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蒸發(fā)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804044閱讀:293來源:國知局
      蒸發(fā)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蒸發(fā)器(1),其具有:沿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的一對集液箱(2、3);和在上下兩集液箱(2、3)之間以將長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且上下兩端部與上下兩集液箱(2、3)連接的多個熱交換管(14),在集液箱(2、3)的長度方向兩端中至少一端的外面上形成有凹部(41、42、43、44)。在集液箱(2、3)中的圍繞凹部(41、42、43、44)的壁部的下側部分上設有從凹部(41、42、43、44)內將水排出的排水口(52、53、54)。
      【專利說明】蒸發(fā)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適用在例如搭載在汽車上的制冷循環(huán)即汽車空調中的蒸發(fā)器。
      [0002]在本說明書以及權利要求書中,將圖1?3的上下作為上下。
      【背景技術】
      [0003]作為汽車空調的蒸發(fā)器,本 申請人:提出了一種蒸發(fā)器,首先,該蒸發(fā)器具有:在將長度方向朝向與上下方向以及通風方向的兩個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狀態(tài)下,沿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的一對集液箱;和在上下兩集液箱之間以將長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將寬度方向朝向通風方向的方式配置的多個扁平狀熱交換管,在各集液箱上,沿通風方向并列地設有將長度方向朝向集液箱的長度方向的下風側集液部以及上風側集液部,在一方的集液箱的下風側集液部的一端部上設有制冷劑入口,并且,在其上風側集液部的與制冷劑入口相同的端部上設有制冷劑出口,在兩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之間,分別配置有沿集液箱的長度方向排列的由多個熱交換管構成的一列管列,熱交換管的上下兩端部與上下兩集液部連接,在具有制冷劑入口以及制冷劑出口的所述一方的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的另一端部,以及在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風上側集液部的兩端部的外面上形成有凹部(參照日本特開2010-112695號公報)。
      [0004]但是,根據(jù)上述公報記載的蒸發(fā)器,在集液箱的長度方向兩端中至少一端的外面上所形成的凹部內,積存有在汽車空調的工作中產生的冷凝水,擔心其會成為細菌等在冷凝水中繁殖而發(fā)生異味的原因。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冷凝水積存在集液箱的長度方向兩端中至少一端的外面上所形成的凹部內的蒸發(fā)器。
      [0006]本實用新型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而由以下的方式構成。
      [0007]I) 一種蒸發(fā)器,其具有:沿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的一對集液箱;和在上下兩集液箱之間以將長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且上下兩端部與上下兩集液箱連接的多個熱交換管,在集液箱的長度方向兩端中至少一端的外面上形成有凹部,其中,
      [0008]在集液箱中的圍繞凹部的壁部的下側部分上設有將水從凹部內排出的排水口。
      [0009]2)根據(jù)上述I)所述的蒸發(fā)器,集液箱具有:連接有熱交換管的第一箱構成部件;與第一箱構成部件接合且將第一箱構成部件的與熱交換管相反的一側覆蓋的第二構成部件;和配置在第一箱構成部件與第二箱構成部件之間的第三箱構成部件,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的端部,成為圍繞集液箱的所述凹部的圍繞壁部。
      [0010]3)根據(jù)上述2)所述的蒸發(fā)器,兩集液箱具有位于下風側的下風側集液部、和位于上風側的上風側集液部,在兩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間分別配置有至少一列的管列,并且,熱交換管的兩端部與兩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連接,在一方的集液箱的下風側集液部的一端部設有制冷劑入口,并且,在其上風側集液部的與制冷劑入口相同的端部上設有制冷劑出口,第三箱構成部件具有將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內分別沿上下方向分隔為兩個空間的分隔部,在一端部上具有制冷劑入口以及制冷劑出口的所述一方的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的另一端部,以及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的兩端部,分別由插入至形成在第三箱構成部件的分隔部上的狹縫中的封閉板而封閉,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具有與封閉板相比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并且,該突出部成為圍繞集液箱的所述凹部的圍繞壁部。
      [0011]4)根據(jù)上述3)所述的蒸發(fā)器,第一箱構成部件具有形成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的熱交換管側部分的橫截面U字狀的兩個集液形成部,并且,在兩集液形成部上設有與封閉板相比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第二箱構成部件具有形成與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的熱交換管為相反側的部分的橫截面U字狀的兩個集液形成部,并且,在兩集液形成部上設有與封閉板相比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在第三箱構成部件的兩分隔部上設有與封閉板相比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在上集液箱中的第一箱構成部件的兩集液形成部的突出部以及第三箱構成部件的兩分隔部的突出部上設有排水口,在下集液箱中的第二箱構成部件的兩集液形成部的突出部以及第三箱構成部件的兩分隔部的突出部上設有排水口。
      [0012]5)根據(jù)上述I)所述的蒸發(fā)器,排水口由在圍繞壁部上形成的缺口構成。
      [0013]6)根據(jù)上述I)所述的蒸發(fā)器,排水口由在圍繞壁部上形成的貫穿孔構成。
      [0014]根據(jù)上述I)?6)的蒸發(fā)器,因為在集液箱中的圍繞凹部的壁部的下側部分上設有將水從凹部內排出的排水口,所以能夠抑制在汽車空調的工作中產生的冷凝水積蓄在上述凹部內。因此,能夠抑制成為發(fā)生異味的原因的細菌等積存在上述凹部內的冷凝水中繁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表示適用了本實用新型的蒸發(fā)器的蒸發(fā)器的整體構成的局部剖切立體圖。
      [0016]圖2是省略了一部分的圖1的A-A線放大剖視圖。
      [0017]圖3是省略了一部分的圖2的B-B線放大剖視圖。
      [0018]圖4是省略了一部分的圖2的C-C線剖視圖。
      [0019]圖5是將表示圖1的蒸發(fā)器的左側部分的一部分省略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以下所述的實施方式中,將本實用新型的蒸發(fā)器適用于構成汽車空調的制冷循環(huán)中。
      [0021]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鋁’這一術語,除純鋁之外還包含鋁合金。
      [0022]而且,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從相鄰的熱交換管彼此之間的通風間隙中流過的空氣的下游側(附圖中由箭頭X所示的方向)作為前,將與之相反側作為后,將從前側觀察后側的情況下的左右(圖2的左右)作為左右。
      [0023]圖1表示適用了本實用新型的蒸發(fā)器的蒸發(fā)器的整體構成,圖2?圖5表示圖1的蒸發(fā)器的主要部分的構成。
      [0024]在圖1?圖4中,蒸發(fā)器I具有:在將長度方向朝向與上下方向以及通風方向(前后方向)的兩個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左右方向)的狀態(tài)下,沿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的招制上集液箱2以及招制下集液箱3 ;和設直在兩集液箱2、3之間的熱交換芯部4。
      [0025]上集液箱2具有:位于下風側(前側)且將長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下風側集液部5 ;位于上風側(后側)且將長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上風側集液部6 ;和將兩集液部5、6相互連結一體化的連結部7。下集液箱3具有:位于下風側(前側)且將長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下風側集液部8;位于上風側(后側)且將長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上風側集液部9 ;和將兩集液部8、9相互連結一體化的連結部11。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上集液箱2的下風側集液部5稱作下風側上集液部,將下集液箱3的下風側集液部8稱作下風側下集液部,將上集液箱2的上風側集液部6稱作上風側上集液部,將下集液箱3的上風側集液部9稱作上風側下集液部。在下風側上集液部5的右端部上設有制冷劑入口 12,在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右端部上設有制冷劑出口 13。
      [0026]熱交換芯部4如下地構成,由在將長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將寬度方向朝向通風方向的狀態(tài)下,沿左右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的多個鋁擠壓形材制扁平狀熱交換管14形成的管列15、16,沿前后方向并列地設置兩列,且在各管列15、16的鄰接的熱交換管14彼此之間的通風間隙以及左右兩端的熱交換管14的外側,分別以跨著前后兩管列15、16的熱交換管14的方式配置有鋁制波紋狀散熱片17并使其釬焊在熱交換管14上,在左右兩端的波紋狀散熱片17的外側分別配置有鋁制側板18并使其釬焊在波紋狀散熱片17上。下風側管列15的熱交換管14的上下兩端部,在以向下風側上下兩集液部5、8內突出的方式插入的狀態(tài)下與兩集液部5、8以連通狀連接,上風側管列16的熱交換管14的上下兩端部,在以向上風側上下兩集液部6、9內突出的方式插入的狀態(tài)下與兩集液部6、9以連通狀連接。
      [0027]上集液箱2具有:鋁制第一箱構成部件20,形成下風側上集液部5以及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下部,且連接有兩管列15、16的熱交換管14 ;鋁制第二箱構成部件21,釬焊在第一箱構成部件20上且覆蓋第一箱構成部件20上的與熱交換管14相反的一側(上側)而形成下風側上集液部5以及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上部;鋁制第三箱構成部件22,配置在第一箱構成部件20與第二箱構成部件21之間,且具有將下風側上集液部5內以及上風側上集液部6內分別分隔為上下兩空間5a、5b、6a、6b的前后兩分隔部23、24 ;和鋁制端部件25,設有制冷劑入口 12以及制冷劑出口 13且釬焊在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20、21、22的右端部上。
      [0028]第一箱構成部件20通過對在兩面上具有釬焊材料層的鋁硬釬焊片實施沖壓加工而形成,其具有:形成下風側上集液部5的下側部分(熱交換管14側部分)的橫截面為大致朝上U字狀的第一集液形成部26 ;形成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下側部分(熱交換管14側部分)的橫截面為大致朝上U字狀的第二集液形成部27 ;以及連結兩集液形成部26、27彼此且構成連結部7的下側部分的連結壁28。在第一箱構成部件20的兩集液形成部26、27上,分別以沿左右方向隔開間隔,并且位于左右方向的相同部分上的方式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較長的管插入孔29,熱交換管14的上端部插入至管插入孔29中且利用第一箱構成部件20的釬焊材料層而釬焊在第一箱構成部件20上。
      [0029]第二箱構成部件21通過對在兩面上具有釬焊材料層的鋁硬釬焊片實施沖壓加工而形成,其具有:形成下風側上集液部5的上側部分(與熱交換管14為相反側的部分)的橫截面為大致朝下U字狀的第一集液形成部31 ;形成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上側部分(與熱交換管14為相反側的部分)的橫截面為大致朝下U字狀的第二集液形成部32 ;以及連結兩集液形成部31、32彼此且構成連結部7的上側部分的連結壁33。雖省略了詳細的圖示,但在第二箱構成部件21中的左右方向的適當?shù)奈恢蒙?,通過使第一集液形成部31、第二集液形成部32以及連結壁33變形,而形成有使下風側集液部5的上空間5a與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上空間6a連通的連通部34。
      [0030]第三箱構成部件22通過對在兩面上具有釬焊材料層的鋁硬釬焊片實施沖壓加工而形成,前后兩分隔部23、24彼此以夾置于第一箱構成部件20的連結壁28與第二箱構成部件21的連結壁33之間的方式釬焊在兩連結壁28、33上,且通過形成連結部7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連結壁35而連結一體化。在此,兩分隔部23、24與連結壁35位于相同平面上。在第三部件22的前側分隔部23以及后側分隔部24的適當位置上,形成有使下風側上集液部5的上下兩空間5a、5b彼此,以及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上下兩空間6a、6b彼此連通的連通孔23a、24a。
      [0031]在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前后兩分隔部23、24的左端部(在一端部上具有制冷劑入口 12以及制冷劑出口 13的上集液箱2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5、6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較長的狹縫36。在前側分隔部23的狹縫36中,插入有將下風側上集液部5的上下兩空間5a、5b的左端部封閉的封閉板37并釬焊在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20、2U22上,在后側分隔部24的狹縫36中,插入有將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第一以及第二空間6a、6b的左端部封閉的封閉板37并釬焊在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20、21、22上。封閉板37通過在兩面上具有釬焊材料層的鋁硬釬焊片而形成。在前側分隔部23上,從其右端形成有缺口 38,通過缺口 38使兩空間5a、5b互相連通,并且,使制冷劑入口 12與兩空間5a、5b連通。另外,在后側分隔部24上,從其右端形成有缺口 39,通過缺口 39使上下兩空間6a、6b互相連通,并且,使制冷劑出口 13與兩空間6a、6b連通。
      [0032]如圖5所示,在上集液箱2的左端的外面中的與下風側上集液部5的上下兩空間5a、5b以及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上下兩空間6a、6b相對應的部分上,分別形成有凹部41、42、43、44。凹部41、42、43、44通過由突出部45、46、47、48、49、51圍繞而形成,該突出部45、46、47、48、49、51與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20、21、22中的封閉板37相比向外側(左側)突出。也就是說,前后兩側的下凹部42、44由第一箱構成部件20的兩集液形成部26、27的突出部45、46與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前后兩分隔部23、24的突出部49、51圍繞,前后兩側的上凹部41、43由第二箱構成部件21的兩集液形成部31、32的突出部47、48與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前后兩分隔部23、24的突出部49、51圍繞。
      [0033]在第一箱構成部件20的兩集液形成部26、27的突出部45、46中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上,設有由從左端形成的缺口 45a、46a構成且將水從前后兩下凹部42、44內向下方排出的排水口 52。在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前后兩分隔部23、24的突出部49、51中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上,設有由從左端形成的缺口 49a、51a構成且將水從前后兩上凹部41、43內向下方排出的排水口 53。此外,在第二箱構成部件21的兩集液形成部31、32的突出部47、48中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上,從左端形成有缺口 47a、48a。
      [0034]下集液箱3是與上集液箱2大致同樣的構成,與上集液箱2上下朝向相反地配置。在下集液箱3中的與上集液箱2相同的部分上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此外,在下集液箱3上沒有設置制冷劑入口 12以及制冷劑出口 13,因此也不具有端部件25。而且,第一箱構成部件20形成下風側下集液部8以及上風側下集液部9的上部,第二箱構成部件21覆蓋第一箱構成部件20中的與熱交換管14為相反的一側(下側)并形成下風側下集液部8以及上風側下集液部9的下部。而且,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前側分隔部23將下風側下集液部8內沿上下方向分隔為兩個空間8a、8b,后側分隔部24將上風側下集液部9內沿上下方向分隔為兩個空間9a、9b。下風側下集液部8以及上風側下集液部9的下空間8a、9a是與下風側上集液部5以及上風側上集液部6的上空間5a、6a同樣的構成,其上空間8b、9b是與下空間5b、5b同樣的構成。此外,下集液箱3的第一箱構成部件20以及第二箱構成部件21是與上集液箱2的第一箱構成部件20以及第二箱構成部件21同樣的構成。
      [0035]在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前后兩分隔部23、24的左右兩端部上,分別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較長的狹縫36。在前側分隔部23的狹縫36中,插入有將下風側下集液部8的上下兩空間8a、8b的左右兩端部封閉的封閉板37并釬焊在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20、21、22上,在后側分隔部24的狹縫36中,插入有將上風側下集液部9的上下兩空間9a、9b的左右兩端部封閉的封閉板37并釬焊在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20、21、22上。因此,不具有制冷劑入口 12以及制冷劑出口 13的另一端的集液箱3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8、9的兩端部,分別由插入至形成在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分隔部23、24上的狹縫36中的封閉板37而封閉。
      [0036]在下集液箱3的左右兩端的外面中的與下風側下集液部8的上下兩空間8a、8b以及上風側下集液部9的上下兩空間9a、9b相對應的部分上,分別以與上集液箱2的左端的凹部41、42、43、44同樣的方式形成有凹部41、42、43、44。也就是說,前后兩側的上凹部42、44由第一箱構成部件20的兩集液形成部26、27的突出部45、46與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前后兩分隔部23、24的突出部49、51圍繞,前后兩側的下凹部41、43由第二箱構成部件21的兩集液形成部31、32的突出47、48與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前后兩分隔部23、24的突出部49,51圍繞。
      [0037]而且,在第三箱構成部件22的前后兩分隔部23、24的突出部49、51中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上,設有由缺口 49a、51a構成且將水從前后兩上凹部42、44內向下方排出的排水口 53。而且,在第二箱構成部件21的兩集液形成部31、32的突出部47、48中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上,設有由缺口 47a、48a構成且將水從前后兩下凹部41、43內向下方排出的排水口54。而且,在第一箱構成部件20的兩集液形成部26、27的突出部45、46中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上,設有由缺口 45a、46a構成且將水從下集液箱3的上面向下方排出的排水口 52。
      [0038]上述的蒸發(fā)器I與壓縮機、作為制冷劑冷卻器的冷凝器以及作為減壓器的膨脹閥一同構成制冷循環(huán),并作為汽車空調而搭載在車輛,例如汽車上。在汽車空調的工作時,從壓縮機、冷凝器以及膨脹閥通過的制冷劑從制冷劑入口 12流入,并且從制冷劑出口 13流出,在制冷劑于前列的熱交換管13內,以及后列的熱交換管13內流動的過程中,與從熱交換芯部4的通風間隙通過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從而使空氣被冷卻,制冷劑變?yōu)闅庀喽鞒觥?br> [0039]這時,雖然在凹部41、42、43、44內會積存有冷凝水,但是該冷凝水會通過排水口52、53、54向凹部41、42、43、44的外部排出。因此,能夠抑制成為發(fā)生異味的原因的細菌等在積存于凹部41、42、43、44內的冷凝水中繁殖。
      [004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圍繞凹部41、42、43、44的壁部的排水口 52、53、54由形成在突出部45、46、47、48、49、51上的缺口 45a、46a、47a、48a、49a、51a構成,但是也可以代替為,使用由形成在突出部45、46、47、48、49、51上的貫穿孔構成的排水口。
      【權利要求】
      1.一種蒸發(fā)器,其具有:沿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的一對集液箱;和在上下兩集液箱之間以將長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且上下兩端部與上下兩集液箱連接的多個熱交換管,在集液箱的長度方向兩端中至少一端的外面上形成有凹部,其特征在于, 在集液箱中的圍繞凹部的壁部的下側部分上設有將水從凹部內排出的排水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集液箱具有:連接有熱交換管的第一箱構成部件;與第一箱構成部件接合且將第一箱構成部件的與熱交換管相反的一側覆蓋的第二構成部件;和配置在第一箱構成部件與第二箱構成部件之間的第三箱構成部件,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的端部,成為圍繞集液箱的所述凹部的圍繞壁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兩集液箱具有位于下風側的下風側集液部、和位于上風側的上風側集液部,在兩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間分別配置有至少一列的管列,并且,熱交換管的兩端部與兩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連接,在一方的集液箱的下風側集液部的一端部設有制冷劑入口,并且,在其上風側集液部的與制冷劑入口相同的端部上設有制冷劑出口,第三箱構成部件具有將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內分別沿上下方向分隔為兩個空間的分隔部,在一端部上具有制冷劑入口以及制冷劑出口的所述一方的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的另一端部,以及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的兩端部,分別由插入至形成在第三箱構成部件的分隔部上的狹縫中的封閉板而封閉,第一?第三箱構成部件具有與封閉板相比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并且,該突出部成為圍繞集液箱的所述凹部的圍繞壁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箱構成部件具有形成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的熱交換管側部分的橫截面U字狀的兩個集液形成部,并且,在兩集液形成部上設有與封閉板相比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第二箱構成部件具有形成與下風側以及上風側集液部的熱交換管為相反側的部分的橫截面U字狀的兩個集液形成部,并且,在兩集液形成部上設有與封閉板相比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在第三箱構成部件的兩分隔部上設有與封閉板相比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在上集液箱中的第一箱構成部件的兩集液形成部的突出部以及第三箱構成部件的兩分隔部的突出部上設有排水口,在下集液箱中的第二箱構成部件的兩集液形成部的突出部以及第三箱構成部件的兩分隔部的突出部上設有排水口。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排水口由在圍繞壁部上形成的缺口構成。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排水口由在圍繞壁部上形成的貫穿孔構成。
      【文檔編號】F25B39/02GK203518348SQ20132044434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平山貴司, 高木基之 申請人:株式會社京濱冷暖科技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