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屬熱交換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一般熱交換器及系統有:水一水熱交換器、空氣一水熱交換器等,可通過兩種介質或流體存在的溫度差進行換熱,以收回熱量。這種熱交換器所換熱得到的所需介質溫度都低于熱源溫度。另一種技術為熱泵技術,通過驅動能量的作用及熱交換,可以獲得比余熱源更高的介質溫度。已申請的專利201220637050.7,一種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比熱泵的結構更簡單,制造成本更低,熱交換效果更好。該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結構如圖1所示,由:冷凝器1、冷凝器傳熱管2、發(fā)生器3、發(fā)生器傳熱管4、閃蒸室5、吸收器8、吸收器傳熱管9、溶液熱交換器13、余熱源熱交換器21、溶液泵11、余熱水循環(huán)泵7及系統管道組成。余熱水在閃蒸室內閃蒸降溫,閃蒸產生的蒸汽被吸收器溶液吸收,吸收產生的溫度高于閃發(fā)溫度,實現了熱量交換和提質的目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更優(yōu)于以往的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提高余熱源的進出口溫差并提供更高溫度的熱源供用熱場所,實現回收更多余熱的目的。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包括冷凝器、發(fā)生器、吸收器、閃蒸室、溶液熱交換器、余熱源熱交換器、溶液泵、余熱水循環(huán)泵、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和用熱場所系統管道,所述發(fā)生器和冷凝器內分別設置有發(fā)生器傳熱管和冷凝器傳熱管,所述吸收器有N個,閃蒸室也有N個,N最少為2,各吸收器內均設置有吸收器傳熱管,第一吸收器與第N閃蒸室(例如,N=2)在同一腔室內,第二吸收器與第N-1閃蒸室(例如,N=2)在同一腔室內,其余依次類推,……,第N吸收器(例如,N=2)與第一閃蒸室在同一腔室內,從發(fā)生器來的濃溶液先接入第`一吸收器,出第一吸收器后再接入第二吸收器,……依次串聯連接,直至接入第N-1吸收器和第N吸收器;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內的工作介質出余熱源熱交換器后,先接入第一閃蒸室,再接入第二閃蒸室,……依次串聯連接,直至接入第N-1閃蒸室和第N閃蒸室,再接入余熱源熱交換器;用熱場所系統管道接入吸收器傳熱管,最后經過冷凝器傳熱管返回用熱場所。本發(fā)明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所述用熱場所系統管道也可以采用第二種流程:首先與第N吸收器傳熱管、再第N-1吸收器傳熱管、……最后經過第二吸收器傳熱管和第一吸收器傳熱管依次串聯連接,由冷凝器傳熱管返回用熱場所。本發(fā)明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所述用熱場所系統管道也可采用第三種流程:并聯進入各吸收器傳熱管。本發(fā)明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所述閃蒸室包括第一閃蒸室和第二閃蒸室,吸收器包括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內分別設置有第一吸收器傳熱管和第二吸收器傳熱管,第一閃蒸室和第二閃蒸室內沒有設置閃蒸室傳熱管,所述第一吸收器與第二閃蒸室在同一腔室內,第二吸收器與第一閃蒸室在同一腔室內;從發(fā)生器來的濃溶液先接入第一吸收器再接入第二吸收器;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內的工作介質出余熱源熱交換器后,先接入第一閃蒸室,再接入第二閃蒸室,再接入余熱源熱交換器;用熱場所系統管道先接入第一吸收器,再接入第二吸收器;或用熱場所系統管道先接入第二吸收器,再接入第一吸收器;或用熱場所系統管道并聯接入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通過將原來的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的一個閃蒸室、一個吸收器完成余熱源降溫和用熱場所用熱介質的升溫過程的各個部件,分成N段部件,各段部件承擔部分的升溫和降溫,它們又與濃的吸收液有效的組合優(yōu)化。通過優(yōu)化組合,濃溶液在第一吸收器內由于濃度濃、吸收效果好,可以吸收較低閃蒸壓力的水蒸汽,用熱場所的回水溫度低,使吸收效果更好,這樣就可以把余熱源的溫度降得更低,可以回收更多的余熱。如果余熱進入時的溫度高,閃蒸壓力高,可以得到較高溫度的用熱場所需要的熱源。
圖1為以往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的工作原理圖。圖2為本發(fā)明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裝置二段式的第一種工作原理圖。圖3為本發(fā)明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裝置二段式的第二種工作流程圖。圖4為本發(fā)明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裝置二段式的第三種工作流程圖。圖中附圖標記:
冷凝器1、冷凝器傳熱管2、發(fā)生器3、發(fā)生器傳熱管4、閃蒸室5、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6、余熱水循環(huán)泵7、吸收器8、吸收器傳熱管9、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溶液泵11、濃溶液管道12、溶液熱交換器13、第一吸收器14、第一吸收器傳熱管15、第一閃蒸室16、第二吸收器傳熱管17、第二吸收器18、第二閃蒸室19、腔室隔板20、余熱源熱交換器21。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2,圖2為本發(fā)明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裝置二段式的第一種工作原理圖。由圖2可以看出,該裝置由:發(fā)生器3、冷凝器1、閃蒸室、吸收器、溶液熱交換器13、余熱源熱交換器21、溶液泵11、余熱水循環(huán)泵7、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6和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組成。所述閃蒸室由第一閃蒸室16和第二閃蒸室19組成;吸收器由第一吸收器14和第二吸收器18組成。所述發(fā)生器3、冷凝器1、第一吸收器14和第二吸收器18內分別設置有發(fā)生器傳熱管4、冷凝器傳熱管2、第一吸收器傳熱管15和第二吸收器傳熱管17,第一閃蒸室16和第二閃蒸室19內沒有設置閃蒸室傳熱管。所述第一吸收器14與第二閃蒸室19在同一腔室內,第二吸收器18與第一閃蒸室16在同一腔室內。在所述裝置分段為N段時(本案例中,N=2),第一吸收器14與第N閃蒸室在同一腔室內,第二吸收器18與第N-1閃蒸室在同一腔室內,其余依次類推,……,第N吸收器與第一閃蒸室16在同一腔室內。該裝置在真空狀態(tài)下運行,從發(fā)生器3來的濃溶液先進入第一吸收器14再流入第二吸收器18,……依次串聯連接,直至流入第N吸收器。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6內的工作介質為水。水在余熱源熱交換器21內獲得升溫后,先進入第 一閃蒸室16閃發(fā)降溫后再流入第二閃蒸室19,……依次串聯連接,直至流入第N閃蒸室,再接入余熱源熱交換器21。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與第一吸收器傳熱管15、第二吸收器傳熱管17、……第N吸收器傳熱管依次串聯連接,被第一吸
收器傳熱管15、第二吸收器傳熱管17、......第N吸收器傳熱管外溶液的熱量加熱,將熱量
供給用熱場所。由于第一吸收器14內吸收液濃度高,吸收效果好,可以吸收更低壓力的水蒸汽,能將余熱循環(huán)水的溫度降得更低,從而去余熱場所取得更多的余熱源。與以往的技術(詳見圖1)比較,余熱循環(huán)水第一次閃蒸,余熱循環(huán)水的溫度較高,所以第二吸收器18與第一閃蒸室16內的閃蒸產生的水蒸汽壓力較高,可以使吸收液得到更高的溫度,把傳熱管內用熱場所的循環(huán)水加熱到更高的溫度,允許用熱場所的循環(huán)水溫度比傳統高4-10°C,擴大了用熱場所的循環(huán)水溫度波動的上限,擴展了能量回收提質裝置的應用領域。如圖2所示,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從第一吸收器傳熱管15進入再流入第二吸收器傳熱管17,……依次串聯連接,直至流入第N-1吸收器傳熱管和第N吸收器傳熱管,最后從第N吸收器傳熱管流出。如圖3所示,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也可以從第N吸收器傳熱管進入再流入第N-1吸收器傳熱管,……依次串聯連接,直至流入第二吸收器17傳熱管和第一吸收器傳熱管15,最后從第一吸收器傳熱管15流出。如圖4所示,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還可以并聯進入各吸收器傳熱管(15和17)。在該裝置中,發(fā)生器3可以是直燃型、蒸汽型、熱水型及其它余熱型的,可以是單效發(fā)生器,也可以是雙效發(fā)生器或三效發(fā)生器。在該裝置中,余熱源熱交換器21的余熱源可以是廢煙氣、廢熱水及其它熱源。本發(fā)明也可用作 制冷場所作為制冷裝置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包括發(fā)生器(3)、冷凝器(I)、吸收器、閃蒸室、溶液熱交換器(13)、余熱源熱交換器(21)、溶液泵(11)、余熱水循環(huán)泵(7)、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6)和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所述發(fā)生器(3)和冷凝器(I)內分別設置有發(fā)生器傳熱管(4)和冷凝器傳熱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有N個,閃蒸室也有N個,N最少為2,各吸收器內均設置有吸收器傳熱管,各閃蒸室內沒有設置閃蒸室傳熱管,第一吸收器(14)與第N閃蒸室在同一腔室內,第二吸收器(18)與第N-1閃蒸室在同一腔室內,其余依次類推,……,第N吸收器與第一閃蒸室(16)在同一腔室內,從發(fā)生器(3)來的濃溶液先接入第一吸收器(14),出第一吸收器(14)后再接入第二吸收器(18),……依次串聯連接,直至接入第N-1吸收器和第N吸收器;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6)內的工作介質出余熱源熱交換器(21)后,先接入第一閃蒸室(16),再接入第二閃蒸室(19),……依次串聯連接,直至接入第N-1閃蒸室和第N閃蒸室,再接入余熱源熱交換器(21);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接入吸收器傳熱管,最后經過冷凝器傳熱管(2)返回用熱場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與第一吸收器傳熱管(15)、第二吸收器傳熱管(17)、……第N-1吸收器傳熱管和第N吸收器傳熱管依次串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與第N吸收器傳熱管、第N-1吸收器傳熱管、……第二吸收器傳熱管(17)和第一吸收器傳熱管(15)依次串聯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并聯進入各吸收器傳熱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閃蒸室包括第一 閃蒸室(16)和第二閃蒸室(19),吸收器包括第一吸收器(14)和第二吸收器(18),第一吸收器(14)和第二吸收器(18)內分別設置有第一吸收器傳熱管(15)和第二吸收器傳熱管(17),第一閃蒸室(16)和第二閃蒸室(19)內沒有設置閃蒸室傳熱管,所述第一吸收器(14)與第二閃蒸室(19)在同一腔室內,第二吸收器(18)與第一閃蒸室(16)在同一腔室內;從發(fā)生器(3)來的濃溶液先接入第一吸收器(14)再接入第二吸收器(18);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6)內的工作介質出余熱源熱交換器(21)后,先接入第一閃蒸室(16),再接入第二閃蒸室(19),再接入余熱源熱交換器(21);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先接入第一吸收器(14),再接入第二吸收器(18);或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先接入第二吸收器(18),再接入第一吸收器(14);或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并聯接入第一吸收器(14)和第二吸收器(18)。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生器(3)是直燃型、蒸汽型或熱水型。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生器(3)是單效發(fā)生器,或是雙效發(fā)生器,或是三效發(fā)生器。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熱源熱交換器(21)的余熱源是廢煙氣或廢熱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多段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質裝置,包括發(fā)生器(3)、冷凝器(1)、吸收器、閃蒸室、溶液熱交換器(13)和余熱源熱交換器(21),所述吸收器有N個,閃蒸室也有N個,第一吸收器(14)與第N閃蒸室在同一腔室內,第二吸收器(18)與第N-1閃蒸室在同一腔室內,其余依次類推,……,第N吸收器與第一閃蒸室(16)在同一腔室內,從發(fā)生器(3)來的濃溶液先接入第一吸收器(14),再接入第二吸收器(18),直至接入第N-1吸收器和第N吸收器;余熱循環(huán)系統管道(6)先接入第一閃蒸室(16),再接入第二閃蒸室(19),……依次串聯連接,直至接入第N-1閃蒸室和第N閃蒸室;用熱場所系統管道(10)接入吸收器傳熱管(15和17),最后接入冷凝器傳熱管(2),出來后回用熱場所。該發(fā)明能將余熱循環(huán)水的溫度降得更低,取得更多的余熱源。
文檔編號F25B30/04GK103075844SQ201310013549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fā)明者江榮方 申請人:江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