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電磁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新型的電磁爐,底殼的內(nèi)腔由功能分隔板分隔為控制面板區(qū)和元件安裝區(qū),控制面板區(qū)設置在底殼前側,底殼底面為密閉狀,面殼罩設在底殼上,面殼上連接有微晶板,所述元件安裝區(qū)對應的底殼兩側面分別構成進氣側面和排氣側面,進氣側面和排氣側面對應開設有多個相互對流的進氣口和第一排氣口,元件安裝區(qū)對應的底殼后側面開設有多個第二排氣口,功能分隔板和進氣側面構成的對角位置通過集風盒固定有散熱風扇,靠近進氣口內(nèi)側的元件安裝區(qū)內(nèi)固定有進氣導向擋板,集風盒出風口與第一排氣口之間的元件安裝區(qū)固定有電路主板,集風盒出風口與第二排氣口之間元件安裝區(qū)固定有線圈盤,結構簡單、合理,增加進風面積和出風面積,散熱速度更快。
【專利說明】新型的電磁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磁爐【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布局合理,散熱效果好的電磁爐。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電磁爐存在以下缺陷:1)、散熱風扇、主板以及線圈盤的布局設計不夠合理,散熱風道規(guī)劃不夠合理,使得工作時主板、線圈盤等溫度較高,容易出現(xiàn)故障;2)、散熱風機的進風口設置在殼體底部,底部油煙、灰塵、水分等容易由風扇直接帶入殼體內(nèi),損壞風機、影響散熱效果,或導致電路板或線圈盤等燒壞;3)、底部設置風機的結構,容易抽吸臺面的報紙、抹布等物件,堵塞進風口,使電磁爐失去散熱功能,導致殼體內(nèi)腔溫升加快,燒壞線圈盤和電路板等部件;4)、出風口只設置成單側出風,使得熱量容易擠壓在殼體內(nèi),停留時間太長,使殼體內(nèi)長期保持高溫狀態(tài),影響主板工作。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的新型電磁爐,通過合理布局,增加進風面積和出風面積,無需增加散熱風扇功率和數(shù)量情況下,都能很好地將熱量排走,風道分隔合理、規(guī)整。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新型的電磁爐,包括底殼和面殼,底殼的內(nèi)腔由功能分隔板分隔為控制面板區(qū)和元件安裝區(qū),控制面板區(qū)設置在底殼前側,底殼底面為密閉狀,面殼罩設在底殼上,面殼上連接有微晶板,其特征是,所述元件安裝區(qū)對應的底殼兩側面分別構成進氣側面和排氣側面,進氣側面和排氣側面對應開設有多個相互對流的進氣口和第一排氣口,元件安裝區(qū)對應的底殼后側面開設有多個第二排氣口;
[0006]功能分隔板和進氣側面構成的對角位置通過集風盒固定有散熱風扇,靠近進氣口內(nèi)側的元件安裝區(qū)內(nèi)固定有進氣導向擋板,進氣導向擋板一端延伸至集風盒,另一端延伸至底殼后側面和進氣側面構成的對角位置,進氣導向擋板與多個進氣口之間構成進氣通道,集風盒頂面沿集風盒的輪廓一側設有風扇集風板,風扇集風板一端與進氣導向擋板相接并高度持平,風扇集風板另一端與功能分隔板相接并高度持平,集風盒頂面開設有與進氣通道導通的集風盒進風口,集風盒進風口高度低于風扇集風板,風扇集風板正下方的集風盒側面開設有與集風盒進風口導通的集風盒出風口,散熱風扇通過風扇架固定在集風盒進風口下方的集風盒內(nèi),集風盒出風口可分別輻射到第一排氣口和第二排氣口 ;
[0007]集風盒出風口與第一排氣口之間的元件安裝區(qū)固定有電路主板;
[0008]集風盒出風口與第二排氣口之間元件安裝區(qū)固定有線圈盤,線圈盤下方的元件安裝區(qū)向上延伸有導流擋墻,導流擋墻與線圈盤互不接觸。
[0009]散熱風扇設置在靠近控制面板區(qū)的一對角處,減少了線圈盤產(chǎn)生的熱量對控制面板的影響,整個進氣側面設置多個進氣口,配合進氣口內(nèi)側的進氣導向擋板,構成較大面積的進氣通道,而且進氣導向擋板的長度由進氣側面一端延伸至集風盒,使較長的進氣通道具有一定的導流加速作用,第一排氣口主要負責電路主板的散熱,第二排氣口主要負責線圈盤的散熱,風向明確、有序,兩者互不干涉,風阻更小,使散熱效果更加理想。
[0010]將散熱風扇安裝在集風盒內(nèi),且集風盒進風口設置在集風盒頂面,與進氣通道直接相連的集風盒側面為封閉狀,使冷風通過進氣通道進入后,遇上集風盒時必須向上爬高進入集風盒頂面,由于風扇集風板的阻擋,遇阻后的冷風由頂面的集風盒進風口進入集風盒內(nèi),由散熱風扇的帶動,然后再由集風盒出風口排出,分別往第一排氣口和第二排氣口方向導流吹風,冷風在遇上集風盒爬高過程中利用負壓原理,能夠有效提高冷風流速。
[0011]導流擋墻的設置,使得散熱冷風不會快速經(jīng)過線圈盤下方的空間后就直接由排氣口排走,而是會增加停留的時間,原因是冷風到達導流擋墻后遇阻,爬升后與線圈盤之間有更多的接觸,更好地進行空氣熱交換,同時,部分冷風會通過線圈盤每圈之間的間隙流經(jīng),并吹向線圈盤的上方,將線圈盤表面的熱量直接帶走,冷風更直接地與線圈盤進行熱交換,再由第一排氣口和第二排氣口排出,主要由第二排氣口負責線圈盤的散熱排氣。
[0012]由于電路主板和散熱風扇均設置在功能分隔板的兩側,縮短了集風盒出風口與第一排氣口之間的距離,提高散熱排氣速度,保證電路主板在合理的穩(wěn)定下工作,延長使用壽命O
[0013]導流擋墻內(nèi)腔增設鋁板,可以避免電磁爐下方存在鐵質(zhì)金屬的情況下與線圈盤產(chǎn)生磁感應加熱。
[0014]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
[0015]所述靠近電路主板的集風盒出風口固定有兩主板導風板,兩主板導風板之間構成主板導風口,兩主板導風板同時往功能分隔板方向傾斜延伸;兩主板導風板可以有效將冷風偏向電路主板,使電路主板具備獨立的散熱風道,有效地將集風盒出風口吹出的冷風獨立分流一部分到電路主板。
[0016]所述電路主板與線圈盤之間串聯(lián)有多塊分流板,每塊分流板分別沿線圈盤的輪廓延伸設置,靠近線圈盤的進氣導向擋板連接有線圈盤導風板,線圈盤導風板沿第二排氣口的方向傾斜延伸,且線圈盤導風板的高度與進氣導向擋板持平,線圈盤導風板與多塊分流板之間構成線圈盤散熱導流區(qū),多塊分流板與功能分隔板之間構成主板散熱導流區(qū);多塊分流板的延伸設置,將電路主板和線圈盤獨立分隔開,使集風盒出風口吹出的冷風獨立分流另一部分到線圈盤,線圈盤導風板增設,使冷風更加集中流經(jīng)線圈盤再由第二排氣口排出,使冷風不會向四周發(fā)散亂吹,互相干涉打轉,構成漩渦,在殼體內(nèi)徘徊,影響散熱效能。
[0017]所述進氣口和第一排氣口上方的面殼兩側面分別開始有多個面殼進氣口和面殼排氣口 ;面殼進氣口和面殼排氣口能有效增加進氣和排氣的對流流量,加速散熱。
[0018]所述導流擋墻與進氣導向擋板之間設有導流擋墻集風板,導流擋墻集風板高度與導流擋墻高度持平;導流擋墻集風板能有效增加冷風與熱空氣的熱交換時間,當冷風遇到導流擋墻集風板時,一部分可以沿導流擋墻集風板和導流擋墻向上爬升,進入線圈盤底部,或通過線圈盤的間隙,吹向線圈盤的上表面,另一部分可以翻越導流擋墻集風板繼續(xù)向前,通過線圈盤導風板引導至第二排風口,如果不增設導流擋墻集風板,冷風會快速沿線圈盤導風板引導流走,減少了停留時間。
[0019]所述靠近集風盒出風口的電路主板上固定有散熱鋁塊;使散熱鋁塊可以最先接觸冷風,提聞散熱效率。
[0020]所述微晶板底面分別與功能分隔板頂面、進氣導向擋板、多塊分流板以及線圈盤導風板頂面相抵。
[0021 ] 所述導流擋墻為圓環(huán)形或弧形或矩形。
[0022]所述集風盒與功能分隔板之間構成側進氣通道,側進氣通道一端與進氣口相通,另一端通過側進氣通道隔板阻隔;增加側進氣通道,增加儲風量,與進氣通道一起作用,提聞進風容積,大大提聞進風效果。
[002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實用新型新型的電磁爐,其結構簡單、合理,通過合理布局,增加進風面積和出風面積,無需增加散熱風扇功率和數(shù)量情況下,都能很好地將熱量排走,風道分隔合理、規(guī)
M
iF.0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3是本實用新型底殼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4是本實用新型底殼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5是本實用新型底殼上安裝電路主板和線圈盤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導流擋墻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33]如圖1至圖6所示,新型的電磁爐,包括底殼I和面殼2,底殼I的內(nèi)腔由功能分隔板3分隔為控制面板區(qū)101和元件安裝區(qū)102,控制面板區(qū)101設置在底殼I前側103,底殼I底面104為密閉狀,構成隱藏式散熱風機結構,面殼2罩設在底殼I上,面殼2上連接有微晶板4,其特征是,所述元件安裝區(qū)102對應的底殼I兩側面分別構成進氣側面105和排氣側面106,進氣側面105和排氣側面106對應開設有多個相互對流的進氣口 105-1和第一排氣口 106-1,元件安裝區(qū)102對應的底殼I后側面107開設有多個第二排氣口 107-1 ;
[0034]功能分隔板3和進氣側面105構成的對角位置通過集風盒5固定有散熱風扇6,靠近進氣口 105-1內(nèi)側的元件安裝區(qū)102內(nèi)固定有進氣導向擋板7,進氣導向擋板7—端701延伸至集風盒5,另一端702延伸至底殼I后側面107和進氣側面105構成的對角位置,進氣導向擋板7與多個進氣口 105-1之間構成進氣通道8,集風盒5頂面501沿集風盒5的輪廓一側設有風扇集風板502,風扇集風板502 —端502-1與進氣導向擋板7相接并高度持平,風扇集風板502另一端502-2與功能分隔板3相接并高度持平,集風盒5頂面501開設有與進氣通道8導通的集風盒進風口 503,集風盒進風口 503高度低于風扇集風板502,風扇集風板502正下方的集風盒5側面開設有與集風盒進風口 503導通的集風盒出風口 504,散熱風扇6通過風扇架601固定在集風盒進風口 503下方的集風盒5內(nèi),集風盒出風口 504可分別輻射到第一排氣口 106-1和第二排氣口 107-1 ;[0035]集風盒出風口 504與第一排氣口 106-1之間的元件安裝區(qū)102固定有電路主板9,
[0036]集風盒出風口 504與第二排氣口 107-1之間元件安裝區(qū)102固定有線圈盤10,線圈盤10下方的元件安裝區(qū)102向上延伸有導流擋墻11,導流擋墻11與線圈盤10互不接觸,導流擋墻11內(nèi)腔固定鋁板12。
[0037]散熱風扇6設置在靠近控制面板區(qū)101的一對角處,減少了線圈盤10產(chǎn)生的熱量對控制面板的影響,整個進氣側面105設置多個進氣口 105-1,配合進氣口 105-1內(nèi)側的進氣導向擋板7,構成較大面積的進氣通道8,而且進氣導向擋板8的長度由進氣側面105 —端延伸至集風盒5,使較長的進氣通道8具有較好的導流加速、弓I導作用,第一排氣口 106-1主要負責電路主板9的散熱,第二排氣口 107-1主要負責線圈盤10的散熱,風向明確,兩者互不干涉,風阻更小,使散熱效果更加理想。
[0038]將散熱風扇6安裝在集風盒5內(nèi),且集風盒進風口 503設置在集風盒5頂面501,與進氣通道8直接相連的集風盒5側面505為封閉狀,使冷風通過進氣通道8進入后,遇上集風盒5側面505時必須向上爬高進入集風盒5頂面501,由于風扇集風板502的阻擋,遇阻后的冷風全部由頂面501的集風盒進風口 503進入集風盒5內(nèi),由散熱風扇6的帶動,然后再由集風盒出風口 504排出,分別往第一排氣口 106-1和第二排氣口 107-1方向導流吹風,冷風在遇上集風盒5側面505爬高過程中利用負壓原理,在配合散熱風扇的帶動,能夠有效提聞冷風流速。
[0039]導流擋墻11的設置,使得散熱冷風不會快速經(jīng)過線圈盤10下方的空間后就直接由排氣口排走,而是會增加停留的時間,原因是冷風到達導流擋墻11后遇阻,爬升后與線圈盤10之間有更多的接觸,更好地進行空氣熱交換,同時,部分冷風會通過線圈盤10每圈之間的間隙流經(jīng),并吹向線圈盤10的上方,將線圈盤10表面的熱量直接帶走,冷風更直接地與線圈盤10進行熱交換,再由一部分的第一排氣口 106-1和第二排氣口 107-1排出,主要由第二排氣口 107-1負責線圈盤10的散熱排氣。
[0040]由于電路主板9和散熱風扇6設置在功能分隔板3的兩側,縮短了集風盒出風口504與第一排氣口 106-1之間的距離,提高散熱排氣速度,保證電路主板9在良好的散熱環(huán)境下穩(wěn)定工作,且能延長使用壽命。
[0041]導流擋墻11內(nèi)腔增設鋁板12,可以避免線圈盤下方存在鐵質(zhì)金屬的情況下與線圈盤產(chǎn)生磁感應加熱。
[0042]作為本實施例的更具體實施方案:
[0043]所述靠近電路主板9的集風盒出風口 504固定有兩主板導風板13,兩主板導風板13之間構成主板導風口 1301,兩主板導風板13同時往功能分隔板3方向傾斜延伸;兩主板導風板13可以有效將冷風偏向電路主板9,使電路主板9具備獨立的散熱風道,有效地將集風盒出風口 504吹出的冷風獨立分流一部分到電路主板9。
[0044]所述電路主板9與線圈盤10之間串聯(lián)有多塊分流板14,每塊分流板14分別沿線圈盤10的輪廓延伸設置,靠近線圈盤10的進氣導向擋板7連接有線圈盤導風板15,線圈盤導風板15沿第二排氣口 107-1的方向傾斜延伸,且線圈盤導風板15的高度與進氣導向擋板7持平,線圈盤導風板15與多塊分流板14之間構成線圈盤散熱導流區(qū)16,多塊分流板14與功能分隔板3之間構成主板散熱導流區(qū)17 ;多塊分流板14的串聯(lián)延伸設置,將電路主板9和線圈盤10獨立分隔開,使集風盒出風口 504吹出的冷風獨立分流另一部分到線圈盤10,線圈盤導風板15的增設,使線圈盤散熱導流區(qū)16內(nèi)的冷風更加集中流經(jīng)線圈盤10再由第二排氣口 107-1排出,使冷風不會向四周發(fā)散亂吹,互相干涉打轉,構成漩渦,在殼體內(nèi)徘徊,影響散熱效能。
[0045]所述進氣口 105和第一排氣口 106-1上方的面殼2兩側面分別開始有多個面殼進氣口 201和面殼排氣口 202 ;面殼進氣口 201和面殼排氣口 202能有效增加進氣和排氣的對流流量,加速散熱。
[0046]所述導流擋墻11與進氣導向擋板7之間設有導流擋墻集風板18,導流擋墻集風板18高度與導流擋墻11高度持平;導流擋墻集風板18能有效增加冷風與熱空氣的熱交換時間,當冷風遇到導流擋墻集風板18時,一部分可以沿導流擋墻集風板18和導流擋墻11向上爬升,進入線圈盤10底部或通過線圈盤10間隙,吹向線圈盤的上表面,使線圈盤上下表面同時得到散熱,另一部分可以翻越導流擋墻集風板18繼續(xù)向前,通過線圈盤導風板15引導至第二排風口 107-1,如果不增設導流擋墻集風板18,冷風會快速沿線圈盤導風板15引導流走,減少了停留時間,不利于散熱。
[0047]所述靠近集風盒出風口 504的電路主板9上固定有散熱鋁塊901 ;使散熱鋁塊901可以最先接觸冷風,提高散熱效率。
[0048]所述微晶板4底面分別與功能分隔板3頂面、進氣導向擋板7、多塊分流板14以及線圈盤導風板15頂面相抵;構成多個獨立的風道區(qū)域,如線圈盤散熱導流區(qū)16和主板散熱導流區(qū)17。
[0049]多塊分流板14也可以并接成一整塊,但多塊分流板14的設置可以更容易避開元件安裝區(qū)102內(nèi)的各種連接柱或其他零件。
[0050]所述導流擋墻11為圓環(huán)形如圖3至圖5所示,還可以為弧形,如圖6所示,或矩形。
[0051]作為另一實施例,如圖7所示,其大部分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似,不同之處在于:所述集風盒5與功能分隔板3之間構成側進氣通道19,側進氣通道19 一端與進氣口 105-1相通,另一端通過側進氣通道隔板20阻隔;增加側進氣通道19,可以增加整機的儲風量,與進氣通道18 —起作用,提高進風容積,大大提高進風的效果。
[0052]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而已,舉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等同設計,均應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所涵蓋。
【權利要求】
1.新型的電磁爐,包括底殼(I)和面殼(2),底殼(I)的內(nèi)腔由功能分隔板(3 )分隔為控制面板區(qū)(101)和元件安裝區(qū)(102),控制面板區(qū)(101)設置在底殼(I)前側(103),底殼(I)底面(104)為密閉狀,面殼(2)罩設在底殼(I)上,面殼(2)上連接有微晶板(4),其特征是,所述元件安裝區(qū)(102)對應的底殼(I)兩側面分別構成進氣側面(105)和排氣側面(106),進氣側面(105)和排氣側面(106)對應開設有多個相互對流的進氣口( 105-1)和第一排氣口( 106-1 ),元件安裝區(qū)(102 )對應的底殼(I)后側面(107 )開設有多個第二排氣口(107-1); 功能分隔板(3)和進氣側面(105)構成的對角位置通過集風盒(5)固定有散熱風扇(6),靠近進氣口(105-1)內(nèi)側的元件安裝區(qū)(102)內(nèi)固定有進氣導向擋板(7),進氣導向擋板(7) —端(701)延伸至集風盒(5),另一端(702)延伸至底殼(I)后側面(107)和進氣側面(105)構成的對角位置,進氣導向擋板(7)與多個進氣口(105-1)之間構成進氣通道(8),集風盒(5 )頂面(501)沿集風盒(5 )的輪廓一側設有風扇集風板(502 ),風扇集風板(502 )一端(502-1)與進氣導向擋板(7)相接并高度持平,風扇集風板(502)另一端(502-2)與功能分隔板(3)相接并高度持平,集風盒(5)頂面(501)開設有與進氣通道(8)導通的集風盒進風口(503),集風盒進風口(503)高度低于風扇集風板(502),風扇集風板(502)正下方的集風盒(5)側面開設有與集風盒進風口(503)導通的集風盒出風口(504),散熱風扇(6)通過風扇架(601)固定在集風盒進風口(503)下方的集風盒(5)內(nèi),集風盒出風口(504)可分別輻射到第一排氣口( 106-1)和第二排氣口( 107-1); 集風盒出風口(50 4)與第一排氣口(106-1)之間的元件安裝區(qū)(102)固定有電路主板(9); 集風盒出風口(504)與第二排氣口( 107-1)之間元件安裝區(qū)(102)固定有線圈盤(10),線圈盤(10)下方的元件安裝區(qū)(102)向上延伸有導流擋墻(11),導流擋墻(11)與線圈盤(10)互不接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電磁爐,其特征是,所述靠近電路主板(9)的集風盒出風口(504)固定有兩主板導風板(13),兩主板導風板(13)之間構成主板導風口(1301),兩主板導風板(13)同時往功能分隔板(3)方向傾斜延伸。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電磁爐,其特征是,所述電路主板(9)與線圈盤(10)之間串聯(lián)有多塊分流板(14),每塊分流板(14)分別沿線圈盤(10)的輪廓延伸設置,靠近線圈盤(10)的進氣導向擋板(7)連接有線圈盤導風板(15),線圈盤導風板(15)沿第二排氣口(107-1)的方向傾斜延伸,且線圈盤導風板(15)的高度與進氣導向擋板(7)持平,線圈盤導風板(15)與多塊分流板(14)之間構成線圈盤散熱導流區(qū)(16),多塊分流板(14)與功能分隔板(3)之間構成主板散熱導流區(qū)(17)。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電磁爐,其特征是,所述進氣口(105)和第一排氣口(106-1)上方的面殼(2)兩側面分別開始有多個面殼進氣口(201)和面殼排氣口(202)。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電磁爐,其特征是,所述導流擋墻(11)與進氣導向擋板(7)之間設有導流擋墻集風板(18),導流擋墻集風板(18)高度與導流擋墻(11)高度持平。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電磁爐,其特征是,所述靠近集風盒出風口(504)的電路主板(9)上固定有散熱鋁塊(901)。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電磁爐,其特征是,所述導流擋墻(11)為圓環(huán)形或弧形或矩形。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電磁爐,其特征是,所述集風盒(5)與功能分隔板(3)之間構成側進氣通道(19),側進氣通道(19) 一端與進氣口( 105-1)相通,另一端通過側進氣通道隔板(20)阻隔 。
【文檔編號】F24C7/00GK203757793SQ201420115959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14日
【發(fā)明者】黎結芝 申請人:黎結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