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蓋合構件的容器裝置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容器裝置,尤指一種具分離的貯放空間以分別貯放不同的物質的容器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創(chuàng)作人前于一九九八年四月廿四日在臺灣提出申請并業(yè)獲準專利的新型專利第八七二○六三三四號申請案中,揭示有一種具瓶口封閉構造的容器裝置,該容器裝置是如圖7所示,在瓶體100的瓶口120的開口部位上是密封有一封口膜130,以防止盛裝于瓶體100中的液體溶液110自瓶口120外漏而出,同時,在瓶蓋200內也密封有一封口膜230,以供飲料配方劑250貯放于由封口膜230與瓶蓋200內壁所形成的密封部220內,以防止水氣或空氣進入該密封部220中而導致飲料配方劑250變質或受潮。在取用時,只須將連結于瓶蓋200下端上的撕開環(huán)270撕離,下旋該瓶蓋200,連設于該瓶蓋200內的切割部200即會隨該瓶蓋200的旋降而將封口膜130、230切割開,飲料配方劑250便會因重力作用而自封口膜130、230切開的開口下落至瓶體100的液體溶液110中,待飲料配方劑250溶解后,上旋該瓶蓋200至其脫離瓶口120后,即可飲用溶有飲料配方劑250的液體溶液110。
該種容器裝置為防止盛裝于瓶體100內的液體溶液110外漏,故須于瓶口120的開口上封接一封口膜130,如此,除會使制造成本提高及制程復雜化外,也會因切割部260須切割兩層封口膜130、230方能使飲料配方劑250下落至液體溶液110中,造成在下旋瓶蓋200以使切割部260切割封口膜130、230時,飲用者得施加較大的施力,因而,是種容器裝置仍有待改良。
此外,該種容器裝置的瓶蓋與瓶體的旋接是以習知方式為之,即,瓶蓋的下旋須順時針旋轉,瓶蓋的上旋以脫離瓶體則須逆時針旋轉。易言之,該種容器裝置的操作是須先順時針下旋瓶蓋再逆時針上旋之,此種方式恰與一般使用者是直接逆時針上旋瓶蓋以將瓶蓋脫離瓶體的使用習慣相反,故會予人使用性不佳之感。同時,前述的容器裝置為使飲料配方劑與液體溶液的分隔狀態(tài)解除,須先下旋瓶蓋,欲取用之時,則須再上旋瓶蓋。故而,使用者在取用前,須經兩道旋轉瓶蓋的步驟,對習于以一次旋轉即能移除瓶蓋的使用者而言,此種經兩次或兩段式旋轉始能取用的方式實嫌繁瑣與費時。但,旋轉方式的操作與直接上引或下壓蓋接于瓶口上的蓋件以將瓶口與外界通連的方式相較,旋轉方較為費工耗時,故目前容器裝置有朝以可直接上引或下壓的蓋件取代旋轉式蓋件的方向發(fā)展的趨勢。
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蓋合構件的容器裝置,俾供使用者藉對該蓋合構件的單次作動即可同時使兩分隔的貯放空間的分隔狀態(tài)解除及使貯放空間與外界通連,而具有較佳的操作便利性。
為達成上揭及其它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具蓋合構件的容器裝置是包括一具有開口的本體,使該開口通連至由該本體限定而成的一貯放空間,以及一裝設于該本體上以封合該開口的蓋合構件。該蓋合構件是具有一可封合地設置于該開口中的第一元件,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通孔可通連至該貯放空間;一可滑動地與該第一元件結合的第二元件,使其相對于該第一元件,得于一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滑移,以在該第二元件位于該第一位置時,形成于該第二元件中的至少一第二通孔是為第一元件所封閉,且該第二元件得同時封閉住該開口,但當該第二元件位于該第二位置時,其第二通孔得與外界及該貯放空間通連;一連設于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任一者上的連動件,其具有一自由端;以及一連設于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任一者上的盒件,使該盒件內形成一氣密空間,且使該連動件的自由端端接至該盒件,以在該第二元件自第一位置滑移至第二位置時,得連動該連動件而將該盒件的氣密空間開啟,以令該氣密空間與貯放空間通連。
以下茲以較佳具體例配合所附圖式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及功效。[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容器裝置的剖視圖圖2是
圖1的第二元件上拉至第二位置時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容器裝置的剖視圖;圖4是圖3的第二元件上拉至第二位置時的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容器裝置的剖視圖;圖6是圖5的第二元件下壓至第二位置時的剖視圖;以及圖7是習知容器裝置的剖視圖。[符號的說明]1、5、7本體 10、50、70開口11、51、71貯放空間100瓶體
110液體溶液 120瓶口130、231、631、831封口膜2、6、8蓋合構件20、60、80第一元件 21、61、81第二元件22、62、82連動片23、63、83盒件200瓶蓋 201收納槽201a、612a、801a上凹部 201b、612b、801b下凹部202、600、800第一通孔 210、602、810凸部211底面 212、613、811第二通孔220、620、820自由端 230、630、830盒體232、632、832帶動部 233、633、833氣密空間3第一物質 4第二物質601孔蓋 610環(huán)體611蓋片 811a頂端811b底端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容器裝置是由一本體1及蓋接至該本體1上的蓋合構件2所組成者。
該本體1具有一開口10,以通連至一由該本體1所限定而成的貯放空間11。該貯放空間11得供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第一物質3貯放其中,而該本體1的形狀無特殊限定,得為圓瓶狀、長方體狀或任何其它習見形狀。
該蓋合構件2則包括有一大致成柱狀的第一元件20,以蓋合于該本體1的開口10中;一可滑動地與該第一元件20結合的第二元件21;一連設于該第二元件21底部上的連動片22;以及一連設于該第一元件20底部上的盒件23。該第一元件20與本體1的結合得以任何習知的方式為之,如超音波熔接、旋接、黏接等均適用。該第一元件20的中央處開設有一收納槽201,于其槽壁上復環(huán)設有上下分隔開的上凹部201a與下凹部201b,并于其底部上開設有復數(shù)個第一通孔202,以供該貯放空間11藉第一通孔202通連至該收納槽201。該第二元件21是收納于該第一元件20的收納槽201中,其截面形狀并與該收納槽201的截面形狀相對應,于其外壁上則環(huán)設有凸部210,以使該凸部210卡合至下凹部201b時,該第二元件21即定位于第一位置,令其底面211封合住該第一元件20的第一通孔202,而使該貯放空間11形成一氣密狀態(tài)無法與外界通連,同時,一縱向貫穿該第二元件21的第二通孔212也為該收納槽201的底壁所封閉而無法與該第一通孔202通連;但當該第二元件21上移至其凸部210由下凹部201b卡合至上凹部201a時,該第二元件21即定位于第二位置上,如圖2所示,此時該第二通孔212得藉第一通孔202與貯放空間11相通,而令該貯放空間11得經由該第二通孔212與外界通連。該連動片22是接連至第二元件21的底面211上,并經由一第一通孔202向下延伸入該貯放空間11中,其復具有一成鉤狀的自由端220。至于該盒件23則為一具開孔的盒體230,封接至該盒體230上以密封該開孔的封口膜231,以及自該封口膜231朝圖式大致下方的方向延伸出的帶動部232所構成;該盒體230及封口膜231所圍限而成的空間即形成為一供可為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第二物質4氣密地貯放其中的氣密空間233。此外,該帶動部232復形成有一穿孔(未圖示)以供該連動片22的自由端220貫穿而過,并藉其鉤狀部位使自由端220不會自該帶動部232的穿孔脫離,俾在該第二元件21由第一位置滑移至第二位置時,第二元件21的向上移動會帶使連動片22隨之上移,故會因連動片22的自由端220帶動該帶動部232朝上掀起,遂使該封口膜231脫離盒體230而解除該氣密空間233的氣密狀態(tài),并令該第二物質4脫離氣密空間233而進入貯放空間11,以與該第一物質3接觸或混合,如圖2所示。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容器裝置在取用時,是須先將蓋覆于該蓋合構件2外的護蓋(未圖示)取下,由于是種用以保護蓋合構件2于取用前不致遭受不當作動的護蓋為一般業(yè)者所通用者,故在此不予贅述。接而,將該第二元件21向上拉引使其由第一位置進入第二位置,即令第二元件21的凸部210脫離與下凹部201b的卡合而與上凹部201a卡合,此時,該第一通孔202即不復為第二元件21的底面211所封閉而得與第二通孔212通連,遂也使貯放空間11經由第一通孔202而第二通孔212與外界相通;同時,因連動片22會隨第二元件21的上移而向上移動,遂會由其自由端220帶使該封口膜231自盒體230上撕離,令貯放于氣密空間233中的第二物質4因氣密狀態(tài)的解除而離開該氣密空間233,俟其與貯放空間11中的第一物質3充分接觸或混合后,即可由第一通孔202與第二通孔212的途徑流通至外界;由于該第二元件21的外壁是與第一元件20的收納槽201的槽壁間藉凸部210與上凹部201a的卡合而封閉,故貯放空間11內的內容物僅有自第一通孔202而第二通孔212的途徑流通至外界。反之,欲再封閉該貯放空間11,則僅須下壓該第二元件21,使其凸部210卡合至下凹部210b即可達成。
如圖3所示者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容器裝置。該第二實施例的容器裝置是由一本體5與蓋接至該本體5上的蓋合構件6所構成。
該本體5具有一開口50,以通連至一由該本體5所限定而成的貯放空間51。該貯放空間51得供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第一物質3貯放其中,而該本體5的形狀也無特殊限定。
該蓋合構件6則包括有一大致成柱狀的第一元件60,以蓋合于該本體5的開口50中,一可滑動地與該第一元件60結合的第二元件61,一與該第二元件61接連的連動片62,以及一連接至該第一元件60底部上的盒體63。該第一元件60是于其中央形成有一縱向延伸的第一通孔600,其得與貯放空間51通連,于第一通孔600的頂部并連設有一較第一通孔600直徑為小的孔蓋601,該第一元件60頂端復向外突設有一凸部602;該第一元件60與本體5的接合也得以任何習知的方式為之,如超音波熔接、旋接、黏接等均得適用。而該第二元件61則由一環(huán)體610,封接于該環(huán)體610一端上的蓋片611,以及凹設于該環(huán)體610內壁上且上下間隔開的上凹部612a與下凹部612b;同時,該蓋片611的中央也開設有一直徑與該孔蓋601相同的第二通孔613,以在該第一元件60的凸部602卡合于該下凹部612b時,使該第二元件61即定位于第一位置上,如圖3所示,該蓋片611恰與該孔蓋601接而將該第一通孔600氣密地封密,同時,第二元件61的第二通孔613也為孔蓋601所封合,而令該貯放空間51與外界隔離;但在上引該第二元件61使該凸部602卡合至該上凹部612a中時,該第二元件61即定位于第二位置上,此時,該第一通孔600不復為蓋片611所封閉而第二元件61的第二通孔613也不再為孔蓋601所封合,故使該貯放空間51得由第一通孔600而第二通孔613與外界通連。該連動片620是連接至蓋件611的底面上,通經第一通孔600而延伸達該本體5的貯放空間51中,并具有一鉤狀的自由端62。至于該盒件63則由盒體630,封接至該盒體630上以封閉住該盒體630的開孔的封口膜631,以及由該封口膜631朝圖式下方延伸的帶動部632所構成;由該盒體630與封口膜631所圍限形成的空間即是用以氣密地貯放一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第二物質4的氣密空間633,且該帶動部632復形成有一穿孔(未圖示)以供該連動片62的自由端620貫穿而過,并藉其鉤狀部位使該自由端620不會自該帶動部632的穿孔脫離,俾在該第二元件61由第一位置滑移至第二位置時,該第二元件61的向上移動會帶使連動片62隨之上移,故會因連動片62的自由端620帶動該帶動部632朝上掀起,遂使該封口膜631脫離盒體630而解除該氣密空間633的氣密狀態(tài),并令該第二物質4脫離氣密空間633而進入貯放空間51,以與該第一物質3接觸或混合,如圖4所示。
如圖5所示者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容器裝置的剖視圖。該第三實施例的容器裝置是包括一本體7及一蓋接至該本體7上的蓋合構件8。
該本體7具有一開口70,以通連至一由該本體7所限定而成的貯放空間71。該貯放空間71得供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第一物質3貯放其中,且該本體7的形狀也無特定限制。
該蓋合構件8則由一用以裝設至該本體7的開口70中的第一元件80,一可滑動地與該第一元件80結合的第二元件81,一連設于該第一元件底部上的連動片82,以及一連接至該第二元件81底部上的盒件83。該第一元件80中央開設有一貫穿的第一通孔800,以供該第二元件81可滑動地插置其中,于該第一通孔800的孔壁上并上下間隔開環(huán)設有一上凹部801a與一下凹部801b。該第二元件81則具有環(huán)設于其外壁上的凸部810,以一頂端811a貫通該第二元件81的頂面而相對的底端811b則由該第二元件81的外壁上水平貫通而出的第二通孔811;當該第二元件81的凸部810卡合至該第一元件80的上凹部801a時,該第二元件81是定位于一第一位置上,此時,該第二通孔811的底端811b恰為第一元件80的第一通孔800的孔壁所封閉,且第一通孔800也為第二元件81所封堵,故該貯放空間71無法與外界通連而成一氣密狀態(tài),但當該第二元件81下移使其凸部810卡合至第一元件80的下凹部801b時,該第二元件81是位于第二位置上,此時該第二元件81的第二通孔811的底端811b會進入該貯放空間71中而與的通連,而令該貯放空間71得經由第二通孔811而第一通孔800與外界相通。該連動片82是接連至第一元件80的底面上,并具有一形成鉤狀的自由端820。而該盒件83則為一具開孔(未標以符號)的盒體830,封接至該盒體830上以密封該開孔的封口膜831,以及自該封口膜831朝連動片82方向延伸的帶動部832所構成;該盒體830及封口膜831所圍限而成的空間即形成為一供可為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第二物質4氣密地貯放其中的氣密空間833;此外,該帶動部832復形成有一穿孔(未圖示)以供該連動片82的自由端820貫穿而過,并藉其鉤狀部位使自由端820不會自該帶動部832的穿孔中脫離,俾在該第二元件81由第一位置滑移至第二位置時,第二元件81的向下移動會帶使該連動片82隨的下移,故會因連動片82的自由端820帶動該帶動部832掀離該盒體830,遂令該封口膜831脫離盒體830而解除該氣密空間833的氣密狀態(tài),并使第二物質4脫離氣密空間833而進入貯放空間71中,以與該第一物質3接觸或混合,如圖6所示。
須知,上述的實施例僅是用以例釋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及功效,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可實施范疇,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上揭的精神與技術特征下,任何運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者而完成的修飾或改變,如使凸部與凹部設于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上的關是互換或采用其它習知的卡合方式等,均應仍為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具蓋合構件的容器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容器裝置包括一本體,其具有一開口,使該開口通連至由該本體限定而成的一貯放空間;以及一裝設于該本體上以封合該開口的蓋合構件,其包括一可封合地設置于該開口中的第一元件,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通孔可通連至該貯放空間;一可滑動地與該第一元件結合的第二元件,使其相對于該第一元件,得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滑移,以在該第二元件位于該第一位置時,形成于該第二元件中的至少一第二通孔是為該第一元件所封閉,且該第二元件得同時封閉住該開口以使該貯放空間與外界隔離,但當該第二元件位于該第二位置時,其第二通孔得與外界及該貯放空間通連;一連設于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任一者上的連動件;以及一連設于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任一者上的盒件,使該盒件內形成一氣密空間,且使該連動件端接至該盒件,以在該第二元件自第一位置滑移至第二位置時,得連動該連動件而將該盒件的氣密空間開啟,以令該氣密空間與貯放空間相通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元件上設有一第一卡合部,而于該第二元件上設有得與該第一卡合部卡合的二第二卡合部,以令該第一卡合部與第二卡合部的一者卡合時,使該第二元件定位于第一位置上,而當該第一卡合部與第二卡合部的另一者卡合時,則使該第二元件定位于第二位置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卡合部是一凸部而該第二卡合部是一凹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卡合部是一凹部而該第二卡合部是一凸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盒件是由一盒體,封接至該盒體上的封口膜,以及自該封口膜一邊上向外延伸的連動部所構成者,以由該盒體與封口膜限定出該氣密空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或5所述的容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連動件具有一呈鉤狀的自由端以與該盒件的連動部扣接。
專利摘要一種具蓋合構件的容器裝置,包括一具有開口的本體,使該開口通連至由該本體限定而成的一貯放空間,以及一可裝設于該本體上以封合該開口的蓋合構件,該蓋合構件具有一蓋設于該開口中的第一元件,一可滑動地與該第一元件結合的第二元件,一連設于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任一者上的連動件;以及一連設于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任一者上的盒件,對該蓋合構件的單次作動即可同時使兩分隔的貯放空間的分隔狀態(tài)解除及使貯放空間與外界通連,而具有較佳的操作便利性。
文檔編號B65D81/32GK2397066SQ9925686
公開日2000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徐莉莉 申請人:徐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