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懸掛式轉盤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焙燒陶瓷制品的工業(yè)窯爐技術領域,確切地說它是一種半懸掛的園環(huán)窯腔與轉動的轉盤窯底為同一園心裝配的半懸掛式轉盤窯。
現有技術中最普遍采用遂道窯焙燒陶瓷制品,這種窯爐能源利用率低,無用耗能高,焙燒一公斤產品需要焙燒4~12公斤的匣缽及附屬窯具。焙燒窯車車體,占總耗能量的3.15~9.28%,由干窯車之間存在縫隙故車下散熱損失占總耗能量的5.91%以上,出窯物料帶走的熱量占總耗能量的8%以上;又由于遂道窯占地面積大必須單獨建廠房,因而與前道工序遠,不便于余熱綜合利用,而且半成品因運輸過程的損失大(3%~5%)制品質量不穩(wěn)定,因窯內溫差大(20℃-80℃,預熱帶高達700℃);燒成周期長(20-45小時)?,F有技術中推板窯和滾棒窯雖然比遂道窯熱能利用率高些,但因受高溫承受能力,窯腔尺寸限制適用性較小,特別是推板、滾棒破損嚴重,窯內故障頻繁,維修工作量大,成本高而未得到廣泛推廣。近年來輕體梭式窯發(fā)展較快,大有取代前面幾種窯爐之勢,但因間歇焙燒煙道熱損大(50%以上)冷卻熱能很難綜合利用而且也存在著焙燒硼板,支柱等無用能耗,單位耗能居高難下(8000kel/kg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熱效率高,故障率低,快速燒成,窯底既能深入窯腔,又能精確自由轉動的半懸掛式轉盤窯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方案實現的,它由窯體、窯體組合架、熱電偶、煙囪、引風機、風機、熱交換器、石英管、碳酸鋁纖維氈等組成,其特征在于窯體(8)為環(huán)形,其橫截面為n字形,窯體外側有支柱,窯體(8)內側窯壁通過懸掛螺栓(29)懸掛在由多根上橫梁(28)組成的傘狀支撐架上,窯體(8)上部裝有加熱風箱(40),加熱風箱(40)與噴咀(36)連通,環(huán)形窯體中心處有一垂直的中心軸(2),中心軸(2)上端與傘形支撐架連接,傘形支撐架另一端與窯體(8)外側支住連接,可轉動的窯底(11)與轉盤托架(5)相連,中心軸(2)下端裝有平面推力軸承(71)與調心軸承(70),還裝有推動轉盤的梯形螺母(3),轉盤托架(5)下裝棘爪(16),棘爪(16)與棘輪(18)相配合,轉盤托架(5)通過拉桿與變速箱(6)相連,電機(61)帶動變速箱(60)的齒輪轉動,窯體外部的引風機(53)通過管路與窯體外的多層轉盤干燥箱(50)相通,多層轉盤干燥箱(50)還通過管道與窯上的煙囪(56)相通。窯底(11)上有伸入窯腔的環(huán)狀凸起載物轉盤(12),窯底(11)兩側有耐溫密圈圈或砂封裝置。熱風管路上裝有熱交換器(42)。多層轉盤干燥箱(50)與引風機(53)和煙囪(56)相連的管道上均裝有閘門。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1、焙燒時不需要匣缽硼板托板節(jié)省了這些無用能耗。
2、因循回轉動的轉盤窯底始終暗藏在半懸掛的窯腔內,而且轉盤已組裝成整體,氈封、砂封易達到工藝要求窯底散熱較少。
3、由于該窯呈園形,占地面積較小而且集中,不需要單獨建立廠房直接安裝在前道工序附近,方便了能源的綜合利用,減少工序間的運輸破損。
4、窯內溫差小((5℃)保障產品的質量,這是因為窯底蓄熱較好截面小,氣體流動呈之字形加速對流傳熱。
5、因轉盤窯底可隨時快捷升降無匣燒成,易實現快速燒成,四小時以下即可完成一個周期。這個周期是倒焰窯的1/15,是隧道窯的1/10,是推板窯的1/4。
6、操作方便,易調控,勞動強度較小,裝與出在同一處,故障少,而且拆除故障簡便快捷。
7、適應性強,窯體可根據焙燒最高溫度選材,根據主要產品規(guī)格設計截面積。
8、組合裝配方便拆遷。該窯將以規(guī)范化系列化標準。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轉盤升降機構結構示意4為圖3A-A剖視圖。
圖5為圖3B-B剖視圖。
圖中1為軸承座,2為中心軸,3為梯型螺母,4、為升降滑套,5為轉盤托架,6為棘輪支撐架,7為轉盤調拉筋,8為窯體,9為氈封調整螺絲,10為氈圈(硅酸鋁氈),11為窯底托盤組合件,12為載物轉盤,13為輕質耐火磚,14為硅酸鋁纖維氈,15為硅質耐火板,16為棘爪,17為棘輪架高度調整螺絲,18為棘輪,19為拉桿,20為密封氈托環(huán),21為密封耐火氈,22為密封間隙調整螺栓,23為硅酸鋁纖維氈,24為耐火緊固件,25為絡鋼螺栓,26為輕質耐火磚,27為石英管,28為上橫梁,29為懸掛螺栓,30為軸承座,31為軸承,32為熱電偶,33為高溫帶探視孔,34為熱電偶,35為故障處理口,36為噴咀,37為熱風調控閥,38為噴火孔,39為故障處理口,40為加熱風箱,41為冷卻風調控閥,42為熱交換器,43為風機,44為熱電偶,45為熱抽出調控閥,46為冷風調控閥,47為進出產品口閘門,48為產品出裝位置,49安全門,50為多層轉盤干燥箱,51為干燥風箱風量閘門,52為散熱風量調控閘門,53為引風機,54為熱風入口,55為廢氣排出口,56為煙囪,57為煙道閘門,58為風機調控閘門,59為預熱帶調控閘門,60為減速箱,61為可調速電機,62為觀察孔,63為鋼珠,64為驅動臂連接板,65為滑套預緊固裝置,66為定位銷軸,67為鎖柱(限軸轉動),68為鍵,69為軸承,70為調心軸承,71為平面推力軸承,72為底托板,73為夾板,74為轉盤托架連接板,75為軸承襯套,76為棘輪盤。
本發(fā)明根據焙燒工藝特性及規(guī)律,力求布局合理,并采取組合裝配窯體,各部位力求重力對稱且均衡,用較輕的鋼材制做成支、撐、拉的結構形式,保障窯爐的穩(wěn)固性和精確度。本發(fā)明與現有各類窯爐的制做方法和工藝差別并不大,只是結構形式的不同,焊接工藝相對多,只要備齊附圖中零部件,參照附圖制做即可。安裝時,中心軸在傘形支架和窯體組合架支撐下調整好垂直度,組合架在懸掛螺栓的作用下和架體內環(huán)壁的支承下保持平衡,若干個組合架裝配后構成一個以中心軸為園心的半懸掛環(huán)狀窯體架,窯體架根據工藝要求裝配成輕體保溫磚、耐溫氈等為材料的Ⅱ字形窯腔,中心軸上裝配著梯形螺母(3),升降滑套(4),轉盤托架(5)、窯底托盤組合件(11)棘輪(18),棘爪(16)、驅動裝置、可調速電機(61)、減速箱(60)及窯底隔熱層。上述零件裝配后構成以中心軸為園心的環(huán)狀凸起轉盤窯底,即能間歇驅動(同一直徑上兩點同時受力)又能升降窯底。
使用時,進出產品口閘門(47),取出已焙燒好的制品,從多層轉盤干燥箱(50)內拿出待燒的坯體,裝成剛剛產品出裝位置(48)的窯盤上。產品沿逆時方向平穩(wěn)轉動進入頂熱帶該地段熱源來自風機(43)從冷卻帶抽來的熱風將坯體迅速加熱,坯體繼續(xù)前進溫度逐漸增高,頂熱帶的溫度曲線,壓力曲線由排列在預熱帶窯墻煙氣支管散熱風量調控閘門(52)實施。燒成帶的長度,噴咀(36)設置的間距,數量由主導制品種類確定,燃料的供氧來自熱交換器(42)、供給熱電偶(44)反映窯內的溫度數據,操作者可調過調節(jié)噴槍閥門調整窯內的溫度。操作者可通過設在窯周若干個觀察孔(62)隨時查看窯內坯體情況,如果發(fā)現坯體傾斜,倒落,則可在故障處理口(35)、(39)迅速拆除。制品燒結后進入冷卻帶通急冷區(qū)急冷的速度由熱風吸出閘門及冷卻風閘門調控。急冷區(qū)(800℃以前)制品又通過一段緩降過程,最后從產品出裝位置(48)出窯,完成全過程。
上述是焙燒制品的一般過程,至于燒成的溫度、轉盤的速度,窯襯各段的材料選配等要根據資金場地、產量、制品的最大體積等因素來決定。一般來說6米直徑的半懸掛轉盤展開長度已達到通推板窯的長度(12米~18米左右)
權利要求
1.半懸掛式轉盤窯,它由窯體、窯體組合架、熱電偶、煙囪、引風機、風機、熱交換器、石英管、碳酸鋁纖維氈等組成,其特征在于窯體(8)為環(huán)形,其橫截面為n字形,窯體外側有支柱,窯體(8)內側窯壁通過懸掛螺栓(29)懸掛在由多根上橫梁(28)組成的傘狀支撐架上,窯體(8)上部裝有加熱風箱(40),加熱風箱(40)與噴咀(36)連通,環(huán)形窯體中心處有一垂直的中心軸(2),中心軸(2)上端與傘形支撐架連接,傘形支撐架另一端與窯體(8)外側支住連接,可轉動的窯底(11)與轉盤托架(5)相連,中心軸(2)下端裝有平面推力軸承(71)與調心軸承(70),還裝有推動轉盤的梯形螺母(3),轉盤托架(5)下裝棘爪(16),棘爪(16)與棘輪(18)相配合,轉盤托架(5)通過拉桿與變速箱(6)相連,電機(61)帶動變速箱(60)的齒輪轉動,窯體外部的引風機(53)通過管路與窯體外的多層轉盤干燥箱(50)相通,多層轉盤干燥箱(50)還通過管道與窯上的煙囪(56)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懸掛式轉盤窯,其特征在于窯底(11)上有伸入窯腔的環(huán)狀凸起載物轉盤(12),窯底(11)兩側有耐溫密圈圈或砂封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懸掛式轉盤窯,其特征在于熱風管路上裝有熱交換器(4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懸掛式轉盤窯,其特征在于多層轉盤干燥箱(50)與引風機(53)和煙囪(56)相連的管道上均裝有閘門。
全文摘要
半懸掛式轉盤窯,它解決了現有陶瓷制品窯爐能耗浪費嚴重,窯內溫差大,故障多,燒成周期長等問題。它是由半懸掛式的窯體與轉動的窯底組合裝配在同一中心立軸上,窯底轉盤即能根據制品高度快捷升降伸入窯腔的高度而改變窯腔截面積又能自由轉動,這種結構的特殊功能為取消焙燒窯具的無用耗能并避免載物體脫離窯腔散熱損失、降低窯內溫差,實現快速燒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外本窯還具有運行穩(wěn)定,調控維修方便,造價低,占地少,便于搬遷的特點,適合于所有陶瓷制品的焙燒。
文檔編號F27B13/00GK1236885SQ9811401
公開日1999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1998年5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5月25日
發(fā)明者王樹林 申請人:王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