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模具及其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模具及其制品,尤指具有彎曲折面的工件表面覆層貼合。
背景技術:
電子裝置如筆記本電腦或手機等的外殼多設有裝飾層,設置裝飾層的方法多采用模內(nèi)射出成型工藝,如美國專利公開第2003/0083094號所揭示的一種便性式電子裝置外殼,包括表面為一層軟質(zhì)材料的裝飾層,然后將其置于注塑成型模腔內(nèi),向模腔中噴入熔化的塑料與裝飾層粘貼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具有裝飾層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外殼。然而上述制作工藝較為復雜,注塑成型不良率較高,對于大型工件采用該種工藝較難實現(xiàn)。
目前業(yè)界也有直接將裝飾層貼于工件上的方法,如美國專利第6775130號所揭示的一種設有保護層的便攜式電腦,該便攜式電腦包括樞轉連結的一上殼及一下殼,上殼及下殼的外表面設有一保護層,保護層由若干顆粒狀皮革通過粘貼、熱熔接或超聲波焊接等方式固定于上殼或下殼表面而成;但是保護層是由若干顆粒狀皮革而不是一張皮革組成,由于顆粒眾多,對各顆粒而言難于保證粘貼工藝的一致性,從而使得個別顆粒易于脫落,而且可能因為顆粒粘貼不均勻而影響殼體的美觀。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在工件的表面貼合上不易脫落的覆層的方法、模具及由該方法而得到的制品。
本發(fā)明一種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用來將覆層貼合于工件外表面,將工件置于一模具的下模上,將熱熔膠及覆層置于工件上側,由一加熱器加熱并熔融熱熔膠,模具上模和下模合模并由熔融的熱熔膠將覆層貼于工件表面。
實施本方法的模具包括一上模及一下模,下模設有一凸臺,上模對應凸臺設有一模穴,模穴中設有通入高壓氣體的氣孔。
由該方法得到的制品包括一工件,工件表面覆有一層熱熔膠,熱熔膠外側貼合一覆層。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一次模具合模在工件的表面貼上覆層,且覆層不易脫落。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實施本發(fā)明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所涉及的模具、工件與覆層的立體視圖。
圖2是實施本發(fā)明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的模具上模的立體視圖。
圖3是實施本發(fā)明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的模具上模的模穴中固定了覆層的立體視圖。
圖4是實施本發(fā)明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的過程圖。
圖5是實施本發(fā)明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的過程圖。
圖6是由本發(fā)明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而得到的制品的立體視圖。
圖7是圖6中沿VII-VII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本發(fā)明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用來將覆層50貼于工件10外表面,其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在覆層50表面覆上一層熱熔膠。
在本實施例中覆層50為皮革材質(zhì),當工件10為塑料材料時,其材料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耐沖擊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烯烴類、改性聚苯醚、聚酯、聚酰胺、聚甲醛、離子聚合物、聚氨酯或其混練物,或于上述材料中添加玻璃纖維、碳纖維、云母片、滑石粉、粘土等而形成的塑料材料;當工件10為金屬材料時,其材料為鎂合金、鋁合金或鋅合金等;熱熔膠為含烯烴基系的共聚物、含苯乙烯系的共聚物、亞克力系、聚氨酯系、聚酰胺系或聚酯系或其共聚合物的熱熔膠。將覆層50置于粘合機上,將片狀的熱熔膠放置于覆層50上,然后由粘合機將熱熔膠覆于覆層50表面。
覆層50也可為其它材質(zhì),如布匹或其它纖維制品等;熱熔膠也可為其它種類的膠粘劑。
步驟二、提供用于該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的模具。
請參閱圖1及圖2,該模具包括一下模30及一上模40,下模30上端設有一凸臺32,下模30的四角分別設有一導柱34,上模40對應凸臺32設有一模穴42,在模穴42上開設有若干氣孔43,由外部供給的高壓氣體通過氣孔43而進入模穴42中;上模40的四角對應導柱34各設有一引導孔44,上模40還包括一磁性材料的固定框45,固定框45由其本身的磁力而吸附于模穴42中。
步驟三、將工件10、覆有熱熔膠的覆層50依次置于模具中。
工件10上貼合覆層50的表面為一彎曲折面,該彎曲折面包括一上表面11及四個側面12。
請參閱圖3,由固定框45將覆層50固定于上模40的模穴42中,熱熔膠位于覆層50與工件10之間。
請一并參閱圖4,將工件10放置于凸臺32上,工件10的四個側面12貼合于凸臺32的四個側面。
步驟四、由一加熱器20加熱熔融熱熔膠。
而后于上模40與下模30之間伸入一加熱器20,由加熱器20輻射出的熱量而將覆層50上的熱熔膠熔融,收回加熱器20。
步驟五、上模40和下模30合模而將覆層50貼于工件10表面。
請參閱圖5,由下模30的四個導柱34及上模40的四個導孔44將上、下模40、30進行合模,覆層50、工件10及凸臺32完全處于模穴42中,上、下模40、30之間形成一密閉腔;合模后,由上模40的氣孔43向模穴42中輸入高壓氣體,高壓氣體使覆層50緊貼于工件10的上表面11,且覆層50被固定框45固定的四側邊緣被高壓氣體吹動而脫離固定框45的束縛,并沿工件10的四個側面12彎折而緊貼于四個側面12,同時由于熱熔膠已熔融,從而將覆層50粘貼于工件10的上表面11及四側面12。
步驟六、開模,將工件10由下模30上取下。
請參閱圖6,其所示為由上述方法而得到的制品,工件10的表面已貼上覆層50。請參閱圖7,加工完成后該制品由三層組成,其最外層為皮革50,中間層為熱熔膠,最里層為工件10。
對于以上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中覆層50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覆層定位裝置而將其定位,例如可在下模30的四角設置四個具有一定高度的彈性頂針,將覆層50置于這些彈性頂針上而置于工件10上側,模具合模時將彈性頂針壓入下模30中并將覆層50貼合于工件10。
權利要求
1.一種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用來將覆層貼于工件表面,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工件;提供一覆層;提供一熱熔膠;將熱熔膠覆于覆層表面;提供一模具,模具包括一下模及一上模,上模設有可通入高壓氣體的氣孔;提供一加熱器;將工件、覆有熱熔膠的覆層依次置于模具中,熱熔膠位于工件與覆層之間;由加熱器加熱熔融熱熔膠;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合模形成一密閉腔,由上模的氣孔向密閉腔內(nèi)通入高壓氣體,由熔融的熱熔膠將覆層貼于工件的表面;及開模,取出工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貼合覆層的表面為彎曲折面,彎曲折面包括一上表面及至少一側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模設有一凸臺,上模對應凸臺設有一模穴,氣孔設于模穴中,下模還包括一定位覆層的覆層定位裝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工件、覆有熱熔膠的覆層依次置于模具中的步驟包括將工件置于模具的下模的凸臺上、將覆層由覆層定位裝置定位于工件上方。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覆層材質(zhì)為皮革或布匹,工件為塑料材料,其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耐沖擊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烯烴類、改性聚苯醚、聚酯、聚酰胺、聚甲醛、離子聚合物、聚氨酯或其混練物,或于上述材料中添加玻璃纖維、碳纖維、云母片、滑石粉、粘土等而形成的塑料材料;熱熔膠為含烯烴基系的共聚物、含苯乙烯系的共聚物、亞克力系、聚氨酯系、聚酰胺系或聚酯系或其共聚合物的熱熔膠。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覆層材質(zhì)為皮革或布匹,工件為金屬材料,其為鎂合金、鋁合金或鋅合金;熱熔膠為含烯烴基系的共聚物、含苯乙烯系的共聚物、亞克力系、聚氨酯系、聚酰胺系或聚酯系或其共聚合物的熱熔膠。
7.一種用于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的模具,該模具包括一上模及一下模,其特征在于模具還包括一將覆層定位的覆層定位裝置,上模設有若干可通入高壓氣體的氣孔。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設有一凸臺,上模對應凸臺設有一模穴,氣孔設于模穴中。
9.一種由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而得到的制品,其包括一工件,其特征在于工件表面覆有一層熱熔膠,熱熔膠外側粘貼一覆層。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工件貼合覆層的表面為彎曲折面。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彎曲折面包括一上表面及至少一側面。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覆層材質(zhì)為皮革或布匹,工件為塑料材料,其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耐沖擊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烯烴類、改性聚苯醚、聚酯、聚酰胺、聚甲醛、離子聚合物、聚氨酯或其混練物,或于上述材料中添加玻璃纖維、碳纖維、云母片、滑石粉、粘土等而形成的塑料材料;熱熔膠為含烯烴基系的共聚物、含苯乙烯系的共聚物、亞克力系、聚氨酯系、聚酰胺系或聚酯系或其共聚合物的熱熔膠。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覆層材質(zhì)為皮革或布匹,工件為金屬材料,其為鎂合金、鋁合金或鋅合金;熱熔膠為含烯烴基系的共聚物、含苯乙烯系的共聚物、亞克力系、聚氨酯系、聚酰胺系或聚酯系或其共聚合物的熱熔膠。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工件表面覆層貼合方法,首先將工件置于一模具的下模上,而后將熱熔膠及覆層置于工件上側,由一加熱器加熱熔融熱熔膠,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合模,通過上模設置的氣孔向模具內(nèi)通入高壓氣體將覆層緊貼于工件的外表面,由熔融的熱熔膠將覆層粘貼于工件表面;本發(fā)明進一步包括實施該方法的模具及由該方法而得到的制品,由該方法得到的制品其覆層不易脫落。
文檔編號B29C65/40GK1752167SQ20041005172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宋海敏, 劉士銘, 鄒偉, 陳文哲, 張新倍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