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塵排出裝置及節(jié)能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灰塵排出裝置及節(jié)能灶,屬于灶具領域,包括儲灰盒和燃燒板,儲灰盒為U型盒且圍成頂部開口的儲灰腔,燃燒板設置于儲灰盒一端的頂部,燃燒板上設置有多個風孔,燃燒板的底部設置支撐結構。本灰塵排出裝置采用儲灰盒和燃燒板相結合的結構,具有強度高不易變形,可以輕松實現(xiàn)灰塵的存儲和排出的特點;本節(jié)能灶具有在燃燒室內放置上述灰塵排出裝置的結構,具有排灰簡單方便的特點,有效彌補了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
【專利說明】
灰塵排出裝置及節(jié)能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灶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灰塵排出裝置及節(jié)能灶。
【背景技術】
[0002]節(jié)能灶,同一時間同一環(huán)境,對比傳統(tǒng)灶具,相對節(jié)能的灶具,根據用途又分為家用節(jié)能灶和商用節(jié)能灶。
[0003]但是,現(xiàn)有的節(jié)能灶的燃燒室內通常只設置有一塊帶有多個風孔的鋼板,燃料燃燒后形成的灰塵就堆積在上述鋼板上,清理和排出非常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灰塵排出裝置及節(jié)能灶,以改善上述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6]本灰塵排出裝置包括儲灰盒和燃燒板,儲灰盒為U型盒且圍成頂部開口的儲灰腔,燃燒板設置于儲灰盒一端的頂部,燃燒板上設置有多個風孔,燃燒板的底部設置支撐結構。
[0007]作為優(yōu)選的,支撐結構為U型鋼條,U型鋼條一端與儲灰盒對應燃燒板的部位連接,U型鋼條與燃燒板共同圍成長方體形的助燃腔。
[0008]將支撐結構設置為U型鋼條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提高本灰塵排出裝置的結構強度,另一方面保證助燃腔的結構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空氣能通過助燃腔和風孔與燃料混合,實現(xiàn)燃料的充分燃燒。
[0009]在本灰塵排出裝置的實際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可以采用各種加工方法,只要能保證結構的穩(wěn)定性即可。作為優(yōu)選的,儲灰盒、燃燒板以及U型鋼條一體成型。
[0010]采用一體成型的目的在于其具有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且獲得的成品力學性能優(yōu)良的特點。
[0011]本節(jié)能灶包括加料裝置、與加料裝置連通的燃燒室以及設置于燃燒室上方的灶臺本體,灶臺本體內設置有儲水腔、加熱腔、爐心以及儲灰腔,儲水腔連通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加熱腔的頂部設置有炊具安裝部,爐心的底部與燃燒室連通,頂部與加熱腔連通,節(jié)能灶還包括上述的灰塵排出裝置,灰塵排出裝置放置于燃燒室內,燃燒室開設有與灰塵排出裝置匹配的取放口。
[0012]本節(jié)能灶采用在燃燒室內放置上述灰塵排出裝置的結構,灰塵排出裝置結構穩(wěn)定,不易變形,且可以臨時存儲灰塵,用戶可以輕松地將其取出燃燒室以清除存儲的灰塵,操作起來非常方便。
[0013]作為優(yōu)選的,節(jié)能灶還包括供氧裝置,供氧裝置包括鼓風機和第一通氣管,第一通氣管一端與鼓風機連通,另一端與燃燒室連通。
[0014]設置供氧裝置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空氣與燃料的混合,保證燃燒的充分性,減少灰塵的產生。
[0015]作為優(yōu)選的,爐心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氣孔,爐心的外壁上套設有套筒,套筒的內壁和爐心的外壁之間形成上下封口的環(huán)形腔,環(huán)形腔與多個氣孔連通,供氧裝置還包括第二通氣管,第二通氣管一端與鼓風機連通,另一端與環(huán)形腔連通。
[0016]設置第二通氣管的目的在于提高爐心內的氧氣含量,促進火焰與空氣的混合,保證其充分燃燒,從而盡可能減少灰塵的產生,保證火焰對炊具和蒸汽發(fā)生室的加熱效果。
[0017]作為優(yōu)選的,加料裝置包括料斗和螺旋輸送機,螺旋輸送機包括輸送管、轉動連接于輸送管內的螺旋葉片以及驅動螺旋葉片轉動的電機,輸送管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進料口與料斗連通,出料口與燃燒室連通。
[0018]這樣設置加料裝置的目的在于其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可以有效實現(xiàn)燃料的輸送,從而保證火焰的穩(wěn)定性。
[0019]作為優(yōu)選的,供氧裝置還包括第三通氣管,第三通氣管一端鼓風機連通,另一端與輸送管連通。
[0020]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使得鼓風機產生的空氣可以先進入輸送管與燃料充分混合,之后燃料進入燃燒室就能充分地燃燒,一方面減少煙氣的產生,節(jié)省燃料,另一方面可以實現(xiàn)整個節(jié)能灶優(yōu)良的加熱效果。
[0021]作為優(yōu)選的,蒸汽發(fā)生室內設置有換熱裝置,換熱裝置包括換熱管,換熱管包括進水端和出水端,進水端和出水端均伸出蒸汽發(fā)生室。
[0022]設置換熱管的目的在于可以有效回收蒸汽發(fā)生室內熱水的熱量,并將回收的這部分熱量加以利用,從而達到節(jié)約熱能的目的。
[0023]作為優(yōu)選的,換熱管呈螺旋狀,其軸心線垂直于水平面。
[0024]采用螺旋狀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延長冷水在換熱管中的流動路程,從而促進換熱的充分性,保證熱量的充分回收;設置軸心線垂直于水平面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蒸汽發(fā)生室的內部空間,方便換熱管的位置設置。
[002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灰塵排出裝置采用儲灰盒和燃燒板相結合的結構,具有強度高不易變形,可以輕松實現(xiàn)灰塵的存儲和排出的特點;本節(jié)能灶具有在燃燒室內放置上述灰塵排出裝置的結構,具有排灰簡單方便的特點,有效彌補了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
【附圖說明】
[002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002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灰塵排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節(jié)能灶的剖視圖;
[003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節(jié)能灶的正視圖。
[0031]附圖標記匯總:
[0032]料斗100;電機110;輸送管120;
[0033]燃燒室200;儲灰盒210;燃燒板220;
[0034]風孔230;助燃腔240;灶臺本體300;
[0035]加熱腔310;蒸汽發(fā)生室320;爐心330;
[0036]儲灰腔340;套筒370;風機400;
[0037]第一通氣管410;第二通氣管420;
[0038]第三通氣管430。
【具體實施方式】
[0039]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4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41]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42]參照圖1,本灰塵排出裝置包括儲灰盒210和燃燒板220,儲灰盒210為U型盒且圍成頂部開口的儲灰腔340,燃燒板220設置于儲灰盒210—端的頂部,燃燒板220上設置有多個風孔230,燃燒板220的底部設置支撐結構。
[0043]其中,儲灰盒210和燃燒板220的材質相同,均為碳鋼材質,碳鋼具有成本低廉,強度高的特點;儲灰盒210呈長條形且橫截面為U型,故命名為U型盒,橫截面指的是垂直于儲灰盒210長度方向的平面;儲灰盒210遠離燃燒板220的一端設置有把手,把手為鋼條且;兩端分別連接于儲灰盒210兩側壁的內表面上,以便本灰塵排出裝置的取放;燃燒板220為長方形板,長方形板的一短邊與儲灰盒210—端的頂部連接,且長方形板平行于儲灰盒210底部;風孔230為圓形孔且多個風孔230均勻排布于燃燒板220上;支撐結構用于支撐燃燒板220,從而保證其水平放置時的穩(wěn)定性。
[0044]本灰塵排出裝置的工作原理和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將本灰塵排出裝置放置于節(jié)能灶的燃燒室200內,之后燃料就會被推送到燃燒板220上進行燃燒;之后,燃燒產生的灰塵會被后續(xù)的燃料繼續(xù)推送從而落入儲灰盒210內進行臨時存儲,當儲灰盒210內的灰塵積累到一定量時,用戶可以將整個灰塵排出裝置從燃燒室200取出,倒出里面的灰塵后,重新放入燃燒室200內即可。
[0045]現(xiàn)有的節(jié)能灶的灰塵排出結構大多只是一塊平整多孔的燃燒板220,且上述燃燒板220是固定設置于燃燒室200內的,燃燒一段時間后,上述灰塵排出結構就容易發(fā)生變形,同時,燃燒產生的灰塵會堆積在燃燒板220上,清理和排出均非常麻煩。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方案提供的灰塵排出裝置采用儲灰盒210和燃燒板220相結合的結構,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力學強度,有效防止變形,而且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方便灰塵的排出。
[0046]本實施例中,支撐結構為U型鋼條,U型鋼條一端與儲灰盒210對應燃燒板220的部位連接,U型鋼條與燃燒板220共同圍成長方體形的助燃腔240。
[0047]其中,U型鋼條的形狀和尺寸與U型盒相同,且U型鋼條和U型盒之間設置有隔板,隔板將U型盒的儲灰腔340和助燃腔240分隔為兩個獨立的腔體,以避免兩個腔體相互影響;多個風孔230分別與助燃腔240連通,以保證空氣能夠通過風孔230與燃料接觸混合。
[0048]將支撐結構設置為U型鋼條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提高本灰塵排出裝置的結構強度,另一方面保證助燃腔240的結構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空氣能通過助燃腔240和風孔230與燃料混合,實現(xiàn)燃料的充分燃燒。
[0049]在本灰塵排出裝置的實際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可以采用各種加工方法,只要能保證結構的穩(wěn)定性即可。本實施例中,儲灰盒210、燃燒板220以及U型鋼條一體成型。
[0050]其中,儲灰盒210、燃燒板220以及U型鋼條采用一塊鋼板通過彎折機彎折成型。
[0051]采用一體成型的目的在于其具有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且獲得的成品力學性能優(yōu)良的特點。
[0052]參照圖2-3,本節(jié)能灶包括加料裝置、與加料裝置連通的燃燒室200以及設置于燃燒室200上方的灶臺本體300,灶臺本體300內設置有儲水腔、加熱腔310、爐心330以及儲灰腔340,儲水腔連通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加熱腔310的頂部設置有炊具安裝部,爐心330的底部與燃燒室200連通,頂部與加熱腔310連通,節(jié)能灶還包括上述的灰塵排出裝置,灰塵排出裝置放置于燃燒室200內,燃燒室200開設有與灰塵排出裝置匹配的取放口。
[0053]其中,本節(jié)能灶的燃料主要為生物質燃料,包括破碎的秸桿、甘蔗渣、鋸末等農業(yè)廢棄物,具有綠色環(huán)保節(jié)能的特點;炊具安裝部為開設于灶臺本體300上表面的凹槽,炊具安裝部的形狀和尺寸與炊具的形狀尺寸匹配,以便炊具的放置;加熱腔310、爐心330以及儲灰腔340從上到下依次連通,加熱腔310呈環(huán)形,且截面整體呈三角形,截面指的是加熱腔310的軸心線和徑向線所在的平面;爐心330為上下開口的圓管結構且呈倒立的圓臺狀,以實現(xiàn)集火效果,爐心330下部位于儲灰腔340內,上部進入加熱腔310內;所述儲灰腔340的壁上設置有灰塵出口和用于遮擋灰塵出口的門,上述門是可開閉的,當灰塵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打開門即可將灰塵掏出。
[0054]本節(jié)能灶采用在燃燒室200內放置上述灰塵排出裝置的結構,灰塵排出裝置結構穩(wěn)定,不易變形,且可以臨時存儲灰塵,用戶可以輕松地將其取出燃燒室200以清除存儲的灰塵,操作起來非常方便。
[0055]本實施例中,具有排灰功能的節(jié)能灶還包括供氧裝置,供氧裝置包括鼓風機400和第一通氣管410,第一通氣管410—端與鼓風機400連通,另一端與燃燒室200連通。
[0056]其中,鼓風機400為現(xiàn)有技術,其通過螺栓安裝于燃燒室200的底部;第一通氣管410為剛性的金屬管,以保證其結構穩(wěn)定性和安裝穩(wěn)定性。
[0057]設置供氧裝置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空氣與燃料的混合,保證燃燒的充分性,減少灰塵的產生。
[0058]本實施例中,爐心330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氣孔,爐心330的外壁上套設有套筒370,套筒370的內壁和爐心330的外壁之間形成上下封口的環(huán)形腔,環(huán)形腔與多個氣孔連通,供氧裝置還包括第二通氣管420,第二通氣管420—端與鼓風機400連通,另一端與環(huán)形腔連通。
[0059]其中,套筒370的內壁和爐心330的外壁之間焊接有多根連接條,多根連接條沿圓周方向均勻間隔排列,以實現(xiàn)兩者的穩(wěn)定連接;第二通氣管420采用軟管設計,以提高其位置布置的靈活性;第二通氣管420連通于環(huán)形腔的底部,空氣經過第二通氣管420進入環(huán)形腔后,再經過多個氣孔進入爐心330,以促進火焰的充分燃燒。
[0060]設置第二通氣管420的目的在于提高爐心330的氧氣含量,促進火焰與空氣的混合,保證其充分燃燒,從而盡可能減少灰塵的產生,保證火焰對炊具和蒸汽發(fā)生室320的加熱效果。
[0061 ]本實施例中,加料裝置包括料斗100和螺旋輸送機,螺旋輸送機包括輸送管120、轉動連接于輸送管120內的螺旋葉片以及驅動螺旋葉片轉動的電機110,輸送管120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進料口與料斗100連通,出料口與燃燒室200連通。
[0062]其中,底座上可拆卸連接有支架,料斗100架設于支架上,以便安裝;料斗100呈錐形,包括頂部的燃料進口和底部的燃料出口,燃料出口正對輸送管120的進料口且兩者的形狀大小相同,以便燃料能流暢地進入輸送管120;輸送管120呈圓柱形,固定于灶臺本體300下方。
[0063]這樣設置加料裝置的目的在于其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可以有效實現(xiàn)燃料的輸送,從而保證火焰的穩(wěn)定性。
[0064]本實施例中,供氧裝置還包括第三通氣管430,第三通氣管430—端鼓風機400連通,另一端與輸送管120連通。
[0065]其中,輸送管120上設置有與第一供氧口連通的第一供氧管,第一供氧管與第一通氣管410對接;第一供氧口呈圓形,相應地,第一供氧管呈圓筒形。
[0066]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使得鼓風機400產生的空氣可以先進入輸送管120與燃料充分混合,之后燃料進入燃燒室200就能充分地燃燒,一方面減少煙氣的產生,節(jié)省燃料,另一方面可以實現(xiàn)整個節(jié)能灶優(yōu)良的加熱效果。
[0067]本實施例中,蒸汽發(fā)生室320內設置有換熱裝置,換熱裝置包括換熱管,換熱管包括進水端和出水端,進水端和出水端均伸出蒸汽發(fā)生室320。
[0068]其中,換熱管為銅管,銅材具有優(yōu)良的導熱性能,可以有效提高換熱管的換熱效果;出水端設置有閥門,以便控制換熱管內的水流出。
[0069]設置換熱管的目的在于可以有效回收蒸汽發(fā)生室320內熱水的熱量,并將回收的這部分熱量加以利用,從而達到節(jié)約熱能的目的。
[0070]本實施例中,換熱管呈螺旋狀,其軸心線垂直于水平面。
[0071 ]其中,其中,相鄰兩圈換熱管之間相互緊貼,從而使得換熱管結構緊湊;螺旋狀的換熱管設置于蒸汽發(fā)生室320的底部,換熱管的軸心線與灶臺本體300的中心線重合,以便安裝。
[0072]采用螺旋狀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延長冷水在換熱管中的流動路程,從而促進換熱的充分性,保證熱量的充分回收;設置軸心線垂直于水平面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蒸汽發(fā)生室320的內部空間,方便換熱管的位置設置。
[0073]需要說明的是,換熱管也可以設置為其它形狀,比如波浪形,具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0074]本灰塵排出裝置采用儲灰盒210和燃燒板220相結合的結構,具有強度高不易變形,可以輕松實現(xiàn)灰塵的存儲和排出的特點;本節(jié)能灶具有在燃燒室200內放置上述灰塵排出裝置的結構,具有排灰簡單方便的特點,有效彌補了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
[0075]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灰塵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儲灰盒和燃燒板,所述儲灰盒為U型盒且圍成頂部開口的儲灰腔,所述燃燒板設置于所述儲灰盒一端的頂部,所述燃燒板上設置有多個風孔,所述燃燒板的底部設置支撐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灰塵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結構為U型鋼條,所述U型鋼條一端與所述儲灰盒對應燃燒板的部位連接,所述U型鋼條與所述燃燒板共同圍成長方體形的助燃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灰塵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灰盒、燃燒板以及U型鋼條一體成型。4.一種節(jié)能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裝置、與所述加料裝置連通的燃燒室以及設置于所述燃燒室上方的灶臺本體,所述灶臺本體內設置有儲水腔、加熱腔、爐心以及儲灰腔,所述儲水腔連通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熱腔的頂部設置有炊具安裝部,所述爐心的底部與所述燃燒室連通,頂部與所述加熱腔連通,節(jié)能灶還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的灰塵排出裝置,所述灰塵排出裝置放置于所述燃燒室內,所述燃燒室開設有與所述灰塵排出裝置匹配的取放口。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節(jié)能灶,其特征在于,具有排灰功能的節(jié)能灶還包括供氧裝置,所述供氧裝置包括鼓風機和第一通氣管,所述第一通氣管一端與鼓風機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燃燒室連通。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節(jié)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爐心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氣孔,所述爐心的外壁上套設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內壁和所述爐心的外壁之間形成上下封口的環(huán)形腔,所述環(huán)形腔與多個所述氣孔連通,所述供氧裝置還包括第二通氣管,所述第二通氣管一端與所述鼓風機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環(huán)形腔連通。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節(jié)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裝置包括料斗和螺旋輸送機,所述螺旋輸送機包括輸送管、轉動連接于所述輸送管內的螺旋葉片以及驅動所述螺旋葉片轉動的電機,所述輸送管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與所述料斗連通,所述出料口與所述燃燒室連通。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節(jié)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裝置還包括第三通氣管,所述第三通氣管一端所述鼓風機連通,另一端與所述輸送管連通。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節(jié)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腔內設置有換熱裝置,所述換熱裝置包括換熱管,所述換熱管包括進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進水端和出水端均伸出所述儲水腔。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節(jié)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呈螺旋狀,其軸心線垂直于水平面。
【文檔編號】F23J1/00GK205560848SQ201620125007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7日
【發(fā)明人】任裕中
【申請人】任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