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模機裝卸器具與壓模機更換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于更換被裝配于成形光盤基板模具的壓模機時,所使用的裝卸器具與壓模機的更換方法。
背景技術:
如圖3所示,模具25是屬于成形光盤基板的模具的一部份,而與未出具在圖式的固定模具合模成活動模具。模具25是由鏡面板18、被黏合于鏡面板18內(nèi)面的內(nèi)板19、用以安裝鏡面板18與內(nèi)板19的安裝板20所構成。形成一體的鏡面板18、內(nèi)板19及安裝板20中央處則設置圓形中心開口27,該中心則有設置被黏合于安裝板20的套管21。中心開口27與套管21外周所形成的圓形溝,則被介在套管21外周,以設置未出具在圖式的驅動裝置的壓模機支撐座14進行進退移動。壓模機支撐座14為圓柱狀,而鏡面板18表面端面上則設置突出鍔部16。當壓模機支撐座14透過驅動裝置,插入到套管21底部28時,壓模機15會在鏡面板18表面受到鍔部16所支撐。壓模機15表面,則連同未出具在圖式的固定模具形成出膜腔,膜腔上則射出填充用的熔融樹脂,而成形出復印壓模機15表面上刻設訊息的光盤基板。
壓模機15必須依據(jù)光盤訊息內(nèi)容進行更換。因此習知的壓模機15的更換方法,都是徒手支撐壓模機15與壓模機支撐座14以做更換。但此項作業(yè),會接觸到100℃以上高溫的壓模機15與壓模機支撐座14,除了極度危險之外,手指還會沾染到壓模機15與壓模機支撐座14上的油脂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因而提出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示的壓模機支撐座裝卸治具。專利文獻1的壓模機支撐座裝卸治具,是在固定側鏡板、連同該固定側鏡板形成膜腔空間的活動側鏡板、及前述固定側鏡板及活動側鏡板上,以自由裝卸方式配設而成,適用于裝配時擁有固定壓模機內(nèi)周緣,并于內(nèi)周面上形成契合凹部的套管狀內(nèi)壓模機支撐座的模具。此壓模機支撐座裝卸治具,擁有一對手臂部、及將該各手臂部連結為一體的彈性部,前述各手臂部前端則形成出,與前述契合凹部楔合的契合凸部,且該各契合凸部外端之間的距離,則大于內(nèi)壓模機支撐座內(nèi)徑。但此壓模機支撐座裝卸治具,必須在內(nèi)壓模機支撐座內(nèi)周面存在契合凹部,因此內(nèi)壓模機支撐座在設計上有諸多限制,且成本昂貴。
此外,專利文獻2的壓模機支撐座裝卸治具,是以中心軸線為中心,將配置成放射狀的契合突起部,配置成以前述中心軸線為中心的數(shù)個環(huán)狀,可將數(shù)個契合突起部設置成以中心軸線為中心朝半徑方向擴縮。而且讓數(shù)個契合突起部,與設置壓模機的內(nèi)壓模支撐座內(nèi)周面的治具契合溝相互契合。但此壓模機支撐座裝卸治具,必須在內(nèi)壓模支撐座內(nèi)周面上存在治具契合溝,因此內(nèi)壓模機支撐座在設計上有諸多限制,且成本昂貴。再者,此壓模機支撐座裝卸治具機構相當復雜,因此成本昂貴。
專利文獻1 特開平9-327829號公報(第1~5頁,第1~9圖)專利文獻2 特開2002-192574號公報(第1~5頁,第1~5圖)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是用以解決上述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簡易機構的同時,得以確實支撐壓模機支撐座、進而輕松操作壓模機裝卸器具。
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是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在成形光盤基板的模具鏡面板上,更換透過壓模機支撐座所裝配的壓模機時所用的裝卸器具,而由一對支撐片、及讓前述一對支撐片楔合的楔合部所構成;前述楔合部,讓前述一對支撐片前端部接近,以便得以進入壓模機支撐座內(nèi)孔的同時,在已隔離前述一對支撐片的后端部接近時,則讓前述一對支撐片前端部上所設置的摩擦構件,緊固著壓模機支撐座內(nèi)孔表面的方式所構成。
本發(fā)明的效果本發(fā)明壓模機裝卸器具,是由一對支撐片、及讓前述一對支撐片楔合的楔合部所構成;前述楔合部,讓前述一對支撐片前端部接近,以便得以進入壓模機支撐座內(nèi)孔的同時,在已隔離前述一對支撐片的后端部接近時,則讓前述一對支撐片前端部上所設置的摩擦構件,緊固壓模機支撐座內(nèi)孔表面的方式所構成,因此成為簡易機構的同時,還可確實支撐壓模機支撐座、進而輕松操作壓模機。
圖1為本發(fā)明壓模機裝卸器具正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壓模機裝卸器具側視圖。
圖3為使用本發(fā)明壓模機裝卸器具進行裝卸狀態(tài)的壓模機支撐座、壓模機、模具正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另種壓模機裝卸器具正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圖面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形態(tài)。圖1為本發(fā)明壓模機裝卸器具正視圖。圖2為本發(fā)明壓模機裝卸器具側視圖。圖3為使用本發(fā)明壓模機裝卸器具進行裝卸狀態(tài)的壓模機支撐座、壓模機、模具正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其它壓模機裝卸器具正視圖。
如圖1及圖2所示,壓模機裝卸器具1是用楔合部26楔合支撐片2及支撐片3。支撐片2、3是由耐熱塑料與金屬等所構成的剖面半圓狀棒材。支撐片2、3前端部上,則在端面附近設有環(huán)狀溝,該環(huán)狀溝上則嵌裝了摩擦構件10、11的耐熱彈性O形環(huán),且自前述環(huán)狀溝起突出一部份。而且,支撐片2、3至少在前端部上呈剖面圓弧狀,前述O形環(huán)的外徑最好與壓模機支撐座14內(nèi)孔17徑互為一致。支撐片2、3的后端部,則形成出部分支撐片2、3圓弧遭受切除的握持部4、5。再者,摩擦構件10、11也可在支撐片2、3前端部上,并將取代O形環(huán)的板狀橡膠等安裝于端面附近的圓弧頂部。
楔合部26,是由被設置于支撐片2、3對置面前端部與后端部的中間位置的座部6、7、及貫通座部6、7以支撐的軸8所構成。座部6、7為了讓支撐片2、3對置平面位置互為一致,則以不同的相位,突出設置于各一或二支撐片2、3的對置平面。而且各支撐片2、3上的一或二座部6、7則相互組合搭配,并透過軸8進行可搖動的楔合。再者,軸8則在兩端上有擴徑的沖止部。
軸8中央部上沒有座部6、7的部分,則有卷取視為彈發(fā)構件9的扭轉彈簧,扭轉彈簧兩端則緊固著與支撐片2、3呈對置的后端部平面,以發(fā)揮隔離支撐片2、3后端部并使前端部接近的作用。
再者,圖4為采用其它楔合部260的其它壓模機裝卸器具100的圖標例。在此構成楔合部260的座部60、70,與座部6、7的不同處在于,不具有插通軸8的孔。而且座部60凸部接觸座部70凹部后,會因楔合而搖動。此外,支撐片200、300不同于支撐片2、3的地方在于握持部40、50上具有引貫彈發(fā)構件90的孔。而且彈發(fā)構件90的彈簧,是以一次卷取物緊固支撐片200、300端部圓弧頂部的方式所裝配而成。
接下來,基于圖3詳細說明用壓模機裝卸器具1更換壓模機15的方法。通過擁有某些訊息的壓模機15,完成光盤基板成形后,則從固定模具以十分隔離模具25。而且,透過模具25上所設置的未出具在圖式的驅動裝置,而從底部28隔離壓模機支撐座14,讓壓模機15與壓模機支撐座14,自鏡面板18表面突出。此時,壓模機裝卸器具1支撐片2、3前端部會因彈發(fā)構件9而接近,讓前端部彼此接觸,其外形也完全小于壓模機支撐座14內(nèi)孔17口徑,因而得以輕松讓壓模機裝卸器具1前端部進入內(nèi)孔17內(nèi)。而且,用大拇指12與食指13用力夾住握持部4、5,以便讓支撐片2、3后端部相互接近,而隔離支撐片2、3前端部。為此,摩擦構件10、11則緊固壓模機支撐座14內(nèi)孔17表面。此緊固力得以和握力呈比例而增加。此外,楔合部26若位于比后端部更接近前端部的位置,那么前述緊固力便會大于手指握力,而得以更強力的支撐與拔除壓模機支撐座14。無論屬于哪一種,摩擦構件10、11是增強壓模機支撐座14內(nèi)孔17表面之間的摩擦力,而得以輕松朝向壓模機支撐座14的裝卸方向移動。
猶如前述所言,壓模機15可連同壓模機支撐座14,輕易從模具25分離,將壓模機15更換為其它訊息后,可通過與前述相反的流程,而將壓模機15裝配于模具25,以執(zhí)行壓模機15的裝卸作業(yè)。
本發(fā)明并未局限于前述說明的實施例,亦可在不脫離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nèi)附加各種變更而予以實施。舉例來說,正如活動模具的模具25上的安裝說明例所示,即使壓模機被安裝于固定模具上,也同樣適用于本發(fā)明。
權利要求
1.一種壓模機裝卸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成形光盤基板的模具鏡面板上,更換透過壓模機支撐座所裝配的壓模機時所用的裝卸器具,而由一對支撐片、及讓前述一對支撐片楔合的楔合部所構成;前述楔合部,讓前述一對支撐片前端部接近,以便得以進入壓模機支撐座內(nèi)孔的同時,在已隔離前述一對支撐片的后端部接近時,讓前述一對支撐片前端部上所設置的摩擦構件,緊固著壓模機支撐座內(nèi)孔表面的方式構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模機裝卸器具,其特征在于前述楔合部,被設置于前述支撐片前端部與后端部的中間位置,并擁有使前述摩擦構件在前端部接近的彈發(fā)構件。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模機裝卸器具,其特征在于前述摩擦構件為O形環(huán)。
4.一種壓模機的更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形光盤基板的模具鏡面板上,更換透過壓模機支撐座所裝配的壓模機,讓以楔合部進行楔合的一對支撐片所接近的前端部,進入壓模機支撐座內(nèi)孔,再用手指握住已隔離一對支撐片的后端部,讓前述支撐片前端部緊固、支撐前述壓模機支撐座的內(nèi)孔表面,再連同壓模機支撐座,從模具裝卸楔合于壓模機支撐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簡易機構的同時,得以確實支撐壓模機支撐座,進而輕松操作壓模機的壓模機裝卸器具。在解決技術方面,本發(fā)明壓模機裝卸器具(1),是一種在成形光盤基板的模具(25)鏡面板(18)上,更換透過壓模機支撐座(14)所裝配的壓模機(15)時所用的裝卸器具,而由一對支撐片(2、3)及讓前述一對支撐片(2、3)楔合的楔合部(26)所構成;前述楔合部(26),讓前述一對支撐片(2、3)前端部接近,以便得以進入壓模機支撐座(14)內(nèi)孔(17)的同時,在已隔離前述一對支撐片(2、3)的后端部接近時,讓前述一對支撐片(2、3)前端部上所設置的摩擦構件(10、11),緊固著壓模機支撐座(14)內(nèi)孔(17)表面的方式所構成。
文檔編號B29C45/26GK1669760SQ200510000169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8日
發(fā)明者高田名典 申請人:株式會社名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