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余熱回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凝水余熱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糖廠生產過程中,把糖汁中大量的水分蒸發(fā)掉,糖汁濃縮后才能結晶,在蒸發(fā)濃縮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汽凝水,這些汽凝水生產上無法用完,剩余量較大,而且這些汽凝水溫度高達90度~95度,具有較多能量。很多糖廠直接把這些汽凝水排除到循環(huán)水池中,沒有充分回收其余熱,造成能源的極大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循環(huán)水冷卻處理的負擔,增加電耗。目前,也有將高溫汽凝水直接加熱低溫蔗汁的方法,充分利用高溫汽凝水的余熱,但由于水的傳熱系數較低,需耗用設備更大,回收效率較差,汽凝水還有大量的余熱還未充分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凝水余熱回收裝置,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水的傳熱系數較低,需耗用設備更大,回收效率較差,汽凝水還有大量的余熱還未充分利用。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汽凝水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真空冷凝器、加熱器、離心散汽裝置、水箱、等壓排水罐和多級排水器,所述真空冷凝器的下部與所述加熱器的下部通過氨氣管連通;所述加熱器的上部與所述離心散汽裝置的上部通過蒸汽管連通,且其下部與所述離心散汽裝置的下部通過第一排水管連通;所述離心散汽裝置的上部與所述水箱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離心散汽裝置的下部通過第二排水管與所述等壓排水罐的上部連通,所述離心散汽裝置的中部與所述等壓排水罐的上部通過平衡管連通;所述等壓排水罐的下部與所述多級排水器的下部通過輸水管連接,所述多級排水器的上部連接有第二排水管。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真空冷凝器接入高溫汽凝水,在負壓條件下連續(xù)不斷產生自蒸發(fā)蒸汽,將自蒸發(fā)蒸汽輸送至加熱器,加熱器利用自蒸發(fā)蒸汽的熱量加熱糖汁,可連續(xù)生產使用,自蒸發(fā)效率高,達到節(jié)約能源;離心散汽裝置能有效將水箱輸入的冷水進行汽化,將汽化后的冷水汽通過蒸汽管輸入至加熱器內,汽化后的冷水與自蒸發(fā)蒸汽混合能進一步使得自蒸發(fā)蒸汽散熱更加完全,加熱器能充分利用余熱加熱糖汁。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離心散汽裝置的下部與所述等壓排水罐的上部通過第二排水管連通,所述離心散汽裝置的中部與所述等壓排水罐的上部通過平衡管連通;所述等壓排水罐的下部與所述多級排水器的下部通過輸水管連接,所述多級排水器的上部連接有第三排水管。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熱器內液化的水通過第一排水管傳輸至離心散汽裝置,離心散汽裝置再將液化的水通過第二排水管傳輸至等壓排水罐,平衡管能平衡離心散汽裝置和等壓排水罐內的氣壓,等壓排水罐再將液化的水通過輸水管傳輸至多級排水器,多級排水器再將液化的水通過第三排水管排出,實現液化的水重復利用。
進一步,所述氨氣管、蒸汽管、第一排水管、連接管、第二排水管、平衡管、輸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上均設置有開關閥。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開關閥便于調節(jié)氣流或水流的流量,便于對整個裝置進行控制。
進一步,所述等壓排水罐的上部內側設置有進水裝置,所述進水裝置與所述水箱通過連接管連通。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進水裝置可以調節(jié)水箱進行水流量,控制冷水汽化效率,提升余熱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汽凝水余熱回收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真空冷凝器,2、加熱器,3、離心散汽裝置,4、水箱,5、等壓排水罐,6、多級排水器,7、氨氣管,8、蒸汽管,9、第一排水管,10、連接管,11、第二排水管,12、平衡管,13、輸水管,14、第三排水管,15、開關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汽凝水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真空冷凝器1、加熱器2、離心散汽裝置3、水箱4、等壓排水罐5和多級排水器6,所述真空冷凝器1的下部與所述加熱器2的下部通過氨氣管7連通;所述加熱器2的上部與所述離心散汽裝置3的上部通過蒸汽管8連通,且其下部與所述離心散汽裝置3的下部通過第一排水管9連通;所述離心散汽裝置3的上部與所述水箱4通過連接管10連通。
真空冷凝器1接入高溫汽凝水,在負壓條件下連續(xù)不斷產生自蒸發(fā)蒸汽,將自蒸發(fā)蒸汽輸送至加熱器2,加熱器2利用自蒸發(fā)蒸汽的熱量加熱糖汁,可連續(xù)生產使用,自蒸發(fā)效率高,達到節(jié)約能源;離心散汽裝置3能有效將水箱4輸入的冷水進行汽化,將汽化后的冷水汽通過蒸汽管8輸入至加熱器2內,汽化后的冷水與自蒸發(fā)蒸汽混合能進一步使得自蒸發(fā)蒸汽散熱更加完全,加熱器2能充分利用余熱加熱糖汁。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離心散汽裝置3的下部通過第二排水管11與所述等壓排水罐5的上部連通,所述離心散汽裝置3的中部與所述等壓排水罐5的上部通過平衡管12連通;所述等壓排水罐5的下部與所述多級排水器6的下部通過輸水管13連接,所述多級排水器6的上部連接有第三排水管14。
加熱器2內液化的水通過第一排水管9傳輸至離心散汽裝置3,離心散汽裝置3再將液化的水通過第二排水管11傳輸至等壓排水罐5,平衡管12能平衡離心散汽裝置3和等壓排水罐5內的氣壓,等壓排水罐5再將液化的水通過輸水管13傳輸至多級排水器6,多級排水器6再將液化的水通過第三排水管14排出,實現液化的水重復利用。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氨氣管7、蒸汽管8、第一排水管9、連接管10、第二排水管11、平衡管12、輸水管13和第三排水管14上均設置有開關閥15。
開關閥15便于調節(jié)氣流或水流的流量,便于對整個裝置進行控制。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等壓排水罐5的上部內側設置有進水裝置,所述進水裝置與所述水箱4通過連接管10連通。
進水裝置可以調節(jié)水箱4進行水流量,控制冷水汽化效率,提升余熱利用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