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節(jié)能電梯裝置,具體的說是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
【背景技術】
[0002]高層建筑是節(jié)約土地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在土地稀缺的城市里,無不高樓林立,有高樓必有電梯否則人們上下樓就會很吃力。并且在對在對賓館,寫字樓等的用電情況的調查統(tǒng)計中,電梯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17。/『25%以上,電梯已成為我國民用耗電大戶之一。傳統(tǒng)的電梯轎箱的重量和配重的重量都是固定不變的,但隨著電梯內人數(shù)和貨物的增加或減少轎箱與乘客和貨物的總重量也會增加或減少。因此當電動機操作轎箱時,電動機消耗大量的功率來對應可變的重量。例如:當轎箱從低位向高位上升階段轎箱與其內乘客和貨物的總重量比配重多的那部分重量就要消耗電能;若轎箱與其內乘客和貨物的總重量小于配重時,配重多出的那部分重量所具有的高位勢能就會白白浪費。當轎箱從高位向低位下降時,若轎箱與其內的乘客和貨物的總重量大于配重時,轎箱與其內的乘客和貨物的總重量多出配重的那部分重量所具有的高位勢能就會白白浪費;若轎箱與其內的乘客和貨物的總重量小于配重時,配重多余的重量就要消耗電能。因此,研發(fā)和推廣新型節(jié)能電梯具有積極意義。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依據(jù)轎箱內乘客和貨物重量通過改變轎箱內彈力可變水箱中水量的多少來改變轎箱端總重量的節(jié)能電梯。通過轎箱內乘客和貨物重量與彈力可變水箱彈力的協(xié)同作用,使彈力可變水箱中的水由彈力可變水箱流入電梯所停樓層的固定不可變水箱,或由固定不可變水箱中吸入水到彈力可變水箱,就能改變轎箱端的總重量。
[0004]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包含電梯井1、滑輪組2、電梯配重4、曳引繩3、彈力可變水箱10、固定不可變水箱5、位置檢測裝置6、轎箱7、轎箱配重9、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閥門11、套筒12、彈簧13、水管14、密封圈17、水管15、套筒16、彈簧18、閥門19、液壓裝置20。轎箱7通過曳引繩3、滑輪組2連接電梯配重4,轎箱7中放置彈力可變水箱10,彈力可變水箱10上放置轎箱配重9,彈力可變水箱10與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沒有液壓裝置20的一端相連,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有液壓裝置20的一端與固定不可變水箱5相連,固定不可變水箱5另一端與樓層非飲用水管道相連,位置檢測裝置6安裝在轎箱配重9的上表面。
[0005]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中轎箱7通過曳引繩3、滑輪組2連接電梯配重4,其內轎箱配重9安放在彈力可變水箱10上面,彈力可變水箱10與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的不帶液壓裝置20的一端相連,固定不可變水箱5與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的帶液壓裝置20的一端相連。
[0006]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中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在沒有液壓裝置20的一端套筒16套在水管15上并通過密封圈17密封,彈簧18連接水管15和套筒16,水管15與閥門19相連,在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的有液壓裝置20的一端,閥門11與水管14連接,液壓裝置20與套筒12相接,套筒12套在水管14上,并通過密封圈17密封,彈簧13連接套筒12和水管14。
[0007]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中位置檢測裝置6安放在作為轎箱底面的轎箱配重9的上表面。
[0008]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中彈力可變水箱10的彈力應能保證壓縮或伸長時其內變化的水的重力等于外加壓力的變化。
[0009]本發(fā)明的有意效果是,該節(jié)能電梯不需要外加動力只需利用乘客和貨物的重力對彈力可變水箱做功就能改變其內水量的多少從而改變了轎箱端的總重量,使轎箱端的總重量始終等于配重的重量,從而實現(xiàn)節(jié)能的目的;而且彈力可變水箱中的水的循環(huán)能夠與非飲用水系統(tǒng)相互連接不浪費水,實現(xiàn)水資源的節(jié)約;通過位置檢測裝置使作為轎箱承載面與電梯所停樓層的地面平齊方便進出電梯。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的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
[0011]圖2是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的結構示意圖的左視圖。
[0012]圖3是帶可控閥門的水管自動接頭裝置結合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4是帶可控閥門的水管自動接頭裝置非結合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5是彈力可變水箱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電梯井,2—滑輪組,3—曳引繩,4一電梯配重,5—固定不可變水箱,6—位置檢測裝置,7—轎箱,8—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9一轎箱配重,10—彈力可變水箱,11 一閥門,12—套筒,13—彈簧,14一水管,15—水管,16—套筒,17——密封圈,18—彈簧,19一閥丨I,20一液壓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當電梯到達某一樓層時,對接前的水管自動接頭裝置8兩端之間有一定間隙,對接時液壓裝置20推動套筒12向前運動并推動套筒16后移,同時閥門11、閥門19打開,固定不可變水箱5與彈力可變水箱10連通。電梯門打開,進入乘客或貨物后其重力會向下壓迫彈力可變水箱10使其體積減少,其內水的壓力增加,當壓力大于非飲用水系統(tǒng)的壓力時,彈力可變水箱10中的水流向固定不可變水箱5,水量減少,直到增加的彈力與乘客和貨物重力相等時,彈力可變水箱10中水的壓力又等于非飲用水系統(tǒng)的壓力,水不再流出。通過設計好的彈力使流出的水的重量等于增加的乘客和貨物的重量;如果電梯內的載重減少時,在彈力的作用下彈力可變水箱10體積增加,其內水的壓力減小小于非飲用水系統(tǒng)的壓力,水從固定不變水箱5流入彈力可變水箱10,彈力可變水箱10中水量增加,流入的水的重量等于減少的乘客和貨物的重量。所以轎箱端的總重量一直等于配重的重量。同時由于彈力可變水箱體積的增大或減少,作為轎箱7底面的轎箱配重9會發(fā)生上移或下移,位置檢測裝置6檢測轎箱7底面與本樓層地面的相對位置,并控制曳引電機,使轎箱7底面與本樓層地面相平齊。電梯將要上升或下降時,電梯門關閉,閥門U、閥門19關閉固定不可變水箱5與彈力可變水箱10斷開,液壓裝置20回退,套筒12在彈簧13的彈力作用下后移,套筒16在彈簧18的彈力作用下前移,水管自動接頭裝置分離。電梯上升或下降。
[0017]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教導,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包括電梯井(I)、滑輪組(2)、電梯配重(4 )、曳引繩(3 )、彈力可變水箱(10)、固定不可變水箱(5)、彈力可變水箱(10)、位置檢測裝置(6)、轎箱(7)、橋箱配重(9)、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閥門(11)、套筒(12)、彈簧(13)、水管(14)、密封圈(17)、水管(15)、套筒(16)、彈簧(18)、閥門(19)、液壓裝置(20);其特征在于:轎箱(7)通過曳引繩(3)、滑輪組(2)連接電梯配重(4),轎箱(7)中放置彈力可變水箱(10),彈力可變水箱(10)上放置轎箱配重(9),彈力可變水箱(10)與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的沒有液壓裝置(20)的一端相連,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的有液壓裝置(20)的一端與固定不可變水箱(5)相連,固定不可變水箱(5)另一端與樓層非飲用水管道相連,位置檢測裝置(6 )安裝在橋箱配重(9 )上表面。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其特征在于:轎箱(7)通過曳引繩(3)、滑輪組(2)連接電梯配重(4),其內橋箱配重(9)安放在彈力可變水箱(10)上面,彈力可變水箱(10)與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的不帶液壓裝置(20)的一端相連,固定不可變水箱(5)與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的帶液壓裝置(20)的一端相連。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其特征在于:在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的沒有液壓裝置(20)的一端套筒(16)套在水管(15)上,并通過密封圈(17)密封,彈簧(18)連接水管(15)和套筒(16),水管(15)與閥門(19)相連,在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8)的有液壓裝置(20)的一端,閥門(11)與水管(14)連接,液壓裝置(20)與套筒(12)連接,套筒(12)套在水管(14)上,并通過密封圈(17)密封,彈簧(13)連接套筒(12)和水管(14)。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其特征在于:位置檢測裝置(6)安放在作為轎廂底面的橋箱配重(9)的上表面。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其特征在于:彈力可變水箱(10)具有彈力。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節(jié)能電梯裝置,具體的說是轎箱重量可變的節(jié)能電梯。轎箱通過曳引繩、滑輪組連接電梯配重,轎箱中放置彈力可變水箱,彈力可變水箱上放置轎箱配重,彈力可變水箱與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的沒有液壓裝置的一端相連,帶閥門的水管自動連接裝置的有液壓裝置的一端與固定不可變水箱相連,固定不可變水箱另一端與樓層非飲用水管道相連,位置檢測裝置安裝在橋箱配重上表面,當電梯中載重增加時可變水箱中的水被壓入本樓層的固定不變水箱中,使轎箱的總質量減輕。當載重減少時可變水箱可從固定不變水箱中吸水,使轎箱的總質量增加。從而使轎箱端總重量與電梯配重重量相等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
【IPC分類】B66B7/00, B66B11/04
【公開號】CN105035917
【申請?zhí)枴緾N201510492015
【發(fā)明人】王曉偉, 馬傳棟, 靳同紅, 王曼曼
【申請人】山東建筑大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