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漿液加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加熱及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工業(yè)上傳統(tǒng)的液體加熱設備,主要有直接加熱、油浴加熱、蒸汽加熱三種方式,直 接加熱是用熱源直接對著反應釜底加熱,其缺陷是反應釜底受熱面積小,熱損大,加熱速 度不快;油浴加熱,蒸汽加熱都屬于間接加熱,熱損更大,燃料消耗大。而且,現(xiàn)有的液體加 熱設備都不具有除塵功能,達不到灰塵的零排放,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漿液加熱裝置,以解決傳統(tǒng)的漿液加熱裝置存在的 結構不緊湊、加熱效率不高、耗能高和脫硫除塵不徹底等技術問題。為實現(xiàn)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它包括加熱室、加熱釜和燃燒室;其特征在于在加熱室內設 置長形加熱釜,加熱釜沿長邊方向上寬下窄,至最低部分呈圓弧形;加熱釜內裝有具有升降 功能的攪拌裝置,加熱釜底設有放料口及放料閥;加熱釜通過支架懸空安裝在加熱室內,力口 熱釜的外壁與加熱室的內壁之間留有空隙,該空隙形成過火通道。如上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在所述過火通道的末端設置的煙管及煙道引風機 的出風口處,連通有廢氣導流管,廢氣由引風機經所述導流管吹向除塵器內的石灰水或淡 水中,除塵器殼體正上方裝有攪拌機,攪拌機的攪拌軸伸入除塵器的石灰水或淡水池中,攪 軸上裝有葉輪;除塵器殼體的正上方還裝有水霧噴淋裝置,除塵器殼體的底部裝有渣漿泵; 通過除塵器凈化后的高溫煙氣經過余熱回收器從煙 排放;所述煙 位于余熱回收器上 方,其頂部設有供熱交換的水霧噴淋裝置。如上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所述加熱釜內設有火管,火管結構浸沒在被加熱 的漿液里,火管與加熱釜的兩個端部連通。如上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所述加熱釜內設有多根火管,各火管縱向平行排 列,各火管下端與加熱釜的下部過火通道連通,各火管頂端與加熱釜的上部過火通道連通。如上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加熱釜內設置有多根火管,各火管縱向平行排列, 各火管的下端在加熱釜的壁上與過火通道連通,所有火管的頂端伸出加熱釜后相互連通, 并與煙道風機的入口連通。如上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加熱釜內設置有一根火管,該火管在加熱釜內折 轉繞行分布,火管從加熱釜的壁上穿出與煙道引風機的入口連通。如上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所述除塵器或/和余熱回收器的殼體由圓筒形狀 的上段和圓錐形狀的下段連接構成。如上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所述除塵器或/和余熱回收器的殼體由方筒形狀 構成,其底部為有利于排污的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結構。[0013]如上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在加熱室的靠近燃燒室處的高溫區(qū)域內,設置有 一個與長形加熱釜相鄰的圓形加熱釜,圓形加熱釜與長形加熱釜為串聯(lián)連接。所述加熱釜在加熱室內是沿長邊方向,一頭高一頭低的斜坡安裝結構。本實用新型有以下積極有益的效果 本裝置火管設置在加熱釜的內部,燃燒室產生的高溫煙氣一部分直接加熱釜的釜 底和釜壁,一部分通入火管中,由內向外加熱液體,加熱效率高、耗能低;高溫煙氣在加熱釜 中釋放完熱量后成為廢氣,廢氣通過通過引風機和導流管進入除塵器的石灰水池中,在攪 拌機葉輪的攪動下,廢氣與石灰水相互碰撞融合,廢氣中的顆粒物及有害物質在石灰水中 擴散、彌漫、中和,顆粒物被水捕集下來,達到脫硫除塵的目的;石灰水浴后,廢氣中的細小 顆粒及有害物質被除去,凈化后的氣體在煙囪抽吸作用下自然排出,石灰水池中含有灰渣 的濃漿通過渣漿泵定期排放。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主剖視圖;圖2為圖1的左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主剖視圖。圖4是圖3的左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主剖視圖;圖6是圖5的左剖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二、三的主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四的主剖視圖;圖9是圖8的左剖視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主視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的主剖視圖;圖12為圖11的左剖視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的主視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除塵器和余熱回收器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參照附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 意圖。它包括加熱室17、加熱釜3和除塵器14。加熱室與燃燒室1連通,加熱室17呈長形 方箱狀,加熱室17內設置有長形加熱釜3,加熱釜3通過支架斜坡結構懸空安裝在加熱室 17內,加熱釜3的外壁與加熱室17的內壁之間留有空隙,該空隙形成過火通道;加熱釜3的 釜體結構參見圖2,沿長邊方向上部分大下部分小,最下部分為圓弧狀。沿短邊的兩個下端 部也為圓弧狀結構,參見圖1。加熱釜3內裝有具有升降功能的攪拌裝置2,加熱釜3底有放料口及放料閥16。在 所述過火通道的末端設置的煙管4及煙道引風機5的出風口處,連通有廢氣導流管6,廢氣 由引風機5經所述導流管6吹向除塵器14內的石灰水或淡水15中,除塵器14殼體正上方裝有攪拌機7,攪拌機7的攪拌軸伸入除塵器14的石灰水或淡水池15中,攪軸上裝有葉輪 13 ;除塵器14殼體的正上方還裝有水霧噴淋裝置8,除塵器14殼體的底部裝有渣漿泵12。 通過除塵器14凈化后的高溫煙氣經過余熱回收器11從煙囪10排放;所述煙囪10位于余 熱回收器11上方,其頂部設有供熱交換的水霧噴淋裝置9。在下述實施例中,所述加熱釜內設有各種方式的火管,但生產實踐中不僅僅限于 這些火管的排布方式。圖3、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其他結構相同的情況下, 本實施例的加熱釜3內設置火管18,該火管18與加熱釜3的兩個端部連通。加熱室17的 所有高溫煙氣均從過火通道和這根火管18通過。圖5、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其他結構相同的情況下, 本實施例的加熱釜3內設置多根火管18,各火管18縱向平行排列,火管18下端在加熱釜3 的下部分與過火通道連通,火管18的頂端與加熱釜3的上部分與過火通道連通。加熱室17 的所有高溫煙氣均從過火通道和這根火管18通過。圖7是本實用新型上述三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在漿液加熱裝置左端是燃煤機,燃 煤機19下方是出渣裝置22,上方是水箱20。所述除塵器殼體的側面設置有觀察窗和清灰 孔21。圖8、9、10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該實施例中加熱釜3 內設置多根火管18,各火管18縱向平行排列,火管18在加熱釜3的下壁上與過火通道連 通,所有火管18的頂端伸出加熱釜3后相互連通,并與煙道引風機5的入口連通。加熱室 17的所有高溫煙氣均從過火通道至各火管18通過。圖11、12、1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五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該實施例中,加熱釜 3內設置有一根火管18,加熱室17的所有高溫煙氣均從這根火管18通過,并在加熱釜3內 繞行一周,最后從加熱釜3的壁上穿出與煙道引風機5的入口連通。除塵器14的結構參見圖1,殼體由上、下兩段連接而成。上段為圓筒形狀,下段為 圓錐形狀,除塵器殼體內設置有廢氣導流管6,導流管6的上端與煙道引風機5的出風口連 通;廢氣由引風機5經導流管6吹向除塵器的石灰水(或淡水)15中,除塵器14殼體的正 上方裝有攪拌機7,攪拌機7的攪軸伸入除塵器的石灰水池15中,攪軸上裝有葉輪13 ;除塵 器14殼體的正上方還裝有水霧噴淋裝置8和加液閥。除塵器殼體的底部裝有渣漿泵12。工作時大部分煙塵在吹向石灰水的時候被石灰 水吸收,另一部分懸浮的煙塵被向下噴淋的水霧吸附,重量增加,下落到石灰水里,從而達 到消煙除塵的目的。余熱回收器11的殼體也是由上、下兩段連接而成,上段為圓筒形狀,下段為圓錐 形狀,余熱回收器和除塵器殼體在腔內是聯(lián)通的;通過除塵器凈化后的高溫煙氣經過回收 器從煙@ 10排放,在排放的過程中與煙@頂部的噴淋裝置9噴淋下來的水霧進行熱交換 后,垂直掉入余熱回收器的水池中,從而達到尾氣余熱回收的目的。除塵器和余熱回收器也可以采用如圖14所示的結構。所述除塵器和余熱回收器 的殼體由方箱形狀構成,其底部為有利于排污的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結構23。排放口位于 斜坡的下端一側。本實用新型在加熱室的靠近燃燒室處的高溫區(qū)域內,設置有一個與長形加熱釜相鄰的圓形加熱釜23。圓形加熱釜23與長形加熱釜3為串聯(lián)連接。該實施例的結構參見圖 15。增加該圓形加熱釜且設在高溫區(qū)域是為了方便將設在高溫區(qū)域內易燒毀的加熱釜單獨 更換,而設在其后方的長形加熱釜不用經常更換,達到節(jié)約使用成本的目的。
權利要求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它包括加熱室、加熱釜和燃燒室;其特征在于在加熱室內設置長形加熱釜,加熱釜沿長邊方向上寬下窄,至最低部分呈圓弧形;加熱釜內裝有具有升降功能的攪拌裝置,加熱釜底設有放料口及放料閥;加熱釜通過支架懸空安裝在加熱室內,加熱釜的外壁與加熱室的內壁之間留有空隙,該空隙形成過火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過火通道的末端設置 的煙管及煙道引風機的出風口處,連通有廢氣導流管,廢氣由引風機經所述導流管吹向除 塵器內的石灰水或淡水中,除塵器殼體正上方裝有攪拌機,攪拌機的攪拌軸伸入除塵器的 石灰水或淡水池中,攪軸上裝有葉輪;除塵器殼體的正上方還裝有水霧噴淋裝置,除塵器殼 體的底部裝有渣漿泵;通過除塵器凈化后的高溫煙氣經過余熱回收器從煙 排放;所述煙 囪位于余熱回收器上方,其頂部設有供熱交換的水霧噴淋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釜內設有火管, 火管結構浸沒在被加熱的漿液里,火管與加熱釜的兩個端部連通。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釜內設有多根 火管,各火管縱向平行排列,各火管下端與加熱釜的下部過火通道連通,各火管頂端與加熱 釜的上部過火通道連通。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加熱釜內設置有多根火 管,各火管縱向平行排列,各火管的下端在加熱釜的壁上與過火通道連通,所有火管的頂端 伸出加熱釜后相互連通,并與煙道風機的入口連通。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加熱釜內設置有一根火 管,該火管在加熱釜內折轉繞行分布,火管從加熱釜的壁上穿出與煙道引風機的入口連通。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器或/和余熱回收 器的殼體由圓筒形狀的上段和圓錐形狀的下段連接構成。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器或/和余熱回收 器的殼體由方箱形狀構成,其底部為有利于排污的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結構。
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加熱室的靠近燃燒室 處的高溫區(qū)域內,設置有一個與長形加熱釜相鄰的圓形加熱釜,圓形加熱釜與長形加熱釜 為串聯(lián)連接。
10.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釜在加熱室內 是沿長邊方向,一頭高一頭低的斜坡安裝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漿液加熱裝置,它包括加熱室、加熱釜和燃燒室;其特征在于在加熱室內設置長形加熱釜,加熱釜沿長邊方向上寬下窄,至最低部分呈圓弧形;加熱釜內裝有具有升降功能的攪拌裝置,加熱釜底設有放料口及放料閥;加熱釜通過支架懸空安裝在加熱室內,加熱釜的外壁與加熱室的內壁之間留有空隙,該空隙形成過火通道。本實用新型可以解決傳統(tǒng)的漿液加熱裝置存在的結構不緊湊、加熱效率不高、耗能高和脫硫除塵不徹底等技術問題。
文檔編號F24H1/36GK201599931SQ20092021974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20日
發(fā)明者高崧耀 申請人:高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