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空調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家用空調等小型制冷設備中的節(jié)流結構一般采用節(jié)流閥或節(jié)流塊結構,如 一專利號為ZL97236534.6(公告號為CN2295085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節(jié)流閥》披露 了一種節(jié)流閥,其特征在于殼體內固定有兩只相對的閥A與閥B, a:閥A包括一個端 部固定有墊片的閥體,閥體中部開有通孔,其大孔徑部分有一個閥芯,閥芯中部開有 噴孔,在閥體上相對進出口的一端連接有濾網(wǎng);b:閥B包括一個端部固定有墊片的閥 體,閥體中部開有通孔,其大孔徑部分有一個閥芯,閥芯中部開有噴孔,在閥體上相 對進出口的一端連接有濾網(wǎng)。
如一專利號為ZL03247899.2(公告號為CN2639808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 一種孔 板型節(jié)流、分流的節(jié)流裝置》披露了一種節(jié)流裝置,它包括管殼、主孔板、輔孔板、 檔板。主孔板固定在管殼一端,檔板固定在管殼的另一端,輔孔板裝于管殼內并置于 主孔板與檔板之間,輔孔板可隨管殼內兩端流體壓差變化移動。當輔孔板移至主孔板 一端時,流體必須通過兩孔板中心小孔節(jié)流;當輔孔板移至檔板一端時,流體只通過 主孔板中心小孔節(jié)流。
如 一 專利號為ZL20072010795O.X(公告號為CN201027999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 《雙向二次節(jié)流閥》披露了這樣一種節(jié)流閥,包括閥體,閥體內一端密封固定有閥 座,閥座包括閥孔和滑道,滑道內設有可動的閥芯,闊芯上帶有軸向小孔,閥座上設 有若干個通流孔,所述的閥體內另一端密封固定有固定閥芯,固定閥芯帶有軸向小 孔。
上述各節(jié)流管中的動塊(也叫動閥芯)只有一貫穿軸心的毛細孔,對應,位于該動 塊兩側的定塊(也叫靜閥芯)其上的毛細孔也是貫穿其軸心的,故動塊、及位于兩側的動 塊上的各毛細孔位于同一軸線上。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一種動閥芯與兩側靜 閥芯之間構成的連接通道不在同一軸線上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且同樣具有較好節(jié)流效
果。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包括有管 狀閥體,閥體內至少設有二個與該閥體相對固定設置的靜閥芯,及一動閥芯,該動閥 芯設置在兩個相鄰的靜閥芯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閥芯只可相對閥體軸向滑移 而不能相對閥體繞其自身軸線旋轉;所述的動閥芯具有兩個軸向貫穿的毛細孔,所述 的與該動閥芯相鄰的兩個靜闊芯中,其中一個靜閥芯僅具有軸向貫穿的溢流孔通道, 且該溢流孔通道為一個,同時,該溢流孔通道與動閥芯上的一個毛細孔對齊;另一個 靜閥芯上具有軸向貫穿的毛細孔通道,該毛細孔通道與動閥芯上的另一個毛細孔對 齊。
上述的動閥芯的左右兩端面和與其相鄰兩個靜閥芯的內端面之間為平面接觸配 合,平面接觸配合可簡化動閥芯和靜閥芯的結構。當然,動閥芯和各靜閥芯的端面配 合還可以是,所述的動閥芯的一個端面和與其相鄰的一個靜閥芯的相應內端面之間為 平面接觸配合,該動閥芯的另一個端面和與其相鄰的另一個靜閥芯的相應內端面之間 為錐面接觸配合。
上述的靜閥芯可以有二個,分別為第一靜閥芯、第二靜閥芯;其中,第一靜閥芯 僅具有軸向貫穿的第一溢流孔通道,且該第一溢流孔通道為一個,同時,第一溢流孔
通道與動閥芯上的一個毛細孔對齊在同一軸線上;第二靜閥芯僅具有軸向貫穿的第二 毛細孔通道,第二毛細孔通道為一個,且該第二毛細孔通道與動閥芯上的另一個毛細 孔對齊在同一軸線上。采用二個靜閥芯是比較常規(guī)的結構。
所述的動閥芯上與第一溢流孔通道對齊的毛細孔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直徑 的凹腔,在動閥芯與第一靜閥芯接觸配合時,該凹腔與第一溢流孔通道相通;所述的 動閥芯上與第二毛細孔通道對齊的毛細孔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通道直徑的凹 腔,在動閥芯與第二靜閥芯接觸配合時,該凹腔與第二毛細孔通道相通;所述的第二 毛細孔通道與動閥芯相鄰的端部也開有一 口徑大于該毛細孔通道直徑的凹腔。
在動閥芯的毛細孔端部設置凹腔結構,及在靜閥芯的毛細孔通道端部設置凹腔結 構,可使流過凹腔處的制冷劑具有一膨脹放大的過程,確保制冷劑流動速度,經(jīng)實驗 證明,當經(jīng)過左靜閥芯毛細孔后的制冷劑有一適當?shù)呐蛎浄糯筮^程可確保該節(jié)流管的 節(jié)流效果;而且會產生較大的推動動閥芯的力,動閥芯工作靈敏度高,進一步確保節(jié) 流效果。
上述的靜閥芯也可以有三個,分別為第一靜閥芯、第二靜閥芯、第三靜閥芯,第 一靜閥芯位于動閥芯一側,第二、三靜閥芯同時位于動閥芯的另一側,且第二、三靜 閥芯間隔設置;其中,第一靜閥芯僅具有軸向貫穿的第一溢流孔通道,且該第一溢流 孔通道為一個,同時,第一溢流孔通道與動閥芯上的一個毛細孔對齊在同一軸線上; 第二靜閥芯與動閥芯相鄰,第二靜閥芯具有分別與動閥芯上兩個毛細孔對齊在同一軸 線上的第二毛細孔通道和第二溢流孔通道;第三靜閥芯上設有與所述的第二毛細孔通 道對齊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三毛細孔通道。
采用多個靜閥芯結構,可使單個靜閥芯的軸向長度相對變短,在該單體上加工溢 流孔或毛細孔相對簡單,還有經(jīng)過實驗得知,當采用多個靜閥芯拼接的形式,可在各 靜閥芯上開設不同結構供制冷劑通過的通道,可改變節(jié)流管的節(jié)流效果,即其與相同 軸向長度的整體式靜閥芯相比節(jié)流效果不同,使該節(jié)流管的適應性更強,可方便調節(jié) 節(jié)流管的節(jié)流效果。
所述的動閥芯上與第一溢流孔通道對齊的毛細孔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直徑 的凹腔,在動閥芯與第一靜閥芯接觸配合時,該凹腔與第一溢流孔通道相通;所述的 動閥芯上與第二毛細孔通道對齊的毛細孔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直徑的凹腔,在 動閥芯與第二靜閥芯接觸配合時,該凹腔與第二毛細孔通道相通;所述的第二毛細孔 通道與動閥芯相鄰的端部也開有一口徑大于該毛細孔通道直徑的凹腔;所述的第三毛 細孔通道的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直徑的凹腔。
一般的空調節(jié)流管,所述的各靜閥芯直接與閥體內壁固定。由于各靜閥芯的外周 面和閥體內周面均為光滑結構,因此,上述的各靜閥芯外周面與閥體內壁之間以通過 擠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為佳,擠壓的方式具有定位簡單的優(yōu)點。又因各靜閥芯壁厚較 大,而閥體管壁較薄,故我們可在各靜閥芯外周面上分別預先設有一條或多條環(huán)形 槽,再于閥體外部施力,將閥體內壁擠壓卡入到所述的環(huán)形槽內,這樣可使閥體與 左、右靜閥芯牢固結合。
所述的動閥芯與閥體之間通過鍵槽結構相連,以使動閥芯只能相對閥體移動而不 能繞其自身軸線旋轉。該鍵槽結構可以是在閥體內壁延伸有一個或多個沿其軸向設置 的平鍵,而在動閥芯的外周壁上設有與該平鍵相配的滑槽,平鍵可在滑槽內相對滑 移,鍵槽的設置可有效防止動閥芯旋轉;當然也可將前述鍵槽結構反過來設置。
上述的各靜閥芯及動閥芯與閥體內壁之間還設有一襯管,該襯管與所述的閥體內 壁固定,所述的各靜閥芯間隔固定于所述的襯管內,最外端兩個靜閥芯的外端面分別 與所述襯管的兩端面齊平。增加襯管結構可使各靜閥芯及動閥芯的安裝定位簡單且準 確,根據(jù)需要設置合適長度的襯管,先將動閥芯放入襯管內然后將各靜閥芯從襯管兩 端裝入,只需保持最外端兩靜閥芯的外端面與襯管兩端面分別齊平,便使各部件安裝 到位,因此安裝十分方便;同時根據(jù)靜閥芯的外形及尺寸,我們可在襯管外部便可測 得需在哪里擠壓襯管,故靜閥芯的定位也方便準確。
由于襯管外周面和閥體內周面均為光滑結構,因此上述的襯管外周面與閥體內壁 之間以通過擠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為佳,擠壓的方式具有定位簡單的優(yōu)點;同理,由 于各靜閥芯外周面平滑,所述的各靜閥芯外周面與襯管內壁之間也通過擠壓的方式固 定在一起。又因各靜閥芯壁厚較大,而閥體及襯管的管壁較薄,故我們可在各靜閥芯
外周面上分別預先設有一條或多條環(huán)形槽,再于閥體外部施力,將襯管內壁擠壓到所
述的環(huán)形槽內,同時,閥體內壁也會相應擠壓到襯管外壁上,這樣可使將閥體與左、 右靜閥芯牢固結合。
所述的動閥芯與襯管之間通過鍵槽結構相連,以使動閥芯只能相對襯管移動而不 能繞其自身軸線旋轉。該鍵槽結構可以是在襯管內壁延伸有一個或多個沿其軸向設置 的平鍵,而在動閥芯的外周壁上設有與該平鍵相配的滑槽,平鍵可在滑槽內相對滑 移,鍵槽的設置可有效防止動閥芯旋轉;當然也可將前述鍵槽結構反過來設置。
上述中的"左靜閥芯"、"右靜閥芯"、"動閥芯上的左右端"中的"左"、 "右"僅是為了敘述上的方便,使各閥芯相對關系的敘述更為清楚,而不是對空間的 限定;事實上,當閥體旋轉180。設置時,上面敘述中的"左"、"右"剛好互換。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其在動閥芯上設置兩個軸向貫穿的毛細 孔,并在其中一個相鄰的靜閥芯上設置有與所述動閥芯的其中一個毛細孔對齊在同一 軸線上的溢流孔,而另一個相鄰的靜閥芯上設置有與所述動閥芯的另一個毛細孔對齊 在同一軸線上的毛細孔通道,這樣流體從閥體兩端流過的路徑錯開,不在同一軸線 上,改變以往節(jié)流管其制冷劑從閥體兩端流過的路徑從疊,即流過路徑為沿中軸線方 向流動;經(jīng)實驗表明,動閥芯與兩側靜閥芯之間構成的連接通道不在同一軸線上可確 保該節(jié)流管較好的節(jié)流效果,從閥體兩端流過的制冷劑流動速度變化更加適應家用空 調制冷和制熱的轉換。
附圃說明
圖l為本發(fā)明第l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2為
圖1的A-A向剖視圖3為本發(fā)明第2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4為圖3的B-B向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第3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6為本發(fā)明第4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7為本發(fā)明第5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8為本發(fā)明第6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9為本發(fā)明第7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10為本發(fā)明第8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l、 2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
一種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包括有管狀閥體l,閥體l一般由銅或鋁或鋼管制成,所述 的閥體呈圓管狀,閥體1的內徑為①5 O30nun;閥體l內間隔設有二個與所述的閥體l 直接固定設置的靜閥芯,由右至左分別依次為第一、二靜閥芯2、 3,在閥體l內還設有 一可相對閥體l軸向滑移并位于第一、二靜閥芯2、 3之間的動閥芯4,第一、二靜閥芯 2、 3之間的距離大于動閥芯4的軸向尺寸,以保證動閥芯4可在第一、二靜閥芯2、 3之 間滑移。所述的各靜閥芯2、 3和動閥芯4可采用銅、鋁、鋼或塑料制成,且各靜閥芯 2、 3和動閥芯4呈與閥體1內腔相配的圓柱狀。
其中,所述動閥芯4的外周面與閥體1內壁密封接觸,動閥芯4與閥體1之間通過鍵 槽結構相連,以使動閥芯只能相對閥體移動而不能繞其自身軸線旋轉。該鍵槽結構可 以是在閥體1內壁延伸有一個或多個沿其軸向設置的平鍵8,本實施例為一個平鍵8,而 在動閥芯4的外周壁上設有與該平鍵8相配的滑槽9,平鍵8可在滑槽9內相對滑移,當然 也可將前述鍵槽結構反過來設置。
所述的動閥芯4具有兩個軸向貫穿的毛細?Ul、 42,該兩個毛細孔41、 42設于動閥 芯4中軸線的兩側,當然也可以是一個毛細孔位于中軸線處,另一個毛細孔位于中軸線 旁。
所述的第一靜閥芯2僅具有軸向貫穿的第一溢流孔通道21,且該第一溢流孔通道21 為一個,同時,第一溢流孔通道21與動閥芯4上的上部那個毛細孔41對齊在同一軸線 上。所述的第一溢流孔通道21的橫截面為圓孔狀,圓孔狀的溢流孔通道比較容易加 工。當然橫截面也可以為圓孔、方孔、三角形孔、多邊形孔或腰形孔。且該第一溢流 孔通道21的橫截面積大于動閥芯4上毛細孔41的橫截面積。
所述的第二靜閥芯3僅具有軸向貫穿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 ,第二毛細孔通道31為一 個,且該第二毛細孔通道31與動閥芯4上的下部那個毛細孔42對齊在同一軸線上。
所述的動閥芯4的左右兩端面與第一、二靜閥芯2、 3的內端面之間為平面接觸配合。
所述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毛細孔41、 42的孔徑為①0.8 O3mm。經(jīng)實驗可知, 當毛細孔或毛細孔通道的孔徑小于0.8mm時,制冷劑幾乎不能通過毛細孔,當毛細孔 的孔徑大于3mm時,毛細孔又不能起到節(jié)流的作用,因此,上述的第一毛細孔通道 21、毛細孔41的孔徑為O0.8 O3mm。在該范圍內毛細孔偏小則節(jié)流效果越好。
在動閥芯4移動至最右端狀態(tài)下,所述的動閥芯4右端面與第一靜閥芯2的左端面平 面接觸配合,所述的第一靜閥芯2的左端面將動閥芯上的下部那個毛細孔42封堵住,同 時動閥芯4上的毛細孔41與所述的第一溢流孔通道21相通。
在動閥芯4移動至最左端狀態(tài)下,所述的動閥芯4左端面與第二靜閥芯3的右端面平 面接觸配合,所述的第二靜閥芯3的右端面將動閥芯上的上部那個毛細孔41封堵住,同 時動閥芯4上的下部那個毛細孔42與第二靜閥芯3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連通。
由于第一、二靜閥芯2、 3的外周面和閥體1內周面均為光滑結構,因此,上述的各 靜閥芯2、 3外周面與閥體1內壁之間通過擠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擠壓可采用如下方 式,在各靜閥芯2、 3外周面上分別預先設有一條或多條環(huán)形槽22、 33,再于閥體l外部 施力,將閥體1內壁擠壓到所述的環(huán)形槽22、 33內,這樣便于將閥體1與第一、二靜閥 芯2、 3牢固結合,該環(huán)形槽22、 33的截面以半圓形為佳,也可以矩形或方形。
如圖3、 4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個實施例。
該實施例和第一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其在第一、二靜閥芯2、 3及動閥芯4與閥 體1內壁之間還設有一襯管6,該襯管6用金屬材質制成,該襯管6與所述的閥體1內壁通 過擠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各靜閥芯2、 3間隔固定于所述的襯管6內,即各靜閥芯2、 3間接與閥體1固 定,而第一、二靜閥芯2、 3的外端面與所述襯管6的兩端面分別齊平。所述的襯管6外 周面與閥體l內壁之間通過擠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各靜閥芯2、 3外周面與襯管 6內壁之間也通過擠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擠壓可采用如下方式,在各靜閥芯2、 3外周 面上分別預先設有一條或多條環(huán)形槽22、 33,再于閥體l外部施力,將襯管6內壁擠壓 到所述的環(huán)形槽22、 33內,同時,閥體1內壁也會相應擠壓到襯管6外壁上,這樣可使 將閥體1與各靜閥芯2、 3牢固結合,該環(huán)形槽22、 33的截面以半圓形為佳,也可以矩形 或方形。
所述的動閥芯4與襯管6之間通過鍵槽結構相連,以使動閥芯4只能相對襯管6移動 而不能繞其自身軸線旋轉。該鍵槽結構可以是在襯管6內壁延伸有一個或多個沿其軸向 設置的平鍵8,本實施例為一個平鍵8,而在動閥芯4的外周壁上設有與該平鍵8相配的 滑槽9,平鍵8可在滑槽9內相對滑移,當然也可將前述鍵槽結構反過來設置。
如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個實施例。
其和第一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所述的動閥芯4上與第一溢流孔通道21對齊的毛 細孔41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41直徑的凹腔411,在動閥芯4與第一靜閥芯2接觸配 合時,該凹腔411與第一溢流孔通道21相通;所述的動閥芯4上與第二毛細孔通道31對 齊的毛細 L42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通道31直徑的凹腔421,在動閥芯4與第二靜 閥芯3接觸配合時,該凹腔421與第二毛細孔通道31相通;所述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與 動閥芯4相鄰的端部也開有一口徑大于該毛細孔通道31直徑的凹腔311。
如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四個實施例。
其和第三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其在第一、二靜閥芯2、 3及動閥芯4與閥體1內 壁之間還設有一襯管6,襯管6的具體設置方式可參考實施例二。
前述一 四個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及過程是相同的
當制冷劑從閥體l左端流入,制冷劑從位于動閥芯4左端的第二靜閥芯3的第二毛細 孔通道31流入,并推動動閥芯4右移,在動閥芯4移動到最右端狀態(tài)下,動閥芯4上的上 部那個毛細?L41與第一靜閥芯2上的第一溢流孔通道21連通,同時第一靜閥芯2的左端 面將動閥芯4上的下部那個毛細孔42封堵住,制冷劑只能依次通過第二靜閥芯3的第二 毛細孔通道31、動閥芯4上的上部那個毛細孔41及第一靜閥芯2的第一溢流孔通道21, 以起到節(jié)流的作用。
當制冷劑從閥體l右端流入時,制冷劑從位于動閥芯4右端的第一靜閥芯2的第一溢 流孔通道21流入,并推動動閥芯4左移,在動閥芯4移動到最左端狀態(tài)下,動閥芯4上的 下部那個毛細孔42與第二靜閥芯3上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連通,同時第二靜閥芯3的右 端面將動閥芯4上的上部那個毛細孔41封堵住,制冷劑只能依次通過第一靜閥芯2的第 一溢流孔通道21、動閥芯4上的下部那個毛細孔42及第二靜閥芯3的第二毛細孔通道 31,以起到節(jié)流的作用。
制冷劑從左右兩端通過時由于路徑不同,制冷劑通過毛細孔的長度不同,即從兩 端通過的制冷劑流速不同,進而實現(xiàn)適應制冷和制熱工況相互轉化。
在第3、 4個實施例中,當制冷劑流到凹腔421、 3U內時,制冷劑有一個突然稍微 膨脹的過程,確保制冷劑流動的順暢。
如圖7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五個實施例。
其和第一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所述的靜閥芯有三個,從右至左分別為第一靜 閥芯2、第二靜閥芯3、第三靜閥芯5,第一靜閥芯2位于動閥芯4右側,第二、三靜閥芯 3、 5同時位于動閥芯4的左側,且第二、三靜閥芯3、 5間隔設置;其中,第一靜閥芯2 僅具有軸向貫穿的第一溢流孔通道21,且該第一溢流孔通道21為一個,同時,第一溢 流孔通道21與動閥芯上的一個毛細孔41對齊在同一軸線上;第二靜閥芯3與動閥芯4相 鄰,第二靜閥芯3具有分別與動閥芯4上兩個毛細孔4K 42對齊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溢 流孔通道32和第二毛細孔通道31;第三靜閥芯5上設有第三毛細孔通道51,在第三靜閥 芯5外周面上預先設有一條或多條環(huán)形槽52。
在動閥芯4移動至最右端狀態(tài)下,所述的動閥芯4右端面與第一靜閥芯2的左端面平 面接觸配合,所述的第一靜閥芯2的左端面將動閥芯4上的下部那個毛細孔42封堵住, 同時動閥芯4上的上部那個毛細孔41與所述的第一溢流孔通道21相通。
在動閥芯4移動至最左端狀態(tài)下,所述的動閥芯4左端面與第二靜閥芯3的右端面平 面接觸配合,所述的動閥芯4上的上部那個毛細孔41與第二靜閥芯3上的第二溢流孔通 道32連通,同時動閥芯4上的下部那個毛細孔42與第二靜閥芯3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連 通。
如圖8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六個實施例。
其和第五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其在第一、二、三靜閥芯2、 3、 5及動閥芯4與 閥體l內壁之間還設有一襯管6,在第三靜閥芯5外周面上分別設有一條或多條環(huán)形槽 52,襯管6的具體設置方式可參考實施例二。
如圖9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七個實施例。
其和第五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所述的動閥芯4上與第一溢流孔通道21對齊的毛 細孔41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直徑的凹腔411,在動閥芯4與第一靜閥芯2接觸配合 時,該凹腔411與第一溢流孔通道21相通;所述的動閥芯4上與第二毛細孔通道31對齊 的毛細?L42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通道直徑的凹腔421,在動閥芯4與第二靜閥芯3 接觸配合時,該凹腔421與第二毛細孔通道31相通;所述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與動閥芯 4相鄰的端部也開有一 口徑大于該毛細孔通道直徑的凹腔311 。
所述的第三靜閥芯5上的第三毛細孔通道51與第二靜閥芯3上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 對齊在同一軸線上,且第三毛細孔通道51的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直徑的凹腔 511。
如圖10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八個實施例。
其和第七個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其在第一、二、三靜閥芯2、 3、 5及動閥芯4與 閥體1內壁之間還設有一襯管6,襯管6的具體設置方式可參考實施例二。
實施例5 8的工作原理與實施例1 4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當制冷劑從閥體l左端流入,制冷劑從第三靜閥芯5的第三毛細孔通道51流入,通 過第二靜閥芯3的第二溢流孔通道32和第二毛細孔通道31,并推動動閥芯4左移,在動 閥芯4移動到最右端狀態(tài)下,動閥芯4上的上部那個毛細孔41與第一靜閥芯2上的第一溢 流孔通道21連通,同時第一靜閥芯2的左端面將動閥芯4上的下部那個毛細孔42封堵 住,制冷劑只能依次通過第三靜閥芯5的第三毛細孔通道51、第二靜闊芯3的第二毛細 孔通道31和第二溢流孔通道32、動閥芯4上的上部那個毛細孔41及第一靜閥芯2的第一 毛細孔通道21,以起到節(jié)流的作用。
當制冷劑從閥體l右端流入時,制冷劑從位于動閥芯4右端的第一靜閥芯2的第一溢 流孔通道21流入,并推動動閥芯4右移,在動閥芯4移動到最左端狀態(tài)下,動閥芯4上的 下部那個毛細孔42與第二靜閥芯3上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連通,同時動閥芯4上的上部 那個毛細孔41與第二靜閥芯3上的第二溢流孔通道32連通,制冷劑只能依次通過第一靜
閥芯2的第一溢流孔通您1、動閥芯4上的兩個毛細孔41、 42、第二靜閥芯3的第二毛細 孔通道31和第二溢流孔通道32,及第三靜閥芯5的第三毛細孔通道51,以起到節(jié)流的作 用。
制冷劑從左右兩端通過時由于路徑不同,制冷劑通過毛細孔的長度不同,即從兩 端通過的制冷劑流速不同,進而實現(xiàn)適應制冷和制熱工況相互轉化。
在第7、 8個實施例中,當制冷劑流到凹腔511、 311、 421、 411內時,制冷劑有一 個突然稍微膨脹的過程,確保制冷劑流動的順暢。
權利要求
1、一種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包括有管狀閥體(1),閥體(1)內至少設有二個與該閥體(1)相對固定設置的靜閥芯,及一動閥芯(4),該動閥芯(4)設置在兩個相鄰的靜閥芯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閥芯(4)以可相對閥體(1)軸向滑移而不能繞其自身軸線旋轉方式設置在閥體中;所述的動閥芯(4)具有兩個軸向貫穿的毛細孔(41、42),所述的與該動閥芯相鄰的兩個靜閥芯中,其中一個靜閥芯僅具有軸向貫穿的溢流孔通道,且該溢流孔通道為一個,同時,該溢流孔通道與動閥芯上的一個毛細孔對齊;另一個靜閥芯上具有軸向貫穿的毛細孔通道,該毛細孔通道與動閥芯上的另一個毛細孔對齊。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閥芯(4)的兩端 面和與其相鄰兩個靜閥芯的內端面之間為平面接觸配合。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靜閥芯有二個, 分別為第一靜閥芯(2)、第二靜閥芯(3);其中,第一靜閥芯(2)僅具有軸向貫穿的第一溢流孔通道(21),且該第一溢流孔通道(21)為一個,同時,第一溢流孔通道(21)與動閥芯 (4)上的一個毛細孔(41)對齊在同一軸線上;第二靜閥芯(3)僅具有軸向貫穿的第二毛細 孔通道(31),第二毛細孔通道(31)為一個,且該第二毛細孔通道(31)與動閥芯(4)上的另 一個毛細孔(42)對齊在同一軸線上。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閥芯(4)上與第 一溢流孔通道(21)對齊的毛細孔(41)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41)直徑的凹腔(411), 在動閥芯(4)與第一靜閥芯(2)接觸配合時,該凹腔(411)與第一溢流孔通道(21)相通;所 述的動閥芯(4)上與第二毛細孔通道(31)對齊的毛細孔(42)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通 道(31)直徑的凹腔(421),在動閥芯(4)與第二靜閥芯(3)接觸配合時,該凹腔(421)與第二 毛細孔通道。1)相通;所述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與動閥芯(4)相鄰的端部也開有一口徑 大于該第二毛細孔通道(31)直徑的凹腔(311)。
5、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靜閥芯有三個, 分別為第一靜閥芯(2)、第二靜閥芯(3)、第三靜閥芯(5),第一靜閥芯(2)位于動閥芯(4) 一側,第二、三靜閥芯(3、 5)同時位于動閥芯(4)的另一側,且第二、三靜閥芯(3、 5)間 隔設置;其中,第一靜閥芯(2)僅具有軸向貫穿的第一溢流孔通道(21),且該第一溢流 孔通道(21)為一個,同時,第一溢流孔通道(21)與動閥芯上的一個毛細孔(41)對齊在同 一軸線上;第二靜閥芯(3)與動閥芯(4)相鄰,第二靜閥芯(3)具有分別與動閥芯上兩個毛 細孔(41、 42)對齊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和第二溢流孔通道(32);第三靜 閥芯(5)上設有與所述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對齊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三毛細孔通道(51)。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閥芯(4)上與第 一溢流孔通道(21)對齊的毛細孔(41)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直徑的凹腔(411),在動閥芯(4)與第一靜閥芯(2)接觸配合時,該凹腔(411)與與第一溢流孔通道(21)相通;所述 的動閥芯(4)上與第二毛細孔通道C31)對齊的毛細孔(42)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直徑 的凹腔(421),在動閥芯(4)與第二靜閥芯(3)接觸配合時,該凹腔(421)與第二毛細孔通道 (31)相通;所述的第二毛細孔通道(31)與動閥芯(4)相鄰的端部也開有一口徑大于該毛細 孔通道直徑的凹腔(311);第三毛細孔通道(51)的端部開有口徑大于該毛細孔直徑的凹 腔(511)。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 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靜閥芯直接與閥體(l)內壁固定,所述各靜閥芯外周面上分別預先設有一條或多條 環(huán)形槽,所述閥體(l)的內壁通過擠壓卡入所述的環(huán)形槽內。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閥芯(4)與閥體 (l)之間通過鍵槽結構相連,以使動閥芯(4)只能相對閥體(1)移動而不能繞其自身軸線旋轉。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 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靜閥芯及動閥芯(4)與閥體(1)內壁之間還設有一襯管(6),該襯管(6)與所述的閥體( l)內壁固定,所述各靜閥芯間隔固定于所述的襯管(6)內,最外端兩個靜閥芯的外端面 分別與所述襯管(6)的兩端面齊平;所述的襯管(6)外周面與閥體(1)內壁之間通過擠壓的 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各靜閥芯外周面與襯管(6)內壁之間也通過擠壓的方式固定在 一起,在各靜閥芯外周面上分別預先設有一條或多條環(huán)形槽,所述的襯管(6)通過擠壓 卡入到所述的環(huán)形槽內。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閥芯(4)與襯 管(6)之間通過鍵槽結構相連,以使動閥芯(4)只能相對襯管(6)移動而不能繞其自身軸線 旋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家用空調節(jié)流管,包括有管狀閥體(1),閥體(1)內至少設有二個靜閥芯及一動閥芯(4),動閥芯(4)以可相對閥體軸向滑移而不能繞其自身軸線旋轉方式設置在閥體中;動閥芯(4)具有兩個軸向貫穿的毛細孔(41、42),與動閥芯相鄰的兩個靜閥芯中,其中一個靜閥芯僅具有一個軸向貫穿的溢流孔通道,同時,該溢流孔通道與動閥芯上的一個毛細孔對齊;另一個靜閥芯上具有軸向貫穿與動閥芯上的另一個毛細孔對齊的毛細孔通道。流體從閥體兩端流過的路徑錯開,不在同一軸線上,改變以往節(jié)流管其制冷劑流過路徑為沿中軸線方向流動;經(jīng)實驗表明,動閥芯與兩側靜閥芯之間構成的連接通道不在同一軸線上可確保該節(jié)流管較好的節(jié)流效果。
文檔編號F25B41/06GK101392976SQ20081012141
公開日2009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金仁召 申請人:金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