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
依商標法規(guī)定,廠商應于商品本身,內外包裝或說明書上,標示商品之名稱、成分、重量、容量、數(shù)量、規(guī)格、用法、產地、出品日期或其他有關事項。以服飾為例,習慣上會以標簽及其吊牌分別標示相關內容,其中標簽乃以縫紉機縫合于服飾上,吊牌可用線系于鈕扣上,或以吊牌帶系于服飾上,本實用新型要討論的正是用于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
如圖1及圖2所示,即為常用之吊牌槍9及吊牌帶8,其中吊牌槍9包含一可壓放自如之扳機90,一與扳機90連動之搖桿91,一受搖桿91驅動之滑塊92及橫桿93,一連接于滑塊92之撞針94,一與橫桿93連動之挺桿95,一結合于挺桿95之第一彈性掣96,一與第一彈性掣96嚙合之齒輪97,一與齒輪97嚙合之第二彈性掣98,以及一中空刺針99;吊牌帶8概呈I形,其帶頭81暫以梯帶82連接,帶尾83則直接相連,以將復數(shù)吊牌帶8連接一起使用。
如圖3所示,操作時,將吊牌帶8之梯帶82連同帶頭81插入吊牌槍9,以至梯帶82與齒輪嚙合,帶頭81局部進入刺針99為止;接著以刺針99竄過吊牌孔,再刺穿服飾86,而后扣壓扳機90,使搖桿91向前擺動,并從搖桿91向滑塊92及撞針94傳達直線運動,以籍撞針94將帶頭81沿著刺針99推出(此時帶頭81受到撞針99之撞擊會與梯帶82分離,帶尾83受到拉扯亦會輕易與相鄰的另一帶尾分離,使帶頭81可先后穿過吊牌85及服飾86;由于吊牌帶8頭尾兩端之寬度大于針刺99及吊牌孔直徑許多,一旦帶頭81穿過服飾后,便無脫落之慮,從而便可將吊牌85系于服飾上,其情況如圖4所示。
另一方面,當搖桿91擺動時,可同時推動橫桿93前進,并帶動挺桿95及第一彈性掣96向下運動,使其棘形得以滑移至與下一齒槽嚙合之位置(參閱圖3)。當設放扳機90后,搖桿91隨即擺回原位,同時帶動橫桿93后退,并將挺桿95往上推,使第一彈性掣96可因此推動齒輪97間隙性轉動,以從齒輪97轉動向吊牌傳達向下運動,將最下方之吊牌帶饋送至定位,以備下次擊發(fā)用。
如前所述,由于傳統(tǒng)吊牌槍使用時,必須刺穿服飾,而因服飾皆由經紗與緯紗編織而成,刺針刺穿服飾時,紗線必會被剪斷,一旦穿過、洗過后,便會如星火燎原般,從斷線處向外裂開以至破損,此時破損的如只是一般粗俗之服飾,或可不在意,倘若是名牌或高級服飾,自是讓人心通不已。但無論價值如何,消費者雖免不對業(yè)者之制造品質抱怒,進而損及業(yè)主之商譽,而導致此一結果的原因,正是常用吊牌槍設計不當造成。
另一方面,傳統(tǒng)吊牌槍因必須刺竄商品,故商品需為柔軟之物,例如織物等,若商品為金屬、塑膠等制品,刺針無發(fā)刺竄著,或者商品本身雖有孔,但其孔經大于吊牌帶頭尾兩端之寬度,都無法使用吊牌系于商品上,故其適用范圍有限。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乃在根本解決吊牌槍損壞服飾和適用范圍有限之缺點,而提供一種嶄新之吊牌槍。
本實用新型是這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由一個適合于手握之槍身1、擊發(fā)機構2、彎鉤4、帶頭饋送機構5及帶尾饋送機構6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槍身1由一前蓋11及后蓋對合后,再在上面鎖緊前上蓋13及后上蓋14而成,其中前上蓋包含一導溝,并從導溝前方引伸一供懸掛吊牌85之槍口17所述的擊發(fā)機構2包含一扳機21,該扳機21上端以銷20樞接于前蓋11和后蓋12之間,下方與一搖桿22活動連接,該搖桿22中間樞接于前蓋11和后蓋12之間,并以拉力彈簧23連接致后蓋12,其上方包含一長形孔24,供一滑軸25插入,該滑軸25另一端插入前蓋11之滑槽15中,并允許曲柄25之曲柄銷27插入里面,曲柄26另一端之曲柄銷29則插入滑板31,所述長形孔24同時允許一滑塊32側面之突柱30插入,該滑塊32則支持于導桿33運動,并向前連接一撞針34,導桿33兩端定位于前蓋11的導溝16之中,且其截面為半圓環(huán)形,前述滑板31側面包含一齒條35,該齒條35與一齒輪系36最初齒輪嚙合,再從其最終齒輪向支持與后蓋12之撓性齒條37傳達弧線運動;所述的彎鉤4,一端以螺絲鎖定于后蓋12上面,尾端延伸至槍口17前方,并有一孔洞42,內部包含一溝槽41,槍口面對擾性齒條37,該溝槽41內側則為開放狀態(tài)。所述的帶頭饋送機構5包含一齒輪51及棘輪52,前者之節(jié)徑大于后者,齒數(shù)則相同,而結合一起地支持于從前蓋11前方向上延伸之基座18同步轉動;其中棘輪52并與第一掣子53嚙合,該掣子53結合于一橫桿54,前端之棘形由一扭力彈簧55保持于經常和棘輪52嚙合之位置,該橫桿54則支持于前蓋11滑動,尾端有一凸部56,前方形成一突塊57,前述滑塊32則于凸部和突塊57間之區(qū)域往復運動,當滑塊32前進以至觸及突塊57時,可一并推動橫桿54及第一掣子53向前,使其棘形向前滑行至與下一棘槽嚙合之位置;所述的頭饋送機構6還包含一第二掣子59及蓋子50,其中掣子59中央支持于基座18上,前端之棘形則籍扭力彈簧55保持經常與棘輪52嚙合之位置;蓋子50則鎖固于基座18上;所述的帶尾饋送機構6包含一齒輪61及棘輪62,前者之節(jié)徑大于后者,齒數(shù)則相同,而結合一起地支持于面對前述基座1 8,而鎖固于后蓋12之殼體68同步轉動;其中棘輪62并與一第一掣子63嚙合,該掣子63連接于一推桿64上,前端之棘形由一扭力彈簧65保持于經常和棘輪62嚙合之位置,該推桿64則支持于后蓋12滑動,尾端有一缺口67,供上懸臂66插入,該上懸臂66乃從一套于后蓋12之擺軸19延伸出來,該擺軸19下方并向外延伸一下懸臂49;所述的帶尾饋送機構7亦包含一第二掣子69及蓋子60,其中掣子69中央支持于殼體68上,前端之棘形則籍前述扭力彈簧65保持經常與棘輪62嚙合之位置;蓋子60則鎖固于殼體68正面;另外,帶尾饋送機構7還包含一橫L形之護欄40,其面對殼體68定位,而在兩者之間界定出一通道;所述的吊牌帶7包含一細長之帶條71及成型于二端之帶頭72和帶尾73,帶頭72中間外徑較二端小而形成頸部76,前端具有錐度,以利于插入帶尾73,該帶尾73,該帶尾73包含一孔洞74,孔內有一對卡榫75,吊牌帶7之帶頭72及帶尾73系暫時分別連接于一梯帶77和79上。
所述的帶頭饋送機構5及帶尾饋送機構6進一步包含一釋放鈕46與47,該兩釋放鈕46與47可移動地分別支持于基座18與殼體68上,以分別控制第二掣子59與69。
所述的槍身1下方連接一適于套接在手腕之腕帶45,便于操作吊牌槍10。
所述的槍身1前端套裝一保護彎鉤的護罩44。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只要商品有允許彎鉤穿過的孔洞,均適合以專屬的吊牌帶將吊牌系于商品,使用時既不受商品質料限制,又不虞破壞商品。
現(xiàn)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說明如下。
圖1為常用吊牌槍之立體圖并顯示吊牌帶插入其中之情形。
圖2為圖1之正視剖面圖。
圖3為常用吊牌槍扣壓扳機后之正視剖面圖,顯示撞針將吊牌帶之帶頭推入刺針,使帶頭穿過吊牌及服飾之情形。
圖4為圖3之吊牌帶脫離吊牌槍后,將吊牌緊系于服飾之示意圖。
圖5為依據本實用新型而成的吊牌立體圖,并顯示吊牌帶插入其中之情形。
圖6為本實用新型之立體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之上視剖面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之正視剖面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吊牌槍之帶尾饋送機構剖面圖。
圖10為扣壓扳機后之帶尾饋送機構剖面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之帶頭饋送機構剖面圖。
圖12為扣壓扳機后之帶頭饋送機構剖面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吊牌槍擊發(fā)之吊牌帶立體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吊牌帶頭尾卡扣之剖面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之操作狀態(tài)立體圖,顯示彎鉤穿過服飾標簽,吊牌掛于槍口之情形。
圖16為圖15之上視剖面圖,顯示扣壓扳機后,吊牌帶之帶尾被推入彎鉤內,帶頭則同時被推入帶尾,使頭尾卡口一起之情形。
圖17為圖16相同之正視剖面圖。1.槍身 2.擊發(fā)機構 4.彎溝 5.帶頭饋送機構 6.帶尾饋送機構 7.吊牌帶 8.常用吊牌帶 9.常用吊牌槍 11.上蓋 12.后蓋 13.前上蓋 14.后上蓋 15.滑槽 16.導溝 17.槍口 18.基座 19.擺軸 21.扳機 22.搖桿23.拉力彈簧 25.滑軸 26.曲柄 31.滑板 32.滑塊 33.導桿 34.撞針 35.齒條 36齒輪系 37.撓性齒鐵 39羽片 40.護欄41.溝槽.42.孔洞43.開放側 44.護罩 45.腕帶 46、47.釋放紐 50.蓋子51.齒輪 52.棘輪 53.第一掣子 54.橫桿 55.扭力彈簧 56.凸部 57.突塊 58.拉力彈簧 59.第二掣子 60.蓋子 61.恥輪 62.棘輪 63第一掣子 64.推桿 65.扭力彈簧 66.上懸臂 68.殼體 71.帶條 72.帶頭 73.帶尾 74.孔洞 75.卡榫 76.頭部 77.梯帶 79.梯帶 90.扳機 91.搖桿 92.滑塊 93.橫桿 94.撞針 95.挺桿 96.第一彈性掣 97.齒輪98.第二彈性掣 99.刺針。
現(xiàn)在配合
本實用新型,如圖5及圖6所示,具體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之吊牌槍10主要系由一適合于手握之槍身1、擊發(fā)機構2、彎鉤4、帶頭饋送機構5及帶尾饋送機構6組成,其中槍身1乃由一前蓋11及后蓋對合后,再在上面鎖緊前上蓋13及后上蓋14而成,以支持擊發(fā)機構2及其它組件。另外,槍身1下方連接一適于套接在手腕之腕帶45,便于操作吊牌槍10。
請參閱圖4圖至圖8,擊發(fā)機構包含一扳機21,該扳機21上端以銷20樞接于前蓋11和后蓋12之間,下方與一搖桿22活動連接,該搖桿22中間樞接于前蓋11和后蓋12之間,并以拉力彈簧23連接致后蓋12。當扣壓扳機時,可一起帶動搖桿22擺動,同時將彈簧23拉長(請參閱圖17);當放開扳機21時,彈簧23之回復力便將搖桿22拉回原位,同時由搖桿22把扳機21推回原位,使扳機21能壓放自如。搖桿22上包含一長形孔24,供一滑軸25插入,該滑軸25另一端則插入前蓋11之滑槽15,并允許一曲柄26之曲柄銷27插入里面,曲柄26另一端之曲柄銷29則插入一滑板31,該滑板31則支持于后蓋12之滑槽38運動。長形孔24并允許一滑塊32側面之突柱30插入,以將搖桿22之擺動變成滑板31及滑塊32之直線運動。前述滑塊32乃支持于一導桿33運動,并向前連接一撞針34,其中導桿33兩端定位于前蓋11上,撞針34前端支持與前上蓋13之導溝16運動,且其截面為半圓形,以容許吊牌帶7之帶身71局部進入,使帶頭72恰可落在導溝16上,并位于撞針34前端,接受撞針34推出槍外與帶尾73卡口一起,其細節(jié)留待后述。前上蓋13并從導溝16前方向前延伸一槍口17,供懸掛吊牌85,其情況如圖15所示。
再如圖6至圖8所示,滑板31之側面,包含一齒條35,該齒條35與一齒輪系36之最初齒輪嚙合,以從齒條35之直線運動向齒輪系36傳達旋轉運動,再從其最終齒輪向支持于后蓋12之撓性齒條37傳達弧線運動,以籍撓性齒條37將吊牌帶7之帶尾73推入一彎鉤4內供帶頭72插入,使頭尾卡扣一起,其細節(jié)同樣留待后述。前述彎鉤4前端以螺絲鎖定于后蓋12上,尾端延伸至槍口17前方,內部包含一溝槽41,槽口面對撓性齒條37,以允許撓性齒條37將帶尾73推入溝槽41底。彎鉤4尾端并有一孔洞42,使帶頭72可從洞口插入帶尾73,再從另一頭穿出,而頭尾卡扣一起之吊牌帶7則從溝槽41開放側43取出。另外,吊牌槍10不使用時,可于槍身1前端套裝一護罩44,以保護彎鉤4。需知,槍身1之后上蓋14亦有支持撓性齒條37及滑板31運動之滑槽(圖中未示),使兩者之運動可保護平穩(wěn)。
接著說明配合吊牌槍1使用之吊牌帶7。如圖13所示。吊牌帶7包含一細長之帶條71及成型于二端之帶頭72和帶尾73,其中帶條71具有可撓性及足夠的韌性,帶頭72中間外徑較二端小而形成頸部76,前端具有錐度,以利于插入帶尾73,該帶尾73,該帶尾73包含一孔洞74,孔內有一對卡榫75(參閱圖14),帶頭72則在撞針34撞擊下,插入孔洞74,并從二卡榫75中間穿過,直到卡榫75嵌入頭部76,將帶頭72和帶尾73卡口一起,使吊牌帶7得以相連成環(huán)狀,進而把吊牌系于商品,其細節(jié)一并留待后述。另外,為方便制造及使用,吊牌帶7之帶頭72及帶尾73系暫時分別連接于一梯帶77和79上,以將復數(shù)吊牌帶7連接一起,再插入吊牌槍1(參閱圖5),而配合扳機21之擊發(fā),由帶頭饋送機構5和帶尾饋送機構6自動上膛,達到單發(fā)點放之功能,其細節(jié)同樣留待后述。
其次說明帶頭饋送機構5,如圖11所示,帶頭饋送機構5包含一齒輪51及棘輪52,前者之節(jié)徑大于后者,齒數(shù)則相同,而結合一起地支持于從前蓋11前方向上延伸之基座18同步轉動;其中棘輪52并與第一掣子53嚙合,該掣子53結合于一橫桿54,前端之棘形由一扭力彈簧55保持于經常和棘輪52嚙合之位置,該橫桿54則支持于前蓋11滑動,尾端有一凸部56,前方形成一突塊57,前述滑塊32則于凸部和突塊57間之區(qū)域往復運動,當滑塊32前進以至觸及突塊57時,可一并推動橫桿54及第一掣子53向前,使其棘形向前滑行至與下一棘槽嚙合之位置(參閱圖12);當滑塊32回行以至觸及凸部56時,則同步帶動橫桿54及第一掣子53后退(參見圖11),使第一掣子53可因此向棘輪52及齒輪51傳達間隙性轉動,再由齒輪51驅動梯帶77向下運動一定距離,將帶頭72饋送至前上蓋13之導溝16上,供撞針34擊發(fā)用。又,帶頭饋送機構7包含一第二掣子59及蓋子50,其中掣子59中央支持于基座18上,前端之棘形則籍扭力彈簧55保持經常與棘輪52嚙合之位置,防止棘輪52倒轉;蓋子50則鎖固于基座18上,防止支持于基座18之零件松脫。
繼續(xù)說明帶尾饋送機構6。如圖9所示,帶尾饋送機構6與帶頭饋送機構5大致相同,兩者面對面配合于槍身1前方,其同樣包含一齒輪61及棘輪62,前者之節(jié)徑大于后者,齒數(shù)則相同,而結合一起地支持于面對前述基座18,而鎖固于后蓋12之殼體68同步轉動;其中棘輪62并與一第一掣子63嚙合,該掣子63連接于一推桿64上,前端之棘形由一扭力彈簧65保持于經常和棘輪62嚙合之位置,該推桿64則支持于后蓋12滑動,尾端有一缺口67,供上懸臂66插入,該上懸臂66乃從一套于后蓋12之擺軸19延伸出來(參閱圖6),該擺軸19下方并向外延伸一下懸臂49,當前述齒輪系36旋轉,以至最初齒輪底部之翼片39觸及下懸臂49時,可一并推動擺軸19擺動,并通過上懸臂66驅動推桿64暨第一掣子63前進,使其棘形向前滑移至與下一棘槽嚙合位置(參閱圖10),同時將連接上懸臂66與后蓋12之拉力彈簧58拉長;當齒輪系36反轉,以至解除施加于擺軸19之扭力時,擺軸19即籍彈簧58之回復力反轉,并透過上懸臂66將推桿64及第一掣子63拉回原位,(參閱圖11),使第一掣子63可因此向棘輪62及齒輪61傳達間歇性轉動,再由齒輪驅動梯帶79向下運動一定距離,將帶尾7饋送至彎溝4之鉤槽41上,以便撓性齒條37可將帶尾73準確推入彎鉤4之溝槽41內,接受帶頭72插入。從而帶頭饋送機構5及帶尾饋送機構6,即可配盒扳機21之擊發(fā),將吊牌帶7逐一上膛,達到每壓放一次扳機21,擊發(fā)一條吊牌帶72之功能。帶尾饋送機構7亦包含一第二掣子69及蓋子60,其中掣子69中央支持于殼體68上,前端之棘形則籍前述扭力彈簧65保持經常與棘輪62嚙合之位置,防止棘輪52倒轉蓋子60則鎖固于殼體68正面,防止支持于殼體68之零件松脫。另外,帶尾饋送機構7還包含一橫L形之護欄40,其面對殼體68定位,而在兩者之間界定出一通道(參閱圖5),以將帶尾73限制于該通道內運動,俾有助于吊牌帶7上膛。
再如圖9及圖11所示,為使吊牌帶7易于從吊牌槍10卸下,在較佳之實施例中,帶頭饋送機構5及帶尾饋送機構6進一步包含一釋放鈕46與47,該兩釋放鈕46與47可移動地分別支持于基座18與殼體68上,以分別控制第二掣子59與69;明白的說,當把釋放鈕46與47往前推時,可迫使第二掣子59與69向外推動,使其前端之棘形脫離棘輪52與62,以允許棘輪倒轉,便于吊牌帶7抽離吊牌槍10。當釋放紐46與47退回原位時,第二掣子59與69隨即被扭力彈簧55與65彈回原位,使其棘形重新棘輪52與62嚙合,以防棘輪52與62倒轉。
最后簡單說明如何操作本實用新型之吊牌槍10。首先,如圖15所示,將吊牌帶7頭尾兩端分別插入吊牌槍1定位,此時帶條71系彎成橫U形,帶頭72乃落在前上蓋13之導溝上,帶尾73則位于彎鉤4之溝槽41口;接著,把彎鉤4穿過任何有孔的商品,如標簽70、腰帶絆、鈕扣孔、皮帶扣環(huán)或皮箱提把等,將吊牌85掛于槍口17上;繼之,如圖16及圖17所示,扣壓扳機21,一方面通過搖桿22向滑板31、滑塊32及撞針34傳達直線運動,同時由滑塊32推動橫桿54及第一掣子53向前,使其前端之棘形向前滑動至與下一棘槽嚙合之位置(參閱圖12);另一方面,則從滑板31之齒條35向齒輪系36傳達旋轉運動,再轉換成撓性齒條37之弧線運動,并通過擺軸19驅動推桿64暨第一掣子63前進,使其前端之棘齒嚙合之位置(參閱圖10);其中撓性齒條37可將帶尾73推入彎鉤42溝槽41底,撞針34可把帶頭72推出,以至插入73而卡扣一起,使吊牌帶7可頭尾相連或環(huán)狀(參閱圖14),進而把吊牌85系于商品。
當釋放扳機21時彈簧23之回復力可將搖桿22并同扳機21推回原位,此時滑板31、滑塊32暨撞針34可隨同搖桿22之復位而反向運動,并由滑塊32推動橫桿54及第一掣子53后退(參閱圖11),使第一掣子53可因此向棘輪62及齒輪61傳達間隙性轉動,再由齒輪51驅動梯帶77向下運動一定距離,使最下方之帶頭72可定位于前上蓋13之導溝16上;另一方面,齒輪系36亦可因滑板31反向運動而逆轉,解除其施加擺軸19之扭力,使擺軸19可籍彈簧58之回復力,擺回原位,同時帶動推桿64及第一掣子63后退(參閱圖9),使第一掣子63可因此向棘輪62及齒輪61傳達間隙性轉動,再由齒輪61驅動梯帶79向下運動一定距離,將最下方的帶尾7饋送至彎鉤4之鉤4之溝槽41口,使每壓放一次扳機21,擊發(fā)一條吊牌帶7后,最下方之吊牌帶7可自動上膛,以備下次擊發(fā)用。
權利要求1.一種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由一個適合于手握之槍身1、擊發(fā)機構2、彎鉤4、帶頭饋送機構5及帶尾饋送機構6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槍身1由一前蓋11及后蓋對合后,再在上面鎖緊前上蓋13及后上蓋14而成,其中前上蓋包含一導溝,并從導溝前方引伸一供懸掛吊牌85之槍口17;所述的擊發(fā)機構2包含一扳機21,該扳機21上端以銷20樞接于前蓋11和后蓋12之間,下方與一搖桿22活動連接,該搖桿22中間樞接于前蓋11和后蓋12之間,并以拉力彈簧23連接致后蓋12,其上方包含一長形孔24,供一滑軸25插入,該滑軸25另一端插入前蓋11之滑槽15中,并允許一曲柄25之曲柄銷27插入里面,曲柄26另一端之曲柄銷29則插入滑板31,所述長形孔24同時允許一滑塊32側面之突柱30插入,該滑塊32則支持于一導桿33運動,并向前連接一撞針34,導桿33兩端定位于前蓋11的導溝16之中,且其截面為半圓環(huán)形,前述滑板31側面包含一齒條35,該齒條35與一齒輪系36最初齒輪嚙合,再從其最終齒輪向支持與后蓋12之撓性齒條37傳達弧線運動;所述的彎鉤,一端以螺絲鎖定于后蓋上面尾端延伸至槍口前方,并有一孔洞,內部包含一溝槽,槍口面對擾性齒條,該溝槽內側則為開放狀態(tài);所述的帶頭饋送機構5包含一齒輪51及棘輪52,前者之節(jié)徑大于后者,齒數(shù)則相同,而結合一起地支持于從前蓋11前方向上延伸之基座18同步轉動;其中棘輪52并與第一掣子53嚙合,該掣子53結合于一橫桿54,前端之棘形由一扭力彈簧55保持于經常和棘輪52嚙合之位置,該橫桿54則支持于前蓋11滑動,尾端有一凸部56,前方形成一突塊57,前述滑塊32則于凸部和突塊57間之區(qū)域往復運動,當滑塊32前進以至觸及突塊57時,可一并推動橫桿54及第一掣子53向前,使其棘形向前滑行至與下一棘槽嚙合之位置;所述的頭饋送機構6還包含一第二掣子59及蓋子50,其中掣子59中央支持于基座18上,前端之棘形則籍扭力彈簧55保持經常與棘輪52嚙合之位置;蓋子50則鎖固于基座18上;所述的帶尾饋送機構6包含一齒輪61及棘輪62,前者之節(jié)徑大于后者,齒數(shù)則相同,而結合一起地支持于面對前述基座18,而鎖固于后蓋12之殼體68同步轉動;其中棘輪62并與一第一掣子63嚙合,該掣子63連接于一推桿64上,前端之棘形由一扭力彈簧65保持于經常和棘輪62嚙合之位置,該推桿64則支持于后蓋12滑動,尾端有一缺口67,供上懸臂66插入,該上懸臂66乃從一套于后蓋12之擺軸19延伸出來,該擺軸19下方并向外延伸一下懸臂49;所述的帶尾饋送機構7亦包含一第二掣子69及蓋子60,其中掣子69中央支持于殼體68上,前端之棘形則籍前述扭力彈簧65保持經常與棘輪62嚙合之位置;蓋子60則鎖固于殼體68正面;另外,帶尾饋送機構7還包含一橫L形之護欄40,其面對殼體68定位,而在兩者之間界定出一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牌帶7包含一細長之帶條71及成型于二端之帶頭72和帶尾73,帶頭72中間外徑較二端小而形成頸部76,前端具有錐度,以利于插入帶尾73,該帶尾73,該帶尾73包含一孔洞74,孔內有一對卡榫75,吊牌帶7之帶頭72及帶尾73系暫時分別連接于一梯帶77和79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帶頭饋送機構5及帶尾饋送機構6進一步包含一釋放鈕46與47,該兩釋放鈕46與47可移動地分別支持于基座18與殼體68上,以分別控制第二掣子59與6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其特征在于,槍身1下方連接一適于套接在手腕之腕帶45,便于操作吊牌槍1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其特征在于槍身1前端套裝一保護彎鉤的護罩4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其目的乃在根本解決吊牌槍損壞服飾和適用范圍有限之缺點,而提供一種嶄新之吊牌槍。本實用新型由一種擊發(fā)吊牌帶之吊牌槍,由一個適合于手握之槍身1、擊發(fā)機構2、彎鉤4、帶頭饋送機構5及帶尾饋送機構6組成,其優(yōu)點:只要商品有允許彎鉤穿過的孔洞,均適合以專屬的吊牌帶將吊牌系于商品,使用時既不受商品質料限制,又不虞破壞商品。
文檔編號B65C5/00GK2368787SQ9822455
公開日2000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盧金榮 申請人:盧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