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模缸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在傳統(tǒng)的模缸裝配中,模架和模筒之間的角度配合至關重要,如果角度過大,模架的開口就過于狹小,導致產品不好脫模,如果角度過小,那會導致鎖模力不夠,產品的飛邊過大,基于上述問題,需要提供一種可以解決問題的模缸裝配結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模缸裝配結構,該裝置通過模缸模筒和下模筒通過模缸拉桿之間的配合,構成了多道環(huán)節(jié)鎖模,使模塊與導向槽之間的間隔不會過大。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模缸裝配結構,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包括模缸,所述模缸為圓臺形狀,所述模缸頂面和底面的位置處設置有條形的滑塊,所述模缸的表面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滑塊的導向槽,所述模缸前端面和后端面位于中間的位置處設置有抽芯滑塊,所述模缸左側面位于圓心的位置處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內設置有模缸插桿,所述模缸插桿穿過所述連接孔,并連接在所述模缸上,所述模缸插桿右側面的位置處設置有底抽芯,所述模缸插桿左側面的位置處連接有模缸拉桿,所述模缸拉桿套設在所述模缸插桿上,所述模缸連接有模筒,所述模筒套設在所述模缸上,所述模缸拉桿表面靠近所述模筒的位置處設置有退料擋塊,所述退料擋塊與所述模筒之間貼合設置,位于所述退料擋塊左側的位置處設置有下模筒連接套,所述下模筒連接套左側的位置處設置有下模筒,所述下模筒圓心的位置處設置有沖頭調節(jié)螺帽,所述沖頭調節(jié)螺帽固定在所述模缸拉桿上。
優(yōu)選地,所述模筒的內壁位置處設置有鎖模角和倒模角,兩個角之間通過斜面連接,每個鎖模角和每個倒模角配合后形成一個單元,兩個單元之間呈梯形結構,所述模缸的外壁與模筒的內壁契合。
優(yōu)選地,所述模缸包括模缸上半部和模缸下半部,所述模缸上半部和所述模缸下半部拼接在一起構成了所述模缸。
優(yōu)選地,所述滑塊頂面的位置處設置有多個通孔,多個所述通孔豎向貫穿所述滑塊,所述通孔內部靠近所述模缸的位置處設置有臺階,所述臺階與所述滑塊為一體式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抽芯滑塊的底部設置有卡塊,所述卡塊與所述抽芯滑塊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模缸的表面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卡塊的卡槽,所述卡塊設置在所述卡槽內;通過設置有卡塊配合卡槽,使抽芯滑塊安裝的更加穩(wěn)固。
優(yōu)選地,所述沖頭調節(jié)螺帽右側的位置處設置有擋圈,所述擋圈與所述沖頭調節(jié)螺帽為一體式結構;通過設置有擋圈,限制了下模筒的位置。
優(yōu)選地,所述模缸插桿和所述模缸拉桿表面的位置處設置有校正孔,所述下模筒連接套表面的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校正孔的第一校正孔;通過設置有校正孔和第一校正孔,能夠通孔兩個孔的位置關系將模具位置擺正。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通過模缸模筒和下模筒通過模缸拉桿之間的配合,構成了多道環(huán)節(jié)鎖模,使模塊與導向槽之間的間隔不會過大,本裝置的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剖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后視圖;
圖4為模缸與模筒的契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的一種模缸裝配結構,包括本體100,所述本體100包括模缸101,所述模缸101為圓臺形狀,所述模缸101頂面和底面的位置處設置有條形的滑塊4,所述模缸101的表面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滑塊4的導向槽401,所述模缸101前端面和后端面位于中間的位置處設置有抽芯滑塊5,所述模缸101左側面位于圓心的位置處設置有連接孔(未圖示),所述連接孔內設置有模缸插桿11,所述模缸插桿11穿過所述連接孔,并連接在所述模缸101上,所述模缸插桿11右側面的位置處設置有底抽芯10,所述模缸插桿11左側面的位置處連接有模缸拉桿9,所述模缸拉桿9套設在所述模缸插桿11上,所述模缸101連接有模筒1,所述模筒1套設在所述模缸101上,所述模缸拉桿9表面靠近所述模筒1的位置處設置有退料擋塊6,所述退料擋塊6與所述模筒1之間貼合設置,位于所述退料擋塊6左側的位置處設置有下模筒連接套7,所述下模筒連接套7左側的位置處設置有下模筒8,所述下模筒8圓心的位置處設置有沖頭調節(jié)螺帽12,所述沖頭調節(jié)螺帽12固定在所述模缸拉桿9上。
本發(fā)明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模缸101包括模缸上半部2和模缸下半部3,所述模缸上半部2和所述模缸下半部3拼接在一起構成了所述模缸101。
本發(fā)明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滑塊4頂面的位置處設置有多個通孔402,多個所述通孔402豎向貫穿所述滑塊4,所述通孔402內部靠近所述模缸101的位置處設置有臺階403,所述臺階403與所述滑塊4為一體式結構。
本發(fā)明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模筒1的內壁位置處設置有鎖模角181和倒模角191,兩個角之間通過斜面連接,每個鎖模角181和每個倒模角191配合后形成一個單元,兩個單元之間呈梯形結構,所述模缸的外壁與模筒的內壁契合。
本發(fā)明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抽芯滑塊5的底部設置有卡塊501,所述卡塊501與所述抽芯滑塊5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模缸101的表面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卡塊501的卡槽502,所述卡塊501設置在所述卡槽502內;通過設置有卡塊配合卡槽,使抽芯滑塊安裝的更加穩(wěn)固。
本發(fā)明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沖頭調節(jié)螺帽12右側的位置處設置有擋圈121,所述擋圈121與所述沖頭調節(jié)螺帽12為一體式結構;通過設置有擋圈,限制了下模筒的位置。
本發(fā)明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模缸插桿11和所述模缸拉桿9表面的位置處設置有校正孔111,所述下模筒連接套7表面的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校正孔111的第一校正孔701;通過設置有校正孔和第一校正孔,能夠通孔兩個孔的位置關系將模具位置擺正。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通過模缸模筒和下模筒通過模缸拉桿之間的配合,構成了多道環(huán)節(jié)鎖模,使模塊與導向槽之間的間隔不會過大,本裝置的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