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注塑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注塑機,包括注塑腔室和模具,所述模具與所述注塑腔室的內(nèi)壁可拆卸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模具輸送裝置;所述模具輸送裝置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注塑腔室下方,可將模具輸入或輸出所述注塑腔室內(nèi);所述模具輸送裝置包括支撐平臺和升降裝置;所述支撐平臺用于支撐所述模具;所述升降裝置與所述支撐平臺連接,帶動所述支撐平臺相對所述注塑腔室做升降運動;所述升降裝置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注塑機,通過模具輸送裝置將模具輸入或輸出注塑腔室,實現(xiàn)了模具的自動化運輸,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同時解決了人工搬運高勞動強度和吊運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提高了穩(wěn)定性。
【專利說明】新型注塑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注塑機。
【背景技術】
[0002] 注塑工藝,即受熱融化的材料由高壓射入模具的型腔,經(jīng)冷卻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的方法??梢娖渲斜夭豢缮俚氖悄>?,不同的注塑產(chǎn)品,所需要的模具也不相同,所以需要 生產(chǎn)需要將對應的模具安裝在注塑機上。在生產(chǎn)過程中,一般采用人工搬運的方法,將模具 搬運并安裝在注塑機上,該種操作方法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同時會因工人操 作不當導致模具掉落,砸傷工人,也會對模具造成損害。對于尺寸較大的模具,還會采用行 車吊運的方法,將模具吊至高空后,使其慢慢下落到注塑機的指定位置后,再通過人工操作 將模具安裝在注塑機上,該種操作方法需要場地能容納下體積較大的吊車,場地要求高,局 限性較大,無法普及使用;吊運的穩(wěn)定性較差,吊運過程中模具極易發(fā)生晃動,又模具安裝 需要人工操作,一旦模具從吊車上脫落將會威脅工人生命安全。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的新型 注塑機。
[0004] 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0005] 新型注塑機,包括注塑腔室和模具,所述模具與所述注塑腔室的內(nèi)壁可拆卸連接;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模具輸送裝置;所述模具輸送裝置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注塑腔室下方, 可將模具輸入或輸出所述注塑腔室內(nèi)。
[0006] 優(yōu)選地是,所述模具輸送裝置包括支撐平臺和升降裝置;所述支撐平臺用于支撐 所述模具;所述升降裝置與所述支撐平臺連接,帶動所述支撐平臺相對所述注塑腔室做升 降運動。
[0007] 優(yōu)選地是,所述模具輸送裝置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升降裝置連 接,驅動所述升降裝置地設置。
[0008] 優(yōu)選地是,所述升降裝置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所 述第一旋轉臂和所述第二旋轉臂分別通過第一鉸接件和第二鉸接件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 支座和第二支座上,并通過連接件與所述支撐臺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 臂交叉設置,且通過第三鉸接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臂設有第一導向槽,所述第一鉸接 件可沿所述第一導向槽滑動地設置。
[0009] 優(yōu)選地是,所述連接件包括至少一對傳動桿;所述傳動桿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 桿;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通過第四鉸接件轉動連接,且交叉設置;所述第一連桿和第 二連桿分別通過第五鉸接件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的端部,并通過 第六鉸接件可轉動地與所述支撐平臺連接;所述支撐平臺設有第二導向槽,所述第六鉸接 件可沿所述第二導向槽滑動地設置。
[0010] 優(yōu)選地是,所述連接件包括兩對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相互疊加設置,并通過第七鉸 接件轉動連接。
[0011] 優(yōu)選地是,所述連接件為第六鉸接件;所述支撐平臺設有第二導向槽,所述第六鉸 接件可沿所述第二導向槽滑動地設置。
[0012] 優(yōu)選地是,所述模具輸送裝置還包括第一驅動氣缸;所述第一驅動氣缸與所述第 三鉸接件連接,驅動所述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相對轉動地設置。
[0013] 優(yōu)選地是,包括模具鎖緊裝置;所述模具鎖緊裝置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注塑腔室 的內(nèi)壁上,將模具鎖緊在所述注塑腔室內(nèi)地設置。
[0014] 優(yōu)選地是,所述模具鎖緊裝置包括壓塊和第二驅動氣缸;所述模具上設有凸臺; 所述壓塊抵靠所述凸臺將所述模具鎖緊在所述注塑腔室的內(nèi)壁上地設置,且與所述注塑腔 室的內(nèi)壁可移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氣缸安裝在所述注塑腔室內(nèi),并與所述壓塊連接,驅動 所述壓塊移動地設置。
[0015]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注塑機,通過模具輸送裝置將模具輸入或輸出注塑腔室, 實現(xiàn)了模具的自動化運輸,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同時解決了人工搬運高勞動強 度和吊運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提高了穩(wěn)定性。
[0016] 模具輸送裝置采用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的交叉轉動配合,帶動支撐平臺做升 降運動,可使放置有模具的支撐平臺穩(wěn)定移動至注塑機指定位置,為模具的輸送提供了一 個穩(wěn)定的平臺,避免模具在輸送過程中發(fā)生晃動,提高了安全系數(shù)??筛鶕?jù)模具運送高度, 在支撐平臺和第一旋轉臂之間疊加傳動桿,增大模具輸送裝置的上升高度,擴大應用范圍。
[0017] 由于模具輸送裝置是通過升降運動完成對模具的輸送,無需吊運所需的高空空 間,而是利用注塑腔室下方的閑置空間。甚至可在注塑腔室下方的地表以下設置凹槽,將支 座固定在凹槽內(nèi),當模具輸送裝置不使用時,轉動旋轉臂和傳動桿,使其收縮縮,帶動支撐 平臺下降至地表以下,并收納至凹槽內(nèi),將模具輸送裝置的占用空間降至最低,大大提高了 空間的利用率,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注塑機普及至任何注塑車間。
[0018] 采用模具鎖緊裝置將模具鎖緊在注塑腔室的內(nèi)壁,實現(xiàn)了模具的自動安裝或拆 卸,降低了人工成本,模具鎖緊裝置采用壓塊鎖緊模具,增加了鎖緊牢度,提高了模具的安 裝穩(wěn)定性。
[0019] 模具輸送裝置和模具鎖緊裝置均使用驅動氣缸驅動,代替了傳動工藝的人工安裝 方式,解決了應人工安裝帶來的安全系數(shù)低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了自動化生產(chǎn),提高了 生產(chǎn)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
[0021]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模具輸送裝置的結構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3] 如圖1和2所示,新型注塑機,包括注塑腔室3和模具4。模具4與注塑腔室3的 內(nèi)壁可拆卸地連接。還包括模具輸送裝置1和模具鎖緊裝置2。模具輸送裝置1可移動地 設置在注塑腔室3下方,用于將模具4輸入或輸出注塑腔室3內(nèi)。模具鎖緊裝置2可移動 的設置在注塑腔室3的內(nèi)壁上,當模具輸送裝置1輸送模具4至注塑腔室3內(nèi)的指定位置 后,通過模具鎖緊裝置2將模具4鎖緊在注塑腔室3的內(nèi)壁上。
[0024] 模具輸送裝置1包括支撐平臺11和升降裝置12。支撐平臺11可將模具4穩(wěn)定支 撐地設置。升降裝置12包括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第一旋轉臂15和第二旋轉臂16。 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均固定在注塑腔室3下方的凹槽5內(nèi)。第一旋轉臂15和第二 旋轉臂16分別通過第一鉸接件61和第二鉸接件62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 座14上。第一旋轉臂15和第二旋轉臂16相互交叉設置,且通過第三鉸接件63轉動連接。 第一旋轉臂15設有與第一鉸接件61相適應的第一導向槽71,第一旋轉臂15轉動時,第一 鉸接件61沿第一導向槽71滑動。
[0025] 第一旋轉臂15和第二旋轉臂15通過兩對傳動桿可轉動地與支撐平臺11連接。傳 動桿包括通過第四鉸接件64轉動連接且交叉設置的第一連桿17和第二連桿18。傳動桿上 下疊加地設置,并通過第七鉸接件67轉動連接。處在下方的第一連桿17和第二連桿18分 別通過第五鉸接件65與第一旋轉臂15和第二旋轉臂16轉動連接,處在上方的第一連桿17 和第二連桿18分別通過第六鉸接件66可轉動地與支撐平臺11連接。支撐平臺11上設有 與第六鉸接件66相適應的第二導向槽72,第一連接桿17轉動時,第六鉸接件66沿第二導 向槽72滑動,并確保支撐平臺11始終保持平衡。
[0026] 模具輸送裝置1還包括第一驅動氣缸8。第一驅動氣缸8包括伸縮桿81,伸縮桿 81與第三鉸接件63連接。伸縮桿81的伸縮運動驅動第一旋轉臂15和第二旋轉臂17轉 動,第一鉸接件6沿第一導向槽7內(nèi)滑動,使第一旋轉臂15和第二旋轉臂16的上端上升或 下降,并通過第五鉸接件65帶動傳動桿旋轉后上升或下降,最終實現(xiàn)支撐平臺11做升降運 動,起到輸送模具4至注塑機3的指定位置的效果。
[0027] 模具鎖緊裝置2包括四個相互對應設置的第二驅動氣缸21與壓塊22。第二驅動 氣缸21設置于注塑腔室3內(nèi),并與壓塊22連接,用于驅動壓塊22相對注塑腔室3的內(nèi)壁 移動。
[0028] 模具4的輸入過程如下:將模具4放置在支撐平臺11上,開啟第一驅動氣缸8,使 伸縮桿81伸出并驅動第一旋轉臂15和第二旋轉臂16旋轉上升,轉動力傳遞至傳動桿的第 一連桿17和第二連桿18,使第一連桿17和第二連桿18隨之旋轉上升,最終實現(xiàn)支撐平臺 11的上升運動,并將模具4運送至注塑腔室3內(nèi)的指定位置。此時開啟第二驅動氣缸21 驅動壓塊22運動,使其壓靠模具4的凸臺41,并將模具4鎖緊在注塑腔室3內(nèi)壁的擋板31 上。待模具4被鎖緊后,啟動第一驅動氣缸8,使伸縮桿81收縮,并帶動第一旋轉臂15和第 二旋轉臂16旋轉下降,最終實現(xiàn)支撐平臺11的下降運動,并使支撐平臺收納在凹糟5內(nèi), 節(jié)省了模具輸送裝置所占用的空間,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0029] 模具4的輸出過程如下:開啟第一驅動氣缸8,使伸縮桿81伸出并驅動第一旋轉 臂15和第二旋轉臂16旋轉上升,轉動力傳遞至傳動桿的第一連桿17和第二連桿18,使第 一連桿17和第二連桿18隨之旋轉上升,從而使支撐平臺11上升,直至支撐平臺11與模具 4的下表面接觸。開啟第二驅動氣缸21驅動壓塊22運動,使壓塊22脫離凸臺41,將模具 4從注塑腔室3的內(nèi)壁上解鎖,僅通過支撐平臺11支撐模具4的全部重量。再次開啟第一 驅動氣功8,使伸縮桿81收縮并驅動第一旋轉臂15和第二旋轉臂16旋轉下降,轉動力傳遞 至傳動桿的第一連桿17和第二連桿18,使第一連桿17和第二連桿18隨之旋轉下降,從而 使支撐平臺11支撐模具4 一同下降,直至將模具4從注塑腔室3內(nèi)輸出。
[0030] 本實用新型中的上、下、左、右,均以圖1為參考;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使用 的相對概念,并不構成對權利要求范圍的限制。
[0031] 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僅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并不構成對權利要求范圍 的限制,本領域內(nèi)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其他實質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內(nèi)。
【權利要求】
1. 新型注塑機,包括注塑腔室和模具,所述模具與所述注塑腔室的內(nèi)壁可拆卸連接;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模具輸送裝置;所述模具輸送裝置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注塑腔室下方, 可將模具輸入或輸出所述注塑腔室內(nèi);所述模具輸送裝置包括支撐平臺和升降裝置;所述 支撐平臺用于支撐所述模具;所述升降裝置與所述支撐平臺連接,帶動所述支撐平臺相對 所述注塑腔室做升降運動;所述升降裝置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 臂;所述第一旋轉臂和所述第二旋轉臂分別通過第一鉸接件和第二鉸接件可轉動地設置在 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并通過連接件與所述支撐臺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臂和第二 旋轉臂交叉設置,且通過第三鉸接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臂設有第一導向槽,所述第一 鉸接件可沿所述第一導向槽滑動地設置。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輸送裝置還包括驅動裝 置;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升降裝置連接,驅動所述升降裝置地設置。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包括至少一對傳動桿; 所述傳動桿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通過第四鉸接件轉動連 接,且交叉設置;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分別通過第五鉸接件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 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的端部,并通過第六鉸接件可轉動地與所述支撐平臺連接;所述支撐 平臺設有第二導向槽,所述第六鉸接件可沿所述第二導向槽滑動地設置。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注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包括兩對傳動桿;所述 傳動桿相互疊加設置,并通過第七鉸接件轉動連接。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為第六鉸接件;所述支 撐平臺設有第二導向槽,所述第六鉸接件可沿所述第二導向槽滑動地設置。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輸送裝置還包括第一驅 動氣缸;所述第一驅動氣缸與所述第三鉸接件連接,驅動所述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相 對轉動地設置。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塑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鎖緊裝置;所述模具鎖緊 裝置將所述模具鎖緊在所述注塑腔室內(nèi)地設置。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注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鎖緊裝置包括壓塊和第 二驅動氣缸;所述模具上設有凸臺;所述壓塊抵靠所述凸臺將所述模具鎖緊在所述注塑腔 室的內(nèi)壁上地設置,且與所述注塑腔室的內(nèi)壁可移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氣缸安裝在所述 注塑腔室內(nèi),并與所述壓塊連接,驅動所述壓塊移動地設置。
【文檔編號】B29C45/64GK203876126SQ201320893106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馬勇, 顧進根 申請人:上海通領汽車飾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