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空調(diào)器及其微通道換熱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794846閱讀:17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空調(diào)器及其微通道換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diào)設(shè)備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空調(diào)器及其微通道換熱器。
      背景技術(shù)
      隨著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空調(diào)器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照{(diào)器內(nèi)的換熱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tǒng)的銅管加散熱翅片的換熱器,另一種是微通道換熱器。由于微通道換熱器大多采用全鋁材料制作,成本較低,應(yīng)用范圍較廣。目前,微通道換熱器是由兩條直管之間連接具有微通道的扁平管組成的平板式微通道換熱器。由于需要將平板式微通道換熱器安裝于空調(diào)殼體內(nèi),而空調(diào)殼體的安裝空間有限,從而限制了平板式微通道換熱器的換熱面積,使得其換熱效果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微通道換熱器的換熱效果,是本技術(shù)領(lǐng)域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通道換熱器,以提高其換熱效果。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微通道換熱器的空調(diào)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shù)方案:—種微通道換熱器,包括上大管、下大管及多個連通于所述上大管和所述下大管之間的扁平換熱管,所述上大管和所述下大管均為彎管且彎曲方向相同,所述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所述下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扁平換熱管與所述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所述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所述扁平換熱管沿所述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所述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所述下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所述扁平換熱管沿所述下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優(yōu)選地,所述上大管和所述下大管均為U型彎管;或者,所述上大管和所述下大管均為V型彎管。優(yōu)選地,上述微通道換熱器中,所述上大管與所述下大管的結(jié)構(gòu)相同且對齊布置。優(yōu)選地,上述微通道換熱器中,相鄰兩個所述扁平換熱管之間設(shè)置有散熱片。優(yōu)選地,上述微通道換熱器中,所述散熱片的寬度等于相鄰兩個所述扁平換熱管在其寬度方向上的投影重疊后的總長度。優(yōu)選地,上述微通道換熱器中,所述散熱片為波浪片,所述波浪片上的波浪沿所述扁平換熱管的延伸方向布置。優(yōu)選地,上述微通道換熱器中,所述散熱片上設(shè)置有多個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且多個所述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沿所述散熱片的寬度方向均勻排列;所述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散熱片的寬度方向垂直。優(yōu)選地,上述微通道換熱器中,所述上大管及所述下大管上均設(shè)置有用于與空調(diào)殼體固定連接的卡扣。[0016]優(yōu)選地,上述微通道換熱器中,所述扁平換熱管具有多個與所述上大管及所述下大管連通且沿所述扁平換熱管寬度方向均勻排列的微通道。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diào)器,包括微通道換熱器及空調(diào)殼體,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從上述的技術(shù)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上大管與下大管之間連通有扁平換熱管。冷媒由下大管進入扁平換熱管,再流入上大管。其中,冷媒在扁平換熱管內(nèi)與外界空氣進行換熱,升溫為氣體,流出微通道換熱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上大管與下大管均為彎管,使得微通道換熱器的橫截面為彎曲面,與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平面相比,增大了散熱面積;并且,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下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以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為例,由于上大管為彎管,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使得多個扁平換熱管彼此平行布置;由于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使得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平行錯位,同樣擴大了換熱面積。同理可知,在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時,同樣擴大了換熱面積。由于增大了換熱面積,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換熱效果。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diào)器,包括微通道換熱器及空調(diào)殼體,微通道換熱器為上述任一種的微通道換熱器。由于上述微通道換熱器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微通道換熱器的空調(diào)器也應(yīng)具有同樣的技術(shù)效果,在此不再一一介紹。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主視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左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圖1中沿A-A的剖視圖;圖5為圖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爆炸示意圖;圖7為圖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主視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左視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俯視示意圖;圖11為圖8中沿B-B的剖視圖;圖12為圖1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爆炸示意圖;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氣流示意圖;[0035]圖1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的氣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通道換熱器,以提高其換熱效果。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微通道換熱器的空調(diào)器。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通道換熱器,包括上大管、下大管及多個連通于上大管和下大管之間的扁平換熱管,上大管和下大管均為彎管且彎曲方向相同,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下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平行;扁平換熱管與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垂直;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下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需要說明的,本實施例中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為圖4中縱向的方向。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上大管與下大管之間連通有扁平換熱管。冷媒由下大管進入扁平換熱管,再流入上大管。其中,冷媒在扁平換熱管內(nèi)與外界空氣進行換熱,升溫為氣體,流出微通道換熱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上大管與下大管均為彎管,使得微通道換熱器的橫截面為彎曲面,與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平面相比,增大了散熱面積;并且,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下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以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為例,由于上大管彎管,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使得多個扁平換熱管彼此平行布置;由于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使得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平行錯位,同樣擴大了換熱面積。同理可知,在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的 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時,同樣擴大了換熱面積。由于增大了換熱面積,從而有效的提聞了換熱效果。其中,由于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下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平行且扁平換熱管與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垂直,可知扁平換熱管與下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垂直。如圖1-圖7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實施例中,微通道換熱器包括上大管3、下大管6及多個連通于上大管3和下大管6之間的扁平換熱管1,上大管3和下大管6均為彎管且彎曲方向相同,上大管3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下大管6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平行;扁平換熱管I與上大管3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垂直;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3的夾角α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I沿上大管3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6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I沿下大管6的延伸方向排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上大管3與下大管6之間連通有扁平換熱管1,上大管3連通出氣管4,下大管連通進液管5。冷媒由進液管5進入,依次流經(jīng)下大管6,扁平換熱管1,上大管3和出氣管4。其中,冷媒主要在扁平換熱管I內(nèi)與外界空氣進行換熱,使得管內(nèi)冷媒升溫,并由液態(tài)轉(zhuǎn)換為氣態(tài),由出氣管4流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上大管3與下大管6均為彎管,使得微通道換熱器的橫截面為彎曲面,與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平面相比,增大了散熱面積;并且,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3的夾角α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I沿上大管3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6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I沿下大管6的延伸方向排列。以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3的夾角α的平分線方向平行為例,由于上大管3為彎管,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3的夾角α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使得多個扁平換熱管I彼此平行布置;由于多個扁平換熱管I沿上大管3的延伸方向排列,使得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I平行錯位,同樣擴大了換熱面積。同理可知,在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6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時,同樣擴大了換熱面積。由于增大了換熱面積,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換熱效果。優(yōu)選地,上大管3和下大管6均為V型彎管。如圖4所示,上大管3與下大管6的結(jié)構(gòu)相同且對齊布置。使得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3和下大管6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I沿上大管3和下大管6的延伸方向排列。進一步的,如圖4和圖5所示,由于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V型彎管的夾角α的平分線方向平行,而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I之間設(shè)置有散熱片2??梢岳斫獾氖牵琕型彎管的彎曲開口朝向與空氣流動方向相同,即進風(fēng)方向與夾角α平分線方向平行。而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V型彎管的夾角α平分線方向平行使得進風(fēng)方向與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平行。由于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I之間設(shè)置有散熱片2,使得進風(fēng)與散熱片2接觸,從而達到散熱效果??梢岳斫獾氖?,扁平換熱管I的延伸方向為其長度方向,即扁平換熱管I由與上大管3的連接端到與下大管6的連接端的距離為扁平換熱管I的長度;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為上大 管3和下大管6的彎折方向。為了達到散熱效果的同時節(jié)省材料,本實施例中的散熱片2的寬度等于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I在其寬度方向上的投影重疊后的總長度。如圖5所示,圖5中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分別為第一扁平換熱管Ia和第二扁平換熱管lb,兩者之間設(shè)置有散熱片2,散熱片2由第一扁平換熱管Ia遠離第二扁平換熱管Ib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扁平換熱管Ib遠離第一扁平換熱管Ia的一端,即第一扁平換熱管Ia和第二扁平換熱管Ib在其寬度方向上的投影重疊后的總長度為散熱片2的寬度。如圖7所示,散熱片2為波浪片,波浪片2上的波浪沿扁平換熱管I的延伸方向布置。進一步的增大了換熱面積,提高了換熱效果。為了便于進風(fēng)吹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散熱片2上設(shè)置有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 21,且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 21沿散熱片2的寬度方向均勻排列。也可以設(shè)置其他形狀的散熱通風(fēng)口,在此不再一一介紹。由于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 21具有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為了使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21的排列更為緊密,優(yōu)選將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 21的長度方向與散熱片2的寬度方向垂直。在上大管3與下大管6上均設(shè)置有用于與空調(diào)殼體固定的第一卡扣7和第二卡扣
      8。如圖3所示,以上大管3為例,由于上大管3為V型彎管,具有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間具有夾角α。第一卡扣7設(shè)置于第一管段上,第二卡扣8設(shè)置于第二管段上。優(yōu)選地,第一卡扣7與第二卡扣8均通過焊接與上大管3固定連接。同理,下大管6上也設(shè)置有第一卡扣7和第二卡扣8,其固定結(jié)構(gòu)與上述上大管3與卡扣的固定結(jié)構(gòu)相同,在此不再詳細介紹。為了提高換熱效果,扁平換熱管I具有多個與上大管3及下大管6連通且沿扁平換熱管I寬度方向均勻排列的微通道。如圖5所示,第一扁平換熱管Ia具有多個沿其寬度方向均勻排列的第一微通道Ial,第二扁平換熱管Ib具有多個沿其寬度方向均勻排列的第二微通道lbl??梢岳斫獾氖?,冷媒由下大管6向上大管3流動時,流過扁平換熱管I。由于扁平換熱管I具有多個微通道,使得冷媒由下大管6分為多個分流分別由扁平換熱管I的微通道向上大管3流動。提高了冷媒在扁平換熱管I上的均勻分布性,進一步的提高了換熱效果。如圖8-圖1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實施例中,微通道換熱器包括上大管12、下大管13及多個連通于上大管12和下大管13之間的扁平換熱管9,上大管12和下大管13均為彎管且彎曲方向相同,上大管12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下大管13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平行;扁平換熱管9與上大管12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垂直;扁平換熱管I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12的夾角β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9沿上大管12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13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9沿下大管13的延伸方向排列。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上大管12與下大管13之間連通有扁平換熱管9,上大管12連通出氣管11,下大管13連通進液管14。冷媒由進液管14進入,依次流經(jīng)下大管13,扁平換熱管9,上大管12和出氣管11。其中,冷媒主要在扁平換熱管9內(nèi)與外界空氣進行換熱,使得管內(nèi)冷媒升溫,并由液態(tài)轉(zhuǎn)換為氣態(tài),由出氣管11流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上大管12和下大管13為彎管,使得微通道換熱器的橫截面為彎曲面,與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 平面相比,增大了散熱面積;并且,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12的夾角β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9沿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13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9沿下大管13的延伸方向排列。以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12的夾角β的平分線方向平行為例,由于上大管12為彎管,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12的夾角β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使得多個扁平換熱管9彼此平行布置;由于多個扁平換熱管9沿上大管12的延伸方向排列,使得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9平行錯位,同樣擴大了換熱面積。同理可知,在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13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時,同樣擴大了換熱面積。由于增大了換熱面積,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換熱效果。優(yōu)選地,上大管12和下大管13均為U型彎管。如圖11所示,上大管12與下大管13的結(jié)構(gòu)相同且對齊布置。使得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12和下大管13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9沿上大管12和下大管13的延伸方向排列。進一步的,如圖10和圖12所示,由于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與U型彎管的夾角β的平分線方向平行,而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9之間設(shè)置有散熱片10??梢岳斫獾氖?,U型彎管的彎曲開口朝向與空氣流動方向相同,即進風(fēng)方向與夾角β平分線方向平行。而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與U型彎管的夾角β平分線方向平行使得進風(fēng)方向與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平行。由于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9之間設(shè)置有散熱片10,使得進風(fēng)與散熱片10接觸,從而達到散熱效果。其中,扁平換熱管9的延伸方向為其長度方向,即扁平換熱管9由與上大管12的連接端到與下大管13的連接端的距離為扁平換熱管9的長度;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方向為上大管12和下大管13的彎折方向。進一步的,優(yōu)選將U型彎管設(shè)置為圓弧管,夾角β為圓弧管的一端到圓弧管圓心的連線與圓弧管的另一端到圓弧管圓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也可以將U型彎管設(shè)置為三個管段連接的彎管,包括兩個直管段和一個圓弧管段,其中一個直管段連接于圓弧管段的一端,另一個直管段連接于圓弧管段的另一端,而夾角β為圓弧管段的一端到圓弧管段圓心的連線與圓弧管段的另一端到圓弧管段圓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了達到散熱效果的同時節(jié)省材料,本實施例中的散熱片10的寬度等于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9在其寬度方向上的投影重疊后的總長度。其中,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9的寬度投影的總長度為 橫截面上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9相互遠離端之間的距離。如圖12所示,圖12中相鄰兩個扁平換熱管分別為第一扁平換熱管9a和第二扁平換熱管9b,兩者之間設(shè)置有散熱片10,散熱片10由第一扁平換熱管9a遠離第二扁平換熱管9b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扁平換熱管%遠離第一扁平換熱管9a的一端,即為第一扁平換熱管9a和第二扁平換熱管9b在其寬度方向上的投影重疊后的總長度為散熱片10的寬度。散熱片10為波浪片,波浪片10上的波浪沿扁平換熱管9的縱向延伸方向布置。將散熱片10設(shè)置為波浪片,進一步的增大了換熱面積,提高了換熱效果。為了便于進風(fēng)吹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散熱片9上設(shè)置有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且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沿散熱片9的寬度方向均勻排列。也可以設(shè)置其他形狀的散熱通風(fēng)口,在此不再一一介紹。由于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具有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為了使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的排列更為緊密,優(yōu)選將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的長度方向與散熱片9的寬度方向垂直。在上大管12與下大管13上均設(shè)置有用于與空調(diào)殼體固定的卡扣15。如圖10所示,以上大管12為例,上大管12上對稱設(shè)置有兩個卡扣15。優(yōu)選地,卡扣15通過焊接與上大管12固定連接。同理,下大管13上也設(shè)置有卡扣15,其固定結(jié)構(gòu)與上述的上大管12與卡扣15的固定結(jié)構(gòu)相同,在此不再詳細介紹。為了提高換熱效果,扁平換熱管9具有多個與上大管12及下大管13連通沿扁平換熱管9寬度方向均勻排列的微通道。如圖12所示,第一扁平換熱管9a具有多個沿其寬度方向均勻排列的第一微通道9al,第二扁平換熱管9b具有多個沿其寬度方向均勻排列的第二微通道%1??梢岳斫獾氖牵涿接上麓蠊?3向上大管12流動時,流過扁平換熱管9。由于扁平換熱管9具有多個微通道,使得冷媒由下大管13分為多個分流分別由扁平換熱管9的微通道向上大管12流動。提高了冷媒在扁平換熱管9上的均勻分布性,進一步的提高了換熱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diào)器,包括微通道換熱器及空調(diào)殼體,微通道換熱器為上述任一種的微通道換熱器。由于上述微通道換熱器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微通道換熱器的空調(diào)器也應(yīng)具有同樣的技術(shù)效果,在此不再一一介紹。如圖14和圖15所示,微通道換熱器安裝于空調(diào)殼體內(nèi)后,彎管的開口朝向空氣流動的方向,使得經(jīng)過微通道換熱器的空氣均勻流出。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lǐng)域?qū)I(yè)技術(shù)人員能夠?qū)崿F(xiàn)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lǐng)域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微通道換熱器,包括上大管、下大管及多個連通于所述上大管和所述下大管之間的扁平換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大管和所述下大管均為彎管且彎曲方向相同,所述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所述下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扁平換熱管與所述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垂直; 所述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所述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所述扁平換熱管沿所述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所述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所述下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所述扁平換熱管沿所述下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大管和所述下大管均為U型彎管; 或者,所述上大管和所述下大管均為V型彎管。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大管與所述下大管的結(jié)構(gòu)相同且對齊布置。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扁平換熱管之間設(shè)置有散熱片。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片的寬度等于相鄰兩個所述扁平換熱管在其寬度方向上的 投影重疊后的總長度。
      6.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片為波浪片,所述波浪片上的波浪沿所述扁平換熱管的延伸方向布置。
      7.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片上設(shè)置有多個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且多個所述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沿所述散熱片的寬度方向均勻排列;所述長方形散熱通風(fēng)口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散熱片的寬度方向垂直。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大管及所述下大管上均設(shè)置有用于與空調(diào)殼體固定連接的卡扣。
      9.如權(quán)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換熱管具有多個與所述上大管及所述下大管連通且沿所述扁平換熱管寬度方向均勻排列的微通道。
      10.一種空調(diào)器,包括微通道換熱器及空調(diào)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為權(quán)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通道換熱器,包括上大管、下大管及多個連通于上大管和下大管之間的扁平換熱管,上大管和下大管均為彎管且彎曲方向相同,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與下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平行;扁平換熱管與上大管的軸線所在的平面垂直;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上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扁平換熱管的寬度方向與下大管的夾角的平分線方向平行且多個扁平換熱管沿下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換熱器,增大了散熱面積,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換熱效果。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微通道換熱器的空調(diào)器。
      文檔編號F25B39/00GK203083203SQ20132006732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2月5日
      發(fā)明者陳紹林, 孟憲運, 劉北泉, 韓義, 朱江偉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