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壓合治具,包括底座、支撐結構、載具模組和壓合機構,所述支撐結構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載具模組的底部可滑動地連接底座,頂部設置有用于放置待壓合部件的限位槽,所述壓合機構包括下壓機構和側壓機構,所述下壓機構設置于所述載具模組的上方,所述側壓機構設置于所述下壓機構上,所述下壓機構從頂部豎直下壓待壓合部件的背面,所述側壓機構斜向下壓待壓合部件的側部。通過下壓機構和側壓機構,可以從待壓合部件的上方垂直向下壓合和從側部斜向下壓合,待壓合部件的中部和側部的卡扣都有很好的壓合效果,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
一種壓合治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治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合治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很多產品的上殼和下殼之間均通過卡扣壓合固定,此種方式組裝簡單,便利,目前產品組裝的壓合過程可以分為人工壓合和機械壓合兩種。以顯示器組裝壓合為例,現(xiàn)有的顯示器壓合主要通過人工壓合的方式將顯示器外殼的上殼和下殼卡扣壓合到一起,完成組裝操作,采用人工壓合的效率不高,且組裝精度偏低,可靠性較差,無法滿足一般制造業(yè)要求。機械壓合一般通過治具實現(xiàn),但是目前的壓合治具一般從上殼的頂部垂直向下壓合,可以較好的壓合位于上殼和下殼的中部的卡扣,但是對于側部的卡扣壓合效果不理想,仍然需要人工進一步修正,壓合效率不高。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壓合治具,可以從待壓合部件的上方垂直向下壓合和從側部斜向下壓合,待壓合部件的中部和側部的卡扣都有很好的壓合效果,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0004]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壓合治具,包括底座、支撐結構、載具模組和壓合機構,所述支撐結構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載具模組的底部可滑動地連接底座,頂部設置有用于放置待壓合部件的限位槽,所述壓合機構包括下壓機構和側壓機構,所述下壓機構設置于所述載具模組的上方,所述側壓機構設置于所述下壓機構上,所述下壓機構從頂部豎直下壓待壓合部件的背面,所述側壓機構斜向下壓待壓合部件的側部。
[0006]其中,所述支撐結構包括支撐板和支撐柱,所述支撐板和底座之間通過多根所述支撐柱固定,所述下壓機構包括頂部氣缸、活塞桿連接板和下壓板,所述頂部氣缸固定于所述支撐板的頂部,所述頂部氣缸的活塞桿端部固定有所述活塞桿連接板,所述活塞桿連接板的底部固定有所述下壓板。
[0007]其中,所述活塞桿連接板設置有多個導向孔,分別與多根所述支撐柱相配合滑動,所述活塞桿連接板的底部設置有多根固定柱,固定所述下壓板。
[0008]其中,所述下壓板的底面的前部固定有仿形壓頭,所述仿形壓頭的底部與待壓合部件的背面的前部的形狀相適應。
[0009]其中,所述下壓板靠近側邊的位置開設有側壓槽,所述側壓機構包括側壓固定部、側壓氣缸和側壓壓頭,所述側壓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下壓板,所述側壓固定部設置有斜面,所述側壓氣缸固定于所述斜面,且所述側壓氣缸的活塞桿穿過所述側壓槽,所述側壓壓頭固定于所述側壓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
[0010]其中,所述側壓壓頭的底面的形狀與待壓合部件的背面的側部形狀相適應
[0011]其中,三個所述側壓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下壓板的頂面的兩側和后方,三個側壓槽的位置與三個側壓機構的位置分別對應。
[0012]其中,所述側壓壓頭的兩側還固定有側壓導向柱,所述側壓氣缸的兩側固定有側壓導向件,所述側壓導向柱可滑動地穿過所述側壓導向件。
[0013]其中,所述載具模組包括驅動部、滑動部和載板,所述滑動部固定于所述載板的底部,所述滑動部與所述底板兩者之中,一個設置有滑槽,另一個設置有與滑槽相配合的滑條,所述驅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且驅動所述載板移動,所述載板的頂部設置有所述限位槽。
[0014]其中,所述驅動部為筆形氣缸,所述滑槽內置有法蘭軸承。
[0015]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壓合治具,包括底座、支撐結構、載具模組和壓合機構,所述支撐結構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載具模組的底部可滑動地連接底座,頂部設置有用于放置待壓合部件的限位槽,所述壓合機構包括下壓機構和側壓機構,所述下壓機構設置于所述載具模組的上方,所述側壓機構設置于所述下壓機構上,所述下壓機構從頂部豎直下壓待壓合部件的背面,所述側壓機構斜向下壓待壓合部件的側部。通過下壓機構和側壓機構,可以從待壓合部件的上方垂直向下壓合和從側部斜向下壓合,待壓合部件的中部和側部的卡扣都有很好的壓合效果,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實施例1提供的壓合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實施例1提供的壓合治具的爆炸圖。
[0018]圖3是實施例1提供的壓合治具的裝配外殼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
[0020]1-底座,2-支撐結構,21-支撐板,22-支撐柱,3_載具模組,31-驅動部,32-滑動部,33-載板,331-限位槽,4-壓合機構,41-下壓機構,411-頂部氣缸,412-活塞桿連接板,413-下壓板,414-固定柱,415-仿形壓頭,416-側壓槽,42-側壓機構,421-側壓固定部,4211-斜面,422-側壓氣缸,423-側壓壓頭,424-側壓導向柱,425-側壓導向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使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和達到的技術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0022]實施例1
[0023]參考圖1至圖3,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壓合治具,包括底座1、支撐結構2、載具模組3和壓合機構4,支撐結構2固定于底座I上,載具模組3的底部可滑動地連接底座I,頂部設置有用于放置待壓合部件的限位槽331,壓合機構4包括下壓機構41和側壓機構42,下壓機構41設置于載具模組3的上方,側壓機構42設置于下壓機構41上,下壓機構41從頂部豎直下壓待壓合部件的背面,側壓機構42斜向下壓待壓合部件的側部。通過下壓機構41和側壓機構42,可以從待壓合部件的上方垂直向下壓合和從側部斜向下壓合,待壓合部件的中部和側部的卡扣都有很好的壓合效果,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0024]支撐結構2包括支撐板21和支撐柱22,支撐板21和底座I之間通過多根支撐柱22固定,下壓機構41包括頂部氣缸411、活塞桿連接板412和下壓板413,頂部氣缸411固定于支撐板21的頂部,頂部氣缸411的活塞桿端部固定有活塞桿連接板412,活塞桿連接板412的底部固定有下壓板413,通過多塊板的組合,對于不同的待壓合部件,可以調整相應的板如下壓板413等,提高產品的通用性?;钊麠U連接板412設置有多個導向孔,分別與多根支撐柱22相配合滑動,活塞桿連接板412的底部設置有多根固定柱414,固定下壓板413。支撐柱22既能固定支撐板21,又可以作為活塞桿連接板214的導向柱,不需要再單獨設置導向柱,簡化結構,下壓板413通過固定柱414固定,固定牢固,且便于調整和更換下壓板413。由于某些待壓合產品,如顯示器的外殼等,其邊框往往會有弧面過渡變窄,下壓板413作為一個平板時,不便于壓合邊框處的卡扣,因此,下壓板413的底面的前部還可以固定仿形壓頭415,仿形壓頭415的底部的形狀與待壓合部件的背面的前部的形狀相適應,更好的壓合待壓合產品的前部。本實施例的支撐板21為矩形,4根支撐柱22均布在支撐板21的頂角內側,支撐板21的受力穩(wěn)定,在下壓板413的前部的中間位置還設置有凹槽,便于工作人員取放待壓合部件,下壓板413的頂角的內側均布有固定柱414,下壓板413的受力穩(wěn)定。
[0025]在下壓板413靠近側邊的位置開設有側壓槽416,側壓機構42包括側壓固定部421、側壓氣缸422和側壓壓頭423,側壓固定部421固定于下壓板413,側壓固定部421設置有斜面4211,側壓氣缸422固定于斜面4211,且側壓氣缸422的活塞桿穿過側壓槽416,側壓壓頭423固定于側壓氣缸422的活塞桿的端部。側壓機構42直接設置在下壓板413上,跟隨下壓板413運動,不需要重新設計定位機構,簡化了結構,通過斜面4211,側壓氣缸422的以斜下壓的方式壓合待壓合產品的側部,更符合側部卡扣的壓合方向,側部的卡扣受力更好,壓合效果更佳,針對不同的產品,還可以更好不同的側壓固定部421,以調整不同的斜下壓的角度,獲得更好的側部卡扣的壓合效果。側壓壓頭423的底面與待壓合部件的背面的側部形狀相適應,對于不同的產品,也可以更換不同的側壓壓頭423,與產品相適應。為針對產品的不同側部的卡扣進行壓合,將三個側壓機構42分別設置在下壓板413的頂面的兩側和后方,三個側壓槽416的位置與三個側壓機構42的位置分別對應。在側壓壓頭423的兩側還固定有側壓導向柱424,側壓氣缸422的兩側固定有側壓導向件425,側壓導向柱424可滑動地穿過側壓導向件425,通過側壓導向件425和側壓導向柱424對側壓壓頭423導向限位,更精確地控制側壓的方向。
[0026]載具模組3包括驅動部31、滑動部32和載板33,滑動部32固定于載板33的底部,滑動部32與底板兩者之中,一個設置有滑槽,另一個設置有與滑槽相配合的滑條,驅動部31固定于底板且驅動載板33移動,載板33的頂部設置有限位槽331,以更好的放置產品和驅動產品到達合適的位置進行壓合。驅動部31可以為筆形氣缸,直徑小,便于放置,占據(jù)空間小,滑槽內置有法蘭軸承,減少滑動摩擦力。
[0027]在支撐板21的底部還設置有多條加強筋,以加強支撐板21的結構強度,避免彎曲,導致壓合效果不佳。在壓合治具的外部還設置有外殼,外殼可以為亞克力板,保護里面的結構。在支撐板21的上部設置有控制裝置,控制整個壓合機構的動作,控制裝置設置在防水盒中,保護控制裝置。
[0028]使用此壓合治具進行壓合的步驟是:
[0029]將產品放入載板33的頂部的限位槽331中,通過筆形氣缸驅動載板33移動到設定位置,支撐板21上的頂部氣缸411動作,通過活塞帶動活塞桿連接板412和下壓板413下壓,將待壓合產品的中部和前部的卡扣扣合,側壓氣缸422動作,帶動側壓壓頭423斜向下壓合待壓合產品的側部,將側部的卡扣扣合,各個機構再逆序回位,完成整個壓合過程。
[0030]以上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支撐結構(2)、載具模組(3)和壓合機構(4),所述支撐結構(2)固定于所述底座(I)上,所述載具模組(3)的底部可滑動地連接底座(I),頂部設置有用于放置待壓合部件的限位槽(331),所述壓合機構(4)包括下壓機構(41)和側壓機構(42),所述下壓機構(41)設置于所述載具模組(3)的上方,所述側壓機構(42)設置于所述下壓機構(41)上,所述下壓機構(41)從頂部豎直下壓待壓合部件的背面,所述側壓機構(42)斜向下壓待壓合部件的側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結構(2)包括支撐板(21)和支撐柱(22),所述支撐板(21)和底座(I)之間通過多根所述支撐柱(22)固定,所述下壓機構(41)包括頂部氣缸(411)、活塞桿連接板(412)和下壓板(413),所述頂部氣缸(411)固定于所述支撐板(21)的頂部,所述頂部氣缸(411)的活塞桿端部固定有所述活塞桿連接板(412),所述活塞桿連接板(412)的底部固定有所述下壓板(413)。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連接板(412)設置有多個導向孔,分別與多根所述支撐柱(22)相配合滑動,所述活塞桿連接板(412)的底部設置有多根固定柱(414),固定所述下壓板(413)。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壓板(413)的底面的前部固定有仿形壓頭(415),所述仿形壓頭(415)的底部與待壓合部件的背面的前部的形狀相適應。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壓板(413)靠近側邊的位置開設有側壓槽(416),所述側壓機構(42)包括側壓固定部(421)、側壓氣缸(422)和側壓壓頭(423),所述側壓固定部(421)固定于所述下壓板(413),所述側壓固定部(421)設置有斜面(4211),所述側壓氣缸(422)固定于所述斜面(4211),且所述側壓氣缸(422)的活塞桿穿過所述側壓槽(416),所述側壓壓頭(423)固定于所述側壓氣缸(422)的活塞桿的端部。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壓壓頭(423)的底面的形狀與待壓合部件的背面的側部形狀相適應。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三個所述側壓機構(42)分別設置在所述下壓板(413)的頂面的兩側和后方,三個側壓槽(416)的位置與三個側壓機構(42)的位置分別對應。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壓壓頭(423)的兩側還固定有側壓導向柱(424),所述側壓氣缸(422)的兩側固定有側壓導向件(425),所述側壓導向柱(424)可滑動地穿過所述側壓導向件(425)。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載具模組(3)包括驅動部(31)、滑動部(32)和載板(33),所述滑動部(32)固定于所述載板(33)的底部,所述滑動部(32)與所述底板兩者之中,一個設置有滑槽,另一個設置有與滑槽相配合的滑條,所述驅動部(31)固定于所述底板且驅動所述載板(33)移動,所述載板(33)的頂部設置有所述限位槽(331)。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31)為筆形氣缸,所述滑槽內置有法蘭軸承。
【文檔編號】B29C65/56GK105965880SQ201610471911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fā)明人】孫豐
【申請人】蘇州賽騰精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