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換氣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的支持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579984閱讀:17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換氣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的支持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空調(diào)器換氣系統(tǒng)技術領域,更詳細說是關于對室內(nèi)空氣和外部空氣交叉進行電熱交換的電熱交換器,以及過濾空氣中雜物的過濾器提供支持結構的換氣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支持結構的發(fā)明。
      背后技術近來,由于能源節(jié)約的便利和噪音等因素考慮,人類的居住空間傾向于氣密化、斷熱化的發(fā)展方向。但這樣的封閉空間的空氣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二氧化碳的同時被污染,進而影響生命體的呼吸。
      因此,辦公室或車輛等人多空間小的地方需要經(jīng)常換氣。這時,通常使用電熱交換方式的通風裝置,用于保持室內(nèi)空氣溫度的同時,吸入外部空氣并排出室內(nèi)空氣。
      圖1提示出已有技術中通風裝置的外觀所示圖。圖2提示出已有技術中通風裝置的電熱交換器和預過濾器。圖3提示出圖2中電熱交換器的正面圖。
      如圖所示,形成外觀的本體箱(10)的一側面設有用于吸入外部空氣的外部空氣吸入口(12)。外部空氣吸入口(12)的內(nèi)部設有吸入風道(圖中未示)用于外部空氣的通道,使從吸入孔(12)吸入的外部空氣達到下面將要說明的電熱交換器(14)中。
      為使外部吸入的空氣和室內(nèi)向外部排出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如圖2所示,本體箱(10)的內(nèi)部中央設有電熱交換器(14),其截面一般成菱形形狀。
      電熱交換器(14)通常將發(fā)生溫差的空氣各導入到不同流路。通過形成不同流路層的高效率的熱交換膜,來完成交換潛熱的濕氣和交換顯熱的熱量之間的電熱交換。
      通過外部空氣吸入口(12)和電熱交換器(14)的外部空氣,將由本體箱(10)中形成的外部空氣給氣部(圖中未示)導入,并通過形成于吸入孔(12)相反側的外部空氣給氣孔(16)供給到室內(nèi)。
      此外,外部空氣給氣孔(16)的側面設有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18),使得室內(nèi)空氣吸入到通風裝置的本體箱(10)內(nèi)部。同時,外部空氣吸入口(12)的側面設有室內(nèi)空氣排氣孔(20),用于排出從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18)吸入到通風裝置內(nèi)部的室內(nèi)空氣。
      電熱交換器(14)的四個邊緣前后加長設有電熱交換器支架(22),電熱交換器(14)的下側兩面則設有預過濾器(24)。預過濾器(24)用于過濾外部空氣中的雜物,故過濾器(24)另行設置于電熱交換器(14)以便安裝和拆卸。
      如上結構的已有技術中的通風裝置有如下缺點預過濾器(24)沒有附加的固定結構而設置在電熱交換器(14)的下部兩側。因此,若要安裝預過濾器(24)又不能一體設置于上述電熱交換器(14),只能另行安裝拆卸于電熱交換器(14),故比較繁瑣。
      同時,當安裝預過濾器(24)時,電熱交換器(14)組合體得先插入到本體箱(10)的內(nèi)部,之后再安裝預過濾器(24),即,必須遵守其裝配順序。
      再有,支架(22)沒有附加的固定裝置,使其容易發(fā)生偏移現(xiàn)象。特別是本以側面的支架(22)為基準上下規(guī)劃吸入空氣和排出空氣的通路,但由于支架(22)的偏移導致通風系統(tǒng)內(nèi)部的上下無法正確區(qū)分。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使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更加堅固固定預過濾器或高性能過濾器的通風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的支持結構。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使換氣系統(tǒng)的內(nèi)部更加明確區(qū)分。
      為使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中的換氣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的支持結構由如下部分組成外部空氣和室內(nèi)空氣進行相互電熱交換的電熱交換器;設置在上述電熱交換器的上下端并支持電熱交換器的支架;設置在電熱交換器的側面邊緣,支持并引導電熱交換器前后方移動的側面導板。側面導板的一側另行設置用于固定側面導板的導板固定部,導板固定部從上述側面導板向其側方一體突出形成并以此為特征。
      根據(jù)如上結構的換氣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的支持結構,支持換氣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的支架中一體形成過濾支持部,以支持預過濾器和高性能過濾器并使其可滑動于前后方;側面導板中也一體形成過濾器支持部和導板固定部。
      因此,使預過濾器和高性能過濾器的安裝及拆卸更加容易,同時不拘泥于電熱交換器和預過濾器及高性能過濾器之間的裝配順序而進行安裝及拆卸。此外,在上述支架中安裝有預過濾器和高性能過濾器以及電熱交換器的狀態(tài)下也可插入到本體箱中,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同時,側面導板的導板固定部向側方突出形成并插入固定于內(nèi)部的可發(fā)聚苯乙烯(EP)物中,故可防止側面導板的偏移,使得通風系統(tǒng)的內(nèi)部上下明確區(qū)分。
      即,由上述側面導板的導板固定部上下明確區(qū)分通風系統(tǒng),防止吸入到室內(nèi)的空氣和排出到室外的空氣之間相混合,因而向室內(nèi)供給更加清新的空氣并提高通風系統(tǒng)的效率。


      圖1提示出已有技術中換氣裝置的所示圖。
      圖2提示出已有技術中換氣裝置的電熱交換器和預過濾器的所示圖。
      圖3提示出圖2中電熱交換器的正面圖。
      圖4提示出采用了本發(fā)明中換氣系統(tǒng)的電熱交換器支持結構實例的,換氣系統(tǒng)主要結構的分解所示圖。
      圖5提示出采用了本發(fā)明中換氣系統(tǒng)的電熱交換器支持結構實例的,換氣系統(tǒng)內(nèi)部結構的所示圖。
      圖6提示出本發(fā)明中換氣系統(tǒng)實例主要結構的電熱交換器安裝狀態(tài)的正面圖。
      圖7提示出在電熱換氣模式的工作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中換氣系統(tǒng)內(nèi)部的空氣流動狀態(tài)的狀態(tài)圖。
      圖8提示出在一般換氣模式的工作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中換氣系統(tǒng)內(nèi)部的空氣流動狀態(tài)的狀態(tài)圖。
      圖面主要部分的符號說明*50本體箱 52外部空氣吸入口54左側吸入風道56室內(nèi)空氣排出口58排氣風扇機殼60電熱交換器61支架62,65部件支持部63,66過濾器支持部64側面導板67導板固定部 67’螺母部68預過濾器70高性能過濾器80排氣風扇82外部空氣送出口
      84送出口安裝槽 86給氣風扇機殼88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90室內(nèi)吸入口安裝槽92右側吸入風道 94風擋96給氣風扇 100控制箱102頂棚固定具 104檢驗具106檢驗艙門具體實施方式
      圖4概略提示出本發(fā)明中換氣系統(tǒng)一例的分解所示圖。圖5提示出本發(fā)明中換氣系統(tǒng)的內(nèi)部結構圖。此外,圖6提示出本發(fā)明中電熱交換器和支架結構的正面圖。
      如圖所示,形成外觀的本體箱(50)大致成長方體形狀。本體箱(50)形成產(chǎn)品整體的外觀,支撐并保護內(nèi)部結構物設置的同時,防止雜物從外部流入到產(chǎn)品的內(nèi)部。
      本體箱(50)的左側面向側方突出設有吸入外部空氣的外部空氣吸入口(52)。本體箱(50)的左側面前端部形成吸入口安裝槽(圖中未示),用于插入安裝上述外部空氣吸入口(52)。
      為使從吸入口(52)吸入的外部空氣傳達到下面將要說明的電熱交換器(60),外部空氣吸入口(52)的內(nèi)部設有左側吸入風道(54),并且設于吸入口(52)和電熱交換器(60)之間。即,左側吸入風道(54)起到外部空氣順暢流通的吸入通道的作用。
      本體箱(50)的內(nèi)部中央部設有電熱交換器(60)。電熱交換器(60)成六面棱柱形狀,并且是橫流板模式的結構。即,用特殊加工紙材質(zhì)的擋板分離給、排氣通路,使外氣和室內(nèi)空氣不會混合在一起。
      因此,電熱交換器(60)通常將不同溫度的空氣各導入到不同的流路。通過形成不同流路的高效率熱交換膜,由交換潛熱的濕氣和交換顯熱的熱能進行電熱交換。即,電熱交換器(60)使用的特殊加工紙不許空氣通過,而只許通過熱及水分。
      如上結構的電熱交換器(60)進行裝置內(nèi)給氣和排氣之間的電熱交換,從室外排氣中吸收空氣的電熱并傳送于供給到室內(nèi)的空氣,由此室內(nèi)空氣的狀態(tài)較少受外界空氣的影響。
      這樣的電熱換氣模式可以由使用者的選擇而決定。即,一般來說,室內(nèi)外溫度差較大的夏季和冬季使用上述電熱換氣模式;室內(nèi)外溫度差不大的春季和秋季則利用下面將要說明的風擋(94),改變向室外排出的空氣通路,使得向外部排出的空氣不經(jīng)過上述電熱交換器(60),故可用作一般模式。
      另外,截面成六面棱柱形狀的上述電熱交換器(60)上下端部的前后方向上,加長設置電熱交換器(60)的支架(61)。支架(61)支撐上述電熱交換器(60)的載荷并堅固支持電熱交換器(60)的同時,當電熱交換器(60)前后方拆卸時則起到導軌作用。
      如上結構的電熱交換器(60)的支架(61)由支撐電熱交換器(60)的載荷并引導其前后方移動的部件支持部(62),以及從部件支持部(62)向其側方延長形成的過濾器支持部(63)組成。
      部件支持部(62)由相切到本體箱(50)的本體接觸面(62’),以及在本體接觸面(62’)的兩端向其上方突出形成的部件接觸面(62”)構成。即,部件支持部(62)的中央部凹陷成隧道形狀,隧道形狀的下端部與本體箱(50)相切。過濾器支持部(63)由從部件支持部(62)的側端向其側下方傾斜延長形成的傾斜面(63’),以及與傾斜面(63’)垂直折曲形成的折曲肋(63”)組成。
      電熱交換器(60)的側端邊緣設有側面導板(64)。側面導板(64)由纏繞電熱交換器(60)邊緣的部件支持部(65),以及從部件支持部(65)突出形成的過濾器支持部(66)組成。
      過濾器支持部(66)由從部件支持部(65)垂直突出形成的垂直面(66’),以及從垂直面(66’)向其側方折曲形成的折曲肋(66”)組成。
      即,側面導板(64)的部件支持部(65)設置在電熱交換器(60)的邊緣,與邊緣兩側面同時接觸并大致成‘’形狀,上述‘’形狀的部件支持部(65)的各面突出形成一對過濾器支持部(65)。
      此外,相對的支架(61)和側面導板(64)的過濾器支持部(63)之間安裝有前后方可滑動的預過濾器(68)。預過濾器(68)設置在電熱交換器(60)的下部兩側,用于過濾空氣中的雜物。
      即,預過濾器(68)設置于外部空氣吸入的電熱交換器(60)的下部左側,用于過濾外部空氣中雜物,提高供給到室內(nèi)的空氣清靜度的同時保護電熱交換器(60)。另外,設置在電熱交換器(60)下部右側的預過濾器(68)過濾從室內(nèi)向外部排出的空氣中雜物,故能保護上述電熱交換器(60)并延長其壽命。
      此外,上述側面導板(64)另行設有導板固定部(67)。上述導板固定部(67)從上述側面導板(64)向其側方一體突出形成。即,向側方突出并前后加長形成于上述過濾支持部(66)的兩個垂直面(66’)之間,并插入到區(qū)分通風系統(tǒng)內(nèi)部的EP物中。當上述導板固定部(67)插入固定于內(nèi)部的EP物中時,上述側面導板(64)的上下偏移將得到限制,即可上下明確區(qū)分通風系統(tǒng)的內(nèi)部。物這里,上述側面導板(64)的前端由螺釘?shù)裙潭ㄓ谏鲜霰倔w箱(50)的前面。即,上述側面導板(64)的導板固定部(67)前端面形成螺母部(67’),當螺釘(締結)連接于此時,上述側面導板(64)的前端將固定到上述本體箱(50)的前面。
      上述電熱交換器(60)一般前后設置兩個,上述電熱交換器(60)靠上述電熱交換器(60)的支架(61)支撐并前后可滑動,故上述電熱交換器(60)的前面另行設有提手(69)以方便前后方移動。
      上述電熱交換器(60)的上部右側還設有高性能過濾器(70),上述高性能過濾器(70)再次過濾所吸入的外部空氣中的粉塵粒子。即,利用上述纖維墊形狀的預過濾器(68)一次性過濾空氣中較大的塵埃,并經(jīng)過上述電熱交換器(60)時完成電熱,通過上述電熱交換器(60)的空氣再通過上述高性能過濾器(70)過濾掉其中的細微雜物。
      高性能過濾器(70)由電子集塵器組成,并由具有多種功能的過濾組合體(72),支持過濾組合體(72)的過濾支架(74),以及固定過濾支架(74)的安裝框架(76)組成。
      另外,本體箱(50)的左側后端部設有室內(nèi)空氣向外部排出的室內(nèi)空氣排出口(56),排出口(56)插入固定于本體箱(50)中形成的排出口安裝槽(圖中未示)。排出口安裝槽的內(nèi)部設有排氣風扇機殼(58),使得通過下面將要說明的排氣風扇(80)強制送出的室內(nèi)空氣引導到室內(nèi)空氣排出口(56)。
      排氣風扇機殼(58)的內(nèi)側設有室內(nèi)空氣排氣風扇(80)。排氣風扇(80)把通過下面將要說明的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88)而吸入的空氣強制送出到上述排出口(56),風扇以多葉片風扇為佳。
      本體箱(50)的右側前端部,即,外部空氣吸入口(52)設置位置的相反側,設有外部空氣送出口(82)。送出口(82)插入到本體箱(50)的右側面形成送出口安裝槽(84)中,并且從本體箱(50)的右側面向其右側方一定長度突出設置。此外,送出口安裝槽(84)的內(nèi)部設有給氣風扇機殼(86),使得通過下面將要說明的給氣風扇(96)強制送出的室外空氣引導到送出口(82)。
      本體箱(50)的右側后端部,即,室內(nèi)空氣排出口(56)設置位置的相反側設有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88)。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88)從本體箱(50)的右側面向其右側方突出設置,并固定于本體箱(50)的右側面后端部形成的圓形的室內(nèi)吸入口安裝槽(90)中。此外,室內(nèi)吸入口安裝槽(90)的內(nèi)部設有右側吸入風道(92),使得從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88)吸入的空氣引導到電熱交換器(60)中。
      同時,右側吸入風道(92)的內(nèi)部設有風擋(94),使得通過上述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88)吸入的室內(nèi)空氣選擇性流入到電熱交換器(60)中。即,上述風擋(94)根據(jù)下面將要說明的控制箱(100)的控制開閉上述右側吸入風道(92)。由此,當風擋(94)遮蔽右側吸入風道(92)時,通過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88)吸入的室內(nèi)空氣不通過電熱交換器(60),而直接通過室內(nèi)空氣排出口(56)向外部排出。
      外部空氣送出口(82)的內(nèi)側設有用于向外部空氣送出口(82)強制送出外部空氣的給氣風扇(96)。使得從外部空氣吸入口(52)吸入的外部空氣在給氣風扇(96)的作用下,通過外部空氣送出口(82)向室內(nèi)排出。
      本體箱(50)的右側前端設有控制箱(100)??刂葡?100)的內(nèi)部形成控制部,用于控制換氣系統(tǒng)的工作條件。即,控制電源以開(on)/關(off)換氣系統(tǒng),并控制上述給氣風扇(96)和排氣風扇(80)的風扇旋轉(zhuǎn)數(shù)調(diào)節(jié)風量。此外,通過調(diào)節(jié)風擋(94)的傳動結構(圖中未示),以控制換氣方式等如電熱交換模式或一般換氣模式。
      本體箱(50)的前面設有頂棚固定具(102),使換氣系統(tǒng)能固定設置在天花板上。此外,本體箱(50)的前面中央部形成檢驗具(104),檢驗具(104)的前面設有檢驗艙門(106),以選擇性開閉上述檢驗具(104)。因此,當電熱交換器(60)需要替換或檢修時,開啟檢驗艙門(106)并取出電熱交換器(60)。
      下面參照圖7及圖8說明通過如上結構本發(fā)明換氣系統(tǒng)的室內(nèi)外空氣流動的狀態(tài)。
      圖7提示出電熱換氣模式下通過換氣系統(tǒng)的空氣流動狀態(tài)。電熱換氣模式一般用于夏季或冬季等室內(nèi)和室外溫度及濕度差較大的情況。
      以下參照圖示說明換氣狀態(tài),當使用者選擇電熱換氣模式時,根據(jù)控制箱(100)內(nèi)部的控制部的指令,風擋(94)開放上述右側吸入風道(92)。
      同時,隨著給氣風扇(96)開始工作,外部空氣通過外部空氣吸入口(52)吸入到通風系統(tǒng)內(nèi)部。吸入到的外部空氣經(jīng)過電熱交換器(60)的下部左側面吸入到電熱交換器(60)的內(nèi)部。這時,外部空氣將通過安裝于電熱交換器(60)下部左側面的預過濾器(68),待過濾空氣中的雜物后吸入到上述電熱交換器(60)的內(nèi)部。
      吸入到電熱交換器(60)內(nèi)部的空氣與排出的室內(nèi)空氣進行熱和水分的交換,并通過電熱交換器(60)的上部右側面排出。這里,電熱交換器(60)的上部右側設有高性能過濾器(70),通過電熱交換器(60)細微雜物再被過濾掉,使空氣更加清新。
      通過電熱交換器(60)和高性能過濾器(70)的空氣靠給氣風扇(96)強制送出,通過本體箱(50)的右側面設置的外部空氣送出口(82)排出到室內(nèi)。
      此外,室內(nèi)空氣通過排氣風扇(80)排出到外部。室內(nèi)空氣通過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88)吸入到換氣系統(tǒng)內(nèi)部,由右側吸入風道(92)導入并經(jīng)過電熱交換器(60)的下部右側吸入到電熱交換器(60)的內(nèi)部。
      電熱交換器(60)的下部右側面設有預過濾器(68),以過濾室內(nèi)空氣中的雜物。由此,電熱交換器(60)內(nèi)部吸入到清新空氣,保護電熱交換器(60)的同時延長其壽命。
      吸入到電熱交換器(60)內(nèi)部的室內(nèi)空氣與外部吸入的外氣進行熱和水分的交換,并通過電熱交換器(60)的下部左側面排出。從電熱交換器(60)排出的室內(nèi)空氣靠排氣風扇(80)強制送出,并通過本體箱(50)的左側面后端部設置的室內(nèi)空氣排出口(56)向外部排出。
      下面參照圖8說明一般換氣模式下的空氣流動狀態(tài)。一般換氣模式應用于春季或秋季等室內(nèi)和室外的溫度及濕度差不大的情況,室內(nèi)空氣將不通過電熱交換器(60)而直接分流并排出到外部。
      因此,當使用者選擇一般換氣模式時,根據(jù)控制箱(100)內(nèi)部的控制部的指令,風擋(94)遮蔽上述右側吸入風道(92)。這時,通過室內(nèi)空氣吸入口(88)吸入的空氣將不經(jīng)過電熱交換器(60),靠排氣風扇(80)強制送出到上述室內(nèi)空氣排出口(56)并向外部排出。
      以下觀察外部空氣的流動情況,當給氣風扇開始工作時,外部空氣通過外部空氣吸入口(52)吸入到換氣系統(tǒng)內(nèi)部,吸入到的外部空氣靠左側吸入風道(54)導入,并經(jīng)過電熱交換器(60)的下部左側面吸入到電熱交換器(60)的內(nèi)部。外部空氣將通過安裝于電熱交換器(60)下部左側面的預過濾器(68),待過濾空氣中的雜物后吸入到電熱交換器(60)的內(nèi)部。
      吸入到電熱交換器(60)內(nèi)部的空氣,由于室內(nèi)空氣不通過電熱交換器(60),將不進行熱和水分的交換而直接通過電熱交換器(60)的上部右側面排出。這里,電熱交換器(60)的上部右側設有高性能過濾器(70),通過電熱交換器(60)細微雜物再被過濾掉,使空氣更加清新。
      通過電熱交換器(60)和高性能過濾器(70)的空氣靠給氣風扇(96)強制送出,通過本體箱(50)的右側面設置的外部空氣送出口(82)排出到室內(nèi)。
      如上所述,一般換氣模式不同于電熱換氣模式,其電熱交換器(60)內(nèi)部不進行熱和水分的交換。
      下面觀察本發(fā)明中電熱交換器(60)的設置及檢驗過程。電熱交換器(60)由上述支架(61)支持,上述支架(61)固定于上述本體箱(50)的上下面。同時,電熱交換器(60)的側面由上述側面導板(64)支持,側面導板(64)則插入固定于通風系統(tǒng)內(nèi)部的EP物中。
      因此,當設置電熱交換器(60)時,手握電熱交換器(60)的提手(69)并從通風系統(tǒng)的前方推向其后方,這時電熱交換器(60)的上下端由上述支架(61)導入,其側面邊緣則由上述側面導板(64)導入并向后方滑動安裝。
      此外,上述支架(61)和側面導板(64)中設有用于安裝上述預過濾器(68)和高性能過濾器(70)的過濾器支持部(63,66)。上述預過濾器(68)和高性能過濾器(70)將通過上述過濾器支持部(63,66)的前端部,插入并向后方滑動安裝。
      當然,除了先將支架(61)設置于上述本體箱(50)中,之后再組裝電熱交換器(60)、預過濾器(68),以及高性能過濾器(70)的方法之外,在上述支架(61)及側面導板(64)中已插入電熱交換器(60)和預過濾器(68)及高性能過濾器(70)的狀態(tài)下,將電熱交換器(60)組合體安裝于上述本體箱(50)中也是可以的。
      如上所述,當電熱交換器(60)和預過濾器(68)及高性能過濾器(70)的設置完畢后,安裝上述檢驗艙門(106)并遮蔽上述檢驗具(104)。
      倘若需要檢驗或交換通過上述過程而設置的電熱交換器(60)、預過濾器(68),以及高性能過濾器(70)時,開啟上述檢驗艙門(106)并開放檢驗具(104)后,從前方取出電熱交換器(60)、預過濾器(68),以及高性能過濾器(70)。這里,向前方拉住電熱交換器(60)中設有的提手(69),電熱交換器(60)的上下端則沿著上述支架(61)滑動,即可從前方取出電熱交換器(60)。
      如上結構的本發(fā)明不只局限于上述實例,在其技術范圍內(nèi),以本發(fā)明為基礎可進行多種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換氣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的支持結構,其特征是由外部空氣和室內(nèi)空氣進行相互電熱交換的電熱交換器;設置在電熱交換器的上下端并支持電熱交換器的支架;設置在電熱交換器的側面邊緣,支持并引導電熱交換器前后方移動的側面導板構成;側面導板的一側另行設置用于固定側面導板的導板固定部的支持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氣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的支持結構,其特征是導板固定部從側面導板向其側方一體突出形成的支持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換氣系統(tǒng)電熱交換器的支持結構,本發(fā)明由如下結構組成外部空氣和室內(nèi)空氣進行相互電熱交換的電熱交換器;設置在電熱交換器的上下端并支持電熱交換器的支架;設置在電熱交換器的側面邊緣,支持并引導電熱交換器前后方移動的側面導板,側面導板的一側另行設置用于固定側面導板的導板固定部,導板固定部從上述側面導板向其側方一體突出形成。如上結構的本發(fā)明通風系統(tǒng),使電熱交換器的交換更加容易,同時提高空氣清新效果。
      文檔編號F24F7/08GK1626972SQ20031010745
      公開日2005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姜太旭, 姜光玉, 宋昌賢, 李虎范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