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是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屬于球墨鑄鐵管生產設備【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人工成本高、自動化程度低以及工作效率低的缺陷,該裝置將移動小車靠近下料一側的擋板設置為與第二伸縮裝置鉸接的第二擋板,在軌道中設置可以上下擺動的擺臂,下料時第二擋板抬起可以與擺下的擺臂搭接,下料平穩(wěn),卸料時第二擋板擺下可以與小車底部的支撐板行成長緩坡,起到輔助卸料作用;運送裝置底部設置行走裝置,小車可以沿行走軌道運動,省去了人力推動。該運送裝置提高了殘管下料過程的高自動化,減少了人工操作,為球墨鑄鐵管生產節(jié)省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殘管運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球墨鑄鐵管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殘管運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球墨鑄鐵的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殘管,殘管被運送下線的過程是影響球墨鑄鐵管生產的重要因素?,F(xiàn)有技術中通常采用斷開式軌道,兩段軌道中間設置移動小車,有專人操作小車,小車起連接軌道的作用,當合格的球墨鑄鐵管到達小車時,用人工方式將其拖離小車并將其拖至軌道上進入下一個工段;當殘管到達小車時,人工操作小車離開軌道,此時軌道斷開,后面生產出的球墨鑄鐵管只能在軌道上等待小車復位,小車到達指定位置后被人工翻轉卸管,然后再回到原始位置進入下一個殘管下線工作循環(huán)。這種方式需要專人實時操作,自動化程度低,工作效率較低,人工成本較大。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設計了一種殘管運送裝置,本裝置設計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可以使小車在運行和卸料過程中擺脫人力推動,減少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殘管運送過程的自動化。
[0004]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包括第一軌道、第二軌道、移動小車,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之間留有間隙,第一軌道的出口端和第二軌道的入口端借助移動小車連通,移動小車包括車架,車架上端固定有承接板,車架底部設置有行走裝置,承接板放置在第一軌道的下方,在承接板的兩端都增設向上凸出的擋板,分別為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在第二軌道的入口端增設與第二軌道鉸接的擺臂,擺臂上固定有第一伸縮裝置,擺臂借助第一伸縮裝置的伸縮變化與第二擋板形成搭接配合、或與第一軌道的出口端形成拼接配合。
[0006]在地面上增設行走軌道,行走裝置與行走軌道形成滑動配合。
[0007]增設第二伸縮裝置,第二伸縮裝置的一端與車架鉸接,第二伸縮裝置的另一端與第二擋板鉸接,第二擋板的一端與承接板鉸接,第二擋板的另一端在第二伸縮裝置的作用下抬起與擺臂形成搭接配合,承接板靠近第二擋板的一端向下傾斜設置。
[0008]所述的行走軌道為封閉式循環(huán)軌道、或開放式往復軌道。
[0009]所述的封閉式循環(huán)軌道上移動小車的數量為至少兩個。
[0010]所述的開放式往復軌道上設置有一個移動小車。
[0011]所述的承接板靠近第二擋板的一端向下傾斜的角度為1°。
[0012]所述的第一伸縮裝置為油缸或氣缸。
[0013]所述的第二伸縮裝置為電液推桿或油缸。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殘管運送裝置在車架底部設置有行走裝置,移動小車沿行走軌道運行可以到達卸管地點,也可以沿行走軌道歸位,這樣就省去了人工推動小車,提高了自動化,降低了人工成本;殘管可以沿第二檔板和承接板形成的斜面滾動到小車上,避免了殘管直接落下造成的破損,為殘管的回收再加工提供了保障,而且第二檔板還起到了殘管落入小車后擋料的作用;小車到達卸料點后第二檔板擺下,第二檔板和承接板形成一個向下傾斜的斜面,殘管沿斜面緩慢滾下,第二檔板既起到保護殘管的作用,又起到輔助卸料的作用,提高了裝料、卸料的自動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fā)明中殘管運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發(fā)明中殘管運送裝置卸料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中,I代表第一軌道,2代表第二軌道,3代表車架,4代表承接板,5代表行走裝置,6代表第一擋板,7代表第二擋板,8代表擺臂,9代表第一伸縮裝置,10代表第二伸縮裝置,11代表殘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包括第一軌道1、第二軌道2、移動小車,第一軌道I和第二軌道2之間留有間隙,第一軌道I的出口端和第二軌道2的入口端借助移動小車連通,移動小車包括車架3,車架3上端固定有承接板4,車架3底部設置有行走裝置5,行走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和與驅動電機輸出軸連接的行走輪,在地面上增設行走軌道,行走裝置5的行走輪可以在行走軌道上行走,承接板4放置在第一軌道I的下方,在承接板4的兩端都增設向上凸出的擋板,分別為第一擋板6和第二擋板7,在第二軌道2的入口端增設與第二軌道2鉸接的擺臂8,擺臂8上固定有第一伸縮裝置9,擺臂8借助第一伸縮裝置9的伸縮變化與第二擋板7形成搭接配合、或與第一軌道I的出口端形成拼接配合。
[0019]實施例1,當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殘管11,并且殘管11到達擺臂8上方時,第一伸縮裝置9做收縮動作,擺臂8 一側與第二軌道2鉸接,另一側與第一伸縮裝置9 一端鉸接,因此,擺臂8隨著第一伸縮裝置9的收縮而向下擺動,擺臂8向下擺動與第二檔板7搭接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斜面,殘管11沿斜面滾下,落入移動小車中。當無殘管11時,擺臂8被第一伸縮裝置9伸張頂起,擺臂8將第一軌道I和第二軌道2連接成一個完整軌道,合格的球墨鑄鐵管沿這個完整軌道運行到下一步工序。當移動小車裝滿殘管11時,車架3被設置在其底部的行走裝置5牽引運行,沿行走軌道運行到卸料地點后,人工將移動小車翻轉卸料,殘管11落入殘管收集裝置中,當全部殘管11卸完后,人工將車架3擺正,車架3在行走裝置5的牽引下沿行走軌道退回到原始位置,開始下一個運送殘管11的工作循環(huán)。
[0020]實施例2,如圖1至圖2所示,作為對本發(fā)明的改進,當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殘管11,并且殘管11到達擺臂8上方,第一伸縮裝置9做收縮動作,第一伸縮裝置9優(yōu)選為油缸,擺臂8 一側與第二軌道2鉸接,另一側與第一伸縮裝置9 一端鉸接,擺臂8與第一伸縮裝置9鉸接位置優(yōu)選為擺臂8的中部,因此,擺臂8隨著第一伸縮裝置9的收縮而向下擺動,第二伸縮裝置10優(yōu)選為電液推桿,第二擋板7 —端鉸接于車架3上,另一端與第二伸縮裝置10的移動端鉸接,第二檔板7與第二伸縮裝置10鉸接的部位優(yōu)選為中部,第二伸縮裝置10的固定端與車架3鉸接,此時,移動小車的第二檔板7在第二伸縮裝置10的伸張推動下上升到最高位置,擺臂8向下擺動與第二檔板7搭接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斜面,殘管11沿斜面滾下,落入移動小車中。當沒有殘管11時,擺臂8被第一伸縮裝置9伸張頂起,擺臂8將第一軌道I和第二軌道2連接成一個完整軌道,合格的球墨鑄鐵管沿這個完整軌道運行到下一步工序。當移動小車上裝滿殘管11時,車架3被設置在其底部的行走裝置5牽引運行,沿行走軌道運行到卸料地點后,第二擋板7隨第二伸縮裝置10的收縮動作向下擺動,直至第二檔板7與移動小車的承接板4成一個平面,承接板4靠近第二擋板7的一端向下傾斜1°,殘管1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承接板4的斜面向下滾動,最后落入殘管收集裝置中,節(jié)省了人力。當全部殘管11卸完后,第二檔板7在第二伸縮裝置10伸張推動下恢復原始狀態(tài),車架3在行走裝置5的牽引下沿行走軌道退回到原始位置,開始下一個運送殘管11的工作循環(huán)。
[0021]實施例3,作為對本發(fā)明的改進,當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殘管11,并且殘管11到達擺臂8上方,第一伸縮裝置9做收縮動作,第一伸縮裝置9優(yōu)選為油缸,擺臂8 一側與第二軌道2鉸接,另一側與第一伸縮裝置9 一端鉸接,擺臂8與第一伸縮裝置9鉸接位置優(yōu)選為擺臂8的中部,因此,擺臂8隨著第一伸縮裝置9的收縮而向下擺動,第二伸縮裝置10優(yōu)選為電液推桿,第二擋板7 —端鉸接于車架3上,另一端與第二伸縮裝置10的移動端鉸接,第二檔板7與第二伸縮裝置10鉸接的部位優(yōu)選為中部,第二伸縮裝置10的固定端與車架3鉸接,此時,移動小車的第二檔板7在第二伸縮裝置10的伸張推動下上升到最高位置,擺臂8向下擺動與第二檔板7搭接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斜面,殘管11沿斜面滾下,落入移動小車中。當沒有殘管11時,擺臂8被第一伸縮裝置9伸張頂起,擺臂8將第一軌道I和第二軌道2連接成一個完整軌道,合格的球墨鑄鐵管沿這個完整軌道運行到下一步工序。當小車裝滿殘管11時,在該移動小車后方的第二輛移動小車運行至該下料地點,裝滿殘管11的移動小車被設置在其底部的行走裝置5牽引運行離開該下料地點,沿行走軌道運行到卸料地點,第二擋板7隨第二伸縮裝置10的收縮動作向下擺動,直至第二檔板7與移動小車的承接板4成一個平面,殘管11沿承接板4的斜面向下滾動,最后落入殘管收集裝置中,當全部殘管11卸完后,第二檔板7在第二伸縮裝置10伸張推動下恢復原始狀態(tài)。移動小車在行走裝置5的牽引下沿封閉循環(huán)的行走軌道向前運行直至下料地點處正在裝料的第二移動小車的后方,等待進入下料地點開始下一個運送殘管11的工作循環(huán)。
[0022]當卸料地點較近時,行走軌道設置為開放式往復軌道,由于地點較近,這樣的設置對工作效率影響不大,節(jié)省了多鋪軌道和增加移動小車成本;當卸料地點較遠時,行走軌道設置為封閉式循環(huán)軌道,并且將移動小車增加至至少兩個,這樣就能保證下料、裝料、卸料的連續(xù)進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結合擺臂8和第二檔板7的作用,整個運送裝置就能達到高自動化的工作狀態(tài),減少了人工操作,節(jié)省了人工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包括第一軌道(I)、第二軌道(2)、移動小車,第一軌道(I)和第二軌道(2)之間留有間隙,第一軌道(I)的出口端和第二軌道(2)的入口端借助移動小車連通,移動小車包括車架(3),車架(3)上端固定有承接板(4),車架(3)底部設置有行走裝置(5),其特征在于:承接板(4)放置在第一軌道(I)的下方,在承接板(4)的兩端都增設向上凸出的擋板,分別為第一擋板(6)和第二擋板(7),在第二軌道(2)的入口端增設與第二軌道(2)鉸接的擺臂(8),擺臂(8)上固定有第一伸縮裝置(9),擺臂(8)借助第一伸縮裝置(9)的伸縮變化與第二擋板(7)形成搭接配合、或與第一軌道(I)的出口端形成拼接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地面上增設行走軌道,行走裝置(5)與行走軌道形成滑動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增設第二伸縮裝置(10),第二伸縮裝置(10)的一端與車架(3)鉸接,第二伸縮裝置(10)的另一端與第二擋板(7)鉸接,第二擋板(7)的一端與承接板(4)鉸接,第二擋板(7)的另一端在第二伸縮裝置(10)的作用下抬起與擺臂(8)形成搭接配合,承接板(4)靠近第二擋板(7)的一端向下傾斜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軌道為封閉式循環(huán)軌道、或開放式往復軌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閉式循環(huán)軌道上移動小車的數量為至少兩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開放式往復軌道上設置有一個移動小車。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接板(4)靠近第二擋板(X)的一端向下傾斜的角度為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伸縮裝置(9)為油缸或氣缸。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殘管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伸縮裝置(10)為電液推桿或油缸。
【文檔編號】B65G35/00GK104163325SQ201410389142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8日
【發(fā)明者】習杰, 谷興海, 王嵩 申請人:新興河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