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及伸縮式皮帶輸送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帶傳動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本發(fā)明還涉及 一種具有上述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的伸縮式皮帶輸送車。
背景技術:
伸縮式皮帶輸送車是一種開式物料輸送設備,其輸送物料范圍廣,能輸送三級砼 料甚至更高級別的砼料,因此,為了提高工程質(zhì)量、進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許多大型工程項目 均采用伸縮式皮帶運送車來運送物料。伸縮式皮帶輸送車在工作過程中,由于輸送的距離較遠、輸送帶所承載的物料不 均勻等原因,容易引起輸送帶跑偏,造成物料外泄、輸送帶損壞、停工怠料,不利于遠程控 制,影響生產(chǎn)效率的提高。目前,國內(nèi)外在防止輸送帶跑偏方面的改進主要是改變承載滾筒 位移來改變輸送帶在軌道中的位置。但是,伸縮式皮帶輸送車的輸送帶支撐架為懸臂結構, 對空間要求較高,不能布置可改變位移或旋轉的承載滾筒,因此,上述的防止輸送帶跑偏的 改進不適用于伸縮式皮帶輸送車的輸送帶的改進。申請?zhí)枮?8216745. 8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能夠應用于長距離皮帶輸送的糾偏 裝置,該專利利用杠桿原理實現(xiàn),可以實現(xiàn)自動糾偏,適合承載滾筒的糾偏,但是該裝置占 用空間較大,而伸縮式皮帶輸送車等利用輸送帶輸送物料的專用車輛,輸送帶上下間距離 較小,不能安裝沿輸送帶支撐架高度方向設置的糾偏裝置,因此該糾偏裝置不能適用于伸 縮式皮帶輸送車等利用輸送帶輸送物料的專用車輛。另外,利用液壓(如申請?zhí)枮?00820110553的中國專利)、電氣(如申請?zhí)枮?92209345的中國專利)等控制皮帶糾偏的裝置,也同樣不適用于伸縮式皮帶輸送車,主要 原因是伸縮式皮帶輸送車的輸送帶支撐架是伸縮式輸送帶支撐架結構,不便于液壓、電氣 的布管、走線等。因此,如何研發(fā)出一種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可適用于伸縮式皮帶輸送車的輸送 帶調(diào)偏裝置,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該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結構簡單占 用空間小、可適用于伸縮式皮帶輸送車。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輸送帶 調(diào)偏裝置的伸縮式皮帶輸送車。為了實現(xiàn)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用于對輸送帶進 行調(diào)偏,包括輸送帶支撐架、改向滾筒、滾筒支架,還包括擺桿、分別設于輸送帶兩側的左擋 輥、右擋輥;所述左擋輥的一端靠近所述輸送帶,另一端與輸送帶支撐架鉸接;所述右擋輥 的一端靠近所述輸送帶,另一端與所述輸送帶支撐架鉸接;所述擺桿的一端與所述滾筒支 架固定,另一端的兩側分別通過第一傳力件、第二傳力件連接所述左擋輥、右擋輥。優(yōu)選的,所述擺桿的桿體通過第一銷軸與所述輸送帶支撐架鉸接。
3
優(yōu)選的,還包括橫向設置的尾桿,所述尾桿的桿體與所述擺桿固定,所述第一傳力 件、所述第二傳力件通過尾桿與所述擺桿連接。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傳力件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三連接件,所述第二傳力件包括第二 連接件、第四連接件,所述擺桿上鉸接有平衡桿;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端與所述左擋輥連 接,另一端與所述平衡桿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一端與所述右擋輥連接,另一端 與所述平衡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平衡桿的第一端通過第三連接件與所述尾桿)的一端連 接,所述平衡桿的第二端通過第四連接件與所述尾桿的另一端連接。優(yōu)選的,所述尾桿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滾輪、第二滾輪,所述第一滾輪、所述第二 滾輪分別抵靠分別設于輸送帶支撐架上的第一楔形滑塊、第二楔形滑塊,所述第一楔形滑 塊、第二楔形滑塊分別與所述第三連接件、所述第四連接件連接。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均為鋼絲繩或均為拉桿。優(yōu)選的,所述第三連接件、所述第四連接件均為拉桿。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傳力件、所述第二傳力件均為鋼絲繩或均為拉桿。優(yōu)選的,所述左擋輥包括左滾輪、左擋輥支撐,所述左擋輥支撐的一端與所述輸送 帶支撐架鉸接,另一端與連接所述左滾輪;所述右擋輥包括右滾輪、右擋輥支撐,所述右擋 輥支撐的一端與所述輸送帶支撐架鉸接,另一端連接所述右滾輪本發(fā)明提供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包括輸送帶支撐架、改向滾筒,用于支撐改向滾筒 的滾筒支架,改向滾筒與所述帶嚙合,還包括沿輸送帶延伸方向設置的擺桿、分別設于輸送 帶兩側左擋輥、右擋輥;左擋輥的一端靠近輸送帶,左擋輥與輸送帶之間具有預設間隙,另 一端與與輸送帶支撐架鉸接;右擋輥的一端靠近所述輸送帶,右擋輥與輸送帶之間同樣具 有預設間隙,另一端與輸送帶支撐架鉸接;擺桿的一端與滾筒支架固定,另一端的兩側分別 通過第一傳力件、第二傳力件連接所述左擋輥、右擋輥。這種結構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擺桿、左擋輥、右擋輥、第一傳力件及第二傳力件形 成窄平結構,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該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可設于上下輸送帶之間,可適用于 伸縮式皮帶輸送車皮帶改向處的自動糾偏。為了實現(xiàn)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伸縮式皮帶輸送車,該伸縮式皮 帶輸送車具有上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由于上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 有該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的伸縮式皮帶輸送車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I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II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圖3中輸送帶支撐架1、輸送帶2、改向滾筒3、滾筒支架4、擺桿5、左擋輥6、左滾輪6_1、 左擋輥支撐6-2、右擋輥7、右滾輪7-1、右擋輥支撐7-2、尾桿8、第一滾輪8_1、第二滾輪 8-2、第一連接件9-1、第二連接件9-2、平衡桿10、第三連接件11-1、第四連接件11_2、第一 楔形滑塊12-1、第二楔形滑塊12-2、第一滑塊軌道13-1、第二滑塊軌道13-2、第一銷軸14、 第二銷軸15、調(diào)節(jié)螺栓16、固定板17。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 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看圖1-圖3,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 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I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II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如圖1、圖2、圖3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包括輸送帶支撐架1、改向滾 筒3、滾筒支架4、擺桿5、左擋輥6、右擋輥7、第一傳力件及第二傳力件。改向滾筒3與輸送帶2嚙合,其用于改變輸送帶2的傳動方向,改向滾筒3由滾筒 支架4支撐,在滾筒支架4的支撐作用下,改向滾筒3可旋轉;左擋輥6、右擋輥7分別設于 輸送帶2的兩側,左擋輥6的一端靠近輸送帶2,左擋輥6的另一端與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 左擋輥6可繞該鉸接點旋轉,左擋輥6與所述輸送帶2之間具有預設間隙,輸送帶2跑偏時, 左擋輥6在輸送帶2的作用下可繞所述鉸接點逆時針方向旋轉;右擋輥7的一端靠近輸送 帶2,右擋輥7的另一端與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右擋輥7可繞鉸接點旋轉,右擋輥7與所述 輸送帶2之間具有預設間隙,輸送帶2跑偏時,右擋輥7在輸送帶2的作用下可繞其鉸接點 順時針方向旋轉;擺桿5沿輸送帶2延伸方向設置,擺桿5的一端與滾筒支架4固定,擺桿 5的另一端的兩側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傳力件、所述第二傳力件與左擋輥6、右擋輥7連接。進一步的方案中,還包括橫向設置的尾桿8,所述尾桿8的桿體與所述擺桿5固定, 所述第一傳力件、所述第二傳力件通過尾桿8與所述擺桿5連接。當輸送帶2向改向滾筒3左側方向跑偏時,輸送帶2超出改向滾筒3的邊界,輸送 帶2將抵靠左擋輥6,使得左擋輥6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左擋輥6將通過傳力件帶動尾桿8 的左端向左側擺動,由于尾桿8的桿體與擺桿5固定連接,尾桿8將帶動擺桿5使得改向滾 筒3的左部向前方擺(本申請中規(guī)定圖1中上方為前,下方為后),右部向后方擺,輸送帶 2就會向右側方向運動,直至輸送帶2不再抵靠左擋輥6,即實現(xiàn)輸送帶2的左側方向的調(diào) 偏;當輸送帶2向改向滾筒3右側跑偏時,輸送帶2將抵靠右擋輥7,使得右擋輥7向順時 針方向旋轉,右擋輥7將通過傳力件帶動尾桿8的右端向右側擺動,由于尾桿8的桿體與擺 桿5固定連接,尾桿8將帶動擺桿5使得改向滾筒3的左部向后方擺,右部向前方擺,輸送 帶2就會向左側方向運動,直至輸送帶2不再抵靠左擋輥6,即實現(xiàn)輸送帶2的右側方向的 調(diào)偏。這種結構的輸送帶2調(diào)偏裝置,擺桿5、尾桿8、左擋輥6、右擋輥7、尾桿8及傳力 件形成窄平結構,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該輸送帶2調(diào)偏裝置可設于上下輸送帶之間,可 適用于伸縮式皮帶輸送車輸送帶改向處的自動糾偏。具體實施方案中,為了能保證輸送帶2在正常的跑偏誤差范圍內(nèi)工作,左擋輥6、 右擋輥7之間的距離可以略大于改向滾筒3的寬度。具體的方案中,左擋輥6包括左滾輪6-1、左擋輥支撐6-2,左擋輥支撐6_2的一端 與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另一端連接可旋轉的左滾輪6-1 ;右擋輥包括右滾輪7-1、右擋輥支 撐7-2,右擋輥支撐7-2的一端與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另一端連接可旋轉的左滾輪6-1。優(yōu)選方案中,滾筒支架4的兩端分別通過調(diào)節(jié)螺栓16、固定板17與改向滾筒3的 兩端連接,通過調(diào)節(jié)螺栓16調(diào)整改向滾筒3兩端的高度,進而可以實現(xiàn)人工調(diào)整輸送帶2
5的跑偏。優(yōu)選方案中,擺桿5的桿體通過第一銷軸14與所述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尾桿8 在前后偏轉的過程中,將帶動擺桿5繞鉸接點旋轉,可以根據(jù)需要設置鉸接點的位置及尾 桿8距離鉸接點的距離,以使得尾桿8以較小作用力或較小擺動幅度實現(xiàn)改向滾筒3的調(diào) 高或調(diào)低。具體方案中,所述第一傳力件包括第一連接件9-1、第三連接件11-1,所述第二傳 力件包括第二連接件9-2、第四連接件11-2,擺桿5上鉸接有平衡桿10 ;第一連接件9-1的 一端與左擋輥6連接,另一端與平衡桿10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連接件9-2的一端與右擋輥 7連接,另一端與平衡桿10的第二端連接;平衡桿10的第一端通過第三連接件11-1與尾 桿8的一端連接,平衡桿10的第二端通過第四連接件11-2與尾桿8的另一端連接。具體地,第一連接件9-1可與左擋輥支撐6-2連接,第二連接件9-2可與右擋輥支 撐7-2連接。進一步的方案中,尾桿8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滾輪8-1、第二滾輪8-2,輸送帶支撐 架1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楔形滑塊12-1,第二楔形滑塊12-2,第一楔形滑塊12-1、第二楔形 滑塊12-2均可前后滑動,第一楔形滑塊12-1與第三連接件11-1連接,第二楔形滑塊12-2 與第四連接件11-2連接,尾桿8兩端的第一滾輪8-1、第二滾輪8-2分別抵靠第一楔形滑塊 12-1、第二楔形滑塊12-2。更具體的方案中,輸送帶支撐架1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滑塊軌道13-1,第二滑塊 軌道13-2,第一楔形滑塊12-1、第二楔形滑塊12-2分別與第一滑塊軌道13_1、第二滑塊軌 道13-2相配合,且第一楔形滑塊12-1、第二楔形滑塊12-2可分別沿第一滑塊軌道13_1、第 二滑塊軌道13-2在前后方向滑動。當輸送帶2向一側跑偏時,以左側為例,輸送帶2超出改向滾筒3的邊界范圍,輸 送帶2將抵靠左擋輥6的左滾輪6-1,迫使左擋輥支撐6-2沿鉸接點逆時針方向轉動,左擋 輥支撐6-2通過第一連接件9-1帶動平衡桿10第一端向前擺動,由于平衡桿10的桿體通 過第二銷軸15與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平衡桿10可以繞第二銷軸15轉動,平衡桿10的第 二端向后擺動,在第三連接件11-1、第四連接件11-2的作用下,左側的第一楔形滑塊12-1 向前滑動,右側的第二楔形滑塊12-2向后滑動,這樣將迫使尾桿8繞第一銷軸14順時針擺 動,使得改向滾筒3左半部向前擺,右半部向后擺,輸送帶2將向右側方向運動,直至輸送帶 2不再抵靠左擋輥6時,尾桿8、擺桿5就停止動作,輸送帶2重新回到改向滾筒3的范圍內(nèi) 并保持平衡;當輸送帶2向右側跑偏時,其工作過程與上述類似,在此不再做詳細介紹。第三連接件11-1、第四連接件11-2分別通過第一楔形滑塊12-1、第二楔形滑塊 12-2與尾桿8兩端的第一滾輪8-1、第二滾輪8-2形成連接。這種結構利用第一楔形滑塊 12-1、第二楔形滑塊12-2的楔形斜面,使其分別抵靠尾桿8兩端的第一滾輪8-1、第二滾輪 8-2 ;第一連接件9-1、第三連接件11-1在左擋輥6的作用下沿縱向擺動,在第一楔形滑塊 12-1的楔形斜面的作用下,第一連接件9-1、第三連接件11-1的縱向擺動使得尾桿8產(chǎn)生 橫向的移動,進而帶動擺桿5擺動,楔形斜面的傾斜角度較小,較大的縱向擺動量才可產(chǎn)生 較小的橫向移動量,這樣可使得擺桿5的控制較為穩(wěn)定,可避免改向滾筒3瞬間左右擺動量 過大而影響皮帶輸送的穩(wěn)定性;第二楔形滑塊12-2的作用與第一楔形滑塊12-1的作用相 似。
另外,由于尾桿8兩端的第一滾輪8-1、第二滾輪8-2分別抵靠在第一楔形滑塊 12-1、第二楔形滑塊12-2上,由于尾桿8的長度固定,第一楔形滑塊12-1和第二楔形滑塊 12-2的楔面相同,尾桿8和兩楔形滑塊始終接觸,尾桿8始終位于第一楔形滑塊12-1、第二 楔形滑塊12-2之間。當輸送帶2調(diào)偏完成、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時,可防止擺桿5左右擺動, 使得輸送帶2可始終處于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具體方案中,第一連接件9-1可以采用柔性連接件,如鋼絲繩等,也可以采用剛性 連接件,如拉桿等;第二連接件9-2同樣可以采用柔性連接件,如鋼絲繩等,也可以采用剛 性連接件,如拉桿等。具體方案中,第三連接件11-1、第四連接件11-2均可采用拉桿結構,以更好地傳 遞輸送帶2對左擋輥6或右擋輥7的抵靠力。上述實施例中,用于將輸送帶對左擋輥或右擋輥的抵靠力傳遞給尾桿的第一傳力 件采用第一連接件、第三連接件,第二傳力件采用第二連接件、第四連接件的結構,本發(fā)明 提供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并不局限于此一種結構,左擋輥、右擋輥可直接通過連接桿或鋼絲 繩與尾桿的端部連接,即所述第一傳力件、第二傳力件可以為一根鋼絲繩或拉桿,其工作原 理與上述實施例類似,在此不再做詳細介紹。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伸縮式皮帶輸送車,該伸縮式皮帶輸送車具有上述的輸送帶 調(diào)偏裝置,上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中的輸送帶支撐架為伸縮式皮帶輸送車的懸臂結構,由 于上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具有上述的技術效果,具有該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的伸縮式皮帶輸送 車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做詳細介紹。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描述,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 而在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 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用于對輸送帶(2)進行調(diào)偏,包括輸送帶支撐架(1)、改向滾筒(3)、滾筒支架(4),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擺桿(5)、分別設于輸送帶(2)兩側的左擋輥(6)、右擋輥(7);所述左擋輥(6)的一端靠近所述輸送帶(2),另一端與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所述右擋輥(7)的一端靠近所述輸送帶(2),另一端與所述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所述擺桿(5)的一端與所述滾筒支架(4)固定,另一端的兩側分別通過第一傳力件、第二傳力件連接所述左擋輥(6)、右擋輥(7)。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桿(5)的桿體通過第一 銷軸(14)與所述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橫向設置的尾桿(8), 所述尾桿(8)的桿體與所述擺桿(5)固定,所述第一傳力件、所述第二傳力件通過尾桿(8) 與所述擺桿(5)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力件包括第一 連接件(9-1)、第三連接件(11-1),所述第二傳力件包括第二連接件(9-2)、第四連接件 (11-2),所述擺桿(5)上鉸接有平衡桿(10);所述第一連接件(9-1)的一端與所述左擋輥 (6)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平衡桿(10)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9-2)的一端與所述 右擋輥(7)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平衡桿(10)的第二端連接;所述平衡桿(10)的第一端通過 第三連接件(11-1)與所述尾桿⑶的一端連接,所述平衡桿(10)的第二端通過第四連接 件(11-2)與所述尾桿(8)的另一端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桿(8)的兩端分別設 有第一滾輪(8-1)、第二滾輪(8-2),所述第一滾輪(8-1)、所述第二滾輪(8-2)分別抵靠分 別設于輸送帶支撐架(1)上的第一楔形滑塊(12-1)、第二楔形滑塊(12-2),所述第一楔形 滑塊(12-1)、第二楔形滑塊(12-2)分別與所述第三連接件(11-1)、所述第四連接件(11-2) 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9-1)、所述 第二連接件(9-2)均為鋼絲繩或均為拉桿。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連接件(11-1)、所述 第四連接件(11-2)均為拉桿。
8.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力件、所 述第二傳力件均為鋼絲繩或均為拉桿。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擋輥(6)包括左滾輪 (6-1)、左擋輥支撐(6-2),所述左擋輥支撐(6-2)的一端與所述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另 一端與連接所述左滾輪(6-1);所述右擋輥(7)包括右滾輪(7-1)、右擋輥支撐(7-2),所述 右擋輥支撐(7-2)的一端與所述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另一端連接所述右滾輪(7-1)。
10.一種伸縮式皮帶輸送車,其特征在于,該伸縮式皮帶輸送車具有權利要求1-9任一 項所述的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帶傳動設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輸送帶調(diào)偏裝置,用于對輸送帶(2)進行調(diào)偏,包括輸送帶支撐架(1)、改向滾筒(3)、滾筒支架(4),還包括擺桿(5)、分別設于輸送帶(2)兩側的左擋輥(6)、右擋輥(7);所述左擋輥(6)的一端靠近所述輸送帶(2),另一端與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所述右擋輥(7)的一端靠近所述輸送帶(2),另一端與所述輸送帶支撐架(1)鉸接;所述擺桿(5)的一端與所述滾筒支架(4)固定,另一端的兩側分別通過第一傳力件、第二傳力件連接所述左擋輥(6)、右擋輥(7)。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伸縮式皮帶輸送車。
文檔編號B65G39/16GK101948044SQ201010283870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14日
發(fā)明者劉可可, 李揚, 高曉漢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