元分別設有一用于將包裝紙的豎直面導向折成下水平面的下 扭轉體;及所述上扭轉體和下扭轉體在空間位置上對應配合形成四邊形結構。
進一步,所述第一上折紙單元、第二上折紙單元分別包括 一上安裝支座,其一端部固 定在位,另一端部向下延伸設有兩根導向桿; 一上二連桿,其包括轉動連接的第一上連桿和 第二上連桿,第一上連桿與導向桿滑動連接,第二上連桿與上扭轉體緊固連接;及一上驅動 氣缸,其缸體與第一上連桿固定連接,活塞桿通過第一鉸接件與第二上連桿活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一下折紙單元、第二下折紙單元分別包括 一下安裝支座,其固定在位;一下二連桿,其包括轉動連接的第一下連桿和第二下連桿,第一下連桿與下安裝支座固定連 接,第二下連桿與下扭轉體緊固連接;及一下驅動氣缸,其缸體與下安裝支座固定連接,活 塞桿通過第二鉸接件與第二下連桿活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上扭轉體、下扭轉體分別包括 一固定面,其與二連桿固定連接;_螺旋 過渡面,其與固定面一體成型,從前端垂直于固定面連續(xù)螺旋90度均勻過渡為后端平行于固 定面。
進一步,所述導向桿上設有調節(jié)固定上二連桿的鎖固件,以實現(xiàn)折紙裝置對不同高度磚 垛的包裝需求。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為采用非運動技術方案,減少了折紙過程中 所需的運動零部件,相應的減少了故障率,而且整體結構簡單,穩(wěn)定性好,成本低,操作簡 單,有利于企業(yè)的推廣使用。
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附圖說明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標號125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一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折紙裝置,包括對應設置的一上折紙部件1和一 下折紙部件2。
上述上折紙部件1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上折紙單元11和第二上折紙單元12,第一、第 二上折紙單元11、 12分別設有一用于將包裝紙的豎直面導向折成上水平面的上扭轉體115、 125。進一步,所述第一、第二上折紙單元ll、 12分別包括一上安裝支座lll、 121,其一 端部固定在位,另一端部向下延伸設有兩根導向桿112、 122,導向桿112、 122上設有調節(jié) 固定下述上二連桿的鎖固件,以實現(xiàn)折紙裝置對不同高度磚垛的包裝需求; 一上二連桿113、 123,其包括轉動連接的第一上連桿1131、 1231和第二上連桿1132、 1232,第一上連桿1131、 1231與導向桿112、 122滑動連接,第二上連桿1132、 1232與上扭轉體115、 125緊固連接; 及一上驅動氣缸114、 124,其缸體與第一上連桿1131、 1231固定連接,活塞桿通過第一鉸 接件1141、 1241與第二上連桿1132、 1232活動連接。上述下折紙部件2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下折紙單元21和第二下折紙單元22,第一、第 二下折紙單元21、 22分別設有一用于將包裝紙的豎直面導向折成下水平面的下扭轉體214、 224。進一步,所述第一、第二下折紙單元分別包括一下安裝支座211、 221,其固定在位; 一下二連桿212、 222,其包括轉動連接的第一下連桿2121、 2221和第二下連桿2122、 2222, 第一下連桿2121、 2221與下安裝支座211、 221固定連接,第二下連桿2122、 2222與下扭轉 體214、 224緊固連接;及一下驅動氣缸213、 223,其缸體與下安裝支座211、 221固定連接, 活塞桿通過第二鉸接件2131、 2231與第二下連桿2122、 2222活動連接。
上述上扭轉體115、 125和下扭轉體214、 224在空間位置上對應配合形成四邊形結構, 及上、下扭轉體115、 125、 214、 224分別包括 一固定面1251 (如圖4所示),其與二連桿 固定連接; 一螺旋過渡面1252 (如圖4所示),其與固定面1251—體成型,從前端垂直于固 定面連續(xù)螺旋90度均勻過渡為后端平行于固定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當磚垛帶著包裝紙進入折紙裝置中由上、下扭轉體115、 125、 214、 224形成的四邊形結構時,由于扭轉體的螺旋過渡面連續(xù)螺旋旋轉90度,包裝紙 在螺旋過渡面的導向作用下將逐漸由豎直狀態(tài)壓折成水平狀態(tài),從而完成對磚垛上下平面的 包裝工作,同時,上、下二連桿113、 123、 212、 222對包裝紙的側面具有壓合作用,形成對 包裝紙側面的折疊效果,當磚哚通過折紙裝置后即自動完成包裝功能,而無需驅動折紙裝置 的任何零部件運動。另一方面,通過調節(jié)上、下驅動氣缸114、 124、 213、 223活塞桿的伸縮 長度,可以帶動上、下二連桿113、 123、 212、 222的張開角度,實現(xiàn)寬度調節(jié),以適應不同 寬度磚垛的包裝需要;而調節(jié)上二連桿113、 123在導向桿112、 122上的位置,實現(xiàn)高度調 節(jié),以適應不同高度磚垛的包裝需要。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實 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 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折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折紙部件,其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上折紙單元和第二上折紙單元,第一上折紙單元和第二上折紙單元分別設有一用于將包裝紙的豎直面導向折成上水平面的上扭轉體;-下折紙部件,其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下折紙單元和第二下折紙單元,第一下折紙單元和第二下折紙單元分別設有一用于將包裝紙的豎直面導向折成下水平面的下扭轉體;及所述上扭轉體和下扭轉體在空間位置上對應配合形成四邊形結構。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折紙單元、第二上折紙 單元分別包括一上安裝支座,其一端部固定在位,另一端部向下延伸設有兩根導向桿;一上二連桿,其包括轉動連接的第一上連桿和第二上連桿,第一上連桿與導向桿滑動連接,第二上連桿與上扭轉體緊固連接;—上驅動氣缸,其缸體與第一上連桿固定連接,活塞桿通過第一鉸接件與第二上連桿活 動連接。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折紙單元、第二下折紙單元分別包括-一下安裝支座,其固定在位;一下二連桿,其包括轉動連接的第一下連桿和第二下連桿,第一下連桿與下安裝支座固 定連接,第二下連桿與下扭轉體緊固連接;一下驅動氣缸,其缸體與下安裝支座固定連接,活塞桿通過第二鉸接件與第二下連桿活 動連接。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扭轉體、下扭轉體分別包括 _固定面,其與二連桿固定連接;—螺旋過渡面,其與固定面一體成型,從前端垂直于固定面連續(xù)螺旋90度均勻過渡為后端平行于固定面。
5、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折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桿上設有調節(jié)固定上二連桿的鎖固件,以實現(xiàn)折紙裝置對不同高度磚垛的包裝需求。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折紙裝置,其包括一上折紙部件,其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上折紙單元和第二上折紙單元,第一上折紙單元和第二上折紙單元分別設有一用于將包裝紙的豎直面導向折成上水平面的上扭轉體;一下折紙部件,其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下折紙單元和第二下折紙單元,第一下折紙單元和第二下折紙單元分別設有一用于將包裝紙的豎直面導向折成下水平面的下扭轉體;及所述上扭轉體和下扭轉體在空間位置上對應配合形成四邊形結構。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為采用非運動技術方案,減少了折紙過程中所需的運動零部件,相應的減少了故障率,而且整體結構簡單,穩(wěn)定性好,成本低,操作簡單,有利于企業(yè)的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B65B59/02GK201390401SQ20092005284
公開日2010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18日
發(fā)明者姜紅軍, 隋旭東 申請人:廣東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