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樹脂表面層和其制造方法,具有所述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和其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429991閱讀:2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樹脂表面層和其制造方法,具有所述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和其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樹脂表面層和其制造方法,具體來說,涉及一種不具任何凹凸的物 理紋路但可顯示出立體紋路視覺效果的樹脂表面層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參考圖1,顯示常規(guī)復合材的剖視示意圖。所述常規(guī)復合材1為人工皮革,其包括 底布層11、中間層12和表面層13。所述底布層11通常為織物、無紡布、皮革、微纖維 或樹脂。所述中間層12位于所述底布層11上,其通常為發(fā)泡層。所述表面層13位于所 述中間層12上,其材質(zhì)為聚氨酯(PU)樹脂。
      為了增加所述常規(guī)復合材1的質(zhì)感,所述表面層13的表面上會形成紋路14。所述 紋路14為凹凸的物理紋路,其形成方式大多是利用紋路接觸移轉(zhuǎn),例如印刷、壓紋或 離型紙貼合,或是直接在所述表面層13的表面上研磨加工。上述形成紋路所述的方法的 缺點為,第一、所述方法會影響所述表面層13的表面的平坦度;第二、所形成的紋路的 型式有限,無法形成任何3D紋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創(chuàng)新且具進步性的樹脂表面層和其制造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樹脂表面層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基
      材,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所述基材包含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所述添加粒子任意分布
      于所述基材內(nèi);(b)改變所述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使得所述添加粒子按照設(shè)定的形式 排列;和(c)烘干所述基材,使得所述基材的表面顯示出立體紋路的視覺效果。由此, 可通過控制所述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而達到任意3D紋路的視覺效果。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樹脂表面層,其包括基材和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所述 基材具有表面,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所述添加粒子位于所述基材內(nèi),所述添加粒子 是按照設(shè)定的形式排列而非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使得所述基材的所述表面顯示出立 體紋路的視覺效果。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材,其包含上述的樹脂表面層。


      圖l顯示常規(guī)復合材的剖視示意圖;和
      圖2至圖4顯示本發(fā)明樹脂表面層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5顯示本發(fā)明樹脂表面層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6顯示本發(fā)明樹脂表面層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7和8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9和10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11和12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和
      圖13和15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樹脂表面層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提供基材,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所述基材包含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所述添
      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
      (b) 改變所述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使得所述添加粒子按照設(shè)定的形式排列;和 (C)烘干所述基材,使得所述基材的表面顯示出立體紋路的視覺效果。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步驟(a)的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選自由聚氨酯、聚乙烯(氯乙烯)、 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所組成的群組。所述步驟(a)的所述添加粒子選自由 顏料、染料、色料、色素和珠光粉所組成的群組。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步驟(a)之后更包括將所述基材形成于一載體的步驟,其 中所述載體選自由離型紙、織物、無紡布、皮革、微纖維和樹脂所組成的群組。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步驟(b)施加能量場,使所述添加粒子產(chǎn)生極化反應(yīng)以改變所述 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如本文所使用,術(shù)語"極化反應(yīng)"是指改變所述添加粒子排列方 式的反應(yīng)。所述能量場選自由光、熱、磁場和電場所組成的群組。如本文所使用,術(shù)語 "排列方式"是指所述添加粒子的分布量(密度),或是所述添加粒子的角度。
      參考圖2至圖4,其顯示本發(fā)明樹脂表面層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首先, 參考圖2,提供基材22,所述基材22的材質(zhì)為單劑型聚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CO., LTD , AT-508Etm)。所述基材22包含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23,在本實施例 中,所述添加粒子23為顏料粒子,所述顏料的材質(zhì)為TAH KONG CHEMICALINDUSTRIAL CORR41P系列,且所述添加粒子23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22內(nèi)。
      接著,將所述基材22形成于離型紙(FAVINI ASTRAKAN ) 21上,使得所述基材 22具有表面221。由于所述離型紙21的表面不具任何紋路,故相對地,所述基材22的表面 221為平滑而不具任何凹凸的物理紋路。
      接著,參考圖3,由所述離型紙21的下表面施加磁場,使所述添加粒子23產(chǎn)生極化反 應(yīng)以改變所述添加粒子23的分布量,使得所述添加粒子23具有設(shè)定的密度分布。如圖所 示,在第一區(qū)域24具有較密集的添加粒子23,而在第二區(qū)域25則沒有添加粒子。
      接著,參考圖4,烘干所述基材22,且移除所述離型紙21,以形成表面層2。翻轉(zhuǎn)所 述基材22后,所述基材22的所述表面221可顯示出立體紋路的視覺效果。如圖所示,所述 第一區(qū)域24為亮區(qū),所述第二區(qū)域25為暗區(qū),且顯示出復數(shù)個長方體的3D紋路。
      再參考圖4,其顯示本發(fā)明樹脂表面層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所述樹脂表面層2包 括基材22和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23。所述基材22具有表面221,所述基材22的材質(zhì)為樹脂,其 選自由聚氨酯、聚乙烯(氯乙烯)、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所組成的群組。在 本實施例中,所述基材22的材質(zhì)為單劑型聚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LTD⑧,AT-508Etm)。所述基材22的表面221為平滑而不具任何凹凸的物理紋路。
      所述添加粒子23位于所述基材22內(nèi)。所述添加粒子23選自由顏料、染料、色料、色 素和珠光粉所組成的群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添加粒子23為顏料粒子,所述顏料的材 質(zhì)為TAH KONG CHEMICAL INDUSTRIAL CORP.41P系列。所述添加粒子23是按照設(shè)定 的形式排列而非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22內(nèi),使得所述基材22的所述表面221可顯示出立體 紋路的視覺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添加粒子23具有設(shè)定的密度分布,亦即,所述第 一區(qū)域24的添加粒子23的密度與所述第二區(qū)域25的添加粒子23的密度不同,使得所述第 一區(qū)域24為亮區(qū),所述第二區(qū)域25為暗區(qū),而顯示出長方體的3D紋路。
      參考圖5,其顯示本發(fā)明樹脂表面層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所述樹脂表面層2A包括 基材26和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27。所述基材26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的所述基材22相同。所述添 加粒子27大致上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的所述添加粒子23相同,不同處僅在于,所述添加粒 子27的排列方式為三角形,因此由所述基材26的表面261來看,可以顯示出復數(shù)個三角柱 體的3D紋路。
      參考圖6,其顯示本發(fā)明樹脂表面層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所述樹脂表面層2B包括 基材28和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29。所述基材28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的所述基材22相同。所述添 加粒子29系大致上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的所述添加粒子23相同,不同處僅在于,所述添加粒子29的排列方式不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添加粒子29產(chǎn)生極化反應(yīng)后改變所述添加 粒子29的角度,使得所述添加粒子29具有設(shè)定的密度分布。如圖所示,在第一區(qū)域24內(nèi) 的添加粒子29的角度與在第二區(qū)域25內(nèi)的添加粒子29的角度不同。因此,雖然所述添加 粒子29均勻分布于所述基材28內(nèi),但由于具有特定的角度分布,使得所述第一區(qū)域24為 亮區(qū),所述第二區(qū)域25為暗區(qū),而可以由所述基材28的表面281顯示出復數(shù)個長方體的3D 紋路,其顯示效果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因此,在本發(fā)明中,通過控制所述能量場,進而控制所述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可 以達到任意3D紋路的視覺效果。
      上述樹脂表面層可以單獨使用,或者也可以應(yīng)用于復合材中的一層結(jié)構(gòu),如以下的 實施例所示。
      參考圖7和8,其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示 意圖。首先,參考圖7,提供離型紙(FAVINI ASTRAKAN ) 31。接著,提供基材, 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選自由聚氨酯、聚乙烯(氯乙烯)、丙烯酸樹脂、 聚碳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所組成的群組。所述基材包含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所述添加粒子選自 由顏料、染料、色料、色素和珠光粉所組成的群組。所述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 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單劑型聚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AT-508E ),所述添加粒子為顏料粒子,所述顏料的材質(zhì)為TAH KONG CHEMICAL INDUSTRIAL CORP.41P系列。
      接著,將所述基材以120 g/ri^的分布量形成于所述離型紙31上。之后,如同上述方式,
      施加能量場使所述添加粒子產(chǎn)生極化反應(yīng)以改變所述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接著烘干所 述基材,以形成表面層32,所述表面層具有表面321。所述表面層32與上述的樹脂表面層相同。
      接著,形成粘合層33于所述表面層32上。所述粘合層33的材質(zhì)為二劑型聚氨酯樹脂 (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BD636M ),其重量分布為120 g/m2。之 后,將所述粘合層33以7(TC烘半干。接著,形成底布層34于所述粘合層33上,所述底布 層34選自由織物、無紡布、皮革、微纖維和樹脂所組成的群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 布層34為人造皮革(SanFang)。最后,參考圖8,移除所述離型紙31,且翻轉(zhuǎn)180度,即 形成復合材3。
      再參考圖8,其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所述復 合材3由上述第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所制造出。所述復合材3包括底布層34、粘合層33和表面層32。所述底布層34為人造皮革(SanFang)。所述粘合層33位于所述底布層34,所 述粘合層33的材質(zhì)為二劑型聚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BD636Mtm)。所述表面層32位于所述粘合層33上。所述表面層32具有表面321 。所述表面 層32具有基材和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所述添加粒子位于所述基材 內(nèi),所述添加粒子是按照設(shè)定的形式排列而非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使得所述表面層 32的表面321雖為平滑而不具任何凹凸的物理紋路,但是可顯示出立體紋路的視覺效果。
      參考圖9和10,其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示 意圖。首先,參考圖9,提供離型紙(FAVINI ASTRAKANtm) 41。接著,提供基材, 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所述基材包含復數(shù)個第一添加粒子,所述第一添加粒子任意分 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單劑型聚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AT-508E ),所述第一添加粒子為顏料粒子,所述 顏料的材質(zhì)為TAH KONG CHEMICAL INDUSTRIAL CORR41P系列。
      接著,將所述基材以120 g/r^的分布量形成于所述離型紙41上。之后,如同上述方式, 施加能量場使所述第一添加粒子產(chǎn)生極化反應(yīng)以改變所述第一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接 著烘干所述基材,以形成表面層42,所述表面層具有表面421。所述表面層42與上述的樹 脂表面層相同。
      接著,形成一中間層43于所述表面層42上,所述中間層43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其包含 復數(shù)個第二添加粒子,所述第二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中間層43內(nèi)。所述中間層43的 材質(zhì)選自由聚氨酯、聚乙烯(氯乙烯)、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所組成的群組。 所述第二添加粒子選自由顏料、染料、色料、色素和珠光粉所組成的群組。在本實施例 中,所述中間層43的材質(zhì)為單劑型聚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AT-508Etm),所述第二添加粒子為顏料粒子,所述顏料的材質(zhì)為TAH KONG CHEMICAL INDUSTRIAL CORP.41P系列。接著,將所述中間層43以120 g/m2的分布量形 成于所述表面層42上。要注意的是,所述中間層43并不需要產(chǎn)生極化反應(yīng),直接烘干即 可。
      接著,形成粘合層44于所述中間層43上。所述粘合層44的材質(zhì)為二劑型聚氨酯樹脂 (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BD636M ),其重量分布為120 g/m2。之 后,將所述粘合層44以70。C烘半干。接著,形成底布層45于所述粘合層44上,所述底布 層45選自由織物、無紡布、皮革、微纖維和樹脂所組成的群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 布層45為人造皮革(San Fang)。最后,參考圖IO,移除所述離型紙41,且翻轉(zhuǎn)180度,
      9即形成復合材4。
      再參考圖IO,其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所述 復合材4由上述第二實施例所述的方法所制造出,且所述復合材4與第一實施例的復合材3 大致相同,不同僅在于所述復合材4多了一中間層43,位于所述表面層42與所述粘合層44 之間。所述中間層43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其包含復數(shù)個第二添加粒子,所述第二添加粒子 任意分布于所述中間層43內(nèi)。
      參考圖11和12,其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實施例的 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制造方法是接續(xù)所述第二實施例。首先,參考圖ll,提供一第二離 型紙(FAVINI ASTRAKAN ) 51。接著,形成頂層52于所述第二離型紙51上。所述頂 層52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其包含復數(shù)個第三添加粒子,所述第三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 頂層52內(nèi)。所述頂層52的材質(zhì)選自由聚氨酯、聚乙烯(氯乙烯)、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 和環(huán)氧樹脂所組成的群組。所述第三添加粒子選自由顏料、染料、色料、色素和珠光粉 所組成的群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頂層52的材質(zhì)為單劑型聚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AT-508E ),所述第三添加粒子為顏料粒子,所述 顏料的材質(zhì)為TAH KONG CHEMICAL INDUSTRIAL CORP.41P系列。接著,將所述頂層 52以120g/n^的分布量形成于所述第二離型紙51上。要注意的是,所述頂層52并不需要產(chǎn) 生極化反應(yīng),直接烘干即可,而且所述第三添加粒子需具有透明感。
      接著,形成一第二粘合層53于所述頂層52上。所述第二粘合層53的材質(zhì)為二劑型聚 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BD636M ),其重量分布為120 g/m2。之后,將所述第二粘合層53以7(TC烘半干。
      接著,翻轉(zhuǎn)所述第二離型紙51、所述頂層52和所述第二粘合層53,以將所述第二離 型紙51和所述頂層52利用所述第二粘合層53粘合于所述第二實施例的復合材4的表面層 42上。最后,移除所述第二離型紙51,以得到復合材5。
      再參考圖12,其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所述 復合材5由上述第三實施例所述的方法所制造出,且所述復合材5與第二實施例的復合材4 大致相同,不同僅在于所述復合材5多了頂層52和一第二粘合層53。所述第二粘合層53 位于所述表面層42上,所述頂層52位于所述第二粘合層53上。所述頂層52的材質(zhì)為樹脂, 且其包含復數(shù)個第三添加粒子,所述第三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頂層52內(nèi),所述第三 添加粒子需具有透明感。
      參考圖13和15,其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首先,參考圖13,提供底布層61。所述底布層61選自由織物、無紡布、皮革、 微纖維和樹脂所組成的群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布層61為人造皮革(SanFang)。
      接著,提供基材,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選自由聚氨酯、聚乙烯 (氯乙烯)、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所組成的群組。所述基材包含復數(shù)個第一 添加粒子,所述第一添加粒子選自由顏料、染料、色料、色素和珠光粉所組成的群組。 所述第一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單劑型聚 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AT-508E ),所述第一添加粒子 為顏料粒子,所述顏料的材質(zhì)為TAH KONG CHEMICAL INDUSTRIAL CORP.41P系列。
      接著,將所述基材以120 g/n^的分布量形成于所述底布層61上。之后,如同上述方式, 施加能量場使所述第一添加粒子產(chǎn)生極化反應(yīng)以改變所述第一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接 著烘干所述基材,以形成表面層62,所述表面層具有表面621。所述表面層62與上述的樹 脂表面層相同。
      接著,參考圖14,提供離型紙(FAVINI ASTRAKAN ) 63。接著,形成頂層64于 所述離型紙63上。所述頂層64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其包含復數(shù)個第二添加粒子,所述第二 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頂層64內(nèi)。所述頂層64的材質(zhì)選自由聚氨酯、聚乙烯(氯乙烯)、 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所組成的群組。所述第二添加粒子選自由顏料、染料、 色料、色素和珠光粉所組成的群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頂層64的材質(zhì)為單劑型聚氨酯 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AT-508E ),所述第二添加粒子為顏 料粒子,所述顏料的材質(zhì)為TAH KONG CHEMICAL INDUSTRIAL CORP.41P系列。接著, 將所述頂層64以120g/r^的分布量形成于所述離型紙63上。要注意的是,所述頂層64并不 需要產(chǎn)生極化反應(yīng),直接烘干即可,而且所述第二添加粒子需具有透明感。
      接著,形成粘合層65于所述頂層64上。所述粘合層65的材質(zhì)為二劑型聚氨酯樹脂 (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BD636M ),其重量分布為120 g/m2。之 后,將所述粘合層65以7(TC烘半干。
      接著,參考圖15,翻轉(zhuǎn)所述離型紙63、所述頂層64和所述粘合層65,以將所述離型 紙63和所述頂層64利用所述粘合層65粘合于所述表面層62的表面621上。最后,移除所述 離型紙63,以得到復合材6。
      再參考圖15,其顯示本發(fā)明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所述 復合材6由上述第三實施例所述的方法所制造出。所述復合材6包括底布層61、表面層62、 粘合層65和頂層64。所述底布層61為人造皮革(SaiiFang)。所述表面層62位于所述底布
      11層61上。所述表面層62具有表面621。所述表面層62具有基材和復數(shù)個第一添加粒子,所 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所述第一添加粒子位于所述基材內(nèi),所述第一添加粒子是按照設(shè) 定的形式排列而非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使得所述表面層62的表面621雖為平滑而不具 任何凹凸的物理紋路,但是可顯示出立體紋路的視覺效果。
      所述粘合層65位于所述表面層62上,其材質(zhì)為二劑型聚氨酯樹脂(U-BEST POLYMER INDUYSTRY CO., LTD , BD636M )。所述頂層64位于所述粘合層65上。所 述頂層64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其包含復數(shù)個第二添加粒子,所述第二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 所述頂層64內(nèi),所述第二添加粒子需具有透明感。
      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其功效,并非限制本發(fā)明,因此所屬領(lǐng)域的技 術(shù)人員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和變化仍然不會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本發(fā)明的權(quán)利范圍應(yīng) 如后述的權(quán)利要求書所列。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樹脂表面層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基材,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所述基材包含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所述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b)改變所述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使得所述添加粒子按照設(shè)定的形式排列;和(c)烘干所述基材,使得所述基材的表面顯示出立體紋路的視覺效果。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a)的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選自由聚氨酯、 聚乙烯(氯乙烯)、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所組成的群組,且所述添加 粒子選自由顏料、染料、色料、色素和珠光粉所組成的群組。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a)之后還包括將所述基材形成于載體 的步驟。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為施加能量場,使所述添加粒子產(chǎn) 生極化反應(yīng)以改變所述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其中所述能量場選自由光、熱、磁場 和電場所組成的群組。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為改變所述添加粒子的分布量,使 得所述添加粒子具有設(shè)定的密度分布。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為改變所述添加粒子的角度,使得 所述添加粒子為均勻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且具有設(shè)定的角度分布。
      7. —種樹脂表面層,其包括基材,其具有表面,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和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其位于所述基材內(nèi),所述添加粒子是按照設(shè)定的形式排列而非 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使得所述基材的所述表面顯示出立體紋路的視覺效果。
      8. —種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a) 提供離型紙;(b) 提供基材,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所述基材包含復數(shù)個第一添加粒子, 所述第一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c) 將所述基材形成于所述離型紙上;(d) 改變所述第一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使得所述第一添加粒子按照設(shè)定的形 式排列;(e) 烘干所述基材,以形成表面層;(f) 形成第粘合層于所述表面層上;(g) 形成底布層于所述第粘合層上;和(h) 移除所述離型紙,以形成復合材。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的所述第一添加粒子選自由顏料、染料、色料、色素和珠光粉所組成的群組。
      10.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d)為施加能量場,使所述第一添加粒子產(chǎn)生極化反應(yīng)以改變所述第一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其中所述能量場選自由光、 熱、磁場和電場所組成的群組。
      11.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e)之后還包括于所述表面層上形成中 間層,且所述步驟(f)中所述粘合層形成于所述中間層上。
      1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間層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其包含復數(shù)個第二 添加粒子,所述第二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中間層內(nèi)。
      1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h)之后還包括(i) 提供第二離型紙;(j)形成頂層于所述第二離型紙上; (k)形成第二粘合層于所述頂層上;(1)粘合所述第二粘合層于所述復合材的表面層上,使所述第二離型紙和所述頂 層粘合于所述復合材的表面層上;和 (m)移除所述第二離型紙。
      1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頂層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其包含復數(shù)個第三添 加粒子,所述第三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頂層內(nèi)。
      15. —種具有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其包括底布層,其選自由織物、無紡布、皮革、微纖維和樹脂所組成的群組; 粘合層,其位于所述底布層上;和表面層,其位于所述粘合層上,所述表面層具有基材和復數(shù)個第一添加粒子,所 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所述第一添加粒子位于所述基材內(nèi),所述第一添加粒子是按 照設(shè)定的形式排列而非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使得所述表面層的表面顯示出立體 紋路的視覺效果。
      1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復合材,其中所述第一添加粒子選自由顏料、染料、色料、色素和珠光粉所組成的群組,所述復合材更包括中間層,位于所述表面層與所述粘 合層之間,所述中間層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其包含復數(shù)個第二添加粒子,所述第二添 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中間層內(nèi)。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復合材,其還包括第二粘合層和頂層,所述第二粘合層位 于所述表面層上,所述頂層位于所述第二粘合層上,所述頂層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其 包含復數(shù)個第三添加粒子,所述第三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頂層內(nè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樹脂表面層和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所述樹脂表面層的復合材和其制造方法。所述樹脂表面層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基材,所述基材的材質(zhì)為樹脂,且所述基材包含復數(shù)個添加粒子,所述添加粒子任意分布于所述基材內(nèi);(b)改變所述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使得所述添加粒子按照設(shè)定的形式排列;和(c)烘干所述基材,使得所述基材的表面顯示出立體紋路的視覺效果。由此,可通過控制所述添加粒子的排列方式而達到任意3D紋路的視覺效果。
      文檔編號B29C70/60GK101439587SQ20071019481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11月22日
      發(fā)明者馮崇智, 吳政奇, 吳百翔, 王志仕, 黃建嘉 申請人:三芳化學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