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配置在輸送線的,能夠沿橫縱兩方向設(shè)定物品的輸送方向的移載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在產(chǎn)品的組裝線和搬運場中,在物品的輸送中利用輸送線的比較多。例如,在配送場中縱橫地配置多數(shù)的輸送線,在輸送線的交叉位置配置移載裝置。于是,通過運行移載裝置,使物品從輸送線移動到其它的輸送線,將物品輸送到所希望的地方。此處,移載裝置,一般來說具有使物品向縱方向移動的物品輸送部、向橫方向的輸送部、和升降部。通常的時候,為了不妨礙輸送線上的物品的輸送,使與移載裝置的縱方向或橫方向的輸送無關(guān)的物品輸送部的頂面退避到比縱向輸送線的輸送面的更加下側(cè)。而且,通過傳感器等判別在輸送線上移動的物品的目的地,是規(guī)定物品的情況下,通過制動器使物品停止在移載裝置上,進一步運行升降部,使與輸送有關(guān)的物品輸送部隆起到比輸送線的輸送面更加上側(cè)抬起物品,運行該物品輸送部,使物品送出到其他的輸送線。像這樣的移載裝置,公開在專利文獻1中。先行技術(shù)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5-280857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近年,在輸送場等中,從效率化的觀點上出發(fā),具有使輸送線上的物品的輸送速度高速化的要求。但是,如果通過采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移載裝置的輸送線來使物品的輸送速度高速化,則在移載裝置上使物品停止時,導(dǎo)致物品和托盤等的輸送用部件高速地沖撞制動器。因此,可能會導(dǎo)致物品和托盤等的輸送用部件破損。另外,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導(dǎo)致制動器所受到的沖擊變大,制動器的消耗變快的問題。另外,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向移載裝置的傳送機滾筒附加制動使物品停止在移載裝置上的方法。但是,在該方法中,存在如果使物品的輸送速度高速化,則為了使物品停止而需要長的制動距離的問題。即,即使傳送機滾筒在不能旋轉(zhuǎn)的狀態(tài)下,也會導(dǎo)致高速進入傳送機滾筒上的物品在傳送機滾筒的外周面邊滑動邊移動,因此,直到物品停止需要較長的距離。因此,有必要在物品的進入方向上較長地形成移載裝置,存在移載裝置大型化的問題。另外,考慮有對位于移載裝置的輸送方向上流側(cè)的傳送機滾筒進行控制,限制移向移載裝置的物品的進入速度的方法。但是,按照該方法,存在導(dǎo)致輸送線的物品的輸送控制變得繁雜的問題。于是,本發(fā)明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問題點,其課題為提供一種移載裝置,即使在采用高速地搬運物品的輸送線的情況下,也能夠在使物品停止在移載裝置上時防止物品及周邊的部件的破損和過度的消耗,并且不必使移載裝置大型化,對于物品的制動沒必要進行復(fù)雜的輸送控制。課題解決的單元用于解決上述問題的發(fā)明是一種移載裝置,其包括將被輸送物載置在輸送面上, 并能夠向一個方向輸送被輸送物的主輸送傳送機部,和配置在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相同的區(qū)域,將被輸送物載置在輸送面上,并向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方向交差的方向輸送被輸送物的副輸送傳送機部,該移載裝置的特征在于主輸送傳送機部和副輸送傳送機部的至少任意一方是滾筒傳送機,屬于至少任意一方的滾筒傳送機的各滾筒的至少一個是具備被輸送物制動單元的制動用滾筒,所述被輸送物制動單元,通過在被輸送物和制動用滾筒之間起作用的制動力,至少能夠抑制被輸送物向與滾筒傳送機的輸送方向交差方向的行進。優(yōu)選采用制動力由摩擦力構(gòu)成?!芭c滾筒傳送機的輸送方向交差方向”是具有沿著滾筒傳送機的軸方向的成分的方向。本發(fā)明的移載裝置為主輸送傳送機部和副輸送傳送機部的任意一方具備制動用滾筒的滾筒傳送機。而且,制動用滾筒通過在被輸送物(物品)和制動用滾筒之間起作用的制動力,至少具備抑制向與滾筒傳送機的輸送方向交差方向(以下,稱作“交差方向”)的被輸送物的行進的功能。因此,被輸送物進入到移載裝置上并向交差方向前進時,在被輸送物和制動用滾筒之間作用較大的制動力,能夠使被輸送物減速或停止。即,具備本發(fā)明的移載裝置制動用滾筒,只要制動用滾筒上的被輸送物向交差方向前進,就能夠使該被輸送物減速或停止。因此,具備該制動用滾筒的本申請發(fā)明的移載裝置,不需要復(fù)雜的控制等,就能夠使進入移載裝置的被輸送物減速或停止。即,在用移載裝置變更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的朝向并用滾筒傳送機搬出時,被輸送物的減速或停止變得容易,能夠簡易地實施被輸送物的輸送。如果是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移載裝置,由于滾筒傳送機的表面是金屬,在被輸送物進入滾筒的軸方向的情況下,被輸送物在滾筒沿軸方向滑動,被輸送物不容易停止。對此,在本發(fā)明的移載裝置中,例如,如果采用利用摩擦力的制動用滾筒,則制動用滾筒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數(shù)變高,不會如通常的滾筒傳送機那樣,被輸送物以在滾筒上的外周面沿軸方向滑動的方式移動。從而,與采用通常的傳送機滾筒的情況相比,被輸送物能夠以短的距離停止。 由此,沒必要在移載裝置設(shè)置被輸送物的制動用距離,能夠使移載裝置小型化。并且,被輸送物不只是輸送對象,還包含托盤等的輸送用部件。優(yōu)選所述制動用滾筒的推力方向和被輸送物向滾筒傳送機進入的方向相同或大致相同。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在將進入移載裝置的被輸送物向與進入方向正交的方向搬出的情況下,能夠快速地輸送。即,進入滾筒傳送機的被輸送物,從制動用滾筒的推力方向的端部向制動用滾筒上行進,并沿著制動用滾筒的推力方向行進到制動用滾筒上。此處,被輸送物在制動用滾筒上隨著向推力方向前進而減速。而且,在被輸送物進入滾筒傳送機時,如果預(yù)先使?jié)L筒傳送機旋轉(zhuǎn)驅(qū)動,則能夠同時實施被輸送物的向推力方向的減速和滾筒傳送機實施的輸送。換言之,被輸送物隨著用滾筒傳送機進行輸送,而在與輸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推力方向)減速。即,與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使被輸送物停止后通過滾筒傳送機輸送的情況相比,由于能夠同時實施被輸送物的停止和滾筒傳送機實施的輸送,所以在用移載裝置變更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的朝向并用滾筒傳送機搬出時,能夠使被輸送物的輸送高速化。并且,此處,推力方向是沿滾筒的旋轉(zhuǎn)軸的方向。作為上述制動用滾筒的一例,例舉有在滾筒主體的外周面安裝摩擦系數(shù)大的高摩擦材料而形成的制動用滾筒?;蚴?,也推薦在滾筒的外周面形成凹凸(例如,多數(shù)的突起、槽、凸條)的制動用滾筒。制動用滾筒可以在滾筒主體的外周面設(shè)置摩擦系數(shù)大的高摩擦材料,并且在所述高摩擦材料的表面形成凹凸。制動用滾筒的滾筒主體的外周面可以通過橡膠或樹脂覆蓋。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能夠容易且廉價地形成具有摩擦系數(shù)高的外周面的制動用滾筒優(yōu)選具備使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或副輸送傳送機部的任意一方或雙方升降的升降單元。優(yōu)選移載裝置形成傳送機裝置的一部分,通過移載裝置的主輸送傳送機部能夠在沿著傳送機裝置的主輸送路的方向輸送被輸送物,副輸送傳送機部是滾筒傳送機,且具有制動用滾筒,在通過副輸送傳送機部從主輸送路排出被輸送物的情況下,被輸送物到達移載裝置之前,處于使所述制動用滾筒的外周面移動到主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面的高度以上的高度的狀態(tài)。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當被輸送物開始進入移載裝置時,就已經(jīng)形成由制動用滾筒所構(gòu)成的輸送面,或是由含有制動用滾筒的多個部件所構(gòu)成的輸送面。因此,能夠使被輸送物在搬入移載裝置后馬上接觸制動用滾筒。即,在被輸送物搬入移載裝置后從移載裝置向規(guī)定方向搬出為止的期間中,能夠盡快開始被輸送物的減速。從而,能夠使高速地進入移載裝置的被輸送物可靠地減速。另外,輸送面是指,在用移載裝置輸送被輸送物時,在移載裝置上與被輸送物的底面接觸的面。制動用滾筒可以固定在規(guī)定的高度,但是,也可以在沒有載置物品時下降(退避)。在被輸送物相對于沿著主輸送路的方向?qū)嵸|(zhì)性停止后使副輸送傳送機部動作,副輸送傳送機部向被輸送物施加與沿著主輸送路的方向交差的方向的力,從主輸送路排出被輸送物。移載裝置形成傳送機裝置的一部分,通過移載裝置的主輸送傳送機部能夠在沿著傳送機裝置的主輸送路的方向輸送被輸送物,副輸送傳送機部是滾筒傳送機,且具有制動用滾筒,在應(yīng)該從傳送機裝置的主輸送路排出的被輸送物接近移載裝置或是到達移載裝置上時,處于使副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面移動到主輸送傳送部的輸送面的高度以上的高度的狀態(tài)。另外,在被輸送物維持慣性力沿主輸送路的方向移動期間,使副輸送傳送機部動作,副輸送傳送機部向被輸送物施加與所述慣性力交差方向的力,從主輸送路排出被輸送物。在本發(fā)明的移載裝置中,當被輸送物沿著主輸送路行進時,由于通過副輸送傳送機部使行進中的被輸送物的輸送動作開始,能夠使被輸送物不用停止而在移載裝置上以變更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另外,只要使副輸送傳送機部動作,就能夠使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從主輸送路變更為與主輸送路交差的方向。因此,與使推進器等的推壓部件動作來變更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的情況相比,能夠短時間地進行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的變更。而且,與通過推壓部件推壓被輸送物的側(cè)面的情況不同,能夠維持輸送方向變更后的被輸送物的狀態(tài)。進而,由于能夠通過從來自副輸送傳送機部的力變更輸送方向,所以與通過推壓部件變更輸送方向的情況相比,不必設(shè)置推壓用的部件,能夠消減部品數(shù)量。優(yōu)選所述升降單元具有水平移動的水平移動部件、和將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的變換單元。另外,優(yōu)選所述升降單元具備切換滾筒部件,該切換滾筒部件具備電動機和通過電動機旋轉(zhuǎn)的輸出部件,水平移動部件從切換滾筒部件的輸出部件接受動力傳遞而進行水平移動。優(yōu)選升降單元位于主輸送傳送機部和副輸送傳送機部的外側(cè)。作為升降單元,在采用進行水平移動的水平移動部件和將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得變換單元的情況下,通過使水平移動部件水平移動,能夠使主輸送傳送機部或副輸送傳送機部的任意一方或雙方升降。即,由于水平移動部件不向鉛垂方向移動,在升降單元的配置的高度方向不必有廣泛的空間。另外,采用在主輸送傳送機部或副輸送傳送機部的外側(cè)配置升降單元的結(jié)構(gòu)的情況,與配置在主輸送傳送機部或副輸送傳送機部的下側(cè)的情況不同,能夠降低移載裝置的尚度。并且,上述變換單元能夠由凸輪機構(gòu)、曲柄機構(gòu)、和各種各樣的連接結(jié)構(gòu)等構(gòu)成。優(yōu)選主輸送傳送機部在至少一個以上的旋轉(zhuǎn)部件懸架線狀部件,并具有支撐旋轉(zhuǎn)部件和線狀部件的支撐部件,所述副輸送傳送機部具備包含至少一個以上的上述制動用滾筒的多個滾筒、和支撐這些滾筒的框架的滾筒傳送機,所述線狀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配置在滾筒傳送機的滾筒彼此之間。優(yōu)選具有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并使支撐部件升降的支撐部件升降部。優(yōu)選具有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并使所述框架升降的框架升降部。優(yōu)選對應(yīng)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所述框架和支撐部件交替升降。優(yōu)選具有阻止被輸送物的行進的輸送防止部件。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除了制動用滾筒的被輸送物制動單元,由于能夠通過輸送防止部件使被輸送物停止,所以能夠可靠地阻止向著規(guī)定外的方向的被輸送物的行進。另外,由于能夠通過制動用滾筒的被輸送物制動單元使被輸送物減速后再通過輸送防止部件使其停止, 所以能夠防止向著輸送防止部件的被輸送物等的高速沖突。由此,能夠防止輸送防止部件的過度的消耗和被輸送物等的破損。
8
推薦的具體結(jié)構(gòu)包括將被輸送物載置在輸送面上,并能夠向一個方向輸送被輸送物的主輸送傳送機部;配置在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相同的區(qū)域,被輸送物載置在輸送面上,并向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方向交差的方向輸送被輸送物的副輸送傳送機部;阻止被輸送物的行進的輸送防止部件;和使主輸送傳送機部和副輸送傳送機部升降的升降單元,該移載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在至少一個以上的旋轉(zhuǎn)部件上懸架線狀部件,并具有支撐旋轉(zhuǎn)部件和線狀部件的支撐部件,所述副輸送傳送機部是具備多個滾筒、和支撐這些滾筒的框架的滾筒傳送機,至少一個的滾筒的外周面被橡膠或樹脂覆蓋,所述升降單元具備進行水平移動的水平移動部件,還具備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并使支撐部件升降的支撐部件升降部;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并使所述框架升降的框架升降部;和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并使所述輸送防止部件升降的輸送防止部件升降部,對應(yīng)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滾筒側(cè)框架部件和支撐部件交替升降,并且在滾筒側(cè)框架部件和支撐部件的任何一方上升時,輸送防止部件上升,在另一方上升時輸送防止部件下降。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主輸送傳送機部是線狀部件,副輸送傳送機部是滾筒傳送機,線狀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配置在滾筒傳送機的滾筒彼此之間。而且,輸送防止部件升降自由地安裝在比下降時的主輸送傳送機部或副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面更低的位置,上升時的其一部分或全部從上述輸送面突出。即,由于能夠以重合主輸送傳送機部、副輸送傳送機部和輸送防止部件的方式配置,能夠使移載裝置小型化。另外,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對應(yīng)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滾筒側(cè)框架部件和支撐部件交替升降,并且在滾筒側(cè)框架部件和支撐部件的任何一方上升時,輸送防止部件上升。即,由于能夠通過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一起進行主輸送傳送機部、副輸送傳送機部和輸送防止部件的升降,所以與在這些部件分別設(shè)置升降裝置的情況不同,升降裝置的小型化是可能的,對于升降裝置的設(shè)置不必有廣泛的空間。從而,能夠使移載裝置小型化。本發(fā)明的移載裝置,只要制動用滾筒上的被輸送物向與滾筒傳送機的輸送方向交差的方向前進,就能夠使該被輸送物減速或停止。因此,具有的效果是,不需要復(fù)雜的控制等,也能夠使進入移載裝置的被輸送物減速或停止。另外,通過制動用滾筒,能夠使在移載裝置上行進的被輸送物短距離地停止。由此,不需要用于使被輸送物停止的長的制動距離, 具有能夠使移載裝置小型化的效果。
圖1是具備實施本發(fā)明的移載裝置的輸送線的部分的立體圖。圖2是涉及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表示圖2的主輸送傳送機部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圖2的副輸送傳送機部的立體圖。圖fe是表示圖4的制動用滾筒的說明圖,制動用滾筒的一部分剖切的立體圖。
圖恥是表示圖4的制動用滾筒的說明圖,從A方向觀察圖fe的圖。圖6是表示圖2的制動器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圖2的升降機構(gòu)的立體圖。圖8是從A方向觀察圖7的水平移動部件的圖。圖9是表示組合圖2的主輸送傳送機部和副輸送傳送機部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在圖9的主輸送傳送機部和副輸送傳送機部中組合圖2的制動器及升降機構(gòu)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1是從A方向觀察圖10的移載裝置的俯視圖。圖12是圖11的A部分的B-B截面圖。圖13a是表示圖1的移載裝置在切換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時的動作的說明圖,表示主輸送傳送機部位于上側(cè)的狀態(tài)。圖1 是表示圖1的移載裝置在切換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時的動作的說明圖,表示副輸送傳送機部位于上側(cè)的狀態(tài)。圖1 是表示圖1的移載裝置在切換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時的水平移動部件和滾軸的動作的說明圖,表示主輸送傳送機部位于上側(cè)的狀態(tài)。圖14b是表示圖1的移載裝置在切換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時的水平移動部件和滾軸的動作的說明圖,表示副輸送傳送機部位于上側(cè)的狀態(tài)。圖15是表示圖1的移載裝置在切換被輸送物的輸送方向時的被輸送物的移動的說明圖,按照(a) (e)的順序使輸送物移動。圖16是表示在與圖1不同形態(tài)的移載裝置中采用的制動用滾筒的立體圖。圖17是表示在與圖1、圖16不同形態(tài)的移載裝置中采用的制動用滾筒的立體圖。圖18是表示制動用滾筒的其它實施形態(tài)的立體圖。圖19是圖18的制動用滾筒的截面圖。圖20是表示制動用滾筒的進一步其它的實施方式的立體圖。符號說明1移載裝置
2主輸送傳送機部
3副輸送傳送機部
4制動器(輸送防止部件)
10輸送面
11傳送帶驅(qū)動滾筒(旋轉(zhuǎn)部件)
12傳送帶(線狀部件)
13傳送帶從動滾筒(旋轉(zhuǎn)部件)
15支撐部件
26被輸送物
28制動用滾筒(滾筒)
29框體(滾筒側(cè)框架部件)
31滾筒主體
32高摩擦材料(被輸送物制動單元)
45切換滾筒部件46水平移動部件47輸出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定于這些示例。另外, 在以下說明中,對上下左右的位置關(guān)系只要沒有特別的限定,就以通常的設(shè)置狀態(tài)為基準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移載裝置1配置在輸送線21上的輸送路徑交叉的部位。即,輸送線21由直線狀的主輸送線90、直角狀彎曲的2個副輸送線91、92形成。此處, 主輸送線90是由配置為列狀的上流側(cè)傳送機22、移載裝置1、主輸送傳送機23形成的路徑。另外,副輸送線91、92是由上流側(cè)傳送機22、移載裝置1、副輸送傳送機M形成的路徑, 和由上流側(cè)傳送機22、移載裝置1、副輸送傳送機25形成的路徑。這時,2個副輸送傳送機 24,25以正交于主輸送線90的方式與移載裝置1連接。于是,在輸送線21中,從上流傳送機22輸送到移載裝置1上的被輸送物沈,照原樣輸送到主輸送傳送機23,或在移載裝置1上改變方向輸送到副輸送傳送機M、25。S卩,在輸送線21中,被輸送物沈沿著主輸送線90或副輸送線91、91輸送。此處,上流側(cè)傳送機22、主輸送傳送機23、副輸送傳送機對、25,是分別具備多個滾筒的滾筒傳送機。而且,這些滾筒傳送機,以多個從動滾筒通過從驅(qū)動滾筒傳遞來的動力而進行旋轉(zhuǎn)的方式構(gòu)成,使載置的被輸送物26能夠向其中一個方向輸送。另外,這些的滾筒傳送機的被輸送物沈的載置高度是一致的,其輸送面與移載裝置1的輸送面(主輸送傳送機部2上升時的主輸送傳送機部2的輸送面10、副輸送傳送機部3上升時的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輸送面14 大約一致。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移載裝置1進行詳細地說明。如圖2所示,移載裝置1通過在下板6上載置主輸送傳送機部2、副輸送傳送機部 3、制動器4 (輸送防止部件)、升降機構(gòu)5而形成,并把這些整體地收納在未圖示的框體、箱體等中而形成。并且,該未圖示的箱體,其底面和下板6可以是同一個。如圖3所示,主輸送傳送機部2由傳送帶驅(qū)動滾筒11 (旋轉(zhuǎn)部件)、傳送帶12 (線狀部件)、傳送帶從動滾筒(旋轉(zhuǎn)部件)、張力維持部件14、2個板狀的支撐部件15、4個滾筒安裝部件16、滾軸17形成。在主輸送傳送機部2中,傳送帶12 (線狀部件)的上表面?zhèn)茸鳛檩斔兔?0(圖2) 起作用。滾筒安裝部件16為截面呈“L”字狀延伸的長條狀的部件,具體而言,由等邊山形剛等形成。而且,以連接配置在分離的位置的2個支撐部件15的方式列狀地安裝4個滾筒安裝部件16。即,4個滾筒安裝部件16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分位于2個支撐部件15上,其中心部分位于2個支撐部件15之間的空間。而且,2個支撐部件15中的一個,在其上表面立起設(shè)置2個立板部件15c,并且使長邊方向的兩端的一部分向上側(cè)彎曲形成側(cè)板部15a。這些2個立板部件15c和2個側(cè)板部15a以分別對置的方式設(shè)置。在此,在2個立板部件15c之間配置傳送帶驅(qū)動滾筒11,傳送帶驅(qū)動滾筒11的兩端旋轉(zhuǎn)自由地保持在立板部件15c上。并且,傳送帶驅(qū)動滾筒是電動機內(nèi)藏式滾筒,具備在能夠旋轉(zhuǎn)的外筒的內(nèi)部具有減速機構(gòu)的電動機。而且,在2個側(cè)板部 1 上,在位于其外側(cè)的表面上分別設(shè)置滾軸17。即,2個滾軸17分別從2個的側(cè)板部1 向外側(cè)突出,互相向遠離的方向突出。另外,滾軸17分別位于側(cè)板部15a的上側(cè)附近。另外,在另一個支撐部件15上,立起設(shè)置有在短邊方向的單側(cè)端部具有4個切口槽的隔板部15b。該隔板部1 位于與上述的另一方側(cè)的支撐部件15相近的短邊方向的端部,在上述切口槽插通有4個的滾筒安裝部件16。而且,在另一側(cè)的支撐部件15也在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形成側(cè)板部15d。該2個側(cè)板部15d以分別對置的方式設(shè)置,與前板部1 連接。而且,在2個側(cè)板部15d上,在位于其外側(cè)的表面上分別設(shè)置滾軸17。即,2個滾軸 17從2個側(cè)板部15d分別向外側(cè)突出,互相向遠離的方向突出。另外,滾軸17位于每個側(cè)板部15d的上側(cè)附近。并且,在2個支撐部件15中,合計形成4個在上下方向貫通支撐部件15的貫通孔 (未圖示)。這些是用于形成后述的升降引導(dǎo)的貫通孔,在上下方向貫通支撐部件15。4個滾筒安裝部件16,在其側(cè)壁部分安裝有多個傳送帶從動滾筒13和張力維持部件14。傳送帶從動滾筒13和張力維持部件14是滾筒,旋轉(zhuǎn)自由地安裝在滾筒安裝部件16 上。另外,安裝在一個的滾筒安裝部件16中的傳送帶從動滾筒13和張力維持部件14,全部在同一方向上突出。這時,傳送帶從動滾筒13在滾筒安裝部件16的長邊方向呈列狀配置。此處,在傳送帶驅(qū)動滾筒11和列狀地排列在滾筒安裝部件16的長邊方向的傳送帶從動滾筒13上架設(shè)有傳送帶12。具體而言,在傳送帶驅(qū)動滾筒11上架設(shè)4條傳送帶12, 各傳送帶12架設(shè)在驅(qū)動滾筒11和多個傳送帶從動滾筒13上并能夠整體地旋轉(zhuǎn)。這時,各傳送帶12是分別架設(shè)在安裝于不同的滾筒安裝部件16的傳送帶從動滾筒13的。因而,各傳送帶12分別以沿著不同的滾筒安裝部件16延伸的方式架設(shè)。另外,這時,各傳送帶12 被2個張力維持部件14從上側(cè)和下側(cè)按壓。即,安裝在1個滾筒安裝部件16的2個張力維持部件14中,位于上側(cè)的張力維持部件14從上側(cè)按壓傳送帶12,位于下側(cè)的張力維持部件14從下側(cè)按壓傳送帶12。如圖4所示,副輸送傳送機部3是在框體29 (滾筒側(cè)框架部件)安裝多個制動用滾筒觀(滾筒)而形成的滾筒傳送機。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中,由多個制動用滾筒觀的上表面所構(gòu)成的平面作為輸送面 145發(fā)揮作用(圖2)。在這些多個制動用滾筒觀中,1個的制動用滾筒28a為驅(qū)動滾筒,內(nèi)藏有未圖示的電動機等適宜的部件。而且,通過來自外部的信號能夠控制其動作。此外,其它的制動用滾筒28b為從動滾筒,能夠從驅(qū)動滾筒通過未圖示的傳送帶來進行動力傳遞。 因而,作為從動滾筒的制動用滾筒28b根據(jù)作為驅(qū)動滾筒的制動用滾筒^a的動作進行驅(qū)動。在此,如圖5所示,制動用滾筒觀在滾筒主體31的外周面安裝高摩擦材料32 (被輸送物制動單元)而形成。高摩擦材料32是由氨基甲酸乙酯樹脂或橡膠等的摩擦系數(shù)高的材質(zhì)形成的部件,覆蓋滾筒主體31的外周面。而且,如圖4所示,框體四由4個側(cè)壁部^bJ9cJ9d、29e形成。這些4個的側(cè)壁部中的分別位于框體四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附近的2個側(cè)壁部 ^b J9d,分別列狀地形成多個切口槽而成為梳齒狀。具體而言,在2個側(cè)壁部中的一個側(cè)壁部^b中以大的切口槽29f和小的切口槽29g交替設(shè)置的方式配置成列狀。而且,這些大的切口槽29f和小的切口槽^g的外形都為近似U字狀,從側(cè)壁部^b、29d的上端向下側(cè)沿著大致鉛直的方向延伸。另外,在另一側(cè)的側(cè)壁部四山列狀地配置外形為近似U字狀的小的切口槽^g。此處,在2個側(cè)壁部四13、29(1分別形成的小的切口槽四8的數(shù)量是相同的。另外, 在這2個側(cè)壁部中分別形成的小的切口槽^g的列互相對置。即,在一個側(cè)壁部 29b形成的全部的小的切口槽29g分別位于與另一邊的側(cè)壁部29d形成的全部的小的切口槽29g對置的位置。而且,在這2個側(cè)壁部^b、29d的下端部分,形成有向外側(cè)近似直角地彎曲2個側(cè)壁部的下端部而形成的伸出板部^a。另外,在4個側(cè)壁部中,分別位于框體四的短邊方向的兩端部附近的2個側(cè)壁部 ^c、29e各自的上端部分向框體四的外側(cè)并向互相遠離的方向折彎。該2個側(cè)壁部^c、29e在位于外側(cè)的表面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附近安裝2個滾軸 30 (對于安裝在側(cè)壁部^c的滾軸30未圖示)。安裝在2個側(cè)壁部的滾軸30位于相對置的位置上,并分別向外側(cè)突出。即,在框體四上向互相遠離的方向突出的2組滾軸30,分別位于長邊方向的兩端附近。另外,在2個側(cè)壁部^c、29e分別一個一個地設(shè)置有連通框體四內(nèi)外的貫通孔^h(對于形成在側(cè)壁部^c的貫通孔29h未圖示)。這些貫通孔29h在側(cè)壁部^c、29e上,分別設(shè)置在與位于側(cè)壁部的長邊方向的單側(cè)端部附近的1個滾軸30接近的位置。而且,設(shè)置在2個側(cè)壁部的2個貫通孔29h互相對置。另外,在框體四的伸出板部29a形成4個在上下方向貫通伸出板部的貫通孔 (未圖示)。這些是用于形成后述的升降引導(dǎo)機構(gòu)的貫通孔,在上下方向貫通伸出板部^a。如圖6所示,制動器4的外形近似“ 二,,字狀的制動器主體38被2個基部39支撐而形成為轉(zhuǎn)動自如。該制動器主體38由突出片36和成對的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 形成,突出片36為長方體狀的長條體。另外,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外形為近似長方形平板狀,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面對面地配置。而且,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上端部分分別向外側(cè)近似直角地彎曲。并且,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在長邊方向的兩側(cè)高度不同。即,從長邊方向的中心部附近越向突出片36側(cè)的端部,高度越低,從長邊方向的中心部附近到另一側(cè)的端部的高度是不變的。此處,突出片36和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通過2個的連結(jié)金屬配件41安裝成一體。連結(jié)金屬配件41外形是近似“L”狀的金屬配件,位于突出片36和各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之間。而且,連結(jié)金屬配件41通過螺釘?shù)鹊倪m宜的連接單元,固定在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外側(cè)的側(cè)面和突出片36的長邊方向的端部側(cè)的側(cè)面?;?9由長方形的上部為在凸形中帶有圓弧的拱狀的基部主體39a、和圓柱狀的軸部件39b形成。軸部件39b的長邊方向的單側(cè)端部被安裝成相對于基部主體39a旋轉(zhuǎn)自由,其長邊方向的另一個端部與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安裝成一體。此處,2個基部39也是面對面地設(shè)置的,2個軸部件39b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突出,并且其中心軸是相同的。而且, 這2個軸部件39b分別安裝在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外側(cè)側(cè)面的長邊方向的中心部分附近。
即,制動器主體38被安裝成以基部39的軸部件39b為旋轉(zhuǎn)軸相對于2個基部39 轉(zhuǎn)動自由。這時,如翹板那樣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長邊方向的單側(cè)端部上升時, 另一側(cè)的端部下降。即,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向相反側(cè)上下運動。在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各內(nèi)側(cè)側(cè)面,分別安裝滾軸40各2個,合計為4 個(安裝在單側(cè)的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2個滾軸40未圖示)。安裝在單側(cè)的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2個滾軸40,與安裝在另一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2個滾軸40分別對置。即,在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各內(nèi)側(cè)側(cè)面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突出的滾軸40 的組合形成為2組。這時,面對面的滾軸40的彼此的中心軸是相同的。此處,著眼于安裝在1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2個滾軸40時,2個滾軸40安裝在從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和基部39連接的部分,即,安裝有基部39的軸部件39b的部分起,只隔開相同距離的位置。另外,這時,各滾軸40的中心軸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是相同的。如圖7所示,升降機構(gòu)5通過使切換滾筒部件45和2個水平移動部件46卡合而形成。而且,從切換滾軸部件45的輸出部件47接受動力傳導(dǎo)使水平移動部件46動作。切換滾筒45形成為在形成外周面的外筒內(nèi)部配有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5a。這時,外筒被安裝成相對于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5a相對地旋轉(zhuǎn)自由。而且,通過在固定用部件安裝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5a的軸,來支撐切換滾筒45。另外,在該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5a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分別安裝齒輪狀的輸出部件47。該2個輸出部件47伴隨著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 的旋轉(zhuǎn)而旋轉(zhuǎn)。此處,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 通過未圖示的外部的控制裝置和限位開關(guān)等,能夠適當?shù)乜刂破湫D(zhuǎn)量。從而,安裝在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 上的輸出部件47的旋轉(zhuǎn)量也能夠適當?shù)乜刂?。如上所述,形成切換滾筒45的外周面的外筒被安裝成,相對于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 4 相對地旋轉(zhuǎn)自由。從而,就算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 旋轉(zhuǎn)外筒也不會旋轉(zhuǎn)。另外,就算外筒旋轉(zhuǎn)也不會阻礙電動機內(nèi)場滾筒45a。從而,在切換滾筒45上輸送有被輸送物的情況下, 被輸送物只是使外筒旋轉(zhuǎn),能夠與被輸送物沒有關(guān)聯(lián)地控制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5a的旋轉(zhuǎn)。如圖7、8所示,水平移動部件46為長條狀,是近似長方體狀的部件。而且,在其兩側(cè)面分別各安裝2個滾軸48,合計4個的滾軸48安裝在1個水平移動部件46上。此處,著眼于水平移動部件46的一側(cè)的側(cè)面時,1個滾軸48位于長邊方向的單側(cè)端部附近,另一個滾軸48位于從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側(cè)稍向中心側(cè)接近的部分。此處,安裝在該單側(cè)側(cè)面的 2個滾軸48,與安裝在另一側(cè)面的2個滾軸48各自中心軸相同,從水平移動部件46的各側(cè)面分別向互相遠離的方向突出。另外,如圖8所示,在水平移動部件46的上表面具有高度不同的多個部分。S卩,相對于水平移動部件46的上表面的平面部46a形成隆起和坑洼。具體而言,從水平移動部件 46的長邊方向的單側(cè)端部向另一端部側(cè),形成第一低位置部46b、高位置部46c、第二低位置部46d、第三低位置部46e、第四低位置部46f、第五低位置部46g、第六低位置部46h。而且,在作為水平部件46的長邊方向的端部附近的第六低位置部4 的附近形成齒條部46i。此處,高位置部46c比平面部46a高,6個低位置部(第一低位置部46b、第二低位
14置部46d、第三低位置部46e、第四低位置部46f、第五低位置部46g、第六低位置部46h)比平面部46a低。這時,第一低位置部46b、第二低位置部46d、第五低位置部46g、第六低位置部46h的4個低位置部為相同高度,第三低位置部46e、第四低位置部46f的2個的低位置部比其它的4個低位置部更低。并且,第三低位置部46e和第四低位置部46f是相同的高度。而且,第一低位置部46b、高位置部46c、第二低位置部46d、第三低位置部46e平緩地連續(xù),第三低位置部46e的單側(cè)端部、和第四低位置部46f、第五低位置部46g、第六低位置部 46h的周圍部分也平緩地連續(xù)。在齒條部46i,通過切齒加工等的適宜的方法形成齒條齒。另外,齒條部46i的下部被切割,齒條部46i為平板狀。下面,參照圖9和圖12對本實施方式的移載裝置1的組裝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主輸送傳送機部2配置在與副輸送傳送機部3重合的位置。這時,傳送帶驅(qū)動滾筒11在作為副輸送傳送機部3外側(cè),位于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長邊方向的端部附近。而且,主輸送傳送機部2的滾筒安裝部件16、和安裝在滾筒安裝部件16的傳送帶從動滾軸13、張力維持部件14,位于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各制動用滾筒觀之間。另外,傳送帶12為懸架在位于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外部的傳送帶驅(qū)動滾筒11和位于副輸送傳送機部 3的內(nèi)部的傳送帶從動滾筒13上的狀態(tài)。這時,傳送帶12通過形成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側(cè)壁部^b的大的切口槽^f,跨越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內(nèi)外地懸架。而且,主輸送傳送機部2的側(cè)板部15a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框體四的外側(cè),位于與框體四的2個側(cè)壁部四(、296的長邊方向的單側(cè)端部分別鄰接的部分。這時,滾軸17 分別從2個側(cè)板部15a向外部突出。而且,進一步地,主輸送傳送機部2的滾軸17從分別形成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 2個側(cè)壁部的貫通孔^h向外部突出(對側(cè)壁部29c側(cè)未圖示)。而且,如圖10所示,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為載置在下板6上的狀態(tài)。而且,以圍繞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外側(cè)的方式配置制動器4和升降機構(gòu)5,制動器4和升降機構(gòu)5載置在下板6上。這時,升降機構(gòu)5的切換滾筒部件45 與傳送帶驅(qū)動滾筒11鄰接,切換滾筒部件45和傳送帶驅(qū)動滾筒11的軸方向(推力方向) 相同。而且,在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外側(cè),2個水平移動部件46分別配置在短邊方向的兩端附近。這時,2個水平移動部件46分別沿著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長邊方向延伸,分別位于主輸送傳送機部2的滾軸17和副輸送傳送機部 3的滾軸30的下側(cè)。而且,主輸送傳送機部2的滾軸17、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滾軸30、制動器4的滾軸40(參照圖6)分別為載置在2個水平移動部件46的上表面的狀態(tài)。另外,這時,安裝在各水平移動部件46的4個滾軸48位于下板6上,各水平移動部件46能夠在下板6上向沿著水平移動部件46的長邊方向的方向移動。另外,制動器4的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分別位于2個水平移動部件46的外側(cè)。這時,制動器4的突出片36和升降機構(gòu)5的切換滾筒45處在對置的位置。而且,制動器4的基部39位于制動器4的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更加外側(cè),基部39的基部主體39a安裝在下板6上。此處,如圖11所示,在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與下板6之間,形成多個升降引導(dǎo)件51。升降引導(dǎo)件51是向下側(cè)對主輸送傳送機部2的支撐部件15或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框體四的伸出板部^a的任意一方或是兩方施力的部件。在本實施方式的移載裝置1中,設(shè)置4個主輸送傳送機部2側(cè)的升降引導(dǎo)件51a和4個副輸送傳送機部 3側(cè)的升降引導(dǎo)件51b的合計8個的升降引導(dǎo)件51。如圖12所示,主輸送傳送機部3側(cè)的升降引導(dǎo)件51a由內(nèi)六角沉頭螺栓52、平墊圈53、螺旋彈簧M、筒狀部件55、軸承部件56、螺帽57形成。內(nèi)六角沉頭螺栓52的軸部分為插通在筒狀部件55的狀態(tài)。這時,內(nèi)六角沉頭螺栓52的軸部分比筒狀部件55長,內(nèi)六角沉頭螺栓52的一部分從筒狀部件55的一部分突出。而且,內(nèi)六角沉頭螺栓52在筒狀部件55被安裝的狀態(tài)下,為按照平墊圈53、螺旋彈簧 M、軸承部件56、在下板6形成的貫通孔的順序貫通的狀態(tài),在位于下板6的下側(cè)的部分安裝螺帽57。并且,軸承部件56由不使用潤滑材料的軸承(干燥軸承)形成,與支撐部件15 的貫通孔安裝成一體。此處,覆蓋作為內(nèi)六角沉頭螺栓52的軸部分的筒狀部件55的部分,位于下板6更加上側(cè)。即,下板6只被內(nèi)六角沉頭螺栓52的軸部分貫通,筒狀部件55的長邊方向的單側(cè)端部位于下板6的上表面。而且,支撐部件15 (主輸送傳送機部2、,在與下板6相對地接近或背離時,以軸承部件56在筒狀部件55的外周面上滑動的方式移動。副輸送傳送機部3側(cè)的升降引導(dǎo)件51b,也是由內(nèi)六角沉頭螺栓52、平墊圈53、螺旋彈簧M、筒狀部件55、軸承部件56、螺帽57形成(未圖示)。即,是與主輸送傳送機部2 側(cè)的升降引導(dǎo)件51a幾乎相同的結(jié)構(gòu),不同點是軸承部件56安裝在形成于框體四的伸出板部^a的貫通孔。下面,對本實施方式的移載裝置1的動作進行說明。并且,以下說明的搬入方向是,從與移載裝置1鄰接的上流側(cè)傳送機22,朝向移載裝置1的方向。另外,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輸送方向為與搬入方向相交差的方向。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移載裝置1是按照需要變更從上流側(cè)輸送來的被輸送物沈的行進方向的裝置。具體而言,是切換沿著向移載裝置1進入的方向原樣輸送被輸送物26的主輸送線90上的輸送,和朝向與進入移載裝置1的方向相交差的方向變更行進方向而輸送被輸送物沈的副輸送線91、92上的輸送的裝置。在本實施方式的采用移載裝置1的輸送線21中,在移載裝置1的輸送方向的上流側(cè),通過庫存感知器(未圖示)等取得關(guān)于被輸送物沈的信息。而后,根據(jù)控制裝置(未圖示)所取得的信息判斷使用主輸送線90和副輸送線91、92的哪一條線來輸送。這時,在判斷為在副輸送線91、92上輸送被輸送物沈的情況下,控制裝置(未圖示)使移載裝置1的副輸送傳送機部3上升,使主輸送傳送機部2下降。而后,在被輸送物 26搬入移載裝置1上之前,完成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上升,通過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輸送面 145形成移載裝置1全體的輸送面。具體來說,在圖13(a)、圖14(a)所示的狀態(tài)下,控制裝置(未圖示)使位于切換滾筒部件45內(nèi)部的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5a的電動機只旋轉(zhuǎn)規(guī)定量。由此,使2個輸出部件47 只旋轉(zhuǎn)規(guī)定量。于是,齒輪狀的輸出部件47分別在齒條部46i卡合的2個水平移動部件46 向水平方向移動,成為如圖13(b)、圖14(b)的狀態(tài)。即,2個水平移動部件46同時移動,沿移載裝置1的長邊方向只移動相同距離。而后,在使副輸送傳送機部3上升的情況下,2個水平移動部件46從切換滾筒部件45所在的端部側(cè)向制動器4的突出片36所在的端部側(cè)移動。這時,通過各水平移動部件46的移動,載置在各水平移動部件46上的多個滾軸對于水平移動部件46相對地移動。具體而言,如圖14所示,安裝在主輸送傳送部2的滾軸17 分別向低的位置移動,安裝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滾軸30分別向高的位置移動。即,在2個的水平移動部件46的一側(cè),安裝在主輸送傳送部2的滾軸17中的一個從第二低位置部46d 上向第三低位置部46e移動,另一個滾軸17從平面部46a上向第六低位置部4 上移動。 而后,安裝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滾軸30中的一個從第一低位置部46b上向高位置部46c 移動,另一個滾軸30從第五低位置部46g上向平面部46a上移動。這時,不只在單側(cè)的水平移動部件46上,在另一個水平移動部件46上也同樣地使2個滾軸17和2個滾軸30相對地移動。S卩,通過載置在水平移動部件46的上表面的滾軸17、30落入水平移動部件46的上表面的低的部分,或上移到水平移動部件46的上表面的變高的部分,使一體地安裝有滾筒17、30的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進行升降(升降單元)。即,這時,包括水平移動部件46的水平部分的移動,變換為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升降移動(變換單元)。水平移動部件46和滾軸17形成支撐部件升降部,水平移動部件46和滾軸30形成框架升降部。另外,在使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升降時,通過升降引導(dǎo)件51 (圖 11>12)來限制向規(guī)定外的方向的移動。因此,主輸送傳送機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能夠不會帶有歪斜或搖晃地移動。另外,由于升降引導(dǎo)件51始終對主輸送傳送機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向下方施力,因此移動后的主輸送傳送機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姿勢穩(wěn)定。另外,在使副輸送傳送機部3上升時,制動器4的突出片36也上升。這時,突出片 36的至少一部分變?yōu)槲挥谛纬筛陛斔蛡魉蜋C部3的各滾筒的最頂部的更加上側(cè)。具體而言,如上述那樣水平移動部件46移動時,如圖13、14所示,安裝在制動器4 的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滾軸40在水平移動部件46的上表面移動。這時,在著眼于2 個水平移動部件46中的一個時,一個滾軸40從低的位置移動到高的位置,另一個滾軸40 從高的位置移動到低的位置。具體而言,一個的滾軸40從第三位置部46e上向平面部46a 上移動,另一個滾軸40從平面部46a上向第四位置部46f上移動。這時,2個滾軸40是相同的大小,位于平面部46a的滾軸40處于比位于第四低位置部46f的滾軸40高的位置。此處,2個滾軸40以相同高度地安裝在沿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長邊方向分離的位置。從而,在一個滾軸40相對于另一個滾軸40向上側(cè)移動時,在與向上側(cè)移動的滾軸 40接近的位置的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長邊方向的端部向上側(cè)移動。即,上下運動長板部件37傾斜。這時,不只是2個水平移動部件46中的一側(cè),另一側(cè)水平移動部件46上也同樣地使2個滾軸40相對地移動,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同樣地傾斜。而且,使副輸送傳送機部3上升時,在2個水平移動部件46的任意側(cè)的上表面,在 2個滾軸40中與突出片36相近的位置的滾軸40,比另一個滾軸40位置高。因此,使2個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突出片36安裝有突出片側(cè)的長邊方向的端部向上側(cè)移動。S卩,通過使水平移動部件46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動,并使2個滾軸40向互相不同的方向相對地上下運動,使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向互相不同的方向上下運動。由此,能夠使安裝在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長邊方向的端部的突出片36升降。 水平移動部件46、滾軸40和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形成輸送防止部件升降部。當控制裝置(未圖示)判斷用副輸送線91、92輸送被輸送物沈,副輸送傳送機部 3和制動器4的突出片36上升時,如圖15(b)所示,相對于完成副輸送傳送機部3和制動器 4的突出片36的上升動作的移載裝置1,被輸送部沈被搬入。在此,在向著移載裝置1的被輸送物沈的搬入開始后到完全地移載在移載裝置1上為止的期間,通過庫存感知器(未圖示)等檢測到被輸送物沈進入移載裝置1。而且,在被輸送物沈的向著移載裝置1的進入被檢測到時,控制裝置(未圖示)使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驅(qū)動滾筒28a驅(qū)動,開始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各制動用滾筒觀的驅(qū)動。在此,搬入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被輸送物沈向其搬入方向(圖15(b)的箭頭所示的方向)行進。但是,由于在被輸送物沈和位于各制動用滾筒觀的外周面的高摩擦材料 32 (參照圖幻之間起作用的摩擦力,隨著進入搬入方向,向被輸送物沈的搬入方向的推進力降低。從而,被輸送物沈向搬入方向一邊減速一邊行進。這時,被輸送物沈載置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各制動用滾筒觀上,通過這些制動用滾筒觀的驅(qū)動,被輸送物沈向副輸送傳送部3的輸送方向加速。S卩,被輸送物沈向搬入方向減速的同時向副輸送傳送部3的輸送方向加速。從而,如圖15(c)、圖15(d)所示,被輸送物沈是向著相對于搬入方向傾斜的方向(包括主輸送傳送部2的輸送方向的成分、和副輸送傳送部3的輸送方向的成分的方向)行進,相對于被輸送物26的行進方向的搬入方向的傾斜角度隨著行進而變大。如果詳細說明,被輸送物沈在搬入到移載裝置1上時,進入不使各制動用滾筒觀旋轉(zhuǎn)驅(qū)動的狀態(tài)的副輸送傳送機部3。這時,被輸送物沈的行進方向(搬入方向)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各制動用滾筒觀的推力方向(是沿旋轉(zhuǎn)軸的方向,制動用滾筒的長邊方向)是相同的。即,在被輸送物沈的一部分與停止的各制動用滾筒觀之間產(chǎn)生摩擦力,各制動用滾筒觀被從被輸送物26施加向推力方向的力。此處,制動用滾筒觀即使被施加向著推力方向的力也保持不旋轉(zhuǎn)驅(qū)動的狀態(tài)。即,制動用滾筒觀即使被支撐為空轉(zhuǎn)自如,如果不施加向圓周方向的力也不旋轉(zhuǎn),以向著推力方向施加的力不會使制動用滾筒觀旋轉(zhuǎn)。 從而,被輸送物26 —邊被施加摩擦力一邊在不旋轉(zhuǎn)的制動用滾筒觀上行進。由于制動用滾筒觀不旋轉(zhuǎn),從被輸送物沈施加到制動用滾筒觀的垂直負荷不分散,因此能夠增大施加在被輸送物沈上的摩擦力。即,能夠以較強的力來對被輸送物沈進行制動。而且,另外,由于被輸送物沈的行進方向與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各制動用滾筒觀的長邊方向相同,因此能夠加長制動距離。而且,由于在載置被輸送物沈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下驅(qū)動制動用滾筒觀,與將被輸送物沈搬入已經(jīng)驅(qū)動的制動用滾筒沈的情況相比,對被輸送物沈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輸送方向施加力是容易并且可靠的。另外,與將被輸送物沈完全地載置在移載裝置1后由副輸送傳送機部3輸送的情況相比,能夠提高輸送速度。另外,而且,在移載裝置1使制動器4的突出片36上升,在移載裝置1的長邊方向的端部,突出片36位于主輸送傳送機23附近。即,在移載裝置1的搬入方向的前端部分配置制動器4的一部分。由此,即使在被輸送物沈向搬入方向很大地行進的情況下,由于被輸送物沈與制動器4接觸,也能夠很可靠地停止向搬入方向的行進。而且,被輸送物沈被輸送到副輸送傳送機部3上后,被輸送到輸送方向下流側(cè)的副輸送傳送機對。然后,如圖15(e)所示,由輸送傳送機M繼續(xù)輸送被輸送物沈。在圖15中為了作圖方便進行了省略,但是移載裝置1的下流側(cè)的傳送機不只是一個的副輸送傳送機對,如圖1所示,也可以是2個的副輸送傳送機M、25。S卩,可以通過控制裝置(未圖示)使被輸送物26分岔到2個副輸送傳送機M、25并輸送。在輸送到第二個副輸送傳送機25的情況下,可以使制動用滾筒觀的旋轉(zhuǎn)向與在第一個副輸送傳送機M 輸送的情況相反的方向旋轉(zhuǎn)。在此,在被輸送物沈接近移載裝置1時,對控制裝置(未圖示)判斷為用主輸送線90輸送的情況進行考察。這時,在移載裝置1中,如果是主輸送部2上升的狀態(tài),則照原樣輸送,如果是副輸送部3上升的狀態(tài),則使被輸送物沈的副輸送傳送機部3下降,并且使主輸送傳送機部2上升。并且這時,使切換滾筒部件45內(nèi)部的電動機內(nèi)藏滾筒4 的電動機,向與使副輸送傳送機部3上升的情況相反的方向只旋轉(zhuǎn)相同的量。由此,2個水平移動部件46沿著移載裝置1的長邊方向,與使副輸送傳送機部3上升的情況相反朝向地只移動相同的距離。而后,各滾軸相對地在2個水平移動部件46上移動,主輸送傳送機部2上升, 副輸送傳送機部3和制動器4的突出片36下降。并且,制動器4的突出片36下降時,如上所述,上下運動用長板部件37的沒有安裝突出片36側(cè)的端部上升。而且,該上升的端部作為限制被輸送物沈的輸送方向的引導(dǎo)件起作用。即,通過這些端部從移載裝置1的短邊方向兩端突出,阻礙被輸送物沈的向副輸送傳送機M、25的行進。并且,該上升的端部的前端,朝向外側(cè),向互相遠離的方向略微彎曲。在本實施方式的移載裝置1中,切換滾筒部件45、水平移動部件46、和分別安裝在主輸送傳送機部2與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滾軸,全部位于移載裝置1的邊緣附近。即,與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升降有關(guān)的部件位于移載裝置1的端部附近,并且配置在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重合的位置。由此,與重合配置主輸送傳送機、副輸送傳送機、傳送機的上升機構(gòu)的結(jié)構(gòu)相比,能夠降低移載裝置1的高度。而且,如果移載裝置1的高度低,則使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升降時,能夠縮短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移動距離。即,本實施方式的移載裝置1由于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升降時的移動距離短,所以能夠加速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切換動作。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各制動用滾筒觀停止的狀態(tài)下,將被輸送物沈的一部分載置在制動用滾筒觀上,并在被輸送物沈完全載置在制動用滾筒觀上之前驅(qū)動制動用滾筒觀。但是,通過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向著副輸送傳送機M、25的被輸送物26的輸送控制不僅限于此。例如,可以將被輸送物沈搬入被各制動用滾筒觀所驅(qū)動的副輸送傳送機部3。另外,可以在被輸送物沈完全地載置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后,驅(qū)動各制動用滾筒觀。這些可以適當?shù)刈兏?。另外,輸送控制可以通過輸送線21的狀況適當?shù)刈兏?。例如,在副輸送傳送機對、 25上被輸送物的輸送未完成時,可以使被輸送物沈暫時在移載裝置1上待機后,再向副輸送傳送機對、25輸送。這時,由于被輸送物沈只進入移載裝置1上向搬入方向的推進力降低,所以沒有必要另外進行被輸送物26的減速控制。即,只通過不使各制動用滾筒觀驅(qū)動, 能夠使被輸送物26在移載裝置1上停止。
19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形成副輸送傳送機部3的滾筒傳送機的滾筒雖然作為制動用滾筒觀,但是在副輸送傳送機部3中使用的滾筒可以不全部是制動用滾筒觀??梢越M合制動用滾筒觀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傳送機滾筒來形成滾筒傳送機。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滾筒主體31的外周面安裝高摩擦材料32形成制動用滾筒觀,但本發(fā)明的移載裝置所具備的制動用滾筒部不僅限于此。例如,可以不使用高摩擦材料32,進行在滾筒主體31的外周面形成凹凸等的適宜的加工(例如,設(shè)置多個的突起、 槽,或突條)提高摩擦力,作為被輸送物制動單元。另外,可以在高摩擦材料32的表面形成凹凸。例如,圖16所示,可以是在高摩擦材料32的外周面形成多個突起130的制動用滾筒 131。而且,另外,如圖17所示,也可以是在高摩擦材料32的外周面形成沿滾筒的長邊方向延伸的扭轉(zhuǎn)槽132的制動用滾筒133。即,當被輸送物載置在制動用滾筒的外周面時,在與被輸送物之間在規(guī)定方向作用較強的摩擦力即可。另外,如圖18所示的制動用滾筒134,可以設(shè)置沿軸方向延伸的凸條135。如圖19 所示,在滾筒主體136的周圍等間隔地設(shè)置多個凸條135。如圖20所示的制動用滾筒140,凸條141也可以環(huán)狀地設(shè)置在滾筒主體136的周圍。而且,也可以考慮螺旋狀的凸條(未圖示)。在滾筒主體31的外周面設(shè)置高摩擦材料32 (被輸送物制動單元)的對策,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把滾筒主體31浸在乳膠中,向滾筒主體31涂抹乳膠以外的液狀樹脂,并使其硬化。另外,可以在滾筒主體31纏繞片狀的橡膠和樹脂。而且,還可以預(yù)先形成以橡膠和樹脂為素材的管,并將滾筒主體31插入在該管中。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移載裝置,其包括將被輸送物載置在輸送面上并能夠向一個方向輸送被輸送物的主輸送傳送機部;和配置在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相同的區(qū)域,將被輸送物載置在輸送面上并在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方向交差的方向輸送被輸送物的副輸送傳送機部,該移載裝置的特征在于主輸送傳送機部和副輸送傳送機部中的至少任意一個是滾筒傳送機,屬于至少任意一個滾筒傳送機的各滾筒中的至少一個是具備被輸送物制動單元的制動用滾筒,所述被輸送物制動單元通過在被輸送物和制動用滾筒之間起作用的制動力,至少能夠抑制被輸送物向與滾筒傳送機的輸送方向交差方向的行進。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用滾筒的推力方向與被輸送物向滾筒傳送機進入的方向相同或大致相同。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用滾筒在滾筒主體的外周面設(shè)置有摩擦系數(shù)大的高摩擦材料。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用滾筒在外周面設(shè)置有凹凸。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用滾筒在滾筒主體的外周面設(shè)置有摩擦系數(shù)大的高摩擦材料,并且在所述高摩擦材料的表面形成有凹凸。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用滾筒的滾筒主體的外周面被橡膠或樹脂覆蓋。
7.如權(quán)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使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或副輸送傳送機部的任一方或雙方升降的升降單元。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移載裝置形成傳送機裝置的一部分,通過移載裝置的主輸送傳送機部能夠在沿著傳送機裝置的主輸送路的方向輸送被輸送物,副輸送傳送機部是滾筒傳送機,且具有制動用滾筒,在通過副輸送傳送機部從主輸送路排出被輸送物的情況下,在被輸送物到達移載裝置之前,處于所述制動用滾筒的外周面移動到主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面的高度以上的高度的狀態(tài)。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被輸送物相對于沿著主輸送路的方向?qū)嵸|(zhì)性停止后,使副輸送傳送機部動作,副輸送傳送機部向被輸送物施加與沿著主輸送路的方向交差的方向的力,從主輸送路排出被輸送物。
10.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移載裝置形成傳送機裝置的一部分,通過移載裝置的主輸送傳送機部能夠向沿著傳送機裝置的主輸送路的方向輸送被輸送物,副輸送傳送機部是滾筒傳送機,且具有制動用滾筒,在應(yīng)該從傳送機裝置的主輸送路排出的被輸送物接近移載裝置或到達移載裝置上時, 處于使副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面移動到主輸送傳送部的輸送面的高度以上的高度的狀態(tài)。
11.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被輸送物維持慣性力沿主輸送路的方向移動的期間,使副輸送傳送機部動作,副輸送傳送機部向被輸送物施加與所述慣性力交差方向的力,從主輸送路排出被輸送物。
12.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單元具有進行水平移動的水平移動部件、和將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的變換單元。
13.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單元具備切換滾筒部件,該切換滾筒部件具備電動機和通過電動機旋轉(zhuǎn)的輸出部件,水平移動部件從切換滾筒部件的輸出部件接受動力傳遞而進行水平移動。
14.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單元位于主輸送傳送機部和副輸送傳送機部的外側(cè)。
15.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是在至少一個以上的旋轉(zhuǎn)部件上懸架有線狀部件,并具有支撐旋轉(zhuǎn)部件和線狀部件的支撐部件的傳送機部,所述副輸送傳送機部是具有多個滾筒和支撐這些滾筒的框架的滾筒傳送機,所述多個滾筒中含有至少一個所述制動用滾筒,所述線狀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配置在滾筒傳送機的滾筒彼此之間。
16.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單元具有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使支撐部件升降的支撐部件升降部。
17.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單元具有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并使所述框架升降的框架升降部。
18.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對應(yīng)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所述框架和支撐部件交替升降。
19.如權(quán)利要求1 6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阻止被輸送物的行進的輸送防止部件。
20.一種移載裝置,其包括將被輸送物載置在輸送面上并能夠在一個方向輸送被輸送物的主輸送傳送機部; 配置在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相同的區(qū)域,將被輸送物載置在輸送面上并向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方向交差的方向輸送被輸送物的副輸送傳送機部; 阻止被輸送物的行進的輸送防止部件;和使主輸送傳送機部和副輸送傳送機部升降的升降單元, 該移載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是在至少一個以上的旋轉(zhuǎn)部件上懸架線狀部件,并具有支撐旋轉(zhuǎn)部件和線狀部件的支撐部件的傳送機部,所述副輸送傳送機部是具備多個滾筒、和支撐這些滾筒的框架的滾筒傳送機,至少一個的滾筒的外周面被橡膠或樹脂覆蓋,所述升降單元具有進行水平移動的水平移動部件,還具有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使支撐部件升降的支撐部件升降部;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使所述框架升降的框架升降部;和將所述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變換為升降移動,使所述輸送防止部件升降的輸送防止部件升降部,對應(yīng)水平移動部件的水平移動,滾筒側(cè)框架部件和支撐部件交替升降,并且在滾筒側(cè)框架部件和支撐部件中的任何一個上升時,輸送防止部件上升,在另一個上升時輸送防止部件下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移載裝置(1),其包括將被輸送物(26)載置在輸送面并能夠向一個方向輸送被輸送物(26)的主輸送傳送機部,和配置在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相同的區(qū)域,被輸送物(26)載置在輸送面上并能夠向與所述主輸送傳送機部的輸送方向交差的方向輸送被輸送物的副輸送傳送機部。該移載裝置(1)的特征在于主輸送傳送機部(2)和副輸送傳送機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是滾筒傳送機,屬于至少任意一方的滾筒傳送機的各滾筒的至少一個是具備被輸送物制動單元的制動用滾筒,所述被輸送物制動單元通過在被輸送物和制動用滾筒之間起作用的制動力,至少能夠抑制被輸送物向與滾筒傳送機的輸送方向交差方向的行進。
文檔編號B65G47/54GK102381559SQ20111025955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中村龍彥, 伊東一夫, 光吉誠, 山中道行, 橘俊之, 田中政樹 申請人:伊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