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包括兩端均開口的筒體,所述筒體的外圓周上設有傳動齒,筒體的內腔壁上設有螺旋狀導料筋,筒體的左端端口壁上均布有四根導料板。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炒茶效率高。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
[0001]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
[0002]
【背景技術】:
茶葉炒干是通過高溫蒸發(fā)鮮茶葉中的水分,使得茶葉變軟,便于理條、整形或揉捻,同時將鮮茶葉中的青澀味散發(fā)出去,同時亦可破壞和鈍化鮮茶葉中的氧化酶活性。
[0003]現(xiàn)有的炒干機中的滾筒在炒茶葉時,茶葉在滾筒內發(fā)生圓周方向的翻轉而不進行軸線方向的移動,在卸料時,需借助其他工具將滾筒內的茶葉扒出來,增加勞動時間。
[0004]因此,確有必要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改進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
[0005]
【發(fā)明內容】
: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
[0006]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有:一種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包括兩端均開口的筒體,所述筒體的外圓周上設有傳動齒,筒體的內腔壁上設有螺旋狀導料筋,筒體的左端端口壁上均布有四根導料板。
[0007]進一步地,所述筒體上設有散熱槽孔,所述散熱槽孔上設有濾網(wǎng)。
[0008]進一步地,所述筒體上設有滾輪槽。
[0009]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炒茶效率高。
[0010]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滾筒主視圖。
[0011]圖2為本發(fā)明滾筒左視圖。
[0012]圖3為本發(fā)明滾筒三維結構圖。
[0013]圖4為本發(fā)明滾筒在茶葉炒干機中的應用結構圖。
[00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5]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fā)明一種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包括兩端均開口的筒體22,筒體22的外圓周上設有傳動齒220,在筒體22的內腔壁上設有螺旋狀導料筋223,筒體22的左端端口壁上均布有四根導料板224。
[0016]在筒體22上設有散熱槽孔225,散熱槽孔225上設有濾網(wǎng)。
[0017]在筒體22的兩端設有滾輪槽226。
[0018]如圖4,將本發(fā)明滾筒置于茶葉炒干機中保溫桶21內,且筒體22的兩端均伸出保溫桶21外,筒體22上的兩滾輪槽226支承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輪31上,在電機33的驅動下,筒體22在保溫桶21內轉動。本發(fā)明筒體22的左端為茶葉出料口,右端為茶葉進料口,在炒茶時,將茶葉置于筒體22內,向保溫桶21內通入蒸汽用以加熱筒體22,筒體22內的導料筋223有利于茶葉在筒體22內移動,導料板224有利于茶葉在筒體22上的卸出。散熱槽孔225便于熱量進入筒體22內,濾網(wǎng)能夠有效的防止茶葉漏至保溫桶21內。
[0019]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端均開口的筒體(22),所述筒體(22)的外圓周上設有傳動齒(220),筒體(22)的內腔壁上設有螺旋狀導料筋(223),筒體(22)的左端端口壁上均布有四根導料板(224)。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22)上設有散熱槽孔(225),所述散熱槽孔(225)上設有濾網(wǎng)。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茶葉炒干機中的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22)上設有滾輪槽(226)。
【文檔編號】A23F3/06GK105928343SQ201610275745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9日
【發(fā)明人】陳美成
【申請人】鎮(zhèn)江蘇峰茶業(y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