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流式濕熱空氣換熱機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換熱器,尤其能對室內空氣進行高效換氣、換熱的機芯。
[0002]【背景技術】、
[0003]目前公知的空氣換熱器機芯都是由鋁箔或紙交叉折疊而成,稱為交叉流換熱器,每一片散熱板把氣流分成惹干細小的流束,又由于室內空氣的排出與室外空氣的進入在機內是交叉式換熱的,造成每一細小流束的換熱效率都不同,因此使整機的換熱效率低,目前實際換熱效率只能達到55%左右。
【發(fā)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xiàn)有換熱器機芯效率低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換熱機芯,該機芯能將排出的濕熱空氣與進入的冷空氣高效的熱量交換,效率可達90%以上。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若干塊散熱板R與散熱板L交替的疊在一起,R板與L板互不相通,形成R-L-R-L-R-L……的結構形式,構成換熱機芯。散熱板R與散熱板L上分布若干條導流筋及若干個擾流錐形凸凹體,R板與L板的擾流錐形凸凹體交錯排列,R板與L板的縱向有與錐形凸凹等高的L型翻邊,橫向有%長Z型翻邊。熱空氣從散熱R板端面進氣口進入,從R板另一端面排氣口排出,導流筋將流動的熱空氣均勻分布,熱空氣將與之接觸的散熱板R與L加熱,錐形擾流凸凹是為了增加熱空氣與加熱板的接觸和穩(wěn)定R板與L板的間隙。同理,冷空氣從散熱L板的端面進氣口進入,從L板另一端面排氣口排出,因R板進氣口與L板進氣口相對,兩組氣流以對流方式在機內流動,所以稱為對流式,在機內冷、熱空氣經(jīng)散熱板進行熱量交換。從R板進入的熱空氣以冷的狀態(tài)排出,進入L板的冷空氣以熱的狀態(tài)排出,完成冷熱空氣在機內不斷的交換。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端面進出的對流方式,實現(xiàn)兩組空氣在機內高效率的進行冷、熱交換。
【附圖說明】
[000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09]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10]圖3是圖1的右視圖。
[0011]圖4是圖1序號1(R板)的主視圖。
[0012]圖5是圖4的A-A剖視圖。
[0013]圖6是圖4的俯視圖。
[0014]圖7是圖1序號2(L板)的主視圖
[0015]圖8是圖7的仰視圖。
[0016]圖9是圖7的B-B剖視圖。
[0017]圖中:1.R板,2.L板,3.蓋板,4.L板進風口,5.導流筋,6.導流筋,7.導流筋,8.R板出風口,9.R板進風口,10.導流筋,11.L板出風口,12.錐形擾流凸凹,13錐形擾流凸凹。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在圖1實施例中,若干塊R板(I)與L板(2),交替疊置與蓋板(3 )共同焊接或粘接為一整體,散熱板R與L互不相通。
[0019]在圖2中,散熱板R(I)的出風口(2)與散熱板L(2)的進風口( 11)在端面的同一方向。
[0020]在圖4實施例中,室內熱風(J)由導流筋(7)、(10)分3路,也可分成多路進入機芯內,在機芯內熱空氣經(jīng)錐形擾流凸凹(12)的干涉與散熱板充分接觸,把熱量傳給相鄰的散熱板,隨著熱空氣的流動,溫度不斷下降,最后從出口(C)排出(圖中箭頭為空氣流動方向)。
[0021]在圖7實施例中,室外冷風(Y)由導流筋(5)、(6)分3路也可分成多路,進入機芯內,在機芯內冷空氣經(jīng)錐形擾流凸凹(13)的干涉與散熱板充分接觸,與相鄰的散熱板進行熱量交換,隨著冷空氣的流動,溫度不斷上升,最后從出口(U)排出。
【主權項】
1.一種空氣換熱器機芯,若干塊R型散熱板與L型散熱板交替相連,R板的錐形凸凹與L板相接,L板的錐形凸凹與R板相接,經(jīng)粘接或焊接結合,其特征是:若干塊交替相連的R型板與L型板之間互不相通,互相支撐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機體。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換熱器機芯,其特征是:散熱板L的進風口與散熱板R的出風口在端面的同一方向。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換熱器機芯,其特征是:散熱板R與散熱板L都有導流筋和相互交錯的錐形擾流凸凹。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換熱器機芯,其特征是:R板與L板縱向有與錐形凸凹等高的L型翻邊,橫向各有y2與錐形凸凹等高的Z型翻邊。
【專利摘要】一種空氣換熱器機芯,它是由若干塊帶有導流筋和錐形擾流凸凹的散熱板R(1),與若干塊帶有導流筋和錐形擾流凸凹的散熱板L(2)交替疊置,再與蓋板3共同粘接或焊接構成換熱機芯。L板的進風口與R板的出風口在端面的同一方向。兩組氣流以對流方式在機內流動,所以該機芯能高效的將排出的空氣與進入的空氣進行熱量交換。
【IPC分類】F28D9/00, F28F3/08, F28F9/22
【公開號】CN205332870
【申請?zhí)枴緾N201620005172
【發(fā)明人】景霞
【申請人】景霞
【公開日】2016年6月22日
【申請日】2016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