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鍋爐排污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消音裝置,特別是一種能夠使固、液、氣三相分離的鍋爐排污消音裝置。
現(xiàn)用各種型號的大小鍋爐,在帶垢的水汽積聚到一定程度時都要進行排出,一般鍋爐每天要排放數(shù)次,排放時水、汽、垢渣帶一定壓力和較高的溫度,同時帶有較大的嘯鳴聲,從鍋爐排汽液管中呼嘯噴出,較大的噪聲和帶垢水氣污染周圍環(huán)境。多年來這種噪聲和水氣垢渣的污染未見到用某種裝置進行治理。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讓鍋爐排出的水氣垢渣固、液、汽三相分離向規(guī)定的方向排放,減少排放噪聲使之達到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以下的鍋爐排污消音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主要由外殼、孔管、旋水分離器構成一鍋爐排污消音裝置,外殼上部置出氣口,下部排污口,孔管置于外殼內部,進液管穿入外殼和孔管內,旋水分離器置孔管內進液管上方。
旋水分離器為一個帶旋翼的結構,其在孔管內的數(shù)目為2—4個。旋水分離器帶有2—6個旋翼,翼內有開口,上部封閉,下部為管狀。在孔管內置有檔板。在孔管的下部壁上置條形孔,中、上部壁上置氣液孔,孔管頂部封閉。條形孔在孔管上的分布為均勻分布,其長度為5—10cm,寬度為2—3mm。進液管的管徑與鍋爐排汽液管管徑相應,孔管的管徑為進液管管徑的3—4倍,外殼的管徑為孔管管徑的2—3倍。檔板為內徑與進液管管徑相應或內徑大于進液管管徑的圓環(huán)狀檔板,氣液孔在檔板間和檔板上方的孔管管壁上均勻分布,氣液孔面積之和與進液管橫截面積相應。檔板在孔管內的數(shù)目為2—4個,第一旋水分離器可與進液管為一體,其它旋水分離器可固定在檔板上,置于檔板間的下2/3處。在孔管上部置與外殼相連的支撐筋。外殼上出氣口的面積大于孔管的橫截面積。
當鍋爐排放時,帶有垢渣的高壓水氣從進液管管口噴出,在旋水分離器作用下,成為旋轉水汽并分離,垢渣和部分水份,從條形孔噴出,下降到排污口被排出,部分帶有一定壓力水汽繼續(xù)上升,檔板擋住部分水份,一部分到達下一個旋水分離器,再次旋轉,經氣液孔排到外殼內空間成為水液,一部分經檔板阻擋成水液,下降到排污口,部分汽體經氣液孔到出氣口排出汽液在上升過程中,旋轉分離排垢渣—排水—阻擋、旋轉分離—排水—阻擋—上排氣—下排水渣在整個過程中壓力逐漸降低,固、液、汽三相分離,小孔消音。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由于設置了不同孔型的孔管和旋水分離器,使固、液、汽三相分離由規(guī)定的方向排出,帶垢渣廢水汽不會亂噴;又由于采用了不斷擴大廢水汽的排出口面積和小孔消音的方式,使噪音降低20—25分貝,排氣液時音量達75分貝以下,達到了國家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簡圖。
圖2是本發(fā)明旋水分離器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旋水分離器的A—A剖視圖。
參照圖1、圖2、圖3。
1.出氣口、2.支撐筋、3.孔管、4.氣液孔、5.檔板、6.條形孔、7.旋水分離器、8.外殼、9.進液管、10.排污口、11.接口。
圖1所示鍋爐排污消音器由外殼8、孔管3、旋水分離器7構成,外殼8的上部置出氣口1,下部一側置排污口10,孔管3置于外殼內部,進液管9穿入外殼和孔管內,孔管的下部可固定在進液管上,旋水分離器置孔管內,進液管的上方,第一旋水分離器與進液管可為一體,旋水分離器的結構為一帶有旋翼的結構(圖2、圖3),它可為在一段管子的管口一端的管壁上開2—6個“L”型切口,使“L”切口延管的切線方向張開一定角度即成為旋翼,張口為旋翼內口,每2個對稱的旋翼張口方向相反,也可不對稱成旋轉狀。為旋轉度更大旋翼可以加長,角度可制成更有利于氣液旋轉的彎度,旋翼上部開口應封閉。也可在一段管子上切2—8個條形孔,在每個條形孔的一側置上旋翼,頂部開口封閉;旋水分離器也可為其它能夠使帶一定壓力的汽液成為旋轉狀態(tài)的結構。旋翼的旋轉方向可使氣液水平或略向下旋轉,旋翼的個數(shù)最好為2個,旋水分離器在孔管內的數(shù)目為2—4個,一般設置2個。在每個旋水分離器上方分別置檔板5,檔板為圓環(huán)形,其外緣與孔管的內壁連接,內環(huán)的口徑與進液管或旋水分離器基圓口徑相一致或大于進液管口徑。通過檔板,使氣液在上升過程中一步步分離。
孔管壁上開有細長的條形孔,條形孔長為5—10cm。寬為2—3mm,其分布為在孔管下部的壁上均勻分布。帶垢渣的廢水汽由進氣液管直抵旋水分離器,產生高速旋轉,含在其中的垢渣和部分水液從條形孔甩出,順外殼向下自排污口10排向規(guī)定的地方,部分水汽繼續(xù)延孔管上升,在檔板的作用下,水汽不斷被檔下,最后由排污口10流出,上升的水、汽經過下一個旋水分離器、檔板、小孔、體積膨脹,壓力減少,聲音降低,大部分水被分離、阻檔由排污口流出,余汽(氣)由出氣口1排出。本發(fā)明中,進氣液管接口可由法蘭盤接口11與鍋爐排汽管相連,進液管9的管徑可與鍋爐排汽液管管徑相一致,孔管3的管徑為進液管管徑的3—4倍,外殼的管徑為孔管管徑的2—3倍。檔板間和檔板上部的孔管上開有小的氣液孔4,多個小孔分布在孔管上,所有小的氣液孔面積之和與進液管管口面積相應。檔板在孔管內均勻分布,旋水分離器置于擋板上兩檔板間的下2/3處。孔管頂部密封,在孔管上部或頂部置可使孔管保持穩(wěn)定的與外殼相連的支撐筋,支撐筋可用3—5條鋼棍分三角或其它角度支持孔管的穩(wěn)定。出氣口的面積大于孔管的橫截面積,出氣口面積是孔管面積的1.2—1.6倍。本發(fā)明各部分均用能耐一定壓力材料制成。
本發(fā)明不僅適用于鍋爐排污消音,對于其它類似的分離固、液、氣三相物質,只要采用了上述旋水分離器和孔管的結構,也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鍋爐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外殼(8)、孔管(3)、旋水分離器(7)構成,外殼的上部置出氣口(1),下部置排污口(10),孔管置于外殼內部,進液管(9)穿入外殼和孔管內,旋水分離器置孔管內,進液管(9)上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鍋爐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旋水分離器為一帶有旋翼的結構,其在孔管內的數(shù)目為2—4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鍋爐排污消音,其特征在于旋水分離器為帶有2—6個旋翼的,翼內有開口,上部封閉,下部為管狀的結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鍋爐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孔管(3)內置有檔板(5)。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鍋爐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孔管下部的壁上置條形孔(6),孔管中上、部壁上置氣液孔(4),孔管頂部封閉。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鍋爐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條形孔在孔管上分布為均勻分布,其長度為5—10cm,寬度為2—3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鍋爐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孔管(3)的管徑為進液管管徑的3—4倍,外殼(8)的管徑為孔管管徑的2—3倍。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鍋爐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檔板(5)為內徑與進液管管徑相應或大于進液管管徑的圓環(huán)狀檔板,氣液孔(4)在檔板間和檔板上方的孔管管壁上均勻分布,氣液孔面積之和與進液管橫截面積相應。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鍋爐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檔板在孔管內的數(shù)目為2—4個,第一旋水分離器可與進液管為一體,其它旋水分離器可固定在檔板上,置于檔板間的下2/3處。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鍋爐排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孔管上部置與外殼相連的支撐筋(2),外殼上出氣口(10)的面積大于孔管(3)的橫截面積。
全文摘要
一種鍋爐排污消音器,主要由外殼(8)、孔管(3)、旋水分離器(7)構成,外殼的上部置出氣中(1),下部一側置排污口(10),孔管置于外殼內部,進液管穿入外殼和孔管內,旋水分離器置孔管內進液管上方。其優(yōu)點為使鍋爐排出的帶垢渣廢水汽不會亂噴,使固、液、氣三相分離后由規(guī)定的方向排出,小孔消音,使鍋爐排放時噪音降低20-25分貝,排汽液時音量在75分貝以下。本排污消音器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F22B37/54GK1125830SQ9411333
公開日1996年7月3日 申請日期1994年12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12月29日
發(fā)明者蔡懷仁 申請人:蔡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