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鍋灶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16762閱讀:226來源:國知局
      一種鍋灶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鍋灶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自動烹飪食物的鍋灶裝置,包括智能鍋和燃氣灶,其適合于自動煲湯、煮米飯、煮稀飯、烙餅等,屬于燃氣灶具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的智能鍋,能檢測鍋的溫度,根據所設定的溫度,具有超溫報警的功能,但不能和燃氣灶協(xié)同工作,不能自動分析鍋所需火力的大小,以操控燃氣灶的火力達到所需的火力,往往需要用戶現(xiàn)場和遠程控制燃氣灶的火力和時間,無法實現(xiàn)自動烹飪。而本發(fā)明的鍋灶裝置,自動地調整燃氣灶的火力,適合于自動煲湯、煮米飯、煮稀飯和烙餅,烹飪其間不需要用戶參與,用戶有無烹飪技能,均可以做出可口的食物。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鍋灶裝置,其包括智能鍋及燃氣灶,智能鍋基于溫度的設定值,操控燃氣灶火力的大小,自動烹飪食物,在烹飪其間不需要用戶參與,其適合于煲湯、煮米飯、煮稀飯和烙餅。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鍋灶裝置,包括智能鍋和燃氣灶,其設計要點在于:所述智能鍋包括鍋體、熱電偶和鍋控制器,所述鍋體由固定連接的鍋底部和鍋身部構成;熱電偶和鍋底部裝配,用于檢測鍋底部的溫度;所述燃氣灶包括燃燒器、電控燃氣閥和灶控制器,電控燃氣閥被設置在燃燒器的進氣管路中,用于調整燃燒器火力的大小;所述鍋控制器獲取與被烹飪食物相對應的烹飪程式,烹飪程式被配置有與時間相關聯(lián)的鍋溫度的設定值;在每個控制周期,鍋控制器采用插值法從烹飪程式中獲取鍋溫度的設定值,鍋控制器基于采集的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及從烹飪程式中獲取的鍋溫度的設定值進行處理,生成包括智能鍋所需火力大小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灶控制器;灶控制器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操縱電控燃氣閥調整燃燒器的火力,以使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鍋溫度的設定值,直到烹飪程式被執(zhí)行完,完成食物的烹飪。該實施方式的鍋灶裝置,包括智能鍋及燃氣灶。智能鍋包括鍋體、熱電偶和鍋控制器,熱電偶被裝配于鍋體的鍋底部。燃氣灶包括燃燒器、電控燃氣閥及灶控制器,電控燃氣閥被設置在燃燒器的進氣管路上。鍋控制器和灶控制器通信連接。鍋控制器獲取烹飪程式,基于熱電偶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和從烹飪程式中獲取的溫度的設定值進行處理,生成包含所需火力大小的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灶控制器,灶控制器根據該信號生成控制信號改變燃氣灶火力的大小,使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設定值,直至烹飪程式被鍋控制器依次執(zhí)行完。在整個烹飪過程中,鍋灶裝置自動控制鍋體的溫度,無需用戶參與,用戶有無烹飪技能,均可以做出可口的食物。在應用中,本發(fā)明還有如下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烹飪程式還被配置用于修正鍋溫度的控溫偏差的溫度偏移值參數(shù);在每個控制周期,使所述鍋具溫度的測量值達到從烹飪程式中獲取的溫度的設定值與溫度偏移值的和值。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鍋底部被設置用于容納熱電偶的測溫孔,熱電偶和測溫孔裝配。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測溫孔為設置于鍋底部的鍋壁內的孔;或者,所述鍋底部的外表面上設置相配合的鍋底凹槽和鍋底槽蓋,所述鍋底槽蓋蓋合在鍋底凹槽上構成所述的測溫孔;或者,所述鍋底部的外表面上設置固定蓋,所述固定蓋上設置可容納熱電偶的蓋凹槽,所述固定蓋蓋合在鍋底部上構成所述的測溫孔。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熱電偶測量部的相對表面和測溫孔間設置彈性件,彈性件處于被壓縮的狀態(tài)。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電控燃氣閥包括旋塞式燃氣閥本體和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和燃氣閥本體軸連接;或者,所述電控燃氣閥至少包括第1電控流量閥、第2電控流量閥,所述第1電控流量閥被設置于燃燒器的外環(huán)火的進氣管路上,第2電控流量閥被設置于燃燒器的內環(huán)火的進氣管路上,用于分別控制燃燒器外環(huán)火和內環(huán)火的火力;進一步地,所述電控流量閥為比例閥、伺服閥、比例伺服閥和質量流量控制器中的一種。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鍋灶裝置還包括點火針、火焰檢測針、溢鍋傳感器中的一種、兩種或三種;所述點火針用于對燃燒器進行點火,火焰檢測針用于探測燃燒器上有無火焰,溢鍋傳感器用于檢測鍋體的溢鍋狀態(tài)。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灶控制器獲取火焰檢測針的檢測信號,基于火焰檢測針的檢測信號當確定燃燒器的火焰已熄滅,且未收到來自鍋控制器的熄火信號時,灶控制器生成控制信號操縱點火針對燃燒器點火。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溢鍋傳感器選用熱電偶,其檢測端部被設置在位于鍋身部頂部外側的集水槽內;或者,所述溢鍋傳感器為用于泡沫探測的超聲波傳感器或光電傳感器,被設置在鍋體的上方,其檢測端部和智能鍋的內部相對;或者,所述溢鍋傳感器為用于運動探測的超聲波傳感器或光電傳感器,被設置在智能鍋的上方,其檢測端部和智能鍋的鍋蓋相對。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鍋控制器采集溢鍋傳感器的檢測信號,基于溢鍋傳感器的檢測信號,當確定發(fā)生溢鍋狀態(tài)時,鍋控制器生成包括使燃氣灶火力減小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灶控制器,灶控制器生成控制信號減小燃燒器的火力,直至溢鍋狀態(tài)消除。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鍋控制器減小烹飪程式中的溫度偏移值的設定值,或/和減小烹飪程式中與溢鍋發(fā)生相對應的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本發(fā)明的鍋灶裝置包括智能鍋及燃氣灶。智能鍋包括鍋體、熱電偶、鍋控制器及鍋控制器內置的烹飪程式,鍋體包括固定連接的鍋底部和鍋身部,熱電偶和鍋底部相裝配,檢測鍋底部的溫度。燃氣灶被配置有燃燒器、電控燃氣閥及灶控制器,電控燃氣閥被裝配在燃燒器的進氣管路上。利用鍋灶裝置烹飪食物時,鍋控制器獲取與被烹飪食物相對應的烹飪程式,基于該烹飪程式,鍋控制器采集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及從烹飪程式中獲取鍋溫度的設定值,基于鍋溫度的測量值和鍋溫度的設定值進行處理,生成包括使燃氣灶產生所需火力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燃氣灶的灶控制器,灶控制器基于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用以操縱電控燃氣閥的開度或流經電控燃氣閥的燃氣流量,調整燃氣灶火力的大小,使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從烹飪程式獲取的鍋溫度的設定值,直至烹飪程式中配置的時間被執(zhí)行完,完成食物的烹飪。鍋灶裝置的智能鍋和燃氣灶協(xié)同工作,智能鍋操縱燃氣灶調整火力的大小,使鍋體溫度的測量值達到鍋溫度的設定值,實現(xiàn)食物的自動烹飪,不需要用戶參與,用戶有無烹飪技能,均可以做出可口的食物。在另一實施方式,所述的電控燃氣閥包括第1電控流量閥和第2電控流量閥,用于分別控制燃燒器外環(huán)火和內環(huán)火的火力大小,使鍋體邊部和中部的溫度更均勻,有利烹飪出更可口的食物。特別烹飪有鍋巴的米飯和烙餅,使得鍋巴和餅子的色澤更均勻,鍋巴和餅子的中部不易焦糊。有益效果鍋灶裝置自動烹飪食物,無需用戶參與。所述鍋灶裝置包括智能鍋及燃氣灶,智能鍋被配置有熱電偶、鍋控制器及烹飪程式,燃氣灶包括燃燒器、電控燃氣閥及灶控制器。采用鍋灶裝置烹飪食物時,鍋控制器獲取與被烹飪食物相對應的烹飪程式,基于該烹飪程式,在每個控制周期,鍋控制器采集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及從烹飪程式中獲取鍋溫度的設定值,基于鍋溫度的測量值和鍋溫度的設定值進行處理,生成包括加熱鍋體所需火力大小相對應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燃氣灶的灶控制器,灶控制器基于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用以操縱電控燃氣閥的閥開度或改變流經電控燃氣閥的燃氣流量,調整燃氣灶火力的大小,使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鍋溫度的設定值,直至烹飪程式中配置的時間被執(zhí)行完。智能鍋和燃氣灶協(xié)同工作,智能鍋操控燃氣灶調整火力的大小,使鍋溫度達到設定值,自動烹飪食物,不需要用戶參與,用戶有無烹飪技能,均可以做出可口的食物。附圖說明圖1一種鍋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一種智能鍋的結構示意圖。圖3圖2中智能鍋的分解圖。圖4圖3中a區(qū)域的局部放大圖。圖5另一種智能鍋的結構示意圖。圖6鍋控制器的原理框圖。圖7一種燃氣灶的結構示意圖。圖8爐頭的結構示意圖。圖9圖7中燃氣灶在a-a方向的剖視示意圖。圖10另一種燃氣灶的剖視示意圖。圖11另一種燃氣灶的結構示意圖。圖12灶控制器的原理框圖。其中,100-智能鍋,110-鍋體,111-鍋底部,112-鍋身部,113-測溫孔,1131-測溫部,1132-限位臺階,1133-第1卡持部,1134堵頭,1135-彈性件,114-鍋身凹槽,115-鍋身槽蓋,1151-第2卡持部,1152-卡持臺階,130-熱電偶,131-檢測部,120-握柄,121-柄本體,122-第1隔熱部,123-第2隔熱部,140-溢鍋傳感器,150-鍋控制器,160-鍋電源,170-集水槽;200-燃氣灶,211-燃燒器,2111-爐頭,21111-外環(huán)底座,21112-內環(huán)底座,21113-檢測孔,21114-引射器,21114a-外環(huán)引射器,21114b-內環(huán)引射器,2112-外環(huán)火蓋,2113-內環(huán)火蓋,2114-噴嘴,2114a-外環(huán)噴嘴,2114b-內環(huán)噴嘴,212/212'-電控燃氣閥總成,2121-電磁閥,2122-燃氣閥本體,2122'-比例閥,2122a'-第1比例閥,2122b'-第2比例閥,2123-驅動電機,2124-齒輪機構,213-點火針,214-火焰檢測針,216-接近傳感器,218-燃氣灶殼體,2181-灶底殼,2182-灶上殼,219-鍋支架,220-灶控制器,221-灶電源。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闡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技術目的,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介紹。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有關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tài)(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本實施方式的一種鍋灶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智能鍋100和燃氣灶200。智能鍋100,如圖2所示,包括鍋體110、熱電偶130、鍋控制器150及內置于鍋控制器的烹飪程式。鍋體110由固定連接的鍋底部111和鍋身部112構成。熱電偶130和智能鍋100的鍋底部111相裝配,檢測鍋底部111的溫度。燃氣灶200,如圖7所示,包括燃燒器211、電控燃氣閥總成212及灶控制器220。電控燃氣閥總成212用于調整燃燒器211火力的大小,被設置在燃燒器的進氣管路上。鍋控制器150和灶控制器220經有線的或無線的通信信道建立通信連接,用于智能鍋100和燃氣灶200間相互傳輸信息,實現(xiàn)智能鍋100和燃氣灶200協(xié)同工作。在鍋灶裝置中,鍋控制器150為主控制器,灶控制器220為從控制器,鍋控制器150通過灶控制器220操控燃燒器211的火力大小,以達到智能鍋所需要的火力。利用鍋灶裝置烹飪食物時,鍋控制器150獲取與被烹飪食物相對應的烹飪程式,基于該烹飪程式,鍋控制器150采集熱電偶130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及從烹飪程式中獲取鍋溫度的設定值,基于鍋溫度的測量值和鍋溫度的設定值進行處理,生成包括加熱鍋體所需火力大小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灶控制器220,灶控制器220基于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用于調控燃氣灶火力的控制信號,用以操縱電控燃氣閥總成212的開度,調整流經電控燃氣閥總成的燃氣流量,改變流入燃燒器211的燃氣流量,控制燃氣灶200的火力大小,使熱電偶130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從烹飪程式獲取的鍋溫度的設定值,即達到鍋控制器150所需的火力大小,直至烹飪程式被鍋控制器150執(zhí)行完,完成食物的烹飪。燃氣灶裝置的智能鍋100和燃氣灶200協(xié)同工作,智能鍋100操縱燃氣灶200調整火力的大小,使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鍋溫度的設定值,實現(xiàn)自動烹飪食物,不需要用戶參與,用戶有無烹飪技能,均可以做出可口的食物。本發(fā)明的鍋灶裝置適合于煲湯、煮米飯、煮稀飯、烙餅等的烹飪。智能鍋100所述智能鍋100,如圖2-圖5所示,包括鍋體110、握柄120、熱電偶130、溢流傳感器140、鍋控制器150、鍋電源160以及內置于鍋控制器150的烹飪程式。所述鍋體110包括鍋底部111及鍋身部112,所述鍋身部112和鍋底部111相固定,構成頂端開口的容器,用于容納被烹飪的食物。所述鍋身部112和鍋底部111一體成型,材質可以選用鑄鐵,也可以選用鋁、不銹鋼等鍋具制造中常用的材料。所述鍋底部111的曲率半徑大于鍋身部112的曲率半徑。所述鍋底部111被設有用于容納熱電偶130的測溫孔113,熱電偶130和測溫孔113相配合,熱電偶130裝配于測溫孔113內,用于檢測鍋底部111的溫度,優(yōu)先地使熱電偶130的檢測部131位于鍋底部111的中心處,測量鍋底部111中心部的溫度。熱電偶130和鍋控制器150通過線纜電連接。所述握柄120的一端部和鍋身部112相固定,位于鍋身部112的頂部。鍋電源160向鍋控制器150提供所需的電能,鍋控制器150和鍋電源160被設置于握柄120內。鍋控制器150為智能鍋的控制中心,用于控制鍋體的溫度,使其達到設定溫度,實現(xiàn)自動烹飪。為了避免溢鍋臟污燃氣灶及灶臺,所述智能鍋100的頂端被設有集水槽170,用于收集智能鍋溢出的液體,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集水槽170被設置在鍋身部112的頂部,位于鍋身部112的外側,且環(huán)繞鍋身部112一周,用于收集鍋體110所溢出來的液體。從握柄120的相對側到握柄120側,集水槽170的相對于鍋底部的高度逐漸降低,則位于握柄120側的集水槽170的高度最低,以利于集水槽170內的液體向此處流動。集水槽170上被設置有用于液體流出的引流孔(圖中未畫出),所述引流孔被設置在集水槽170高度的最低處,也就是,引流孔位于握柄120的正下方。所述集水槽170的端面呈l型,其和鍋身部112固定后形成上端開口的呈u型的槽體??梢员焕斫獾氖牵核鰷y溫孔113為其端面呈圓形的孔,如圖3和圖4所示,該測溫孔113位于鍋底部111的底壁的內部,沿徑向布置。測溫孔113的曲率半徑和測溫孔113所在處的鍋底部111的曲率半徑相一致。所述測溫孔113為盲孔,如圖3所示,從左向右依次包括盲端部、孔部及孔端部。測溫孔113的盲端部位于鍋底部111的中部側,可選地正中心處;測溫孔113的孔端部處于鍋身部112和鍋底部111的相連接區(qū)域,位于握柄120的正下方。測溫孔113的孔端部被設置限位臺階1132和第1卡持部1133,如圖4所示,限位臺階1132被設置在測溫孔113的孔端部的上方,位于鍋內表面?zhèn)?,限位臺階1132向孔內(即向下)方向突起,形成臺階;第1卡持部1133被設置在測溫孔113的孔端部的下方,位于鍋外表面?zhèn)?,?卡接部1133為沿徑向由孔端部向外(即向右)延伸的凸部。這樣,將測溫孔113的盲端部作為鍋底部111溫度測量的測溫部1131。所述鍋身部112的外表面上被設置鍋身凹槽114和鍋身槽蓋115,如圖3示。該鍋身凹槽114可以為方形槽,沿著鍋身部112的外表面從下向上方延伸,用于容納熱電偶線,熱電偶線指熱電偶130和鍋控制器150間的連接線纜。所述鍋身凹槽114被設置在握柄120側,位于握柄120的正下方,且位于測溫孔113的孔端部的正上方。所述鍋身凹槽114的下端部和測溫孔113的孔端部相連通。如此布置,所述測溫孔113、鍋身凹槽114處于同一平面內。所述鍋身槽蓋115的曲率半徑與鍋身凹槽114所在處的鍋身部112的曲率半徑相一致,鍋身槽蓋115和鍋身凹槽114相配合,鍋身槽蓋115的左右(面對著槽蓋外表面看時)兩側壁上分別被設置多個向外凸出的卡瓜,鍋身凹槽114的兩側壁上相應地設置多個向內凹陷的用于容納并卡緊所述卡瓜的卡部。鍋身槽蓋115的下端部被設置有沿其端面向外延伸凸部,用于鍋身槽蓋115的下端部和測溫孔113的孔端部相卡合固定,該凸部被稱之為第2卡持部1151,第2卡持部1151的上方還被設置卡持臺階1152。熱電偶130呈圓柱狀,與測溫孔113相適配,熱電偶130的檢測部131被設置在其左端部,如圖3所示。將熱電偶130從測溫孔113的孔端部插入到測溫孔113內,熱電偶130的檢測部131和測溫孔113的測溫部1131(即盲端部)相貼合;再將堵頭1134、構成彈性件1135的彈簧依次裝入測溫孔113的孔端部,堵頭1134被限位臺階1132卡持,所述熱電偶130、彈簧、堵頭1134、限位臺階1132依次貼合,彈簧處于被壓縮狀態(tài),彈簧向熱電偶130施加向內(即向左)的壓力,使得熱電偶130的檢測部131和測溫孔113的測溫部1131(即盲端部)緊緊貼合,可以減少熱電偶130和測溫孔113間的接觸熱阻,有利提高溫度檢測的精確度。熱電偶130檢測鍋底部中心處的溫度,該處的溫度能更精確地反應出鍋的實際溫度,有利提高溫度測量的準確性。另外,所述測溫部1131的一邊側為鍋底壁,另一邊側連接著測溫孔113的上、下兩孔壁部,中間沒有空隙,則測溫部1131的溫度能更及時地、更真實地反應鍋底部的實際溫度,有利提高鍋溫度檢測的精確性。熱電偶線將熱電偶130和控制器140電連接,并將熱電偶線置于鍋身凹槽114內。所述熱電偶線外部套有耐高溫的電絕緣層,如由石棉纖維或氧化鋁纖維等構成的絕緣層。所述鍋身槽蓋115蓋合在鍋身凹槽114上,鍋身槽蓋115的卡瓜滑入鍋身凹槽114的卡部內,第2卡持部1151滑入第1卡持部1133內,第2卡持部1151位于第1卡持部1133的上方,如圖4所示,鍋身槽蓋115下端的卡持臺階1152卡持所述堵頭1134,防止堵頭1134滑脫。所述鍋身槽蓋115蓋合鍋身凹槽114上形成用于容納熱電偶線的槽孔,可以避免熱電偶線裸露在鍋外面,有益于延長熱電偶線的使用壽命,且使鍋更易于使用。關于所述測溫孔113還可以被理解的是,所述鍋底部111的外表面上還可以被設置相配合的鍋底凹槽和鍋底槽蓋(圖中未畫出)。所述鍋底凹槽沿鍋底部的外表面沿徑向分布,鍋底凹槽的一端終止于鍋底部111的中部,另一端終止于鍋底部111的邊緣,如鍋身部112和鍋底部111的相連接區(qū)域。所述鍋底槽蓋的曲率半徑和鍋底凹槽所在處的鍋底部111的曲率半徑相同。所述鍋底槽蓋的兩側壁和鍋底凹槽的兩側壁分別設置相卡緊配合的卡瓜和卡槽。所述鍋底槽蓋蓋合在鍋底凹槽上并固定,形成所述的測溫孔113。如此布置的測溫孔113能更方便于熱電偶130的更換和維護。關于所述測溫孔113還可以被理解的是,所述智能鍋100的鍋底部111的外表面上設置用于固定熱電偶的固定蓋(圖中未畫出)。所述固定蓋和鍋底部111相適配,固定蓋上被設置可容納熱電偶的蓋凹槽,所述固定蓋蓋合在鍋底部上并固定,圍成由蓋凹槽所構成的所述測溫孔113。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測溫孔113還可為其端面呈矩形的孔。熱電偶130被封裝成片狀,熱電偶130的端面和測溫孔113的端面形狀相配合。該熱電偶130的檢測部131被設置在熱電偶的上表面。將熱電偶130插入到測溫孔113的內部,熱電偶130的下表面和測溫孔113的下內壁面之間設置彈性件1135,如彈片,彈性件處于被壓縮的狀態(tài),使熱電偶130的檢測部131和測溫孔113的上內壁面相緊緊貼合。此外,所述熱電偶130的檢測部還可以被設置在熱電偶的下表面,熱電偶130裝于測溫孔113內,熱電偶130的上表面和測溫孔113的上內壁面間設置彈片;另外,熱電偶130的檢測部131還可以被設置在熱電偶的側面,熱電偶130和測溫孔113裝配,熱電偶130的檢測部131的相對側面和測溫孔113的側壁之間設置彈片,以使熱電偶130的檢測部131和測溫孔113的內壁面緊緊貼合,提高溫度檢測的精確性。其中,所述握柄120,如圖2和圖3所示,包括柄本體121、第1隔熱部122和第2隔熱部123。柄本體121選用鋼板,采用沖壓成形工藝制造。第1隔熱部122和第2隔熱部123采用電木制造。柄本體121的一端部和第1隔熱部122及第2隔熱部123分別貼合,第1隔熱部122位于該端部的上方,第2隔熱部123位于該端部的下方,所述柄本體121、第1隔熱部122和第2隔熱部123通過螺栓固定。所述柄本體121的另一端設有和鍋身部112固定的連接部。第2隔熱部123內部設有柄凹槽。其中,所述溢鍋傳感器140可以選用熱電偶。構成溢鍋傳感器140的熱電偶和鍋身部112相固定,如圖3所示,所述熱電偶的檢測端部被設置在集水槽170內,正對著引流孔,這樣布局,熱電偶的檢測端部能及時地接觸到集水槽170所收集的液體,可以及時地檢測鍋體的溢鍋狀態(tài),利于鍋控制器150及時地進行溢鍋處理。在烹飪的過程中,溢鍋檢測的熱電偶被燃氣灶及鍋體輻射的熱量加熱,熱電偶的測量端部的溫度較高,當溢鍋發(fā)生時,智能鍋100內的液體溢流,溢流的液體匯集于集水槽150內,并向引流孔處流動,熱電偶的測量端部將接觸到溢流出的液體,熱電偶的測量端部的溫度快速下降,溫度發(fā)生突變,熱電偶所檢測的溫度曲線上形成降溫臺階,溫度發(fā)生突變,據此可以用于判斷智能鍋100發(fā)生了的溢鍋狀態(tài)。采用熱電偶作為溢鍋傳感器150,其成本較低,但是必需智能鍋100內的液體溢出后才能檢測到溢鍋狀態(tài),而不能檢測到智能鍋100的溢鍋條件具備將要溢出而尚未溢出的狀態(tài)。例如,智能鍋100被燃氣灶加熱,鍋內液體沸騰后,繼續(xù)被加熱,鍋內液體的表面上將產生大量泡沫,泡沫覆蓋整個液體表面,而后泡沫的高度逐漸升高,當泡沫的頂端面和鍋蓋相接觸時,此時智能鍋具備發(fā)生溢鍋條件,將要發(fā)生溢鍋,但是此時還未發(fā)生溢鍋,構成溢鍋傳感器150的熱電偶是無法檢測到鍋內的上述溢鍋條件具備的狀況,因此無法避免溢鍋的發(fā)生。采用超聲波傳感器替代上述用于溢鍋檢測的熱電偶,該超聲波傳感器用于檢測液體表面產生的泡沫及其高度,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的問題,能避免溢鍋的發(fā)生。如圖5所示,作為溢鍋傳感器140的超聲波傳感器可以被固定在智能鍋上,如固定在握柄120上,被設置在鍋具的上方,超聲波傳感器的檢測端部和鍋內的液體相對;另外,也可以如圖1所示的,將超聲波傳感器固定在智能鍋100的鍋蓋上,超聲波傳感器的檢測端部和鍋蓋上的檢測窗正相對。超聲波傳感器(通過檢測窗)可以探測到智能鍋100內液體表面集聚的泡沫及其高度。鍋控制器150獲取超聲波傳感器的檢測信號,基于超聲波傳感器的檢測信號當確定智能鍋100內的泡沫高度達到高度閾值時,智能鍋100內的液體將要溢出且尚未溢出,溢鍋條件具備,鍋控制器150作出溢鍋條件具備的溢鍋狀態(tài)的判定,并生成包括使所需火力減小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所述的灶控制器220,灶控制器220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用于減小燃氣灶的火力,使智能鍋100內的泡沫的高度降低甚至泡沫消除,確保智能鍋100不發(fā)生溢鍋,保持燃氣灶及灶臺的整潔。另外,所述的超聲波傳感器還可以由用于泡沫檢側的光電傳感器所替代。因此,當溢鍋傳感器150選用用于探測泡沫的超聲波波傳感器或光電波傳感器時,在智能鍋100溢鍋條件具備將要溢鍋但尚未溢鍋時,鍋控制器150作出溢鍋狀態(tài)的判斷,操縱燃氣灶200減少火力,使智能鍋100的溢鍋條件消除,可以避免溢鍋發(fā)生,以及避免溢流的液體污臟燃氣灶及灶臺。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溢鍋傳感器140還可以選用用于運動探測的超聲波傳感器或光電傳感器,該溢鍋傳感器被設置在智能鍋鍋蓋的上方,如圖1所示,其可以和智能鍋100的握柄120相固定,其檢測端部和智能鍋的鍋蓋正相對,用于探測鍋蓋有無發(fā)生運動。當智能鍋100要發(fā)生溢鍋時,智能鍋的鍋蓋必將發(fā)生運動,如上下,左右移動,產生運動。因此,當鍋控制器150基于溢鍋傳感器140的檢測信號,基于該檢測信號當確定鍋蓋發(fā)了運動,則作出溢鍋條件具備的溢鍋狀態(tài)的判斷,此時,鍋控制器150及時生成控制信號操縱燃氣灶200減小火力,消除溢鍋條件,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溢鍋的發(fā)生。其中,所述鍋電源160包括變換電路和干電池,用于向鍋控制器150提供電能。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鍋電源160也可以選用感應耦合電源,包括變換電路及感應耦合線圈,實現(xiàn)無線供電。所述鍋控制器150、鍋電源160被裝配在握柄120的柄凹槽內。其中,所述鍋控制器150,如圖6所示,包括微處理器、存儲器、傳感器電路、網絡模塊、顯示接口模塊、按鍵接口模塊、無線收發(fā)模塊、信號接口模塊以及內置于存儲器的烹飪程式。所述處理器、存儲器、傳感器電路、網絡模塊、顯示接口模塊、按鍵接口模塊、無線收發(fā)模塊、信號接口模塊分別和微處理器電連接。液晶屏經顯示接口模塊和鍋控制器150電連接;移動終端,如手機、平板電腦等,經網絡模塊和鍋控制器150建立通信連接;熱電偶130、溢鍋傳感器140經傳感器電路和鍋控制器150電連接;按鍵模塊經按鍵接口模塊和鍋控制器150電連接。烹飪程式被存儲于鍋控制器150內置的存儲器內。所述烹飪程式被配置成和時間相關聯(lián)的被控變量的集合,包括時間的設定值和溫度的設定值,被存儲于存儲器內。按鍵模塊、移動終端均可以用于對鍋控制器150內存儲的烹飪程式進行修改以及設定新的烹飪程式。所述按鍵模塊上設有“點火”、“熄火”、“增大”、“減小”、“確認”鍵,移動終端的應用軟件界面上也設有“點火”、“熄火”、“增大”、“減小”、“確認”鍵,用于手動操控智能鍋100。所述按鍵模塊被裝配在握柄120上。燃氣灶200所述燃氣灶200,如圖7和圖8所示,包括燃燒器211、電控燃氣閥總成212、點火針213、火焰檢測針214、接近傳感器216、燃氣灶殼體218、鍋支架219、灶控制器220和灶電源221。電控燃氣閥總成212主要由燃氣閥本體2122和驅動電機2123構成,驅動電機2123的輸出軸和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桿軸連接,用于改變燃氣閥本體的閥開度,調整燃燒器火力的大小。燃燒器211的進氣口和電控燃氣閥總成212的出氣口分別連通,電控燃氣閥總成212的進氣口和位于燃氣灶內的輸氣管2173相連通。點火針213和火焰檢測針214被固定在燃燒器211上,用于對燃燒器211進行點火以及探測燃燒器211上有無火焰。燃燒器211的中心部被設置有檢測孔21113,接近傳感器216和燃燒器211的檢測孔21113裝配,用于檢測燃氣灶200上有無鍋具。灶電源221將市電變換成灶控制器220所需的低壓直流電,向灶控制器220提供電能。所述電控流量閥總成212、點火針213、火焰檢測針214、接近傳感器216、溢鍋傳感器140分別和灶控制器220電連接。所述灶控制器220內置無線收發(fā)模塊及火力控制接口。鍋控制器150的無線收發(fā)模塊和灶控制器220的無線收發(fā)模塊通過無線信道建立通信連接,用于鍋控制器150和灶控制器220間傳輸信息。灶控制器220接收來自鍋控制器150的包含火力大小的控制信號,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用于操縱電控燃氣閥總成212動作,調整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開度,改變燃燒器211火力大小,使鍋溫度的測量值與鍋具溫度的設定值相當。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鍋控制器150和灶控制器220間還可以采用有線方式建立通信連接,如鍋控制器150的信號模塊和灶控制器220的火力控制接口間采用通信線纜電連接。其中,所述燃燒器211,如圖7和圖8所示,包括爐頭2111、外環(huán)火蓋2112、內環(huán)火蓋2113、噴嘴2114。所述爐頭2111包括外環(huán)底座21111、內環(huán)底座21112、引射器21114。外環(huán)底座21111的下端部設有三個用于和燃氣灶殼體固定的固定耳。引射器21114包括外環(huán)引射器21114a、內環(huán)引射器21114b。噴嘴2114包括外環(huán)噴嘴2114a、內環(huán)噴嘴2114b。外環(huán)底座21111呈環(huán)狀體,內置有上端開口的用于燃氣流通的環(huán)狀氣道。內環(huán)底座21112為中部設有沿其軸線方向通孔的圓柱狀體,該通孔用于接近傳感器216檢測燃燒器上有無鍋具,被稱之為第1檢測孔21113a,如圖10示。內環(huán)底座21112內置有上端開口的用于燃氣流通的環(huán)狀氣道。內環(huán)底座21112設置在外環(huán)底座21111的內部,內環(huán)底座21112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共軸線,內環(huán)底座21112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相固定,內環(huán)底座21112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之間設置有用于空氣流通的通氣孔。所述內環(huán)底座21112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之間設置用于裝配點火針213和火焰檢測針214沿豎直方向的兩個安裝孔。外環(huán)引射器21114a包括依次固定連接的收縮管部、混合管部和擴壓管部,外環(huán)引射器21114a的擴壓管部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相固定,并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的環(huán)狀氣道相連通,外環(huán)引射器21114a的收縮管部和外環(huán)噴嘴2114a固定,所述外環(huán)噴嘴2114a、外環(huán)引射器21114a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依次相連通,用于將燃氣輸送到外環(huán)底座21111內的環(huán)狀氣道。內環(huán)引射器21114b包括依次固定連接的收縮管部、混合管部和擴壓管部,內環(huán)引射器21114b的擴壓管部和內環(huán)底座21112相固定,并和內環(huán)底座21112的環(huán)狀氣道相連通,內環(huán)引射器21114b的收縮管部和內環(huán)噴嘴2114b固定,所述內環(huán)噴嘴2114b、內環(huán)引射器21114b和內環(huán)底座21112相連通,用于將燃氣輸送到內環(huán)底座21112內置的環(huán)狀氣道。所述內環(huán)火蓋2113的中部設有沿豎直方向的通孔,被標識為第2檢測孔1113b,如圖9示,內環(huán)火蓋2113內置有下端面開口的環(huán)狀氣道,內環(huán)火蓋2113上設置有多個火孔,該火孔和環(huán)狀氣道連通,可以理解為內環(huán)火蓋為環(huán)狀體。內環(huán)火蓋2113和內環(huán)底座21112相配合。內環(huán)火蓋2113蓋合在內環(huán)底座21112上,內環(huán)火蓋2113的下端面和內環(huán)底座21112的上端面相貼合,內環(huán)火蓋2113和內環(huán)底座21112裝配后其內部形成由環(huán)狀氣道構成的環(huán)狀氣室,用于將然氣均勻分配到內環(huán)火蓋2113的各個火孔。所述第2檢測孔21113b和第1檢測孔21113a共軸線,并形成沿豎直方向的通孔,被稱之為檢測孔21113,用于接近傳感器216檢測燃燒器上有無鍋具。外環(huán)火蓋2112為環(huán)狀體,外環(huán)火蓋2112內置有下端面開口的環(huán)狀氣道,外環(huán)火蓋2112上設置有多個火孔,該火孔和所述環(huán)狀氣道相連通。所述外環(huán)火蓋2112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相配合。外環(huán)火蓋2112被蓋合在外環(huán)底座21111上,外環(huán)火蓋2112的下端面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的上端面相貼合,外環(huán)火蓋2112和外環(huán)底座21111裝配后其內部形成由環(huán)狀氣道構成的環(huán)狀氣室,用于將然氣均勻分配到外環(huán)火蓋2112的各個火孔。其中,所述火焰檢測針214采用熱電偶火焰檢測針,其結構可靠,故障率低。此外,所述火焰檢測針214還可以選用離子火焰檢測針,其反應靈敏。其中,所述接近傳感器216采用機械式接近開關,優(yōu)選價格低廉的輕觸型機械接近開關。該接近開關通過接近支架和燃燒器2111裝配。所述接近支架,如圖9所示,包括伸縮部、彈簧以及固定座。固定座內置有上端開口的沿豎直方向的柱狀盲孔;伸縮部為柱狀體,伸縮部被設置在固定座的盲孔內,并和固定座的盲孔滑動配合。所述伸縮部的下端部、彈簧、接近開關依次裝配于固定座的盲孔內,伸縮部的下端部、彈簧、接近開關和固定座的盲孔底部依次貼合,彈簧處于被壓縮狀態(tài),伸縮部相對于固定座可以上下滑動。當燃氣灶上無鍋具時,彈簧雖處于壓縮狀態(tài),但壓縮量小,彈簧的彈力較小,不能促使接近開關被觸發(fā)發(fā)出接近信號;但是當鍋具放在燃氣灶上后,接近支架受到鍋具重壓,如圖1所示,接近支架的伸縮部向下移動,彈簧進一步被壓縮,彈簧的彈力增大,觸發(fā)接近開關產生接近信號,表明燃氣灶上有鍋具。這樣接近傳感器216選用輕觸型機械式接近開關,并將機械式接近開關和接近支架集成為一個部件,做成一個接近總成,方便于安裝和維護,可以減少燃氣灶中裸露的零部件數(shù)量,另外選用機械式接近開關,還有利于降低接近傳感器216的成本。需要說明的是:接近傳感器216還可以選用非接觸型的光電式接近傳感器。所述光電接近傳感器通過固定架和燃燒器211相裝配,如圖10所示,光電接近傳感器位于檢測孔21113的下端側,光電接近傳感器的檢測端部豎直向上布置,正對著檢測孔21113。所述光電接近傳感器通過檢測孔21113可以檢測燃燒器上有無智能鍋100。另外,所述光電接近傳感器還可以被布置在燃氣灶的殼體上,其檢測端部和置放在燃氣灶上的智能鍋相對。其中,所述電控燃氣總成212,如圖7所示,包括電磁閥2121、和電控燃氣閥,所述電控燃氣閥包括燃氣閥本體2122、驅動電機2123和齒輪機構2124。燃氣閥本體2122選用現(xiàn)有技術燃氣灶中通用的旋塞閥,該旋塞閥被設置有一個進氣口,兩個出氣口;所述的兩個出氣口,其中的一個為大流量出氣口,另一個為小流量出氣口。驅動電機2123的輸出軸通過齒輪機構2124和燃氣閥本體2122上的閥桿軸連接,驅動閥桿轉動,調整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開度,改變流入燃燒器的燃氣的流量,以調整燃燒器211的火力大小。所述電磁閥2121的進氣口用于和位于燃氣灶內的輸氣管2173連通,電磁閥2121的出氣口和燃氣閥本體2122的進氣口連通,燃氣閥本體2122的大流量出氣口用于和外環(huán)噴嘴2114a的輸入口連通,燃氣閥本體2122的小流量出氣口用于和內環(huán)噴嘴2114b的輸入口連通。所述驅動電機2123為步進電機。驅動電機2123和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桿軸連接。另外,所述步進電機也可以由伺服電機或變頻電機替代,其必需通過減速器,如齒輪機構2124,和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桿軸連接。所述電磁閥2121和燃氣閥本體2122依次連通并裝配固定,驅動電機2123通過齒輪機構2124和燃氣閥本體2122軸連接,驅動電機2123和燃氣閥本體2122相固定,構成所述的電控流量閥總成212。將電磁閥2121、燃氣閥本體2122、驅動電機2123和齒輪機構2124集成為一個部件,方便燃氣灶的裝配連接及日常維護。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電控燃氣閥還可以由比例閥2122'構成,如圖11所示,所述電控燃氣閥至少包括兩個比例閥2122',該兩個比例閥2122'分別被標識為第1比例閥2122a'和第2比例閥2122b'。第1比例閥2122a'的額定流量大于第2比例閥2122b'的額定流量。所述電磁閥2121'的出氣口和第1比例閥2122a'和第2比例閥2122b'的進氣口分別連通并固定,構成所述的電控燃氣閥總成212'。此外,所述比例閥還可以由伺服閥、比例伺服閥和質量流量控制器等電控流量閥所替代。其中,所述燃氣灶殼體218,如圖7和圖9所示,包括灶底殼2181和灶上殼2182。所述灶底殼2181選用薄鋼板,采用沖壓工藝成型制成。灶底殼2181內的左右兩邊側分別設有用于安裝燃燒器211、電控流量閥總成212的安裝位,所述安裝位與燃燒器211下方的固定耳相配合;以及用于安裝灶控制器220及灶電源221的安裝位。灶上殼2182被設置有用于燃燃器及閥桿貫穿的通孔。其中,所述灶控制器220,如圖12所示,包括微處理器、存儲器、電磁閥驅動電路、電機驅動電路、點火電路、傳感器電路、無線收發(fā)模塊、鍵盤接口電路、顯示驅動電路、火力控制接口以及內置于存儲器的烹飪程式。所述存儲器、電磁閥驅動電路、電機驅動電路、點火電路、傳感器電路、無線收發(fā)模塊、鍵盤接口電路、顯示驅動電路、火力控制接口分別和微處理器電連接。觸控屏經顯示驅動電路和灶控制器220電連接,鍵盤經鍵盤接口電路和灶控制器220電連接,點火針213經點火電路和灶控制器220電連接。驅動電機2123經電機驅動電路和灶控制器220電連接。電磁閥2121經電磁閥驅動電路和灶控制器220電連接。火焰檢測針214、接近傳感器216分別經傳感器電路和灶控制器220電連接。鍵盤及觸控屏界面上設有“點火”、“熄火”、“增大”、“減小”、“確認”鍵,用于手動控制燃氣灶點火、熄火、增大火力、減小火力。其中,所述灶電源221采用開關電源,用于將110v-250v的市電變換成控制器所需等級的電壓和電流,可選用輸出5v的直流電源。灶電源221包括降壓電路、濾波電路、穩(wěn)壓電路,為現(xiàn)有技術。其中,所述烹飪程式,包括程式表和程式參數(shù)。程式表主要由和時間相關聯(lián)的被控變量(如溫度)的設定值所構成的數(shù)據表,包括多個程式步,每個程步包括時間的設定值及被控變量(如溫度)的設定值。程式表中的被控變量用于使燃氣灶產生智能鍋所需大小的火力及其持續(xù)時間。程式表中時間的設定值將持續(xù)到整個烹飪周期,涵蓋從食物入鍋點火、完成烹飪、到最后熄火。程式參數(shù)包括一個、二個或多個參數(shù),程式參數(shù)與程式表相關聯(lián),配合使用,修改程式參數(shù)可以優(yōu)化鍋控制器150對烹飪過程的控制。烹飪程式被存儲在鍋控制器150的存儲器內。具有烹飪技能的用戶通過移動終端、按鍵模塊等人機交互界面可以自行修改和定義所需的烹飪程式,修改完成后的烹飪程式可以存儲于存儲器。一種可選的烹飪程式的程式表和程式參數(shù)如下所示,其中程式表包括7個程式步,每個程式步包括“溫度”、“火力控制方式”、“功率比”被控變量的設定值以及“時間”的設定值。程式表:程式步時間(/min)溫度(/℃)火力控制方式功率比(/%)1560功率902380功率603395溫度045105溫度053102溫度0620102溫度071070溫度0程式參數(shù):保溫溫度(/℃):80;溫度偏移值(/℃):5;控溫容差(/%):2采樣周期(/s):15。所述“程式表”中的被控變量包括“溫度”、“火力控制方式”、“功率比”以及“時間”。其中,“溫度”表示在食物烹飪的過程中鍋要達到的溫度,優(yōu)選地指鍋底部內表面的溫度?!盎鹆刂品绞健卑ā肮β省焙汀皽囟取眱煞N控制方式,功率控制表示調整電控燃氣閥的開度控制燃氣灶的火力來加熱鍋具;溫度控制表示調整電控燃氣閥的開度控制燃氣灶火力的大小,使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設定值?!肮β时取北硎救細庠畹漠斍肮β收计漕~定功率的比例,可理解為電控燃氣閥的閥開度或理解為當前被輸送到燃燒器的燃氣流量(或壓力)占燃氣額定流量(或壓力)的比例。“時間”表示在該程式步的時間段內被控變量由上一程式步的設定值逐步變化到該程式步的設定值,可選用斜坡變化,僅適于描述數(shù)值可以連續(xù)變的“溫度”、“功率比”被控變量;對于第1程式步,其上一程式步被控變量的設定值被理解取值為該第1程式步被控變量的設定值。所述“程式參數(shù)”包括“保溫溫度”、“溫度偏移值”、“控溫容差”、“采樣周期”?!氨販囟取北碚魇澄锱腼兺瓿珊笫澄镄枰痪S護的溫度,以使食物隨時適合于食用?!皽囟绕浦怠北碚鲗﹀仠囟鹊目販仄钸M行修正的修正參數(shù),用以修正熱電偶控制的鍋溫度相對于設定溫度的偏差,以使鍋(底部內表面)被加熱的溫度與期望的設定溫度相一致。造成熱電偶產生控溫偏差的因素包括:測溫點的位置、熱電偶本身的差異、熱電偶裝配偏差、以及鍋具本身的差異(如厚、薄、材質)等。熱電偶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在數(shù)值上同從程式表中獲取的溫度的設定值與溫度偏移值的和值相一致,使鍋底部(內表面)被加熱的溫度達到溫度的設定值。例如,鍋底部內表面的期望溫度為100℃,將溫度的設定值取值為100℃,由于熱電偶所檢測的測溫點位于鍋底部的下表面,鍋底部的下表面與內表面間存在熱阻,則當熱電偶的檢測溫度達到100℃時,鍋底部內表面的溫度小于100℃,如可能為98℃,沒有達到設定溫度,即存在2℃的偏差,這個溫度偏差可以通過溫度偏移值來修正,將溫度偏移值設為2℃。在此狀態(tài)下,溫度的設定值為100、溫度偏移值為2℃,則熱電偶檢測的目標溫度為102℃,當熱電偶檢測的溫度達到102℃時,鍋底部內表面的溫度達到設定的溫度100℃,即達到期望溫度。例如,當更換了熱電偶,由于熱電偶本身的差異以及裝配偏差,使得鍋具的熱工況發(fā)生了變化,使用前需要對鍋具熱工況進行調式,以使程式表適用于新熱工況的鍋具。一種可選的調式方法,如,在某一溫度設定值t0下加熱鍋具,采用高一級別的測溫計測量鍋底部內表面的溫度值t1,調整燃氣灶火力的大小,使t1和t0相等,此時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為tc,所述鍋溫度的測量值tc與溫度設定值t0間的差值可以作為溫度偏移值的初始設定值。此外,溫度偏移值還可以用于調整烹飪程式中各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如,溫度偏移值增加2℃,相當于烹飪程式中各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同時增加2℃。修改溫度偏移值的設定值,相當于整體向上或向下平移程式表中各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可以使同一程式表適用于不同厚度、不同材質的鍋具,以及可以修正熱電偶的裝配偏差及熱電偶本身的差異,以使程式表適用于鍋具。“控溫容差”表征鍋具的被控目標溫度相對于烹飪程式中溫度設定值的波動幅度;例如,控溫容差為2%,表示鍋控制器允許鍋溫度的測量值(即被控目標溫度)和鍋溫度設定值間的波動范圍的最大偏差的相對值為2%,比如:若鍋溫度的設定值為100℃,則鍋溫度的測量值(即被控目標溫度)在98-102℃之間,則認為鍋溫度的測量值和鍋溫度的設定值相當。溫度偏差的相對值在此定義為:溫度偏差的相對值=abs(溫度的測量值-溫度的設定值)/溫度的設定值*100%,相對值的定義下同。“采樣周期”表征鍋控制器從程式表中獲取溫度的設定值、火力控制方式的設定值、功率比的設定值以及從熱電偶獲取鍋溫度的測量值的時間間隔,即鍋控制器對鍋實施控制的頻繁程度。采樣周期被設置的越小,控制器對鍋的溫度的控制就越精確。需要說明的是,當烹飪程式的程式參數(shù)中被配置有“跳轉溫度”及“功率占比”參數(shù)時,烹飪程式的程式表中可以省去“火力控制方式”及“功率比”被控變量。因而,另一種可選的烹飪程式的程式表和程式參數(shù),如下所示,其程式表中僅包括“溫度”被控變量以及“時間”。程式表:程式步時間(/min)溫度(/℃)156023803395451055310262010271070程式參數(shù):跳轉溫度(/℃):60;功率占比(/%):90;保溫溫度(/℃):80;溫度偏移值(/℃):5;控溫容差(/%):2采樣周期(/s):15。烹飪程式中的“跳轉溫度”表征智能鍋所需火力的控制方式由功率控制向溫度控制以及由溫度控制向功率控制進行轉換時的溫度點,當鍋溫度的測量值小于跳轉溫度的設定值,采用功率控制方式控制所需要的火力,當鍋具溫度的測量值高于跳轉溫度的設定值,采用溫度控制方式控制所需要的火力。“功率占比”表征在功率控制時燃氣灶的當前功率占其額定功率的比例,可以理解為電控燃氣閥的閥開度,或被理解為輸送到燃燒器的燃氣流量(或壓力)點額定流量(壓力)的比例。此種可選的烹飪程式,其程式表只有一個被控變量“溫度”,非常簡潔。還需要再說明的是,烹飪食物,整個烹飪過程可以全部采用溫度控制方式控制燃氣灶的火力,在每個控制周期,使鍋具的溫度達到從烹飪程式中獲取的溫度的設定值,此種情況,上述的程式參數(shù)中的“跳轉溫度”、“功率占比”被控變量可以省略,此時,烹飪程式非常簡潔,烹飪程式的程式表中只有“溫度”被控變量,程式參數(shù)中只有“保溫溫度”、“溫度偏移值”、“控溫容差”參數(shù)。所述的燃氣灶200,如圖1和圖7所示,為雙灶頭燃氣灶,兩灶頭的結構構造相同,接下來僅詳述其中一個灶頭的裝配關系,灶控制器220被設計有兩組分別用于控制不同灶頭的控制接口。將所述燃燒器211、電控燃氣閥總成212分別安裝在灶底殼2181內的兩個對應的安裝位,如圖7所示,所述電控燃氣閥總成212(即電磁閥2121)的進氣口和位于燃氣灶內的輸氣管2173相連通,電控燃氣閥總成212(即燃氣閥本體2122)的大流量出氣口通過管路和外環(huán)噴嘴2114a的輸入口連通,電控燃氣閥總成212(即燃氣閥本體2122)的小流量出氣口通過管路和內環(huán)噴嘴2114b的進氣口連通。所述點火針213、火焰檢測針214被固定在爐頭2111的兩個安裝孔內。所述的由機械式接近傳感器216集成構成的接近總成,通過固定架被裝配在燃燒器211的檢測孔21113內,接近總成的伸縮部穿過檢測孔21113,凸出于燃燒器的上端面,可以與置于其上的鍋相貼合。所述點火針213、火焰檢測針214、接近傳感器216和灶控制器220的一組控制接口分別電連接。灶底殼2181的四角裝配有4個支撐腿。灶上殼2182蓋合在灶底殼2181上,燃燒器211、電控燃氣閥總成212的閥桿貫穿灶上殼2182的通孔,并凸出于灶上殼2182。鍋支架219被放置在灶上殼2182上,鍋支架219和燃燒器211共軸線。所述智能鍋100放置在燃氣灶200的鍋支架219上,鍋體110的鍋底部111和鍋支架219貼合。鍋控制器150的無線收發(fā)模塊和灶控制器220的無線收發(fā)模塊建立通信連接,智能鍋100和燃氣灶200間相互傳輸數(shù)據。在各個采樣周期,鍋控制器150采用插值法從烹飪程式的程式表中獲取溫度、功率比等被控變量的設定值??梢岳斫鉃椋伩刂破?50根據采樣周期,如15s,將當前程式步的時間設定值對應的時間段劃分為多個對應的小時間段,每一小時間段對應于一個采樣周期,并依據上一程式步被控變量的設定值和當前程式步被控變量的設定值,采用插值法獲取各個采樣周期對應的被控變量的設定值。優(yōu)選地,采用線性內差值法取值,則各程式步的溫度、功率比被控變量將由上一程式步的設定值斜坡變化到該程式步的設定值,即斜坡變化。例如,對于上述提及的第一種烹飪程式,采樣周期為15s,在第2程式步的第6個采樣周期,即1分30秒所對應的采樣周期內,通過線性內插值的方法,經計算獲得在該采樣周期內溫度的設定值為70℃、功率比的設定值為75%,以及獲取火力控制方式為“功率”方式。此外,所述線性內插值法還可以由多項式插值、牛頓插值或其它插值方法進行替代,使各程式步間被控變量平滑過度替代斜坡變化。本實施方式的鍋灶裝置,包括智能鍋100和燃氣灶200。智能鍋100的鍋控制器150為鍋灶裝置的主控制器,燃氣灶200的灶控制器220為燃氣灶裝置的從控制器,灶控制器220受鍋控制器150的控制信號所控制。鍋控制器150內置有用于烹飪食物的烹飪程式。鍋控制器150基熱電偶130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及從烹飪程式獲取的鍋溫度的設定值,生成包括烹飪所需火力大小相應的控制信號,并把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灶控制器220,灶控制器220根據所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用于操縱電控燃氣閥的閥開度,改變被輸送到燃燒器211的燃氣流量,調整燃燒器211火力的大小,使鍋溫度的測量值和鍋溫度的設定值相當,直至烹飪程式被鍋控制器150執(zhí)行完,完成食物的烹飪。在烹飪過程中,鍋控制器150基于溢鍋傳感器的檢測信號,當確定溢鍋發(fā)生或溢鍋條件具備時,作出溢鍋狀態(tài)的判定,并生成包括所需火力減小的控制信號,操縱灶控制器220減小燃氣灶的火力,并對溢鍋進行計數(shù)。當溢鍋次數(shù)大于溢鍋閾值,如3次時,鍋控制器150修改烹飪程式,將減小烹飪程式中的溫度偏移值,或/和減小當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以減少或避免溢鍋發(fā)生。接下來,以上述提及的第一種烹飪程式(不采用溫度偏移值參數(shù))為例,將本實施方式的鍋灶裝置自動烹飪食物的控制原理及過程,具體如下所述。s1:食材準備。打開智能鍋100的鍋蓋,將準備好的食材放入鍋內,蓋上鍋蓋。s2:選擇烹飪方式。通過智能鍋100握柄120上的按鍵或移動終端手機選取與待烹飪食物相對應的烹飪方式,鍋控制器150從其存儲器中讀取相應的烹飪程式。s3:點火烹飪。智能鍋100被設有“自動”和“手動”兩種烹飪方式。選擇“自動”烹飪方式,確認點火,智能鍋100生成控制信號操縱燃氣灶200“點火”,燃氣灶200的燃氣燃燒,加熱智能鍋100。在每個采樣/控制周期,鍋控制器220基于鍋溫度的測量值及鍋溫度的設定值,生成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到灶控制器220,灶控制器220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用以操縱電控燃氣閥總成212,改變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開度,控制灶氣灶200的火力大小,使熱電偶130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烹飪程式中鍋溫度的設定值,直到烹飪方式被執(zhí)行完,即完成食物的烹飪。s4:出鍋。當烹飪方式被鍋控制器150執(zhí)行完時,鍋控制器150生成控制信號用于驅動轟鳴器發(fā)出聲光報警,警示用戶可以取出智能鍋100內的食物。若用戶長時間不取食物,鍋控制器150將依照程式參數(shù)中的“保溫溫度”的設定值,操縱燃氣灶對鍋具加熱,使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和保溫溫度的設定值相當,食物更適合于隨時食用。上述s3步中,鍋灶裝置烹飪食物,智能鍋操控燃氣灶點火、調整火力大小,使鍋體溫度的測量值達到鍋溫度的設定值,其自動控制過程如下述:所述第一種烹飪程式的程式表包括7個程式步,鍋控制器依次執(zhí)行各個程式步。其中第1程式步和第2程式步,燃氣灶的火力控制方式被鍋控制器150設為功率控制;其中第3-第7程式步,燃氣灶的火力控制方式被鍋控制器150設為溫度控制。燃氣灶200被智能鍋100操縱點火后,鍋控制器150執(zhí)行程式表的第1程式步,第1程式步采用功率控制,第1程式步的功率比的設定值為90%、溫度的設定值為60℃,功率比在此可理解為電控燃氣閥的閥開度,在每個控制(/采樣)周期,鍋控制器150所獲取的功率比設定值為90%,基于所獲取的功率比的設定值,鍋控制器150生成包括火力大小的控制信號,并發(fā)送給灶控制器220,灶控制器220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操縱電機驅動電路驅動電機轉動,驅動電機驅動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桿轉動,改變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開度,使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開度為90%,對鍋具進行大火加熱,使鍋具快速升溫。鍋控制器150采集熱電偶130的檢測信號,獲取鍋溫度的測量值,當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第1程式步的溫度的設定值60℃時,鍋控制器150結束對第1程式步的執(zhí)行,轉為執(zhí)行第2程式步。第2程式步采用功率控制,第2程式步的功率比的設定值為60%、溫度的設定值為80℃,表示在第2程式步的設定時間段內,功率比的設定值從90%斜坡下降到60%。在該第2程式步的每個控制周期,利用線性內插值的方法,鍋控制器150從第2程式步中獲取功率比的設定值,基于所獲取的功率比的設定值,例如,采樣周期15s,在第2程式步的第6個控制周期,即1分30秒對應的控制周期,所獲取的功率比設定值為75%,鍋控制器150基于該75%功率比的設定值生成包含火力大小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灶控制器220,灶控制器220根據所接收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操縱電機驅動電路驅動電機轉動,驅動電機驅動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桿轉動,改變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開度,使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開度為75%,逐漸減少對智能鍋100加熱的火力,智能鍋升溫速率減緩,可以避免熱慣性所導致的溢鍋及糊鍋。同時,鍋控制器150獲取熱電偶130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并將鍋溫度的測量值和第2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80℃進行比較,當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第2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80℃時,智能鍋所需火力的控制方式將由功率控制轉換為溫度控制,鍋控制器150結束對第2程式步的執(zhí)行,并執(zhí)行第3程式步,程式表的第3程式步,采用溫度控制方式控制燃氣灶火力的大小,來加熱智能鍋,使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鍋溫度的設定值。第3程式步至第7程式步的火力控制方式為溫度控制。在溫度控制方式下,烹飪程式中的功率比的設定值無效,在每個控制/采樣周期,鍋控制器150獲取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并利用線性內差值的方法從烹飪程式中獲取鍋溫度的設定值以及火力控制方式的設定值?;鹆刂品绞降脑O定值為溫度控制,鍋控制器150將所獲取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和鍋溫度的設定值進行比較處理,當鍋溫度的測量值小于鍋溫度的設定值時,鍋控制器150經運算生成包括增大燃氣灶200火力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灶控制器220,灶控制器220根據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并發(fā)送給電機驅動電路,驅動電機轉動,帶動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桿轉動,將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開度調大,增大流通的燃氣流量,增加燃燒器211的火力,以使智能鍋的溫度升高,直到熱電偶130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和所獲取的鍋具溫度的設定值相當;當所采集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大于所獲取的鍋溫度的設定值時,鍋控制器150經運算生成包括使燃氣灶200火力減小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灶控制器220,灶控制器220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并發(fā)送給電機驅動電路,驅動電機反向轉動,帶動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桿反向轉動,將燃氣閥本體2122的閥開度調小,減小流通的燃氣流量,減小燃燒器211的火力,使智能鍋的溫度降低,直到所采集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和鍋具溫度的設定值相當。鍋控制器150依次執(zhí)行烹飪程式中的各個程式步,基于鍋溫度的測量值和設定值生成控制信號,操縱灶控制器220改變流通然氣閥本體的流量,調整燃燒器211火力的大小,使熱電偶130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和鍋溫度的設定值相當。當烹飪程式被鍋控制器150執(zhí)行完后,一次烹飪完成,鍋控制器150生成警報信號,觸發(fā)報警器發(fā)出轟鳴聲,告知用戶,可以享用美食。在上述烹飪過程中,在每個控制/采樣周期,灶控制器220采集火焰檢測針214的檢測信號,灶控制器220基于火焰檢測針214的檢測信號進行處理,當確定燃燒器211的火焰已經熄滅,且未接收來自鍋控制器150發(fā)出的熄火信號,即烹飪程式未被執(zhí)行完時,灶控制器220生成控制信號用以操縱點火針213對燃燒器211進行點火,繼續(xù)烹飪食物,直至完成食物的烹飪;若多次點火未成功,則生成報警信號觸發(fā)報警,警示用戶參與處理,排除故障。在上述烹飪過程中,在每個控制/采樣周期,鍋控制器150獲取溢鍋傳感器140的檢測信號,基于溢鍋傳感器140的檢測信號進行溢鍋判斷,當作出溢鍋狀態(tài)的判斷時,鍋控制器150生成包括使燃氣灶火力減小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灶控制器220,灶控制器220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用于操控燃氣灶200減小火力,使智能鍋消除溢鍋,避免溢鍋繼續(xù)進行;同時鍋控制器150進行溢鍋計數(shù)。當溢鍋計數(shù)大于計數(shù)閾值,比如溢鍋計數(shù)大于3次時,特別是發(fā)生連續(xù)溢鍋計數(shù)時,鍋控制器150還進行了以下溢鍋處理。當溢鍋計數(shù)大于計數(shù)閾值時,鍋控制器150將從烹飪程式中所獲取的與溢鍋時刻所在控制周期相對應的鍋溫度的設定值與當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進行比較,并將所述的鍋溫度的設定值與當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作差值計算,該差值在此進行標識,如被標識為第1調整量值。當所獲取的與溢鍋時刻所在控制周期相對應的鍋溫度的設定值相對于當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較低時,例如,所述的鍋溫度的設定值與該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間相差5-10℃,表明烹飪程式中當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過高,此時,鍋控制器150減小烹飪程式中的溫度偏移值的設定值,使智能鍋100的被控目標溫度整體向下平移,降低鍋的被控目標溫度,以減少并消除溢鍋的發(fā)生。所述溫度偏移值的設定值的減小幅度可以參照第1調整量值進行確定,可選為第1調整量值的部分量值,如減小幅度取第1調整量值的1/3、1/2或2/3等。當所獲取的與溢鍋時刻所在控制周期相對應的鍋溫度的設定值相對于該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較高時,如所述的鍋溫度的設定值與當前程式步的溫度的設定值間相差2-5℃,即溢鍋時所對應的鍋溫度的設定值已接近當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時,鍋控制器150減小烹飪程式中當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以及減小其溫度設定值不小于該程式步溫度設定值的各個程式步的溫度的設定值,減小鍋溫度的被控溫度以及鍋溫度上升的速率,逐步減少燃氣灶的火力,減少直至消除溢鍋的發(fā)生。所述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的減小幅度可以參照第1調整量值來確定,可選為第1調整量值的部分量值,如減小幅度取值為第1調整量值的1/3、1/2或2/3等。需要說明的是,當溢鍋發(fā)生后,鍋控制器150還可以同時減小烹飪程式中溫度偏移值的設定值以及當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此種情況下為了避免超調,導致鍋的被控目標溫度過低,則溫度偏移值的減小幅度與程式步溫度設定值的減小幅度之和應小于第1調整量值。鍋控制器150對烹飪程式進行上述之一種的修改后,將溢鍋計數(shù)進行規(guī)0處理,恢復0值。鍋控制器150對烹飪程式進行修改后,如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或/和溫度偏移值的設定值進行減小修改后,鍋控制器150基于溢鍋傳感器的信號又作出溢鍋狀態(tài)的判斷,并進行溢鍋計數(shù),當溢鍋計數(shù)大于計數(shù)閾值時,鍋控制器150依上述方法再次修改烹飪程式,如此循環(huán)調整,直至烹飪程式被執(zhí)行完,完成整個烹飪過程。烹飪完成后,用戶可以保存鍋控制器150所修改的烹飪程式,以備下次使用。所述溢鍋傳感器150若選用所述的超聲波傳感器或光電傳感器時,溢鍋傳感器150檢測到鍋內液體表面的泡沫及泡沫高度或鍋蓋的運動狀態(tài),在溢鍋正真發(fā)生前作出了出溢鍋條件具備的判斷,并進行溢鍋處理,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溢鍋的發(fā)生。如,智能鍋100內液體表面產生并集聚泡沫,當泡沫的高度達到設定的高度閾值時,如泡沫頂端面接觸鍋蓋,則溢鍋趨勢產生,有發(fā)生溢鍋的可能,鍋控制器150作出溢鍋條件具備的溢鍋狀態(tài)的判斷,生成用以減小加熱火力的控制信號,并發(fā)送給灶控制器220,同時進行溢鍋計數(shù)。灶控制器220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用于降低燃氣灶200的火力,減少智能鍋100內產生的泡沫,避免溢鍋發(fā)生。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若采用“溫度偏移值”參數(shù),在自動烹飪的過程中,鍋控制器依次執(zhí)行烹飪程式的各個程式步,在每個控制周期,鍋控制器將鍋溫度的測量值同從烹飪程式中獲取的鍋溫度的設定值與溫度偏移值的和值相比較,在功率控制階段,當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當前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與溫度偏移值的和值時,則終止對該程式步的執(zhí)行;在溫度控制階段,基于鍋溫度的測量值以及獲取的鍋溫度的設定值與溫度偏移值的和值,進行運算處理生成控制信號調整燃氣灶火力的大小,使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所獲取的鍋溫度的設定值與溫度偏移值的和值,直至烹飪程式被控制器執(zhí)行完,完成食物的烹飪。本實施方式的鍋灶裝置包括智能鍋及燃氣灶。智能鍋包括鍋體、熱電偶、鍋控制器及烹飪程式,鍋體包括固定連接的鍋底部和鍋身部,熱電偶和鍋底部裝配,檢測鍋底部的溫度。燃氣灶包括燃燒器、電控燃氣閥及灶控制器,電控燃氣閥被裝配于燃燒器的進氣管路上,用于調整燃燒器火力的大小。鍋控制器與灶控制器通信連接,智能鍋和燃氣灶間相互傳輸信息,鍋控制器通過灶控制器操縱燃氣灶改變火力,達到鍋控制器所需的火力。利用燃氣灶裝置烹飪食物時,鍋控制器獲取與被烹飪食物相對應的烹飪程式,依次執(zhí)行烹飪程式中的各程式步。鍋控制器采集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及從烹飪程式中獲取鍋溫度的設定值,基于鍋溫度的測量值和鍋溫度的設定值進行處理,生成包括加熱鍋體所需火力大小的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fā)送給燃氣灶的灶控制器,灶控制器基于接收的控制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用以操縱電控燃氣閥的開度,改變燃氣的流量,調整燃氣灶火力的大小,使熱電偶所檢測的鍋溫度的測量值達到從烹飪程式獲取的鍋溫度的設定值,直至烹飪程式中配置的時間被執(zhí)行完,完成食物的烹飪。燃氣灶裝置的智能鍋和燃氣灶協(xié)同工作,鍋控制器操縱灶控制器調整燃氣灶火力的大小,使鍋溫度達到設定的溫度,實現(xiàn)自動烹飪食物,不需要用戶參與,用戶有無烹飪技能,均可以做出可口的食物。進一步地,鍋灶裝置還包括溢鍋傳感器140,鍋控制器150基于溢鍋傳感器140的檢測信號進行溢鍋判斷,當作出溢鍋狀態(tài)的判斷時,鍋控制器150操縱灶控制器220減小火力,使智能鍋消除溢鍋,并進行溢鍋計數(shù)。當溢鍋計數(shù)大于溢鍋閾值,如1次或3次時,鍋控制器減小烹飪程式中的溫度偏移值的設定值,或/和減小烹飪程式中與溢鍋發(fā)生相對應的程式步的溫度的設定值以及其溫度定值不小于該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的各個程式步溫度的設定值,以減少甚至避免溢鍋的發(fā)生。鍋控制器150可以自行優(yōu)化烹飪程式。進一步地,電控燃氣閥至少包括第1電控流量閥和第2電控流量閥,用于分別控制燃燒器內環(huán)火和外環(huán)火火力的大小,燃燒器均勻加熱智能鍋,使智能鍋中部和邊部的溫度更均勻,有利烹飪出更可口的食物;更適合烹飪有鍋巴的米飯和烙餅,使得鍋巴和餅子的色澤更均勻,鍋巴和餅子的中部不易焦糊。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其等效物界定。當前第1頁12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