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粘接劑帶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粘接劑帶卷繞成卷軸狀的粘接劑帶卷,這種粘接劑帶用于將電子零部件和電路基板或電路基板之間粘接固定的同時使兩者的電極之間電連接,以及用于引線框的固定,或?qū)雽w元件(芯片)粘接、固定在引線框的模具、半導體元件搭載用支撐基板上的半導體裝置中。
背景技術:
作為將液晶屏、PDP(等離子顯示屏)、EL(熒光顯示)屏、裸芯片安裝等的電子零部件和電路基板或者電路基板之間粘接固定,使兩者的電極之間電連接的部件(電路連接部件),一般采用粘接劑帶。這種粘接劑帶一般具備支撐薄膜和在其上設置的粘接劑,但作為該粘接劑,近年來,由于將導電粒子分散在粘接劑組合物中的各向異性的導電性粘接劑也能適用于高精細的電路,因而已被廣泛應用。另外,粘接劑帶還用于引線框的引線固定帶、LOC帶、芯片焊接帶、微型BGA、CSP等的粘接,也用于提高半導體裝置整體的生產(chǎn)率、可靠性。在日本特開2001-284005號公報中,公開了將粘接劑涂敷在支撐薄膜上的粘接劑帶卷繞成卷軸狀的部件(以下,簡稱為“粘接劑帶卷”)。這種現(xiàn)有的粘接劑帶,為了使粘接劑不粘合在支撐薄膜上或容易使粘接劑從支撐薄膜剝離,用硅酮等對支撐薄膜進行剝離處理。再有,在這種場合,一般使支撐薄膜中的涂敷粘接劑的面(以下,稱為“涂敷面”) 和其反面(以下,稱為“背面”)在剝離難易程度上具有差異。即,在將粘接劑作為內(nèi)側(cè)而將粘接劑帶卷繞成卷軸狀而形成粘接劑帶卷的場合,通過使粘接劑接觸的前一圈的支撐薄膜的背面一方與涂敷面相比其粘接劑更容易剝離,從而防止在從帶卷引出粘接劑帶時,粘接劑帶粘合在前一圈的支撐薄膜的背面上的所謂的背面反粘。圖10是表示現(xiàn)有的粘接劑帶卷的局部剖的俯視圖,圖11是表示圖10的粘接劑帶卷的立體圖。如圖10、11所示,粘接劑帶卷300在卷芯13的兩端設有卷帶板fe、5b的構(gòu)造體的卷芯13上,將粘接劑帶20卷繞成卷狀。在這里,粘接劑帶20通過在支撐薄膜2的單面涂敷粘接劑層構(gòu)成。在此狀態(tài)下,由于圖10、圖11所示的粘接劑層1和支撐薄膜2的背面加不粘合,所以粘接劑帶卷300的始端部4成為自由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存在的問題是, 在搬運或輸送粘接劑帶卷300的場合,粘接劑帶卷300的卷繞狀態(tài)松弛,或粘接劑帶20從卷帶板fejb脫離,或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脫落在卷帶板fe或恥與粘接劑帶卷300之間的間隙中,當要從粘接劑帶卷300引出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4使用時,由于上述不良狀況而不能使用粘接劑帶20。另外,如電路連接部件那樣使用在大量生產(chǎn)線的場合,如圖12(a)所示,通過將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4向卷帶板fe或恥的邊緣折彎并粘合固定,以防止在搬運或輸送粘接劑帶卷300時的粘接劑帶卷300的卷繞狀態(tài)的松弛,并且成為可以立即使用的備用狀態(tài)。 然而,在這種場合,如圖12(b)所示,比起用硅酮等進行了剝離處理的涂敷面2b,由于粘接劑層1更加牢固地粘結(jié)在沒有用硅酮樹脂等進行剝離處理的卷帶板fe或恥上,因此在粘接劑和涂敷面2b的界面,支撐薄膜2更容易剝離。當在此狀態(tài)下引出粘接劑帶20時,如圖 13 (a)所示,只引出支撐薄膜2,粘接劑層1處于粘合在卷帶板fe或恥上的狀態(tài),粘接劑帶 20不能正常引出。另外,在這里所說的“正常引出”是指,如圖13(b)所示,粘接劑層1以與支撐薄膜 2的涂敷面2b密合的狀態(tài)引出。另外,為了防止這種情況,雖然也考慮了對卷帶板fe或恥中與粘接劑帶始端部4粘合的部分施加硅酮處理,但采取這種措施的結(jié)果,由于始端部4不能粘合而成為自由狀態(tài),所以不成其為解決問題的方案。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粘接劑帶卷,它可以使粘接劑帶的卷繞狀態(tài)不松弛地搬運或輸送,可以防止粘接劑帶從卷帶板脫離以及脫落到粘接劑帶卷和卷帶板之間,且可以正常地引出粘接劑帶的同時,可以防止向卷帶板的轉(zhuǎn)印。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粘接劑帶卷,具備在具有第一面及與此相反側(cè)的第二面的支撐薄膜的上述第一面上設有粘接劑層的粘接劑帶,將上述粘接劑帶卷繞在卷芯的兩端設有互相對置的卷帶板的構(gòu)造體的上述卷芯上,其特征是,在上述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的上述支撐薄膜的上述第二面上設置粘接部件,該粘接部件的前端固定在上述支撐薄膜的第二面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由于可以通過粘接部件將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粘合在例如前一圈的粘接劑帶的支撐薄膜的第二面上,所以在搬運及/或輸送時,粘接劑帶卷的卷繞狀態(tài)不會松弛,且粘接劑帶也不會從卷帶板脫離。另外,由于粘接劑帶的始端部也不會脫落在卷帶板和粘接劑帶卷之間的間隙的情況,所以可以防止在放卷使用時由于上述不良狀況而不能使用的情況。再有,為了防止粘接劑帶的卷繞狀態(tài)的松弛,由粘接部件代替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粘合在卷帶板的邊緣。因此,在從卷帶板剝離粘接部件時,不會引起粘接劑帶的支撐薄膜與粘接劑層的分離。即,可以充分防止粘接劑層轉(zhuǎn)移到卷帶板上。因此,可以正常引出粘接劑帶。在上述粘接劑帶卷中,優(yōu)選上述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的上述支撐薄膜和上述粘接部件的接觸部分的面積在20mm2以上。根據(jù)該粘接劑帶卷,在使用于電路連接的用途的場合,可以得到能盡可能承受放卷時的抗拉強度的粘接力。因此,該粘接劑帶卷在使用時可以防止粘接部件從粘接劑帶脫離的不良狀況的發(fā)生,并且對放卷的機械化有效。在上述粘接劑卷帶中,優(yōu)選在上述粘接部件的始端還設有非粘接部件。在這種場合,由于非粘接部件不與前一圈的粘接劑帶粘合而成為自由狀態(tài),所以可以容易捕捉。因此,通過非粘接部件,可以很容易地引出粘接劑帶,根據(jù)情況,非粘接部即使作為利用機械放卷操作時的夾持端也有用。上述粘接劑帶卷具有多個上述粘接部件,多個粘接部件沿上述粘接劑帶的延長線上配列,也可以通過不具有粘接性的連接部件連接鄰接的粘接部件之間。在這種場合,還可以在上述多個粘接部件中距上述粘接劑帶最遠的粘接部件的始端設有非粘接部件。在上述粘接劑帶卷中,優(yōu)選上述粘接部件只在單面具有可以與上述第二面粘接的粘接面,將上述粘接部件的前端折回,從而使上述粘接面之間互相相對,并將粘接面的一部分粘接在上述第二面上。在這種場合,粘接部件的與粘接面相反側(cè)的面成為非粘接面,通過折回粘接部件的前端部,粘接面的一部分成為非粘接面。在這種場合,可以不使用與粘接部件不是一體的非粘接部件而輕易地形成非粘接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可以使粘接劑帶的卷繞狀態(tài)不會松弛地搬運或輸送, 可以防止粘接劑帶從卷帶板脫離及向粘接劑帶卷和卷帶板之間的脫落,且可以正常地引出粘接劑帶的同時,可以防止向卷帶板的轉(zhuǎn)移。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圖1(a)是局部剖的俯視圖,圖1(b)是表示粘接劑帶卷的始端部的放大側(cè)視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圖2 (a)是表示粘接部件的粘合方式的一例的局部剖的俯視圖,圖2(b)是表示粘接部件的另外的粘合方式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粘接在粘接劑帶始端的粘接帶的粘接部長度和抗拉強度的關系的曲線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局部剖的俯視圖。圖5是圖4的粘接劑帶卷的前端部的側(cè)視圖。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的第三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局部剖的俯視圖。圖8是表示圖7的粘接劑帶卷的局部側(cè)視圖。圖9是表示圖4的粘接劑帶卷的變形例的局部剖的俯視圖。圖10是表示現(xiàn)有的粘接劑帶卷的局部剖的俯視圖。圖11是表示現(xiàn)有的粘接劑帶卷的立體圖。圖12是表示現(xiàn)有的粘接劑帶卷的俯視圖,圖12 (a)表示將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粘合在卷帶板上的狀態(tài),圖12(b)表示在圖12(a)的狀態(tài)下引起的不良狀況。圖13是表示現(xiàn)有的粘接劑帶卷的俯視圖,圖13(a)表示在圖12(a)的狀態(tài)下引起的不良狀況,圖13(b)表示不引起不良狀況的狀態(tài)。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的實施方式。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圖1 (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局部剖的俯視圖,圖1(b)是表示粘接劑帶的始端部附近的放大側(cè)視圖。如圖1的(a)或圖1 (b)所示,粘接劑帶卷3在卷芯13的兩端將卷帶板5ajb設置成互相對置的構(gòu)造體的卷芯13上,通過將粘接劑帶20卷繞成卷狀來形成。換言之,粘接劑帶20以粘接劑層1為內(nèi)側(cè)卷繞在卷芯13的周圍,并使粘接劑帶20之間互相重疊。粘接劑帶20通過將粘接劑涂敷在作為支撐薄膜2的單面的涂敷面(第一面)2b上,以形成粘接劑層1而構(gòu)成。另外,在支撐薄膜背面(第二面) 上用硅酮樹脂等進行剝離處理。并且,在支撐薄膜2的背面加上設有粘接部件7。在這里,粘接部件7可以粘接在支撐薄膜2的背面加上,如圖所示,通常粘接部件7的一部分粘接在支撐薄膜2的背面加上,其余部分從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突出。另外,粘接部件7既可以是只在一面具有粘接性的粘接部件, 也可以是在兩面都具有粘接性的粘接部件。粘接劑帶卷3通過在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4上,設置具有也可以粘接在通過硅酮樹脂等進行剝離處理的支撐薄膜2上的粘接面的粘接部件7而得到。具體地,該粘接劑帶卷3可以通過使粘接部件7的粘接面的一部分,與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4的支撐薄膜2的背面加接觸并粘接來得到。另外,雖然也可以考慮在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4中的粘接劑層1側(cè)設置粘接部件 7的結(jié)構(gòu),但粘接劑帶20根據(jù)其使用方法,為了能在將其粘貼在粘接對象物上后,只將支撐薄膜2剝下來,將在支撐薄膜2和粘接劑層1之間的剝離力設定得比較小。因此,在粘接劑層1上設置粘接部件7的場合,粘接劑層1和粘接部件7牢固地密合,在引出粘接劑帶20 時,有時將粘接劑層1從支撐薄膜2剝離。另外\在這種結(jié)構(gòu)的場合,作為粘接部件7,在使用上述只在單面具有粘接性的粘接部件的時候,要在粘接劑帶20上安裝粘接部件7時,將粘接部件7的粘接面朝向粘接劑帶20的粘接劑層1側(cè)粘接。即,不具有粘接性的非粘接面則朝向支撐薄膜2的背面加側(cè)。因此,在將粘接部件7粘合到前一圈的支撐薄膜背面加上時,必須將粘接部件7的粘接面扭轉(zhuǎn)180°才能粘貼。再有,根據(jù)此時存在粘接劑帶20從支撐薄膜2剝離的情況等的理由,并不實用。根據(jù)以上理由,粘接部件7設在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4的支撐薄膜2的背面加側(cè)。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粘接劑帶卷3,可得到以下效果。S卩,如圖1的(a)或圖1(b) 所示,通過設置可以粘接在支撐薄膜2中的利用硅酮等進行了剝離處理的支撐薄膜背面 (第二面) 上的粘接部件7,則如圖2 (a)所示,可以使粘接部件7的前端(以下,稱為“粘接部前端”)8粘接在支撐薄膜的背面加上并固定。由此,可以使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4 不為自由狀態(tài)而固定。再有,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粘接劑帶卷3,如圖2(b)所示,也可以將粘接部前端8粘貼固定在例如卷帶板如上。這樣,即使對支撐薄膜背面加利用硅酮樹脂等進行了剝離處理,也可以將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4粘合在支撐薄膜2的背面加或卷帶板如、恥上。因此,在搬運及/或輸送時,粘接劑帶卷3的卷繞狀態(tài)不會松弛,且粘接劑帶20也不會從卷帶板fe脫離。而且, 由于也沒有粘接劑帶20的始端部4脫落在卷帶板fe和粘接劑帶卷3之間的間隙的情況, 所以可以防止在引出粘接劑帶20使用時,由于上述不良狀況而不能使用的情況。再有,在將粘合在卷帶板fe、5b的邊緣部的粘接部件7從卷帶板5ajb剝離時,粘合在卷帶板如、恥的邊緣部的不是粘接劑帶20而是粘接部件7。因此,粘接劑帶20的支撐薄膜2和粘接劑層1不會分離。即,可以充分地防止粘接劑層轉(zhuǎn)移到卷帶板如、恥上。因此,可以正常引出粘接劑帶20。在這里,在從粘接劑卷帶3引出粘接劑帶20的方法中,可以考慮采用手工方式或采用機械方式。特別是,在現(xiàn)有技術記載的在液晶屏或PDP等領域使用的電路連接部件的場合,由于機械從帶卷3引出粘接劑帶20時的力最低也是大約500gf,因此可以認為,粘接部件7可以承受該抗拉強度,即,即使是該抗拉強度也不能從粘接劑帶20剝離。因此,本發(fā)明者們對抗拉強度和粘接部長度L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和實驗。實驗如下進行,即準備兩條粘接劑帶20,將它們用粘接部件7連接,將兩者向互相相反方向拉伸,求出粘接部件7從粘接劑帶20剝離時的抗拉強度。該抗拉強度對粘接部件7中沿粘接在粘接劑帶20上的粘接部的長度方向的長度L進行各種變更而求出。結(jié)果用圖3表示。由圖3所示可知,表示抗拉強度和粘接部長度L的關系的曲線與抗拉強度為500gf的直線相交。從這里可知,在寬度Imm的粘接劑帶20的場合,若粘接部具有15mm或其以上的長度, 艮口,面積若具有15mm2或其以上,則抗拉強度為500gf以上,粘接部件7不會從粘接劑帶20 剝離,可以正常引出粘接劑帶20。因此,上述粘接部件7和上述支撐薄膜背面加的接觸部分的面積優(yōu)選為15mm2或其以上。在這種場合,在從粘接劑帶卷3引出粘接劑帶20時,相對其引出力,粘接部件7的粘接力與接觸部分的面積小于15mm2的場合相比,變得更大。因此,可以防止粘接部件7從粘接劑帶20的支撐薄膜背面加剝離之類的事態(tài)。粘接部的長度L,當考慮波動(抗拉強度值相對粘接部長度L的波動)時,則更優(yōu)選20mm或其以上,即粘接劑帶20和粘接部件7 的接觸部分具有20mm2或其以上的面積,最好的是接觸部分為25mm2或其以上(即,在寬度 Imm的場合,長度為25mm或其以上)。另外,該指標到底是在粘接劑帶20的用途為電路連接部件時的指標,在用途不是電路連接部件的場合,需要的抗拉強度在500gf以下或以上的場合或者粘接劑帶20的寬度非常窄或非常寬等的場合,并根據(jù)支撐薄膜2的剝離性等,不局限于15mm2。在這種場合,粘接部的長度L或面積(粘接部件和粘接劑帶的接觸部分的面積),可以以參照進行與圖3同樣的試驗后的結(jié)果來決定。其次,對上述粘接劑帶卷3的各結(jié)構(gòu)要素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作為支撐薄膜2,從強度及粘接劑的剝離性方面考慮,適合使用OPP (延伸聚丙烯)、聚四氟乙烯、PET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在支撐薄膜2的背面加上用分型劑施加表面處理(剝離處理)。作為上述分型劑,使用烯烴系分型劑、乙二醇褐煤酸酯、巴西棕櫚蠟、石油系蠟等的低熔點蠟、低分子量氟樹脂、硅酮系或氟系的表面活性劑、石油、蠟、樹脂、聚酯改性硅酮樹脂等,特別是一般使用硅酮樹脂。粘接劑層1 一般包括熱塑性樹脂、熱固性樹脂、或熱塑性樹脂和熱固性樹脂的混合系(混合樹脂)等樹脂。這些樹脂的代表可以列舉以下例子。作為熱塑性樹脂可列舉例如苯乙烯樹脂系、聚酯樹脂系,作為熱固性樹脂可使用環(huán)氧樹脂系、丙烯樹脂系、硅酮樹脂系。粘接劑層1也可以是在液晶屏或PDP等領域中使用的所謂各向異性導電性粘接齊U。即,粘接劑ι除了上述樹脂外,還可以包括分散在上述樹脂中的導電粒子。作為這種導電粒子,有由々11、48、?仏附、01、1、513、511、焊錫等金屬構(gòu)成的金屬粒子,或由碳、石墨等碳材料構(gòu)成的碳粒子?;蛘?,作為上述導電粒子,也可以是在非導電性的玻璃、陶瓷、塑料等高分子核材料等上包覆上述金屬的導電層等而形成的復合粒子。再有,導電粒子也可以是上述金屬粒子、碳粒子、復合粒子的混合物。而且,在粘接劑層1中,也可以將上述導電粒子和絕緣粒子并用。再有,在粘接劑層1沒有必要是各向異性導電性粘接劑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將如上述的導電粒子用絕緣層包覆的絕緣包覆粒子來代替導電粒子。粘接部件7,只要是如上所述可以粘接在利用硅酮樹脂等進行剝離處理的支撐薄膜背面加及卷帶板5ajb上,并具有相對支撐薄膜背面加引出粘接部件7時不被剝離的粘接力,而沒有特別限定,可以采用一般可以取得的部件。但是,作為粘接部件7,從操作性好來考慮,適合使用只在單面具有粘接性的部件。作為這種粘接部件7,可以使用例如與上述分型劑同類的硅酮系粘接劑。作為粘接部件7在使用只在單面具有粘接性的粘接部件的場合,最好可以利用將上述硅酮系粘接劑等涂敷在非粘接性的薄膜的單面上的粘接帶。該粘接帶的寬度雖然通常做成與粘接劑帶相同的寬度,但如果是與卷帶板fejb之間不干涉的寬度,也可以不必相同。而且,如圖1(b)所示,與粘接劑帶20的背面加接觸粘接的部分(接觸部分)7a 的長度(粘接部件7的延伸方向的長度),根據(jù)圖3的曲線,在接觸部分的寬度為Imm的場合,優(yōu)選為可以承受500gf的引出強度的長度,即15mm或其以上。即,接觸部分的面積優(yōu)選在15mm2或其以上。另外,在寬度為2mm的場合,接觸部分的長度大致是7 8mm即可,如上所述,根據(jù)接觸部分的寬度或用途,可以變更接觸部分IOa的長度。該粘接部件7的向粘接劑帶20的背面加的安裝,可以將預先切成所需的寬度和長度的粘接部件7,通過將粘接劑帶20卷繞成卷狀后,將預先決定的接觸部分7a粘貼在其始端部4上來進行安裝。第二實施方式接著,說明本發(fā)明的粘接劑帶卷的第二實施方式。如圖4及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粘接劑帶卷30,在粘接部件7的前端8還設置作為非粘接部的非粘接部件9的這一點上,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粘接劑帶卷3不同。具體地,本實施方式的粘接劑帶卷30,在粘接部件7的前端部8粘接非粘接部件9的這一點上, 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粘接劑帶卷3不同。在這里,非粘接部件9的材質(zhì)只要是能充分地粘接在粘接部件7上的部件,具有對形成粘接劑帶卷不帶來障礙的厚度及剛性就可以使用。而且,非粘接部件9的寬度通常做成與粘接部件7相同,但只要是在不干涉卷帶板fe、5b的范圍內(nèi)就沒必要相同。在該第二實施方式的粘接劑帶卷30中,取得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粘接劑帶卷3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同時,由于在粘接部件7的前端部8設置非粘接部件9,因此可以將粘接部件 7粘合在粘接劑帶20的前一圈的支撐薄膜背面加上的同時,只有作為最始端部的非粘接部件9不粘合在支撐薄膜背面加上而成自由狀態(tài)。由此,在從帶卷30引出粘接劑帶20時, 可以很容易地捕捉作為前端部的非粘接部件9,通過拉伸非粘接部件9的始端部11,可以很容易地從支撐薄膜背面加剝離粘接部件7,其結(jié)果,可以很容易地引出粘接劑帶20。所以, 使用粘接劑帶卷時的準備工作可以準確且短時間地完成。
在非粘接部件9與支撐薄膜2同樣地進行了剝離處理的場合,與關于上述粘接部件7的抗拉強度和接觸部分7a的長度L的關系的實驗同樣,為了得到最低也有500gf的抗拉強度,優(yōu)選使非粘接部件9和粘接部件7的接觸面積在15mm2或其以上。但是,在這里所使用的非粘接部件9與支撐薄膜2不同,由于未設有粘接劑層1或未卷成卷狀,所以無需特別施加剝離處理。因此,如果該非粘接部件9沒有進行剝離處理,接觸面積就沒必要在15mm2 或其以上,接觸部分7a的長度L或面積可以參照進行了與圖3同樣的實驗的結(jié)果來決定。另外,作為粘接部件7,在使用只在單面具有粘接性的粘接部件的場合,粘接面的一部分粘接在支撐薄膜背面加上,粘接部件7的與粘接面相反側(cè)的面為非粘接面。因此, 通過將粘接部件7的前端部8折回,從而使粘接面之間互相相對,則粘接面的一部分便成為非粘接面。在這種場合,可以不使用與粘接部件不是一體的非粘接部件而輕易地形成非粘接部。此外,粘接劑帶的引出也變得容易。另外,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非粘接部件9和粘接劑帶20雖只用一個粘接部件7連接,但如圖7及圖8所示,非粘接部件9和粘接劑帶20也可以通過多個粘接部件7連接。在這種場合,準備多個粘接部件7,將這些沿粘接劑帶20的延長線上串聯(lián)配列,再用連接帶(連接部件)12連接鄰接的粘接部件7之間, 就可以將非粘接部件9粘接在距粘接劑帶20最遠的粘接部件7的始端。在這里,連接帶12 只要是可以連接粘接部件7之間的帶,也可以是不具有粘接性的帶。作為這種連接帶12,可以使用例如PET或紙。而且,這種粘接劑帶卷可以有效地適用于以下的情況,即對于在將該粘接劑卷帶安裝在機械上并放卷,直到在機械卷繞機上設定始端的某一長度的部分,需要沒有粘接劑的部分的場合。另外,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如圖9所示,非粘接部件9的前端11伸出到卷帶板 fe和卷帶板恥之間的空間的外側(cè)即可。在這種場合,在引出粘接劑帶20時,可以很容易地抓住前端11。實施例以下,列舉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實施例。首先,說明制作粘接帶的實施例。實施例1作為薄膜形成材料,在醋酸乙酯中添加苯氧基樹脂(高分子量環(huán)氧樹脂)50g及丙烯酸酯50g、過氧化物5g,制作樹脂30重量%的醋酸乙酯溶液,往該溶液中添加5體積%的平均粒徑2. 5 μ m的M粉。另一方面,作為支撐薄膜,準備兩面用硅酮樹脂進行了剝離處理的厚度50 μ m的PET薄膜(UH2 帝人杜邦薄膜(株)制)。然后,用滾涂法將得到的溶液涂敷在上述PET薄膜的一個面上。接著,在大氣中于110°C干燥20分鐘,得到了在上述支撐薄膜的一個面上設有厚度50 μ m的粘接劑層的各向異性導電性的粘接劑薄膜。進而,將該粘接劑薄膜切成寬度Imm 而得到粘接劑帶。一方面,準備寬度1.5mm、內(nèi)徑40mm、外徑65mm的卷芯。另一方面,準備兩塊由厚度2mm、內(nèi)徑40mm、外徑125mm的塑料構(gòu)成的環(huán)狀的卷帶板。然后,將卷芯的端部嵌入到兩塊卷帶板的各開口中,得到構(gòu)造體。接著,相對該構(gòu)造體的卷芯,將上述粘接劑帶以粘接劑面為內(nèi)側(cè)卷成卷狀。
隨后,將預先切成寬度ImmX長度30mm X厚度55 μ m的粘接部件(接合帶(株) 寺岡制作所制),與上述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的支撐薄膜背面粘合,使其沿長度方向重疊 15mm(即,使接觸部分的面積為15mm2)。如以上制作,得到將長度50m及寬度Imm的各向異性導電性的粘接劑帶在構(gòu)造體的卷芯上卷繞成卷狀的粘接劑帶卷。實施例2除了將粘接部件與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的支撐薄膜背面的沿長度方向的重疊做成 IOmm(即,接觸部分的面積做成IOmm2)外,其它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制作而得到了粘接劑帶卷。實施例3除了將粘接部件與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的支撐薄膜背面的沿長度方向的重疊做成 20mm(即,接觸部分的面積做成20mm2)外,其它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制作而得到粘接劑帶卷。實施例4除了將粘接部件做成寬度ImmX長度60mmX厚度55 μ m,將其與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的支撐薄膜背面沿長度方向重疊20mm(即,接觸部分的面積做成20mm2)的同時,將作為非粘接材料沒有進行剝離處理的PET(U2 帝人杜邦薄膜(株))切成寬度ImmX長度40mmX 厚度50 μ m,將非粘接材料粘合在該粘接部件的前端部使其與粘接部件沿長度方向重疊 IOmm(即,接觸部分的面積做成IOmm2)外,其它與實施例1同樣地制作而得到粘接劑帶卷。比較例1除了在由實施例1得到的各向異性導電性的粘接劑帶的始端部不設置粘接部件, 在卷完粘接劑帶后,將粘接劑帶的始端部原樣放置,其它與實施例1同樣地制作而得到粘接劑帶卷。比較例2除了代替將粘接部件粘貼在粘接劑帶的支撐薄膜背面而將其粘接在粘接劑的表面上并使之重疊20mm(即,接觸部分的面積做成20mm2)外,其它與實施例1同樣地制作而得到粘接劑帶卷。下面,對上述的實施例和比較例的結(jié)果,進行評價。準備由實施例1 4及比較例1 2得到的粘接劑帶卷各10卷,將實施例1 4 中將粘接部件,將比較例1 2中的粘接劑層,在粘貼在卷帶板及前一圈的支撐薄膜背面上的狀態(tài)下于23°C的環(huán)境下靜置10日,評價了操作性。結(jié)果示于表1。另外,在表1中,各實施例、比較例分為上下兩段,上段表示始端部粘合性,下段表示粘接劑帶的引出性。如表1所示,在實施例1 4中,始端部粘合性都良好,粘接劑帶不剝離并將始端部予以。而且,關于引出性也良好,在引出時粘接劑帶不剝離,可以正常地引出。在實施例 2中,由于粘接部件的重疊面積為10mm2,所以在引出時粘接部件只剝離了一次,但粘接劑帶沒有剝離,可以照常引出。在比較例1中,由于沒有設置粘接部件,所以全部不能粘合在支撐薄膜上。因此, 發(fā)生卷的松弛、帶的脫離,6個沒有正常引出。另外,雖然可以全部粘合在卷帶板上,但因與卷帶板粘合,在引出時粘接劑帶全部被剝離了。
10
在比較例2中,由于將粘接部件粘貼在粘接劑層表面上,所以在固定始端部時,或在引出時,大部分都引起了粘接劑帶的剝離。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粘接劑帶卷,具備在具有第一面及與此相反側(cè)的第二面的支撐薄膜的上述第一面上設有粘接劑層的粘接劑帶,將上述粘接劑帶卷繞在卷芯的兩端設有互相對置的卷帶板的構(gòu)造體的上述卷芯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的上述支撐薄膜的上述第二面上設置粘接部件,且在上述粘接劑帶的始端部上設置非粘接部件,該非粘接部件的始端部伸出到相對的卷帶板之間的空間的外側(c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劑帶卷,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接部件的一部分固定粘接在上述支撐薄膜的第二面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劑帶卷,其特征在于對上述非粘接部件進行了剝離處理,上述非粘接部件和上述粘接部件的接觸部分的面積在15mm2以上。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粘接劑帶卷,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的上述支撐薄膜和上述粘接部件的接觸部分的面積在20mm2以上。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粘接劑帶卷,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接部件具有與上述粘接劑帶相同的寬度。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粘接劑帶卷,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接部件具有比上述粘接劑帶寬的寬度。
7.一種粘接劑帶的引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權(quán)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粘接劑帶卷的上述非粘接部件來引出粘接劑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粘接劑帶卷(3),其具有在具有第一面(2b)及與其相反側(cè)的第二面(2a)的支撐薄膜(2)的第一面(2b)上設有粘接劑層(1)的粘接劑帶(20),將粘接劑帶(20)卷繞在卷芯(13)的兩端設有互相對置的卷帶板(5a、5b)的構(gòu)造體的卷芯(13)上,在上述粘接劑帶的始端部的上述支撐薄膜的上述第二面上設置粘接部件,該粘接部件的前端固定在上述支撐薄膜的第二面上。
文檔編號B65H75/36GK102514986SQ20111030786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關貴志, 川俁耕一, 平尾充 申請人:日立化成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