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
【背景技術】
[0002]—般地,現(xiàn)有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通常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內(nèi)分別設置有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芯和下模芯相互插接配合并形成模具腔,在使用過程中,上模芯向下模芯相對移動,擠壓后排出多余的熔液以冷卻形成汽車零部件。在汽車零部件的制備過程中,一般米用驅(qū)動氣缸來帶動上模,實現(xiàn)上模和下模的合模或分模動作,由于驅(qū)動力的不均衡性,往往會導致上模和下模接觸的瞬間會產(chǎn)生較大的沖擊力,嚴重損害了模具。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特提供一種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能夠平穩(wěn)地將上模接合到下模上,避免產(chǎn)生接觸沖擊,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加工模具存在接觸沖擊導致使用性能大為降低的缺陷。
[0005]二、技術方案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所述加工模具包括:模架,以及設置在所述模架內(nèi)頂端的上模和設置在所述模架內(nèi)底端的下模;所述模架的外頂端設置有驅(qū)動體,所述驅(qū)動體的驅(qū)動端貫穿所述模架后與所述上模連接,用于帶動所述上模動作;所述上模上設置有上緩沖體,所述下模上設置有下緩沖體,所述上緩沖體的兩端均設置有沿所述上模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上緩沖部,所述下緩沖體的兩端均設置有沿所述下模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下緩沖部,兩個所述下緩沖部分別與兩個所述上緩沖部相對設置。
[0007]其中,在上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中,所述上緩沖體包括一個上安裝部和兩個上連接部,兩個所述上緩沖部分別通過兩個所述上連接部連接到所述上安裝部的兩端。
[0008]其中,在上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中,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和設置在所述上模板上的上模芯,所述上安裝部的中間位置套在所述上模芯上,并與所述上模板固定連接。
[0009]其中,在上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中,所述上安裝部、兩個所述上連接部和兩個所述上緩沖部形成為一體式結(jié)構。
[0010]其中,在上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中,所述下緩沖體包括一個下安裝部和兩個下連接部,兩個所述下緩沖部分別通過兩個所述下連接部連接到所述下安裝部的兩端。
[0011]其中,在上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中,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設置在所述下模板上的下模芯,所述下安裝部的中間位置套在所述下模芯上,并與所述下模板固定連接。
[0012]其中,在上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中,所述下安裝部、兩個所述下連接部和兩個所述下緩沖部形成為一體式結(jié)構。
[0013]三、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在上模上設置有上緩沖體,該上緩沖體的兩端均設置有沿上模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上緩沖部,同時在下模上設置有下緩沖體,該下緩沖體的兩端均設置有沿下模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下緩沖部,由于兩個下緩沖部分別與兩個上緩沖部相對設置,可有效吸收上模和下模接合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沖擊力,使得接觸沖擊大為減小。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中上模和上緩沖體的裝配結(jié)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1中下模和下緩沖體的裝配結(jié)構示意圖;
[0018]其中:
[0019]I為模架;2為上模;3為下模;4為驅(qū)動體;5為上緩沖體;6為下緩沖體;7為上緩沖部;8為下緩沖部;9為上安裝部;10為上連接部;11為上模板;12為上模芯;13為下安裝部;14為下連接部;15為下模板;16為下模芯。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的結(jié)構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模架1,以及設置在模架I內(nèi)頂端的上模2和設置在模架I內(nèi)底端的下模3。模架I的外頂端設置有驅(qū)動體4,驅(qū)動體4的驅(qū)動端貫穿模架I后與上模2連接,驅(qū)動體4用于帶動上模2動作,實現(xiàn)上模2和下模3的合?;蚍帜幼?。上模2包括上模板11和設置在上模板11上的上模芯12,下模3包括下模板15和設置在下模板15上的下模芯16,上模芯12和下模芯16相互插接配合并形成模具腔。
[0022]上模2上設置有上緩沖體5,下模3上設置有下緩沖體6,下緩沖體6和上緩沖體5相對設置,可有效吸收上模2和下模3接合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沖擊力,使得接觸沖擊大為減小。具體來說,上緩沖體5的兩端均設置有沿上模2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上緩沖部7,上緩沖體5包括一個上安裝部9和兩個上連接部10,兩個上緩沖部7分別通過兩個上連接部10連接到上安裝部9的兩端,上安裝部9的中間位置套在上模芯12上,并與上模板11固定連接。進一步地,下緩沖體6的兩端均設置有沿下模3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下緩沖部8,下緩沖體6包括一個下安裝部13和兩個下連接部14,兩個下緩沖部8分別通過兩個下連接部14連接到下安裝部13的兩端,下安裝部13的中間位置套在下模芯16上,并與下模板15固定連接。由于兩個下緩沖部8分別與兩個上緩沖部7相對設置,當上模芯12向下模芯16相對移動,并與下模芯16接合時,下緩沖部8最先接觸上緩沖部7,可有效吸收上模芯12和下模芯16接合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沖擊力,使得接觸沖擊大為減小。
[0023]為提高上緩沖部7和下緩沖部8的緩沖作用力,將上安裝部9、兩個上連接部10和兩個上緩沖部7形成為一體式結(jié)構,同時將下安裝部13、兩個下連接部14和兩個下緩沖部8形成為一體式結(jié)構。
[0024]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在上模上設置有上緩沖體,該上緩沖體的兩端均設置有沿上模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上緩沖部,同時在下模上設置有下緩沖體,該下緩沖體的兩端均設置有沿下模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下緩沖部,由于兩個下緩沖部分別與兩個上緩沖部相對設置,可有效吸收上模和下模接合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沖擊力,使得接觸沖擊大為減小。
[0025]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模具包括:模架(I),以及設置在所述模架(I)內(nèi)頂端的上模(2)和設置在所述模架(I)內(nèi)底端的下模(3);所述模架(I)的外頂端設置有驅(qū)動體(4),所述驅(qū)動體(4)的驅(qū)動端貫穿所述模架(I)后與所述上模(2)連接,用于帶動所述上模(2)動作;所述上模(2)上設置有上緩沖體(5),所述下模(3)上設置有下緩沖體出),所述上緩沖體(5)的兩端均設置有沿所述上模(2)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上緩沖部(7),所述下緩沖體¢)的兩端均設置有沿所述下模(3)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下緩沖部(8),兩個所述下緩沖部(8)分別與兩個所述上緩沖部(7)相對設置。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緩沖體(5)包括一個上安裝部(9)和兩個上連接部(10),兩個所述上緩沖部(7)分別通過兩個所述上連接部(10)連接到所述上安裝部(9)的兩端。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包括上模板(11)和設置在所述上模板(11)上的上模芯(12),所述上安裝部(9)的中間位置套在所述上模芯(12)上,并與所述上模板(11)固定連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裝部(9)、兩個所述上連接部(10)和兩個所述上緩沖部(7)形成為一體式結(jié)構。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緩沖體(6)包括一個下安裝部(13)和兩個下連接部(14),兩個所述下緩沖部(8)分別通過兩個所述下連接部(14)連接到所述下安裝部(13)的兩端。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包括下模板(15)和設置在所述下模板(15)上的下模芯(16),所述下安裝部(13)的中間位置套在所述下模芯(16)上,并與所述下模板(15)固定連接。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裝部(13)、兩個所述下連接部(14)和兩個所述下緩沖部(8)形成為一體式結(jié)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所述加工模具包括:模架,以及設置在所述模架內(nèi)頂端的上模和設置在所述模架內(nèi)底端的下模;所述模架的外頂端設置有驅(qū)動體,所述驅(qū)動體的驅(qū)動端貫穿所述模架后與所述上模連接,用于帶動所述上模動作;所述上模上設置有上緩沖體,所述下模上設置有下緩沖體,所述上緩沖體的兩端均設置有沿所述上模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上緩沖部,所述下緩沖體的兩端均設置有沿所述下模的縱向延伸并形成為中空柱體的下緩沖部,兩個所述下緩沖部分別與兩個所述上緩沖部相對設置。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零部件加工模具,可有效吸收上模和下模接合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沖擊力,使得接觸沖擊大為減小。
【IPC分類】B29C43/36, B29C33/24
【公開號】CN204820118
【申請?zhí)枴緾N201520597370
【發(fā)明人】景偉德
【申請人】慈溪市盛藝模具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