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及拉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薄紙拉斷方法及拉斷結構,特別是關于一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及拉斷結構。
背景技術:
典型的薄紙卷繞裝置主要包括有一上卷輪、一導引板、一下卷輪、一騎輪,其中導引板設置于上卷輪的一輪面下方鄰近位置,并與該上卷輪之間形成一通道,該上卷輪、下卷輪和騎輪之間形成一卷繞區(qū)。一般薄紙卷繞裝置的紙管,是靠一輸送機傳遞至一上卷輪旁,再由一推桿推入一導引板通道,再到達一卷繞區(qū),在紙管上卷繞薄紙成為一卷筒紙,如卷筒衛(wèi)生紙等。完成一卷筒紙的卷繞工作后,借由控制一旋轉桿的轉速,使其相對速度比上卷輪的轉速快或比上卷輪的轉速慢,借此所產(chǎn)生的速差而造成薄紙斷裂。在另一種先前技術中,是借由接觸式的薄紙拉斷方法及機構,例如以撥桿抵觸于薄紙卷繞裝置所配置的一上卷輪面,而將通過該上卷輪面的薄紙抵制住,再借由薄紙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被拉斷。然而,在上述常用的薄紙卷繞裝置中,須注意旋轉桿的轉速不可恰與上卷輪的轉速相同,才可造成速差而使薄紙斷裂,而且若薄紙是以高韌性的材質(zhì)所制成時,若旋轉桿與上卷輪之間的速差不夠大,亦無法造成薄紙斷裂。而在前述接觸式的薄紙拉斷先前技術中,由于撥桿需實際抵觸于上卷輪面,故在機構組成構件的耐用性、安全性方面存在了無法克服的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種具拉斷結構的薄紙卷繞裝置,以期利用非接觸的薄紙拉斷方式將薄紙拉斷。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有抽氣裝置以及具有抽氣通道和中空通道的拉斷結構的薄紙卷繞裝置。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以產(chǎn)生真空吸附力來作為薄紙卷繞裝置中將薄紙拉斷的方法及拉斷結構。為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該薄紙卷繞裝置包括有上卷輪、至少導引板、下卷輪、騎輪,其中該導引板設置于上卷輪的輪面下方鄰近位置,并與該上卷輪之間形成通道,該上卷輪、下卷輪和騎輪之間形成卷繞區(qū),拉斷結構設置于該上卷輪下方,該拉斷結構具有轉軸以及由該轉軸凸伸的撥桿,該撥桿具有薄紙接觸端,并在該薄紙接觸端形成有至少一吸附口,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將薄紙臨貼于以一旋轉方向旋轉的該上卷輪下半部的輪面,而通過該通道;(b)該通過通道的薄紙在該卷繞區(qū)卷繞于第一紙管上而形成卷筒紙;(c)驅動該撥桿旋轉,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周期性地旋轉至面向于該上卷輪的接觸位置,在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與該薄紙接觸,并與該上卷輪之間保持預定間距;(d)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位于該接觸位置時,由該吸附口吸附通過該通道的薄紙;(e)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被拉斷,該薄紙的斷裂位置位于該接觸位置與該第一紙管的卷筒紙之間。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將薄紙臨貼于以一旋轉方向旋轉的該上卷輪下半部的輪面,而通過該通道;(b)該通過通道的薄紙在該卷繞區(qū)卷繞于第一紙管上而形成卷筒紙;(c)驅動該撥桿旋轉,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周期性地旋轉至面向于該上卷輪的接觸位置,在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與該薄紙接觸,并與該上卷輪的輪面之間保持預定間距;(d)將第二紙管送入該通道中;(e)降低該下卷輪的轉速,而使位于該通道的該薄紙稍懸垂而形成懸垂區(qū)段;(f)借由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的導引,將該薄紙的懸垂區(qū)段至少一部份區(qū)段導引夾卷于該第二紙管與該導引板之間;(g)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被拉斷,該薄紙的斷裂位置位于被夾卷在該第二紙管與該導引板間的位置與該第一紙管的卷筒紙之間。此外,本發(fā)明同時提出了一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該薄紙卷繞裝置包括有上卷輪、至少一導引板、下卷輪、騎輪,其中該導引板設置于上卷輪的輪面下方鄰近位置,并與該上卷輪之間形成通道,該上卷輪、下卷輪和騎輪之間形成卷繞區(qū),通過該通道的薄紙在該卷繞區(qū)卷繞于第一紙管上而形成卷筒紙,拉斷結構設置于該上卷輪下方鄰近位置,該拉斷結構包括轉軸,具有外環(huán)面;至少一撥桿,設置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該撥桿具有轉軸連接端和薄紙接觸端,該轉軸連接端連接固定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而該薄紙接觸端由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凸伸出,并形成有至少一吸附口;驅動機構,連接于該轉軸,用以驅動該撥桿以該轉軸為旋轉中心而旋轉,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周期性地旋轉位于接觸位置或離開該接觸位置,在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與該薄紙接觸,并與該上卷輪之間保持預定間距;抽氣通道,形成在該轉軸內(nèi)部,并經(jīng)由中空通道連通于該薄紙接觸端的吸附口 ;抽氣裝置,連接于該轉軸,并連通于該抽氣通道,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在吸附口處形成真空吸附力;其中該撥桿受該驅動機構的驅動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該接觸位置時, 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的吸附口吸附通過該通道的薄紙,使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被拉斷,該薄紙的斷裂位置位于該接觸位置與該第一紙管的卷筒紙之間。本發(fā)明還提出另一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該拉斷結構包括轉軸,具有外環(huán)面;至少一撥桿,設置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該撥桿具有轉軸連接端和薄紙接觸端,該轉軸連接端連接固定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而該薄紙接觸端由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凸伸出;驅動機構,連接于該轉軸,用以驅動該撥桿以該轉軸為旋轉中心而旋轉,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周期性地旋轉位于接觸位置或離開該接觸位置,在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與該薄紙接觸,并與該上卷輪之間保持預定間距;其中該撥桿受該驅動機構的驅動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該接觸位置時, 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將該薄紙位于該通道的懸垂區(qū)段的至少一部份區(qū)段導引夾卷于該第二紙管與該導引板之間,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被拉斷,該薄紙的斷裂位置位于被夾卷在該第二紙管與該導引板間的位置與該第一紙管的卷筒紙之間。本發(fā)明提出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及拉斷結構的特點及優(yōu)點在于,在薄紙卷繞裝置的上卷輪的一輪面下方鄰近位置配置一拉斷結構,該拉斷結構包括一轉軸,具有一外環(huán)面及至少一撥桿,該撥桿具有一轉軸連接端和一薄紙接觸端,該轉軸連接端連接固定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而該薄紙接觸端由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凸伸出。當該撥桿受一驅動機構的驅動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一面向于上卷輪的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吸附或導引通過該通道的薄紙,使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使該薄紙被拉斷。經(jīng)由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可以使得撥桿在不接觸上卷輪的狀況下,即可將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予以拉斷,如此可以提升薄紙卷繞裝置的運行順暢度及安全性,也可以減少薄紙卷繞裝置組成構件的機械耐用度。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發(fā)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其中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圖2為顯示薄紙每隔一預定長度距離打上一排孔洞的示意圖;圖3為顯示本發(fā)明中上卷輪和拉斷結構的撥桿的側視圖;圖4為拉斷結構的撥桿的剖視圖;圖5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一;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二 ;圖7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三;圖8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四;圖9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五;圖10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六;圖1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七;圖1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八;圖13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一;圖14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二 ;圖1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三;圖16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四;圖17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動作示意圖五;
圖18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
圖19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
圖20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
主要元件標號說明
100薄紙卷繞裝置
11基座
12上卷輪
13導引板
14拉斷結構
141轉軸
141a外環(huán)面
141b抽氣通道
141c開孔
142撥桿
142a轉軸連接端
142b薄紙接觸端
142c吸附口
142d旋轉軌跡圓
142e中空通道
15下卷輪
16騎輪
161擺臂
162旋轉中心軸
17紙管輸送裝置
171承板
172推板
19卷繞區(qū)
21夾送輪
22打孔裝置
23傾斜通道
3通道
4薄紙
41孔洞
42懸垂區(qū)段
43尾端
44頭端
5第一紙管
51卷筒紙
6第二紙管
A接觸位置Il傳遞方向12旋轉方向13旋轉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
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所示,本發(fā)明薄紙卷繞裝置100的第一實施例包括一基座11、一上卷輪 12、多個導引板13 (側視圖只能看見一個)、一拉斷結構14、一下卷輪15、一騎輪16、一紙管輸送裝置17、一對夾送輪21、一打孔裝置22、一傾斜通道23。導引板13設置于上卷輪12的一輪面下方鄰近位置,并與上卷輪12之間形成一通道3。上卷輪12、下卷輪15和騎輪16之間形成一卷繞區(qū)19。一具有一預定厚度及寬度的薄紙4以一傳遞方向Il經(jīng)由夾送輪21的輸送,并經(jīng)過打孔裝置22在該薄紙4在傳遞方向 Il每隔一預定長度距離打上一排正交于該傳遞方向Il的孔洞41 (如圖2所示),再臨貼于上卷輪12下半部的輪面而卷繞于一位于卷繞區(qū)19的第一紙管5上,薄紙4可在卷繞區(qū)19 形成一預定直徑的卷筒紙51,例如卷筒衛(wèi)生紙等。參閱圖3所示,拉斷結構14設置于上卷輪12下方鄰近位置,拉斷結構14包括一轉軸141及至少一撥桿142。轉軸141具有一外環(huán)面141a。撥桿142設置于轉軸141的外環(huán)面141a,各個撥桿142具有一轉軸連接端14 和一薄紙接觸端142b,轉軸連接端14 連接固定于轉軸141的外環(huán)面141a,而薄紙接觸端142b由轉軸141的外環(huán)面141a凸伸出。一驅動機構(未示)可驅動撥桿142以轉軸141為旋轉中心而旋轉,撥桿142的旋轉方向13相同于上卷輪12的旋轉方向12,故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旋轉至接觸位置A時,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的旋轉方向恰相反于上卷輪12的旋轉方向12。撥桿 142的旋轉軌跡可形成一旋轉軌跡圓142d。請同時參閱圖4所示,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設置有一吸附口 142c,并且轉軸141內(nèi)部具有一抽氣通道141b而使轉軸141呈中空管狀,轉軸141的外環(huán)面141a選定位置開設有多個連通于抽氣通道141b的開孔141c,撥桿142開設有至少一連通于吸附口 142c和轉軸141的開孔141c的中空通道14加。轉軸141連接有一抽氣裝置(未示),用以抽離轉軸141的抽氣通道141b和撥桿142的中空通道14 中的空氣,以使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的吸附口 142c具有一真空吸附力。較佳地,薄紙接觸端142b的吸附口 142c 最好是呈凹入結構,以使該吸附口 142c在吸附薄紙4時具有最佳的吸附效果。參閱圖5 12所示,顯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一序列動作示意圖。當撥桿142受驅動以旋轉方向13旋轉而使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周期性地旋轉至面向于該上卷輪12的接觸位置A(如圖6所示)。此時,該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 與薄紙4接觸,并與上卷輪12之間保持一預定間距,并未接觸,且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 142b將薄紙4吸附于吸附口 142c。第二紙管6經(jīng)紙管輸送裝置17的一承板171的輸送,而到達導引板13與上卷輪 12之間所形成的通道3的入口后,紙管輸送裝置17的一推板172會旋轉而將第二紙管6推入通道3內(nèi)(如圖7所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為了使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順利吸附通過通道3的薄紙4,可以在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位于接觸位置A時,由控制器(圖未示)稍降低下卷輪15的轉速,而使薄紙4稍懸垂(如圖7所示),如此可使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 142b順利吸附薄紙4。當薄紙4受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吸附的同時,薄紙4的右側端因受到卷繞區(qū)19卷繞形成的卷筒紙51的拉力而被拉斷,而使薄紙4在斷裂處分裂為一靠近第一紙管 5的尾端43和一靠近第二紙管6的頭端44,薄紙4的尾端43會卷繞在第一紙管5上而完成卷筒紙51的卷繞(如圖10所示),此時,下卷輪15的轉速回復至正常轉速。該薄紙4的斷裂位置位于該接觸位置A與該第一紙管5的卷筒紙51之間。在實際的產(chǎn)業(yè)利用時,其斷裂位置會在薄紙4受打孔裝置22進行打孔所形成的孔洞41的位置。當薄紙4被拉斷的同時,由于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吸附住薄紙4的頭端 44,并借由撥桿142在接觸位置A的反方向旋轉而將薄紙4的頭端44帶往剛進入通道3的第二紙管6,而使薄紙4的頭端44初步卷繞于第二紙管6的外環(huán)面(如圖9、圖10所示)。當撥桿142旋轉離開薄紙4及通道3后,第二紙管6沿著通道3繼續(xù)向前滾動,而使得薄紙4的頭端44完全卷繞于第二紙管6上,同時薄紙4的尾端43會卷附于卷筒紙51 上而完成卷筒紙51的卷繞(如圖10、11所示)。參閱圖11、12所示,第二紙管6會借由下卷輪15減速所造成的上卷輪12和下卷輪15之間的速差效應而被傳遞至卷繞區(qū)19 (如圖12所示),并開始進行一新的卷筒紙的卷繞工作。而已完成的卷筒紙51則沿著傾斜通道23排出。由于卷筒紙51已沿著傾斜通道23排出,而騎輪16連接于一擺臂161 (同時參閱圖1),擺臂161具有一旋轉中心軸162,擺臂161可以其旋轉中心軸162為中心而擺動,因此連接于擺臂161的騎輪16亦會隨著擺臂161的擺動軌跡而上下移動,當卷筒紙51排出后,原本壓觸于卷筒紙51的騎輪16即會向下移動而壓觸于第二紙管6。參閱圖13 20所示,顯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在進行薄紙拉斷的一序列動作示意圖。其中圖13 15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動作相同,而在圖16中,在進行薄紙的正常卷繞動作期間,將下卷輪15的轉速由正常轉速稍降低轉速,而可使位于該通道3的該薄紙4稍懸垂而形成一懸垂區(qū)段42。此懸垂區(qū)段42恰可借由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的導引(如圖17所示),將該薄紙4的懸垂區(qū)段42至少一部份區(qū)段(即鄰近于第二紙管6的區(qū)段)導引夾卷于該第二紙管6與該導引板13之間(如圖18所示)。此時,下卷輪15的轉速回復至正常轉速,故薄紙4因受到卷繞區(qū)19卷繞形成的卷筒紙51的拉力而被拉斷(如圖19所示),該薄紙4的斷裂位置位于被夾卷在該第二紙管6與該導引板13間的位置與該第一紙管5的卷筒紙51之間。相同于前一實施例,當撥桿142受驅動以旋轉方向13旋轉而使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周期性地旋轉至面向于該上卷輪12的接觸位置A。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 的吸附口 142c所產(chǎn)生的真空吸附力,輔助該撥桿142的薄紙接觸端142b將薄紙4的懸垂區(qū)段42至少一部份區(qū)段導引夾卷于該第二紙管6與該導引板13之間。當薄紙4被拉斷后,其后續(xù)的動作(如圖20所示)則與前一實施例的動作相同。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薄紙卷繞裝置包括有上卷輪、 至少一導引板、下卷輪、騎輪,其中該導引板設置于上卷輪的輪面下方鄰近位置,并與該上卷輪之間形成通道,該上卷輪、下卷輪和騎輪之間形成卷繞區(qū),拉斷結構設置于該上卷輪下方,該拉斷結構具有轉軸以及由該轉軸凸伸的撥桿,該撥桿具有薄紙接觸端,并在該薄紙接觸端形成有至少一吸附口,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將薄紙臨貼于以一旋轉方向旋轉的該上卷輪下半部的輪面,而通過該通道;(b)該通過通道的薄紙在該卷繞區(qū)卷繞于第一紙管上而形成卷筒紙;(c)驅動該撥桿旋轉,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周期性地旋轉至面向于該上卷輪的接觸位置,在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與該薄紙接觸,并與該上卷輪之間保持一預定間距;(d)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位于該接觸位置時,由該吸附口吸附通過該通道的薄紙;(e)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被拉斷,該薄紙的斷裂位置位于該接觸位置與該第一紙管的卷筒紙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撥桿的旋轉方向相同于該上卷輪的旋轉方向,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的旋轉方向恰相反于該上卷輪的旋轉方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a)中,該薄紙在送入通道前更包括在該薄紙每隔一預定長度距離打上一排孔洞。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中,更包括降低該下卷輪轉速,而使薄紙懸垂的步驟。
5.一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薄紙卷繞裝置包括有上卷輪、 至少一導引板、下卷輪、騎輪,其中該導引板設置于上卷輪的輪面下方鄰近位置,并與該上卷輪之間形成通道,該上卷輪、下卷輪和騎輪之間形成卷繞區(qū),拉斷結構設置于該上卷輪下方,該拉斷結構具有轉軸以及由該轉軸凸伸的撥桿,該撥桿具有薄紙接觸端,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將薄紙臨貼于以一旋轉方向旋轉的該上卷輪下半部的輪面,而通過該通道;(b)該通過通道的薄紙在該卷繞區(qū)卷繞于第一紙管上而形成卷筒紙;(c)驅動該撥桿旋轉,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周期性地旋轉至面向于該上卷輪的接觸位置,在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與該薄紙接觸,并與該上卷輪的輪面之間保持一預定間距;(d)將第二紙管送入該通道中;(e)降低該下卷輪的轉速,而使位于該通道的該薄紙稍懸垂而形成懸垂區(qū)段;(f)借由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的導引,將該薄紙的至少一部份懸垂區(qū)段導引夾卷于該第二紙管與該導引板之間;(g)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被拉斷,該薄紙的斷裂位置位于被夾卷在該第二紙管與該導引板間的位置與該第一紙管的卷筒紙之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撥桿的旋轉方向相同于該上卷輪的旋轉方向,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的旋轉方向恰相反于上卷輪的旋轉方向。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a)中,該薄紙在送入通道前更包括在該薄紙在該傳遞方向每隔一預定長度距離打上一排孔洞。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更包括在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形成一真空吸附力的步驟,以輔助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將該薄紙的至少一部份懸垂區(qū)段導引夾卷于該第二紙管與該導引板之間。
9.一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薄紙卷繞裝置包括有上卷輪、至少一導引板、下卷輪、騎輪,其中該導引板設置于上卷輪的輪面下方鄰近位置,并與該上卷輪之間形成通道,該上卷輪、下卷輪和騎輪之間形成卷繞區(qū),通過該通道的薄紙在該卷繞區(qū)卷繞于第一紙管上而形成卷筒紙,拉斷結構設置于該上卷輪下方鄰近位置,該拉斷結構包括轉軸,具有外環(huán)面;至少一撥桿,設置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該撥桿具有轉軸連接端和薄紙接觸端,該轉軸連接端連接固定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而該薄紙接觸端由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凸伸出,并形成有至少一吸附口;驅動機構,連接于該轉軸,該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撥桿以該轉軸為旋轉中心而旋轉,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周期性地旋轉位于接觸位置或離開該接觸位置,在該接觸位置時, 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與該薄紙接觸,并與該上卷輪之間保持一預定間距;抽氣通道,其形成在該轉軸內(nèi)部,并經(jīng)由中空通道連通于該薄紙接觸端的吸附口 ;抽氣裝置,其連接于該轉軸,并連通于該抽氣通道,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在吸附口處形成真空吸附力;其中該撥桿受該驅動機構的驅動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的吸附口吸附通過該通道的薄紙,使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被拉斷,該薄紙的斷裂位置位于該接觸位置與該第一紙管的卷筒紙之間。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撥桿的旋轉方向相同于該上卷輪的旋轉方向,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的旋轉方向恰相反于上卷輪的旋轉方向。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更包括有打孔裝置,該打孔裝置配置在該通道的鄰近位置,以將該薄紙在送入該通道之前,在該薄紙每隔一預定長度距離打上一排孔洞。
12.—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薄紙卷繞裝置包括有上卷輪、 至少一導引板、下卷輪、騎輪,其中該導引板設置于上卷輪的輪面下方鄰近位置,并與該上卷輪之間形成通道,該上卷輪、下卷輪和騎輪之間形成卷繞區(qū),通過該通道的薄紙在該卷繞區(qū)卷繞于第一紙管上而形成卷筒紙,拉斷結構設置于該上卷輪下方鄰近位置,該拉斷結構包括轉軸,具有外環(huán)面;至少一撥桿,設置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該撥桿具有轉軸連接端和薄紙接觸端,該轉軸連接端連接固定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而該薄紙接觸端由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凸伸出;驅動機構,連接于該轉軸,所述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撥桿以該轉軸為旋轉中心而旋轉, 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周期性地旋轉位于一接觸位置或離開該接觸位置,在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與該薄紙接觸,并與該上卷輪之間保持一預定間距;其中該撥桿受該驅動機構的驅動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將該薄紙位于該通道的至少一部份懸垂區(qū)段導引夾卷于該第二紙管與該導引板之間,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被拉斷,該薄紙的斷裂位置位于被夾卷在該第二紙管與該導引板間的位置與該第一紙管的卷筒紙之間。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撥桿的旋轉方向相同于該上卷輪的旋轉方向,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該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的旋轉方向恰相反于上卷輪的旋轉方向。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結構更包括有打孔裝置,該打孔裝置配置在該通道的鄰近位置,以將該薄紙在送入該通道之前,在該薄紙每隔一預定長度距離打上一排孔洞。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薄紙卷繞裝置的薄紙拉斷方法及拉斷結構,在該薄紙卷繞裝置的上卷輪的輪面下方鄰近位置配置拉斷結構,該拉斷結構包括轉軸,具有外環(huán)面及至少一撥桿,該撥桿具有轉軸連接端和薄紙接觸端,該轉軸連接端連接固定于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而該薄紙接觸端由該轉軸的外環(huán)面凸伸出。當該撥桿受驅動機構的驅動而使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旋轉至面向于上卷輪的接觸位置時,該撥桿的薄紙接觸端吸附或導引通過該通道的薄紙,使該薄紙因受到卷繞區(qū)卷繞形成的卷筒紙的拉力,而使該薄紙被拉斷。
文檔編號B65H19/26GK102190184SQ20101013452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16日
發(fā)明者蔡東義 申請人:全利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