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固體燃料活底燃燒爐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是一種燒固體燃料(如煤、煤制品、炭及炭制品等)的民用爐子,特別是一種可放在桌上使用并可直接放在別的爐灶上(如煤氣灶、煤油爐)引燃固體燃料的小型爐子。
以往的桌爐結構上沿用了傳統(tǒng)爐子形式,即爐體與爐底是一個整體,并在爐底下部側面開有爐門作進風口。
這種結構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點火不便、例如使用蜂窩煤餅必須先在煤氣灶上燒15分鐘左右方能燒紅點著后再移入桌爐內。費時、費能又操作不便。第二是爐子太高,上面還要放別的鍋子,吃用不便。因爐膛下面要留出足夠的高度供通風道及爐門用。第三是爐底溫度太高易燙壞桌面。主要是通風道開在爐底保溫層內,降低了絕熱性能;同時爐膛高溫通過爐門幅射到桌面。第四是制造不便、美觀性差。爐門及爐門框等要用鉚焊工藝,既麻煩又不美觀,且只適于金屬薄板外殼。陶瓷、搪瓷等材料就不太好采用,另外側面突出的爐門在餐桌上顯得也不太方便對稱。第五是不用時收藏不便,主要因為外表太臟,不能與其它餐具、鍋子等一起收藏在柜子內,即使用耐銹金屬做外殼,可以擦洗,但是在爐面板、爐口部位因經(jīng)常在火燒,溢鍋等惡劣條件下使用,難以擦洗干凈,除非能另配一個爐蓋遮住。
本發(fā)明針對以上各個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結構,下面結合附圖一,附圖二來詳細分析,附圖一是正面剖視圖,附圖二是點火示意圖。其中1——爐體外殼;2——爐體保溫層;3——爐面板;4——爐篦;5——爐膛;6——把手;7——爐體底面;A——爐體;B——爐底;8——爐底外殼;9——爐底保溫層;10——爐底支腳;11——把手;12——環(huán)型通風道;13——進風口;14——蜂窩煤并;15——煤氣灶。
其特點之一是將爐體部分(下簡稱A部)的底面7做成敞口式并與帶保溫層9的爐底部分(以下簡稱B部)單獨分開;A、B二部之間無固定連結;使用時二者可以自由地分離、組合;當爐體A部的外殼1座放在爐底B部的外殼8上時,就組合成一個爐子整體,這種結構形式可稱之為“活底燃燒爐”;而在A、B二部外殼的相互組合匹配部間有連通爐外空間到爐內環(huán)型通風道12的貫通空間13,該貫通空間13就構成了本爐的進風口。改變A、B二部的相對位置、貫通空間13的面積也就改變,進風口大小就改變從而調節(jié)了進風量。
這樣的進風口結構不同于傳統(tǒng)的“爐門”結構?!盃t門”結構有三個部分構成一是開在爐殼上,面積固定的開口叫“爐口”(開口不一定只是一個);二是單獨有一個能改變上述開口貫通空間面積的調節(jié)板,叫“爐門”;三是使上述開口與調節(jié)板能保持在某個相對位置上(而該相對位置可變)的連結部件,如爐門框滑槽。而本結構則取消了單獨的調節(jié)板(爐門),也可說是“無爐門的進風口結構”。
其特點之二是爐底B部的外殼8連同保溫層9等各部固定為一個整體,而且爐底的各部與爐體A的上口各部均相匹配,可以倒扣放在爐體A部上口兼做爐蓋。也可說是“活絡爐底兼作爐蓋”。
這樣的結構帶來了一系列好處。首先是解決了固體燃料的點火問題,只需先將煤餅14放在爐篦4上再將爐體A部整個放在煤氣灶15或煤油爐上加熱,因爐體底面7是敞口的,火焰可直接點燃煤餅14并預熱爐膛5。由于爐膛5的保溫作用很快就能點著。實測僅需一半時間,即煤氣灶上只需7~8分鐘即可點著煤并,十分方便、省時節(jié)能,值得一提的是該爐除了當桌爐用外,本身就可以單獨作為一種固體燃料的點火器,對于煤氣灶(或煤油爐)與煤爐二者間隔都要使用的用戶以及炊事用煤氣但取暖用煤爐的用戶尤為適合。第二是可以縮小爐子高度,因原來爐子的爐門及通風道是寬度較窄、高度較高,現(xiàn)在的進風口13及通風道12都是沿爐子整個周長分布,要達到原來那樣的進風面積只需占用很小的高度,爐子可以做得更矮,更小巧,可以只有普通湯盆的大小。第三是降低了爐底的桌面溫度,不僅因為爐底保溫層9上一無開孔二開缺口、無局部絕熱不良;而且狹小的環(huán)型間隙12使爐膛5內的高溫難以幅射到桌面上,另外進風冷空氣還均勻地冷卻著環(huán)型間隙12,熱量利用也較好。桌面溫度實測在60℃以下,完全可直接放在桌面上,第四是制造簡單、外形美觀,可廣泛利用各種材料做外殼,因為取消了爐門就省了七、八道工序;不必鉚焊,外殼是均勻對稱的。因此如金屬外殼只需沖壓成型,又省事又美觀,同時還可以采用搪瓷、陶瓷、菱苦土等非金屬材料做外殼,這些美觀又不會銹蝕的外殼放在餐桌上尤為合適。第五是爐底B部可兼作爐蓋,一物二用,既省錢又美觀,蓋住了爐面板、爐口及爐膛,外表就顯得很清潔,不用時可以與餐具、鍋子一起收藏在櫥、柜之中。
實施例見附圖三——組合一起時的半剖圖;附圖四——爐底爐體的底視圖。各標號意義同附圖一。其中1a——爐體外殼1的底部組合匹配平面;1b——爐體外殼1的底部組合匹配立面;8a——爐底外殼8的組合匹配平面;8b——爐底外殼8的組合匹配立面;13a——開在1a上的通氣孔;13b——開在8a上的配對通氣孔。
用鍍鋅鐵板制的爐體外殼1及爐底外殼8,在二外殼的組合匹配平面1a及8a上分別開有匹配的通氣孔13a及13b,13a及13b間面積可變的貫通空間13構成了進風口。其中13b是四個長方形孔,13a是四組通孔,每組各有幾個小圓孔共同對應一個13b的長方形孔。當13a的四組小孔全部位于13b的長方形孔內時,進風量最大;當相對旋轉爐體A和爐底B時,13a的小圓孔依次逐個被遮蓋,進風量逐漸減少。這樣,A部與B部相對轉動1/8周左右,能使進風量從最大調到最小,調節(jié)可以很精細、顯眼,同時,13b的長方形孔不沖成通孔而是沖壓成二側貫通的凸孔,保留住變形凸出部位用以安裝爐底把手11并兼作爐底支腳10,爐底B可倒扣在爐口部當蓋用,上述例子,實測用一只0.5公斤的蜂窩煤并,進風量最大時,可連續(xù)燒1.5~2小時,可燒開4暖并水;進風量最小時可慢火持續(xù)4~6個小時。
貫通空間13的形成并不只限于上述實施例的方法??梢栽诙鈿さ牧⒚?b及8b上分別開匹配孔,另外開孔的形狀可以是圓形、方形、長方形、腰圓形等各種形狀,匹配孔的大小、數(shù)量、分布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再則匹配孔可以是通孔,也可以不是通孔而是如實施例那樣的凸孔或百頁窗式孔,當然不是在外殼1和8上開匹配孔,而是用適當方法使外殼1和8組合匹配部之間形成一定大小的縫隙或空缺,用這種縫隙或空缺來構成貫通空間也同樣可以,總之只要能在外殼1及外殼8的相互組合匹配部間形成適當面積的連通爐外空間到爐內通風道的貫通空間構成進風口即可。
本燃燒爐有多種用途。
可以用于餐桌,起到暖鍋的作用,但是可以不限于用木炭,還可用成本低,來源廣的小煤球及蜂窩煤餅,而且火力強度及持續(xù)時間大大超過暖鍋。可借用現(xiàn)有的各種鍋子,所以制造成本遠低于暖鍋,無論家庭或飯店、餐館都可以用。
也可以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輔助用爐,特別在需用慢火燉、悶、熬各種食品、補品時更有獨到之處?;鹆揭欢〞r間逐漸自然熄滅,既安全又不用看管??稍谧郎蠠猛攴呕貦?、柜中,使用和存放均不占地方。
還可以作引燃煤或煤餅的點火器,對既用煤氣灶(或煤油爐)有時又用煤爐或用煤氣灶炊事而用煤取暖的用戶非常實用方便。
此外也可用于局部取暖,放在書桌上、手邊腳旁或暖房、孵房內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爐體底部為敞口,而帶保溫層的爐底與上述爐體間無固定連結,使用時二者可自由分離組合的固體燃料小型民用爐。其特征為由爐體外殼與爐底外殼的相互組合匹配部間連通爐外空間到爐內的貫通空間構成進風口。
2.如權利要求
1所述的爐子,其特征為由上述爐體與爐底各自外殼的組合匹配平面上所開的匹配通氣孔間的貫通空間構成進風口。
3.如權利要求
2所述的爐子,其特征為爐底外殼上所開通氣孔是若干個長方形孔,孔形是二側貫通的凸出孔;而爐體外殼上所開的通氣孔是若干組小孔,每組小孔對應于一個爐底外殼上匹配的長方形孔。
4.如權利要求
2所述的爐子,其特征為爐底外殼上開的是長方形通氣孔,孔形是二側貫通的凸出孔;其凸出部上裝有爐底把手并兼作支腳。
5.一種爐體底部為敞口,而帶保溫層的爐底與上述爐體間無固定連結,使用時二者可自由分離組合的固體燃料小型民用爐,其特征為上述爐底的各部均固定為一個整體且與上述爐體上口各部相匹配,可倒扣放在爐體上口兼作爐蓋。
專利摘要
一種固體燃料的小型民用爐。其爐體底部為敞口,而帶保溫層的爐底與爐體間無固定連結,可自由分離組合,由二者外殼相互組合匹配部間的貫通空間構成進風口。爐底可倒扣放在爐體上口兼做爐蓋,可直接放在桌上使用。燒煤或煤餅火力強、時間長;也可作固體燃料的點火器具??捎媒饘侔?、搪瓷、陶瓷等制作,小巧而美觀。
文檔編號F24B1/00GK86205036SQ86205036
公開日1987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1986年7月25日
發(fā)明者劉樹德 申請人:劉樹德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