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托盤,其具備:容器狀的主體(1),其具有底面(2)和從底面(2)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的外周面(3);至少一張分隔板(5),其將主體(1)的內(nèi)部分隔成多個空間。在主體(1)的外周面(3)內(nèi)側設有對分隔板(5)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的引導槽(6)。在引導槽(6)的中心設有從引導槽(6)的底邊立起至中部的肋部(7)。在分隔板(5)的至少一端側從下方朝向上方地設置與肋部(7)嵌合的嵌合槽(8)。
【專利說明】托盤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例如用于對醫(yī)藥品等物品進行收納、搬運的托盤。
【背景技術】
[0002]以往的托盤有效地利用于例如藥品供付裝置,構成為以下那樣的結構。
[0003]g卩,以往的托盤具備:容器狀的主體,其具有底面和從該底面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的外周面;至少一張分隔板,其將該主體的內(nèi)部分隔成多個空間(例如,下述專利文獻I)。
[0004]【在先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平5-168650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在上述以往的結構中,通過使在分隔板的兩端形成的肋部與在主體的內(nèi)側面上形成的嵌合槽嵌合,由此使分隔板與主體結合,但是其操作性非常低。 [0008]即,分隔板兩端的肋部和主體的嵌合槽這雙方的截面形狀均為梯形,因此作業(yè)者在將分隔板的肋部向主體的嵌合槽壓入時,需要進行兩者的精細的對位,其結果是,導致托盤的操作性降低。
[0009]因此,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性高的托盤。
[0010]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一發(fā)明涉及的托盤具備容器狀的主體、至少一張分隔板、弓丨導槽、肋部、嵌合槽。容器狀的主體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底面的外周部向與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而形成內(nèi)部空間。至少一張分隔板將主體的內(nèi)部空間分隔成多個空間。引導槽沿著與底面交叉的方向設置在主體的外周面的內(nèi)側,對分隔板的向底面方向的移動進行引導。肋部設置在引導槽的中心,從引導槽的底邊立起至中部。嵌合槽從分隔板向引導槽插入時的姿態(tài)下的下部朝向上部地設置在分隔板的至少一端側,且與肋部嵌合。
[0011]第二發(fā)明涉及的托盤具備容器狀的主體、支承部。容器狀的主體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底面的外周部向與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而形成內(nèi)部空間。支承部設置在外周面上的與底面相反側的端部,對從上方重疊的托盤的底部的一部分進行支承。
[0012]第三發(fā)明涉及的托盤具備容器狀的主體、至少一張分隔板、大致長方形的嵌合槽、嵌合肋部、突起部。容器狀的主體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底面的外周部向與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而形成內(nèi)部空間。至少一張分隔板將主體的內(nèi)部空間分隔成多個空間。大致長方形的嵌合槽沿著與底面交叉的方向設置在主體的外周面的內(nèi)側,對分隔板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嵌合肋部從分隔板的寬度方向上的兩側的側面的至少一方突出設置,從下方朝向上方與嵌合槽嵌合,且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突起部以向與嵌合肋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兩方向突出的方式設置在分隔板上的接近嵌合肋部的內(nèi)側部分。
[0013]第四發(fā)明涉及的托盤具備容器狀的主體、至少一張分隔板、大致圓形的嵌合槽、大致圓形的嵌合肋部。容器狀的主體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底面的外周部向與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至少一張分隔板將主體的內(nèi)部空間分隔成多個空間。大致圓形的嵌合槽沿著與底面交叉的方向設置在主體的外周面的內(nèi)側,對分隔板的向底面方向的移動進行引導。大致圓形的嵌合肋部設置在分隔板的至少一端側,從分隔板向引導槽插入時的姿態(tài)下的下方朝向上方與嵌合槽嵌合。
[0014]第五發(fā)明涉及的托盤具備容器狀的主體、至少一張分隔板、保持部。容器狀的主體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底面的外周部向與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至少一張分隔板將主體的內(nèi)部空間分隔成多個空間。保持部設置在分隔板的上端面,對放置于托盤上的文件進行保持。
[0015]【發(fā)明效果】
[0016]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在主體的外周面內(nèi)側設有對分隔板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的引導槽,因此能夠容易地將形成于分隔板的嵌合槽引導至與形成于主體部的肋部嵌合的位置。其結果是,能夠提高托盤的操作性。
[0017]根據(jù)第二發(fā)明,由于在外周面上的與底面相反側的角部設置支承部,因此在層疊多個托盤時,能夠通過下側的托盤的支承部來支承上側托盤的底面。由此,能夠將放置在上側的托盤以非常穩(wěn)定的狀態(tài)層疊。其結果是,能夠提高托盤的操作性。
[0018]根據(jù)第三發(fā)明,能夠非常簡單地使形成于分隔板的嵌合肋部與形成于主體的嵌合槽嵌合。其結果是,能夠提高托盤的操作性。
[0019]此外,由于相對于嵌合肋部向左右方向設置突起部,因此能夠防止由于從分隔板的左右方向的外部施加的力(例如外部擾動)而使分隔板的嵌合肋部從主體的嵌合槽脫落的情況。由此,能夠提高托盤的操作性,并提高可靠性。
[0020]根據(jù)第四發(fā)明,在主體的外周面內(nèi)側設有對分隔板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的圓形的嵌合槽,在分隔板的至少一端(第一端)側設有從下方朝向上方與嵌合槽嵌合的圓形的嵌合肋部。因此,能夠非常簡單地使形成于分隔板的嵌合肋部與形成于主體的嵌合槽嵌合。其結果是,能夠提高托盤的操作性。
[0021]此外,設有圓形的嵌合肋部和圓形的嵌合槽,并使這兩者嵌合,由此能夠防止由于從分隔板的左右方向的外部施加的力(例如外部擾動)而使分隔板的嵌合肋部從主體的嵌合槽脫落的情況。由此,能夠提高托盤的操作性,且提高可靠性。
[0022]根據(jù)第五發(fā)明,由于在分隔板的至少一端側的上方設置保持文件的保持部,因此能夠防止載置在托盤上的文件的落下。由此,能夠提高托盤的作業(y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托盤的結構的立體圖。
[0024]圖2是圖1的托盤的剖視圖。
[0025]圖3是將圖1的托盤主體的局部放大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2的C-C剖視圖)。
[0026]圖4是將圖1的托盤的分隔板的局部放大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2的A-A剖視圖)。
[0027]圖5是將圖1的托盤的分隔板的局部放大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2的B-B剖視圖)。
[0028]圖6是表示圖1的托盤主體與分隔板的嵌合狀態(tài)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1的D-D剖視圖)。
[0029]圖7是表示圖1的托盤主體與分隔板的嵌合狀態(tài)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1的E-E剖視圖)。
[0030]圖8是表示圖1的托盤的使用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31]圖9是表示將圖1的托盤層疊的使用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32]圖10是圖9中的區(qū)域F的側向剖視圖。
[0033]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托盤的結構的立體圖。
[0034]圖12是將圖11的托盤體的局部放大的俯視圖(將圖11中的區(qū)域A放大的俯視圖)。
[0035]圖13是表示將圖11的托盤層疊的使用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36]圖14足圖13中的區(qū)域F的側向剖視圖。
[0037]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托盤的結構的立體圖。
[0038]圖16是圖15的托盤的側向剖視圖。
[0039]圖17是將圖15的托盤的分隔板的端部的形狀放大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16的A-A剖視圖)。
[0040]圖18是將圖15的托盤主體的嵌合槽的局部放大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16的C-C剖視圖)。
[0041]圖19是表示圖15的托盤主體與分隔板的嵌合狀態(tài)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15的D-D剖視圖)。
[0042]圖20是表示將圖15的托盤的內(nèi)部空間以最大的狀態(tài)使用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43]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托盤的結構的立體圖。
[0044]圖22是圖21的托盤的側向剖視圖。
[0045]圖23是將圖21的托盤的分隔板的端部的形狀放大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22的A-A剖視圖)。
[0046]圖24是將圖21的托盤主體的嵌合槽的局部放大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22的C-C剖視圖)。
[0047]圖25是表示圖1的托盤主體與分隔板的嵌合狀態(tài)的俯視下的剖視圖(圖21的D-D部視圖)。
[0048]圖2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托盤的結構的立體圖。
[0049]圖27是表示圖26的托盤的分隔板的結構的主視圖。
[0050]圖28是將圖27的分隔板的局部放大的主視圖(圖27的區(qū)域A的放大主視圖)。
[0051]圖29是表示在圖26的托盤的分隔板的上部保持有文件的使用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52]圖3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托盤的分隔板的結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3]以下,使用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托盤。
[0054]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下的說明中,上下方向是指以圖1所示的從上方向托盤插入分隔板5時的姿態(tài)為基準的上下方向。
[0055](實施方式I)[0056]如圖1所示,容器狀的主體I具備:大致方形的底面2 ;從底面2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的外周面3 ;從外周面3的上端向外方擴展的外周緣4。
[0057]主體I的內(nèi)部由兩張分隔板5分隔成三個(多個)空間。并且,在由分隔板5分隔的主體I的內(nèi)部的空間中收納例如藥劑。
[0058]主體I和分隔板5均由合成樹脂形成。以下,詳細說明上述的主體I和分隔板5。
[0059]首先,主體I的底面2具有長方形形狀。并且,如圖1、圖2所示,在從底面2中的對置的兩方的長邊立起的外周面3的內(nèi)側設有對分隔板5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的引導槽6。引導槽6的底部在圖1所示的托盤的姿態(tài)下,位于比底面2靠上方的位置。而且,在引導槽6的主視觀察下的寬度方向的中心設有從引導槽6的底邊到中部形成的肋部7。
[0060]如圖3所示,肋部7具有從外周面3的內(nèi)表面朝向主體I的內(nèi)方突出的形狀。如圖3所示,肋部7具有肋部7的與外周面3相接這一側的寬度比肋部7的前端側(主體I的內(nèi)方側)的寬度窄的狀態(tài),即俯視觀察下具有大致梯形形狀。
[0061]另外,如圖2所示,肋部7的上端沒有形成至引導槽6的高度方向上的上端附近,而是僅設置至中部。因此,引導槽6中的比中部靠上方的部位成為寬幅的狀態(tài)。即,引導槽6中的比中部靠上方的部位成為用于將分隔板5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引導至形成有肋部7的部分的引導空間。
[0062]另一方面,在分隔板5的兩端的側面上從下方朝向上方地設有在向托盤插入時的姿態(tài)下與肋部7嵌合的嵌合槽8。如圖2、圖4所示,嵌合槽8的下方部8a以與上方部Sb相比槽寬擴寬的方式形成。而且,如圖5所示,嵌合槽8的上方部Sb在分隔板5向托盤插入時的姿態(tài)下的俯視觀察下,成為外方的寬度比內(nèi)方的寬度窄的大致梯形形狀。
[0063]需要說明的是,在俯視觀察下成為大致梯形形狀的嵌合槽8的上方部Sb的大小形成得比上述的大致梯形形狀的肋部7的寬度稍大。
[0064]因此,如圖1所示,在利用分隔板5對主體I的內(nèi)部進行分隔時,邊將分隔板5的兩端沿著主體I的開口至外周面3上端的引導槽6向下方壓下,邊使分隔板5的兩端移動。此時,在引導槽6的上方未設置肋部7。由此,如上述那樣,能夠形成用于將分隔板5的兩端向肋部7引導的引導空間,因此分隔板5的下降操作極其順暢地進行。
[0065]并且,伴隨著分隔板5的下降而分隔板5的嵌合槽8的下方部8a到達了肋部7的狀態(tài)為圖6所示的狀態(tài)。
[0066]如圖6所示,下方部8a在分隔板5插入到嵌合槽8內(nèi)的狀態(tài)下的俯視觀察下,形成長方形形狀的空間,且在寬度方向上比肋部7大。因此,在伴隨著分隔板5的下降而分隔板5的嵌合槽8到達了肋部7的時刻,分隔板5的嵌合槽8沒有與肋部7強力地嵌合。反而是在通過肋部7將分隔板5的嵌合槽8向下方引導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分隔板5的下降動作。
[0067]并且,當繼續(xù)該下降動作時,如圖7所示,嵌合槽8的上方部Sb與肋部7嵌合。此時,嵌合槽8的上方部Sb和肋部7如上述那樣兩者均具有大致梯形形狀。通過這兩者的嵌合,分隔板5成為被牢固地裝配在主體I的外周面3上的狀態(tài)。
[0068]另外,在主體I的內(nèi)部空間中的角部,在對置的長邊側的外周面上設有能夠供分隔板5的端部插入的凹部9。S卩,在主體I的內(nèi)部形成大容積的收納部時,如圖8所示,將分隔板5的兩端分別收納在對置的凹部9內(nèi)。
[0069]凹部9的凹陷深度(從外周面3的內(nèi)表面起凹陷的距離)形成為與圖3所示的肋部7的高度大致相同。因此,如圖8所示,在凹部9內(nèi)收納有分隔板5的端部的狀態(tài)下,與圖6同樣地,在凹部9內(nèi),分隔板5與外周面3隔開微小的空間配置。由此,能夠防止分隔板5意外地從凹部9飛出的情況。
[0070]此外,如圖9、圖10所示,這種形狀的托盤以上下重疊的狀態(tài)進行搬運、收納。此時,上方的托盤在下方的托盤的凹部9的上方形成的面處被支承。即,如圖9、圖10所示,在容器狀的主體I的角部設置的凹部9附近的外周緣4上設有支承部10,該支承部10成為對上方的托盤的底面2的下表面進行承接的面。因此,通過支承部10,上方的托盤的底部支承在下方的托盤的支承部10的面上。
[0071]需要說明的是,如圖10所示,支承部10具有比外周緣4的上表面下降一段的凹部形狀。而且,在支承部10的外周側且在外周緣4的內(nèi)周側的部分設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凸部
11。由此,能夠將上方的托盤的底部適當引導而支承在下方的托盤的支承部10的面上。
[0072](實施方式2)
[0073]以下,使用圖11?圖14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托盤。
[0074]如圖11所示,容器狀的主體101具備:大致方形的底面102 ;從底面102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的外周面103 ;從外周面103的上端向外方擴展的外周緣104。
[0075]主體101的內(nèi)部由兩張分隔板105分隔成三個(多個)空間。并且,在由分隔板105分隔的主體101的內(nèi)部的空間中收納例如藥劑。
[0076]主體101和分隔板105均由合成樹脂形成。
[0077]以下,詳細說明上述的主體101和分隔板105。
[0078]首先,主體101的底面102具有長方形形狀。并且,如圖11、圖12所示,在從底面102中的對置的兩方的長邊立起的外周面103的內(nèi)側設有對分隔板105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的引導槽106。弓丨導槽106的底部在圖11所示的托盤的姿態(tài)下,位于比底面102靠上方的位置。而且,在引導槽106的主視觀察下的中心設有從引導槽106的底邊到中部形成的肋部107。
[0079]另一方面,在分隔板105的兩端的側面上從下方朝向上方地設有在向托盤插入時的姿態(tài)下與肋部107嵌合的嵌合槽108。
[0080]并且,如圖11所示,嵌合槽108與肋部107嵌合。由此,通過這兩者的嵌合,分隔板105成為被牢固地裝配在主體101的外周面103上的狀態(tài)。
[0081]此外,如圖13、圖14所示,這種形狀的托盤以上下重疊的狀態(tài)進行搬運、收納。此時,上方的托盤在下方的托盤的凹部109的上方形成的面處被支承。即,如圖13、圖14所示,在容器狀的主體I的角部設置的凹部109附近的外周緣104上設有支承部110,該支承部110成為對上方的托盤的底面102的下表面進行承接的面。因此,通過支承部110,上方的托盤的底部支承在下方的托盤的支承部110的面上。
[0082]需要說明的是,如圖14所示,支承部110具有比外周緣104的上表面下降一段的凹部形狀。而且,在支承部Iio的外周側且在外周緣104的內(nèi)周側的部分上設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11。由此,能夠將上方的托盤的底部適當引導而支承在下方的托盤的支承部110的面上。
[0083](實施方式3)
[0084]以下,使用圖15?圖20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托盤。[0085]如圖15所示,容器狀的主體201具備:大致方形的底面202 ;從底面202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的外周面203 ;從外周面203的上端向外方擴展的外周緣204。
[0086]主體201的內(nèi)部由兩張分隔板205分隔成三個(多個)空間。并且,在由分隔板205分隔的主體201的內(nèi)部的空間中收納例如藥劑。
[0087]主體201和分隔板205均由合成樹脂形成。
[0088]以下,詳細說明上述的主體201和分隔板205。
[0089]首先,主體201的底面202具有長方形形狀。并且,如圖15、圖16、圖18所示,在從底面202中的對置的兩方的長邊立起的外周面203的內(nèi)側設有對分隔板205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的大致長方形的嵌合槽206。
[0090]在此,嵌合槽206的底部在圖15所示的托盤的姿態(tài)下,位于比底面202靠上方的位置。而且,如圖16所示,嵌合槽206以上方的槽寬比下方的槽寬擴寬的方式形成。
[0091]另一方面,如圖15、圖16、圖17所示,在分隔板205的兩端的側面上從下方朝向上方地設有在向托盤插入時的姿態(tài)下與嵌合槽206嵌合的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嵌合肋部208。
[0092]因此,如圖15所示,在利用分隔板205對主體201的內(nèi)部空間進行分隔時,使分隔板205的兩端沿著主體201的開口至外周面203上端的嵌合槽206移動,而將分隔板205向下方壓下。此時,由于嵌合槽206和嵌合肋部208的截面形狀均為大致長方形,因此分隔板205的下降操作極其順暢地進行。
[0093]此外,如圖15、圖17所示,在分隔板205的兩側的側面上設有相對于嵌合肋部208向左右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12。S卩,突起部212以從分隔板205的寬度方向兩側的兩面向與嵌合肋部208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分別形成。
[0094]并且,當分隔板205的嵌合肋部208下降至嵌合槽206時,如圖19所示,當然,突起部212形成得比嵌合肋部208的寬度大。
[0095]因此,在伴隨著分隔板205的下降而分隔板205的嵌合肋部208與嵌合槽206嵌合的狀態(tài)下,即使沿著圖19中的箭頭F的方向施加有力(例如施加有外部擾動),也能夠使分隔板205的嵌合肋部208不易從主體201的嵌合槽206脫落。其結果是,分隔板205成為被牢固地裝配在主體201的外周面203上的狀態(tài)。
[0096]即,在本實施方式的托盤中,在嵌合肋部208的附近設有向與嵌合肋部208的突出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12。由此,能夠防止由于從分隔板205的左右方向的外部施加的力(例如,相當于圖19中的箭頭F的外部擾動)而使分隔板205的嵌合肋部208從主體201的嵌合槽206脫落的情況。其結果是,能夠提高托盤的操作性、可靠性。
[0097]另外,在主體201內(nèi)部空間的端部,在相互對置的兩條長邊側的外周面上設有能夠供分隔板205的端部插入的凹部209。S卩,在主體201的內(nèi)部空間形成大容積的收納部時,如圖20所示,將分隔板205的兩端收納于在相互對置的位置上形成的凹部209內(nèi)。
[0098]需要說明的是,凹部209的深度(從外周面203的內(nèi)表面起凹陷的距離)設為與圖18所示的嵌合槽206的深度大致相同的深度。因此,如圖20所示,在相互對置的位置上配置的兩個凹部209內(nèi)收納有分隔板205的兩端的狀態(tài)下,分隔板205與外周面203在凹部209內(nèi)隔開微小的空間配置。由此,能夠防止分隔板205意外地從凹部209飛出的情況。
[0099](實施方式4)
[0100]以下,使用圖21?圖25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托盤。[0101]如圖21所示,容器狀的主體301具備:大致方形的底面302 ;從底面302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的外周面303 ;從外周面303的上端向外方擴展的外周緣304。
[0102]主體301的內(nèi)部由兩張分隔板305分隔成三個(多個)空間。并且,在由分隔板305分隔的主體301的內(nèi)部的空間中收納例如藥劑。
[0103]主體301和分隔板305均由合成樹脂形成。
[0104]以下,詳細說明上述的主體301和分隔板305。
[0105]首先,主體301的底面具有大致長方形形狀。并且,如圖21、圖22、圖24所示,在從相互對置的兩條長邊立起的外周面303的內(nèi)側設有對分隔板305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的嵌合槽306。
[0106]如圖24所示,嵌合槽306在俯視觀察下具有大致圓形形狀。
[0107]在此,俯視觀察下大致圓形的嵌合槽306的底部在圖21所示的托盤的姿態(tài)下,位于比主體301的底面302靠上方的位置。而且,如圖22所示,嵌合槽306以上方的槽寬比下方的槽寬擴寬的方式形成。
[0108]另一方面,如圖21、圖22、圖23所示,在分隔板305的兩端的側面上,以與俯視觀察下大致圓形的嵌合槽306嵌合的方式從下方朝向上方地設有俯視觀察下大致圓形的嵌合肋部308。
[0109]因此,如圖21所示,在利用分隔板305對主體301的內(nèi)部空間進行分隔時,邊使分隔板305的兩端沿著主體301的開口至外周面303上端的嵌合槽306移動,邊將分隔板305向下方壓下。此時,由于嵌合槽306和嵌合肋部308均呈大致圓形的形狀,因此分隔板305的下降操作極其順暢地進行。
[0110]另外,在伴隨著分隔板305的下降而分隔板305的嵌合肋部308與嵌合槽306嵌合的狀態(tài)下,即使沿著圖25中的箭頭F的方向施加有力(例如施加有外部擾動),由于嵌合槽306內(nèi)與嵌合肋部308之間僅有微小的間隙,因此也能夠使分隔板305的嵌合肋部308不易從主體301的嵌合槽306脫落。其結果是,分隔板305成為被牢固地裝配在主體301的外周面303上的狀態(tài)。
[0111]即,由于在大致圓形的嵌合槽306與同樣大致圓形的嵌合肋部308相互嵌合的狀態(tài)下裝配分隔板305,因此能夠防止由于從分隔板305的左右方向的外部施加的力(例如,相當于圖25中的箭頭F的外部擾動)而使分隔板305的嵌合肋部308從主體301的嵌合槽306脫落的情況。其結果是,能夠提高托盤的操作性、可靠性。
[0112](實施方式5)
[0113]以下,使用圖26?圖29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托盤。
[0114]在此,例如在收納了醫(yī)藥品等物品的情況下,準備記錄有該物品的信息(例如藥品名)等的文件,并將該文件載置在該托盤上,由此,經(jīng)管該托盤的作業(yè)者(例如護士)能夠容易確認該收納的物品的信息等以便于處理。
[0115]然而,就上述以往的托盤來說,若將記錄有所收納的物品的信息的文件載置于收納有物品的托盤,則在托盤的搬運時等,該文件會從托盤掉落,因此其結果是,托盤的作業(yè)
性非常差。
[0116]因此,本發(fā)明目的在于防止載置在托盤上的文件的落下,提高托盤的作業(yè)性。
[0117]如圖26所示,容器狀的主體401具備:大致方形的底面402 ;從底面402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的外周面403 ;從外周面403的上端向外方擴展的外周緣404。
[0118]主體401的內(nèi)部由兩張分隔板405分隔成三個(多個)空間(在圖26中,僅記載了一個分隔板405)。并且,在由分隔板405分隔的主體401的內(nèi)部的空間中收納例如藥劑。
[0119]主體401和分隔板405均由合成樹脂形成。
[0120]以下,詳細說明上述的主體401和分隔板405。
[0121]首先,主體401的底面具有長方形形狀。并且,如圖26所示,在從相互對置的兩條長邊側立起的外周面403的內(nèi)側設有對分隔板405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的引導槽406。引導槽406的底部在圖26所示的托盤的姿態(tài)下,位于比底面402靠上方的位置。而且,在引導槽406的中心設有從底邊向中部立起的肋部407。
[0122]形成在引導槽406內(nèi)的肋部407具有從外周面403的內(nèi)表面朝向主體401的內(nèi)方突出的形狀。并且,如圖26所示,肋部407的與外周面403連結這一側的寬度比肋部407的前端側(主體401的內(nèi)方側)的寬度窄。即,肋部407在俯視觀察下具有大致梯形形狀。
[0123]另外,如圖26所示,肋部407的上端僅設置至引導槽406內(nèi)的中部。因此,引導槽406中的比中部靠上方的部位成為寬幅的狀態(tài)。即,引導槽406中的比中部靠上方的部位成為用于將分隔板405的兩端向肋部407引導的引導空間。
[0124]另一方面,在分隔板405的兩端的側面上從下方朝向上方地設有與肋部407嵌合的嵌合槽408。如圖26所示,嵌合槽408的下方部408a的槽寬比上方部408b的槽寬擴寬。而且,如圖26所示,嵌合槽408的上方部408b具有從其下端側朝向上方而寬度逐漸變窄的大致梯形形狀。
[0125]需要說明的是,這樣成為大致梯形形狀的嵌合槽408的上方部408b的寬度比上述的大致梯形形狀的肋部407的前端部分的寬度稍大。
[0126]因此,如圖26所示,在利用分隔板405對主體401的內(nèi)部空間進行分隔時,使分隔板405的兩端沿著主體401的開口至外周面403上端的引導槽406移動,而將分隔板405向下方壓下。此時,由于在引導槽406的上部未設置肋部407,引導槽406的上部成為用于將分隔板405的兩端向肋部407引導的引導空間,因此分隔板405的下降操作極其順暢地進行。
[0127]并且,在伴隨著分隔板405的下降而分隔板405的嵌合槽408到達肋部407時,在分隔板405的兩側端面上形成的嵌合槽408沒有與肋部407強力地嵌合。反而是通過肋部407將分隔板405的嵌合槽408向下方引導,同時繼續(xù)分隔板405的下降動作。
[0128]并且,繼續(xù)該下降動作的結果是,最終嵌合槽408的上方部408b與肋部407嵌合。此時,嵌合槽408的上方部408b和肋部407如上述那樣兩者均具有大致梯形形狀。因此,通過兩者的嵌合,分隔板405成為被牢固地裝配在主體401的外周面403之間的狀態(tài)。
[0129]接下來,詳細說明分隔板405。
[0130]圖27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分隔板405的主視圖。
[0131]如圖2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托盤在分隔板405的至少一端側(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左右兩端)的上表面設有保持部409。
[0132]保持部409對載置在托盤的主體401上的文件(例如,記錄有主體401中收納的物品的信息的文件)413(參照圖29)進行保持。
[0133]接下來,詳細說明保持部409對載置在主體401上的文件413進行保持的機理。[0134]圖28是將本實施方式的分隔板405的保持部409的局部放大的主視圖(圖27中的區(qū)域A的放大側視圖)。
[0135]如圖27、圖28所示,保持部409具有用于插入文件413的插入口 410。由此,載置在托盤的主體401上的文件413從插入口 410插入。而且,如圖28所示,在插入口 410形成有在插入文件413這一側設置的第一斜面411和在第一斜面411的里側設置的第二斜面412。
[0136]如圖28所示,第一斜面411以相對于插入文件413的方向(圖28中的箭頭B的方向)成為下降斜面的方式形成。
[0137]第二斜面412以相對于插入文件413的方向(圖28中的箭頭B的方向)成為上升斜面的方式形成。
[0138]即,如圖28所示,插入口 410通過第一斜面411和第二斜面412而形成為大致L字形狀。由此,能夠對插入到保持部409的文件413進行保持以防其脫落。
[0139]另外, 在本實施方式的托盤中,如圖28所示,第二斜面412上的插入文件的入射角度D形成得比第一斜面411上的插入文件的入射角度C大。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將文件413向保持部409插入的作業(yè)性,并能夠進一步增大保持部409中的對文件413進行保持的保持力。
[0140]以上是通過保持部409對載置在托盤上的文件413進行保持的機理的說明。
[0141]圖29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托盤上載置有文件413的使用狀態(tài)的立體圖。
[0142]如圖29所示,載置在主體401上的文件413能夠保持于在分隔板405的至少一端側(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兩端)的上端面形成的保持部409中。
[0143]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保持部409形成在分隔板405的兩端的上端面。
[0144]由此,例如圖29所示,在使用兩個分隔板405的保持部409來保持文件413的情況下,由于在分隔板405的上端面的兩端分別設有保持部409,因此將分隔板405向主體401插入時,作業(yè)者無需考慮插入的方向。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提高托盤的作業(yè)性。
[0145](實施方式6)
[0146]以下,使用圖30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托盤。
[0147]在此,與上述實施方式5同樣地,說明例如在收納了醫(yī)藥品等物品時,準備記錄有該物品的信息(例如藥品名)等的文件,并將該文件載置在該托盤上的情況。
[0148]在本實施方式的托盤中,如圖30所示,在托盤上載置有文件513的狀態(tài)下,例如在托盤的搬運等中,為了防止文件513從托盤上錯動,而在分隔板505的上表面設置以下那樣的用于保持文件的機構來作為實施方式5的保持部的另一方式。
[0149]即,如圖30所示,分隔板505在供文件513載置的上端面具有凹狀的臺階部511。
[0150]臺階部511以由形成在分隔板505的兩端附近的傾斜部512a、512b夾持的方式形成在分隔板505的大致中央部。即,臺階部511是以經(jīng)由在分隔板505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附近形成的傾斜部512a、512b而降低一段的方式形成的凹陷部分。
[0151]由此,如圖30所示,載置在托盤上的文件513的兩端由傾斜部512a、512b保持,從而能夠在托盤的搬運等中使文件513不易誤從托盤上錯動。
[0152]【工業(yè)實用性】
[0153]本發(fā)明起到能夠提供操作性高的托盤這樣的效果,因此可以期待例如向收納醫(yī)藥品等物品的托盤等的有效利用。
[0154]【符號說明】
[0155]I 主體
[0156]2 底面
[0157]3外周面
[0158]4 外周緣
[0159]5 分隔板
[0160]6 引導槽
[0161]7 肋部
[0162]8 嵌合槽
[0163]8a下方部
[0164]8b上方部
[0165]9 凹部
[0166]10支承部
`[0167]11 凸部
[0168]101 主體
[0169]102 底面
[0170]103外周面
[0171]104外周緣
[0172]105分隔板
[0173]106 引導槽
[0174]107 肋部
[0175]108嵌合槽
[0176]110支承部
[0177]111 凸部
[0178]201 主體
[0179]202 底面
[0180]203外周面
[0181]204外周緣
[0182]205分隔板
[0183]206嵌合槽
[0184]208嵌合肋部
[0185]209 凹部
[0186]212關起部
[0187]301 主體
[0188]302 底面
[0189]303外周面
[0190]304外周緣
[0191]305分隔板[0192]306嵌合槽
[0193]308嵌合肋部
[0194]401主體
[0195]402底面
[0196]403外周面
[0197]404外周緣
[0198]405分隔板
[0199]406引導槽
[0200]407肋部
[0201]408嵌合槽
[0202]408a下方部
[0203]408b上 方部
[0204]409保持部
[0205]410插入口
[0206]411第一斜面
[0207]412第二斜面
[0208]413文件
[0209]505分隔板
[0210]511臺階部(保持部)
[0211]512a,512b 傾斜部
[0212]513文件
【權利要求】
1.一種托盤,其具備: 容器狀的主體,其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所述底面的外周部向與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而形成內(nèi)部空間; 至少一張分隔板,其將所述主體的內(nèi)部空間分隔成多個空間; 引導槽,其沿著與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設置在所述主體的所述外周面的內(nèi)側,對所述分隔板的向所述底面方向的移動進行引導; 肋部,其設置在所述引導槽的中心,從所述引導槽的底邊立起至中部; 嵌合槽,其從所述分隔板向所述引導槽插入時的姿態(tài)下的下部朝向上部地設置在所述分隔板的至少一端側,且與所述肋部嵌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嵌合槽以在所述分隔板從上方向所述引導槽插入的狀態(tài)中下方的槽寬比上方的槽寬擴寬的方式形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主體具有大致方形形狀, 所述托盤還具備凹部,該凹部設置在所述主體的內(nèi)部的角部且設置在相互對置的外周面上,能夠供所述分隔板的端部插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托盤還具備支承部,該支承部設置于在所述主體的大致方形形狀的四角形成的凹狀的上表面的外周側,對從上方重疊的托盤的底部的一部分進行支承。
5.一種托盤,其具備: 容器狀的主體,其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所述底面的外周部向與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而形成內(nèi)部空間; 支承部,其設置在所述外周面上的與所述底面相反側的端部,對從上方重疊的托盤的底部的一部分在平面上進行支承。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托盤還具備凸部,該凸部設置在所述支承部的外周側,且向與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突出。
7.一種托盤,其具備: 容器狀的主體,其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所述底面的外周部向與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而形成內(nèi)部空間; 至少一張分隔板,其將所述主體的內(nèi)部空間分隔成多個空間; 大致長方形的嵌合槽,其沿著與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設置在所述主體的所述外周面的內(nèi)側,對所述分隔板的下降移動進行引導; 嵌合肋部,其從所述分隔板的寬度方向上的兩側的側面的至少一方突出設置,從下方朝向上方與所述嵌合槽嵌合,且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 突起部,其以向與所述嵌合肋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兩方向突出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分隔板上的接近所述嵌合肋部的內(nèi)側部分。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主體具有大致方形形狀,所述托盤還具備凹部,該凹部設置在所述主體的所述內(nèi)部空間的端部且分別設置在相互對置的兩個外周面上,能夠供所述分隔板的端部插入。
9.一種托盤,其具備: 容器狀的主體,其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所述底面的外周部向與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 至少一張分隔板,其將所述主體的內(nèi)部空間分隔成多個空間; 大致圓形的嵌合槽,其沿著與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設置在所述主體的所述外周面的內(nèi)側,對所述分隔板的向所述底面方向的移動進行引導; 大致圓形的嵌合肋部,其設置在所述分隔板的至少一端側,從所述分隔板向所述嵌合槽插入時的姿態(tài)下的下方朝向上方與所述嵌合槽嵌合。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主體具有方形形狀, 所述托盤還具備凹部,該凹部設置在所述主體的內(nèi)部的角部且設置在相互對置的外周面上,能夠供所述分隔板的端部插入。
11.一種托盤,其具備: 容器狀的主體,其具有底面和外周面,該外周面從所述底面的外周部向與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立起; 至少一張分隔板,其將所述主體的內(nèi)部空間分隔成多個空間; 保持部,其設置在所述分隔板的上端面,對放置于托盤上的文件進行保持。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插入所述文件的插入口。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插入口具有: 設置在插入所述文件這一側,相對于插入所述文件的方向而成為下降斜面的第一斜面; 設置在所述文件從所述第一斜面出來這一側,相對于插入所述文件的方向而成為上升斜面的第二斜面。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第二斜面上的插入所述文件的入射角度比所述第一斜面上的插入所述文件的入射角度大。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1~14中任一項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保持部設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寬度方向上的任一方的端部。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1~14中任一項所述的托盤,其中, 所述保持部分別設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
17.—種托盤,其中, 所述保持部是在所述分隔板的上端面上根據(jù)所述文件的大小而形成的凹狀的臺階部。
【文檔編號】B65D25/04GK103648919SQ201280033903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19日
【發(fā)明者】石川詳明, 草薙徹, 西村巧, 中島涉裕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