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阻臭垃圾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處理設施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阻臭垃圾屋。
背景技術:
目前,城鎮(zhèn)、街道上的垃圾屋隨處可見,有磚石結構的固定式垃圾屋,也有隨意搬遷的移動式全塑垃圾屋等。比如中國實用新型ZL02277782. 2,一種適用于收集生活垃圾的防腐阻燃式玻璃鋼垃圾屋,主要由屋身與屋頂構成,屋頂膠結在屋身的上部,在屋身的一側端制作有垃圾小車推入與拉出的側門,在屋身的任一側端有垃圾倒入口,生活垃圾從垃圾倒入口倒入到屋身內(nèi)的垃圾小車內(nèi),當垃圾裝滿小車后,把小車拉出,把垃圾運送到垃圾處理場所。垃圾屋的出現(xiàn),美化了環(huán)境、倡導了人類文明,不過上述結構的垃圾屋包括目前市面上出現(xiàn)的大多數(shù),它們在阻臭方面做的都不理想,使得人們對垃圾屋敬而遠之,丟垃圾往往站在數(shù)米元開外,直接拋丟,使人們離文明越來越遠,終究原因在于垃圾屋的設計還沒有到位。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垃圾屋在阻臭方面設計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美觀大方、造價低廉、阻臭效果好的阻臭垃圾屋。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阻臭垃圾屋,包括一箱體,箱體的一側設置有門體,在門體的上側設置有垃圾倒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門體內(nèi)側上沿部連接有一導圾板,導圾板從箱體外側向內(nèi)側逐漸向下傾斜布置并由一支撐板定位,支撐板也連接在門體上;所述的垃圾倒入口處封蓋有一阻擋板,阻擋板的上端樞接在箱體內(nèi)側上底面上, 下端靠設在所述導圾板上并與門體拉開距離。垃圾屋由箱體、門體以及垃圾倒入口組成,倒入口再經(jīng)過阻擋板遮擋,將整個垃圾屋密封成一個密封箱體,阻擋了內(nèi)部垃圾臭氣散發(fā),和諧了環(huán)境。然密封箱體給倒垃圾帶來了不便,本實用新型通過樞接的阻擋板、傾斜布置的導圾板解決了這個問題,阻擋板樞接在箱體上依靠自身重力順掛著,當有垃圾碰觸時,就能很輕松的推擠開一個垃圾入口,方便入垃圾的同時,又隨時阻擋箱體內(nèi)的臭氣散發(fā)到箱體外。導圾板傾斜布置,方便擱置在該處的垃圾依靠自身重力滾入箱體內(nèi)。阻擋板與導圾板的靠設配合可以設計為以下三種一是、阻擋板靠設在導圾板與門體的連接處,即將導圾板隱藏在箱體內(nèi)側了,這樣導圾板存在的價值就打折扣了,設不設置無所謂。上述方式極為不妥,這是一種常見的垃圾箱設計方式,需要手去推開阻擋板后, 才能將垃圾丟進箱體內(nèi),所以造成的現(xiàn)象是人們不愿意靠近,更不愿用手去推開阻擋板, 現(xiàn)實證明,人們都是遠遠地將垃圾拋過去,用垃圾的沖撞力撞開阻擋板后落入箱體內(nèi)。而質(zhì)量輕的垃圾,因為撞不開阻擋板而落在箱體外,這種情況隨處可見。[0010]二是、阻擋板靠設在導圾板的斜坡上。三是、阻擋板靠設在導圾板斜坡最低端側面上。后兩者其實可以歸納為同一種設計,即阻擋板與門體拉開距離的設計,使得導圾板裸露在垃圾倒入口。由導圾板和阻擋板圍合成的溝槽(反“L”形)入口,只要人們將垃圾輕輕放置在導圾板上,垃圾就會依靠自身重力滑入箱體內(nèi),況且手又不會接觸到阻擋板。這樣一種創(chuàng)新設計,能夠改掉人們拋丟垃圾的習慣,再加上密封式阻臭設計,使人們距離垃圾屋更近一步丟垃圾,至此文明邁進一大步。作為優(yōu)選,所述導圾板和支撐板均是樞接在門體上的,導圾板內(nèi)側端具有一迂回而設的與支撐板內(nèi)側端相搭接配合的卡勾。門體需要時常打開,讓清潔工清潔箱體內(nèi)垃圾,而在門體內(nèi)側的導圾板和支撐板向外凸出的設計,影響到了門體打開的開口大小,因此將導圾板和支撐板設計為可折疊式設計,當需要時支撐開來,當不需要時收縮回去,不影響清潔工正常開門清除垃圾。作為優(yōu)選,門體一側通過合頁與箱體側壁相樞接,另一側通過鎖銷與箱體另一側壁相連接;門體上還設置有拉手。因為門體內(nèi)側設置有導圾板,當垃圾在導圾板上滑移時,導圾板會受到向外側排擠力,這個排擠力同時也轉移到門體上,所以為了更好的配合導圾板工作,門體應該固定在箱體上。但是為了保證門體能夠正常開啟以去除垃圾,所以通過合頁和鎖銷將門體設置為固定式和活動式兩種。拉手的設計方便清潔工打開門體,取出垃圾。作為優(yōu)選,阻擋板設置為多段樞接式;且在阻擋板的下端內(nèi)側面上設置一下掛鉤, 同時在箱體內(nèi)側上底面上設置一與所述下掛鉤相配合的上掛鉤。阻擋板是通過自身重力順掛著設置在箱體內(nèi)的,在清潔工清潔箱體時,遇到一個問題,就是阻擋板的安置問題,這個時候最好是能夠拆卸掉阻擋板,以便清潔工作順利進行,但是每次都拆除操作,這樣費時又費力,所以設計阻擋板為多段樞接式,再通過上、下掛鉤的設計,將阻擋板懸掛起來,從而方便每次清潔箱體工作。阻擋板為多段樞接式,還能夠使得拉開垃圾倒入口增大,以方便體積較大的垃圾進入。作為優(yōu)選,箱體的內(nèi)側下底面設計為從箱體外側向內(nèi)側逐漸向下傾斜,在內(nèi)側下底面最低位置處設置一排污孔,在排污孔上設置網(wǎng)孔篩板。在我們清倒垃圾時,往往會有一些湯湯水水的存在,這些湯湯水水是發(fā)臭的罪惡根源。而在我們實際垃圾屋的安置位置基本在靠路面距離30公分處,這也正是一些污水管設置的位置,所以設置排污孔,將這些湯湯水水從該處排出排到污水管中,進一步降低垃圾屋的臭氣根源,凈化壞境。即使沒有靠近污水管,我們也可以設置后續(xù)的一些輔助設施,比如在排污孔上接排污管道到后排放處去等等。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1-箱體,2-門體,3-導圾板,4-支撐板,5-阻擋板,6-卡勾,7-拉手,8-鎖銷,9-合頁,10-排污孔,11-網(wǎng)孔篩板,12-下掛鉤,13-上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0022]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阻臭垃圾屋,包括一箱體1,箱體1的內(nèi)側下底面設計為從箱體1外側向內(nèi)側逐漸向下傾斜,在內(nèi)側下底面最低位置處設置一排污孔10,在排污孔 10上設置網(wǎng)孔篩板11。箱體1的一側設置有門體2,在門體2的上側設置有垃圾倒入口。門體2 —側通過合頁9與箱體1側壁相樞接,另一側通過鎖銷8與箱體1側壁相連接;門體2上還設置有拉手7。門體2內(nèi)側上沿部樞接有一導圾板3,導圾板3從箱體1外側向內(nèi)側逐漸向下傾斜布置并由一支撐板4定位,支撐板4也樞接在門體2上。導圾板3內(nèi)側端具有一迂回而設的與支撐板4內(nèi)側端相搭接配合的卡勾6。垃圾倒入口處封蓋有一阻擋板5,阻擋板5設置為二段樞接式。阻擋板5的上端樞接在箱體1內(nèi)側上底面上,下端靠設在導圾板3的最低位置側端上并與門體2拉開距離。阻擋板5的下端內(nèi)側面上設置一下掛鉤12,同時在箱體1內(nèi)側上底面上設置一與下掛鉤12相配合的上掛鉤13。實用在本實用新型當中,垃圾屋主體可以采用磚墻結構,導圾板、門體、支撐板和阻擋板等可以采用不銹鋼材料、玻璃鋼材料等不易燃材料,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更好的防臭、放焚燒。另外為了便利,本實用新型也可以制造成全塑型隨便搬遷垃圾屋類型。
權利要求1.一種阻臭垃圾屋,包括一箱體,箱體的一側設置有門體,在門體的上側設置有垃圾倒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門體內(nèi)側上沿部連接有一導圾板,導圾板從箱體外側向內(nèi)側逐漸向下傾斜布置并由一支撐板定位,支撐板也連接在門體上;所述的垃圾倒入口處封蓋有一阻擋板,阻擋板的上端樞接在箱體內(nèi)側上底面上,下端靠設在所述導圾板上并與門體拉開距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臭垃圾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圾板和支撐板均是樞接在門體上的,導圾板內(nèi)側端具有一迂回而設的與支撐板內(nèi)側端相搭接配合的卡勾。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臭垃圾屋,其特征在于,門體一側通過合頁與箱體側壁相樞接,另一側通過鎖銷與箱體另一側壁相連接;門體上還設置有拉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阻臭垃圾屋,其特征在于,阻擋板設置為多段樞接式;且在阻擋板的下端內(nèi)側面上設置一下掛鉤,同時在箱體內(nèi)側上底面上設置一與所述下掛鉤相配合的上掛鉤。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阻臭垃圾屋,其特征在于,箱體的內(nèi)側下底面設計為從箱體外側向內(nèi)側逐漸向下傾斜,在內(nèi)側下底面最低位置處設置一排污孔,在排污孔上設置網(wǎng)孔篩板。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阻臭垃圾屋,其特征在于,箱體的內(nèi)側下底面設計為從箱體外側向內(nèi)側逐漸向下傾斜,在內(nèi)側下底面最低位置處設置一排污孔,在排污孔上設置網(wǎng)孔蹄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阻臭垃圾屋,包括一箱體,箱體的一側設置有門體,在門體的上側設置有垃圾倒入口,門體內(nèi)側上沿部連接有一導圾板,導圾板從箱體外側向內(nèi)側逐漸向下傾斜布置并由一支撐板定位,支撐板也連接在門體上;垃圾倒入口處封蓋有一阻擋板,阻擋板的上端樞接在箱體內(nèi)側上底面上,下端靠設在所述導圾板上并與門體拉開距離。倒入口經(jīng)過阻擋板遮擋,將整個垃圾屋密封成一個密封箱體,阻擋了內(nèi)部垃圾臭氣散發(fā),和諧了環(huán)境。阻擋板與門體拉開距離的設計,只要人們將垃圾輕輕放置在導圾板上,垃圾就會依靠自身重力滑入箱體內(nèi),手不會接觸到阻擋板,能夠改掉人們拋丟垃圾的習慣,使人們距離垃圾屋更近一步丟垃圾,至此文明邁進一大步。
文檔編號B65F1/00GK202296002SQ2011204204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傅楊平 申請人:傅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