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制冷系統(tǒng)、制冷機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冷系統(tǒng)、制冷機組,所述制冷系統(tǒng)包括:壓縮機、冷凝器、第一類型電磁閥、第二類型電磁閥、貯液器、干燥過濾器、膨脹閥、蒸發(fā)器、集液器、第一類型單向閥、第二類型單向閥、第三類型單向閥、毛細管、控制器。所述制冷系統(tǒng)通過在冷凝換熱面積調節(jié)的電磁閥后增加集液器,并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設置了毛細管;一方面解決了基于冷凝面積調節(jié)的風冷式低溫制冷系統(tǒng)中,存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態(tài)冷媒頻繁沖擊及振動產(chǎn)生的破壞作用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了設置集液器而導致熱氣旁通帶來的整個制冷系統(tǒng)能力的不利影響的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機組在低溫工況下長期制冷運行的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
【專利說明】
一種制冷系統(tǒng)、制冷機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制冷系統(tǒng)、制冷機組。
【背景技術】
[0002]在風冷式低溫制冷領域,由于冷凝壓力的調節(jié)需要,除了采用變頻調節(jié)風量或者風機分級進行啟??刂埔酝猓瑸榱耸箼C組能夠適應更低的低溫環(huán)境工況進行制冷,需要通過增加電磁閥或其它電動開關式閥類(本實用新型以電磁閥為例進行說明,下同)對冷凝器面積進行調節(jié),即當環(huán)境溫度更低時,通過電磁閥的開關對冷凝器面積的調節(jié),實現(xiàn)對制冷系統(tǒng)冷凝壓力的調節(jié),保證壓縮機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0003]由于電磁閥在關閉狀態(tài)下仍存在極少量或微量的冷媒(制冷劑)泄露,尤其是制冷系統(tǒng)在較長時間內處于低環(huán)境溫度下,泄漏到電磁閥后的冷媒基本上是以液態(tài)形式存在,即電磁閥在打開前,在電磁閥閥后已存在泄漏的一定量的液態(tài)冷媒,此時電磁閥前后的壓差很大,當電磁閥打開時,電磁閥閥后的液態(tài)冷媒在高壓差、高速的氣態(tài)冷媒作用下,以極高的流速沖擊冷凝器集汽管,同時產(chǎn)生強大的振動。在低溫制冷工況下,電磁閥的頻繁開關調節(jié),這種沖擊及伴隨的振動對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會產(chǎn)生破壞性作用,長期運行將導致冷凝器集汽管及其集汽管破裂,冷媒泄漏,整個制冷系統(tǒng)無法正常運行。
[0004]因此,現(xiàn)有基于冷凝器換熱面積調節(jié)的制冷系統(tǒng)還有待于改進和發(fā)展。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冷系統(tǒng)、制冷機組,旨在解決現(xiàn)有的基于冷凝器換熱面積調節(jié)的制冷系統(tǒng)中,存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態(tài)冷媒頻繁沖擊及振動產(chǎn)生的破壞作用,長期運行將導致冷凝器集汽管及其集汽管破裂,冷媒泄漏,整個制冷系統(tǒng)無法正常運行的技術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制冷系統(tǒng),包括:用于將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壓縮為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的壓縮機,用于通過與外界熱交換將所述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降溫成為低溫高壓液態(tài)的冷凝器,用于調節(jié)所述冷凝器的換熱面積的第一類型電磁閥和第二類型電磁閥,用于貯存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的貯液器,用于對從所述貯液器中流出的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進行干燥和過濾的干燥過濾器,用于使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成為低溫低壓液態(tài)冷媒的膨脹閥,用于使低溫低壓液態(tài)冷媒吸熱汽化為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的蒸發(fā)器,用于收集泄露到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后的液態(tài)冷媒的集液器,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一類型單向閥、第二類型單向閥和第三類型單向閥,用于節(jié)流的毛細管,及用于控制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開啟和關閉的控制器;
[0008]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類型單向閥、所述第二類型單向閥、所述貯液器、所述干燥過濾器、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所述膨脹閥、及所述蒸發(fā)器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所述集液器的入口端連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的出口端之間,所述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的出口端連接所述毛細管的入口端,所述毛細管的出口端連接貯液器的入口端; 所述控制器與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連接;所述貯液器的入口端包括:第一入口端、第二入口端;所述第二類型單向閥的出口端與所述貯液器的第一入口端連接;所述毛細管的出口端與所述貯液器的第二入口端連接。
[0009]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設置有3個,包括: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所述冷凝器設置有4個,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 第四冷凝器;所述第一類型單向閥設置有4個,包括: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 第四單向閥;所述第二類型單向閥為第五單向閥;
[0010]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三冷凝器、所述第四冷凝器之間并聯(lián)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的入口端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一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 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入口端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二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入口端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三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四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四冷凝器的出口端與所述第四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三單向閥、所述第四單向閥的出口端并聯(lián)后與所述第五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
[0011]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三單向閥、所述第四單向閥的出口端并聯(lián)后與所述第五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之間還設置有逆止閥。
[0012]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中,所述逆止閥上安裝有冷凝壓力傳感器,所述冷凝壓力傳感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開關。
[0013]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中,所述集液器設置有3個,包括:第一集液器、第二集液器、第三集液器;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設置有6個,包括:第六單向閥、第七單向閥、第八單向閥、第九單向閥、第十單向閥、第i^一單向閥;
[0014]所述第一集液器的入口端連接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第一電磁閥的出口端之間,所述第一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六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六單向閥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七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二集液器的入口端連接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出口端之間,所述第二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八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八單向閥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九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三集液器的入口端連接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第三電磁閥的出口端之間,所述第三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十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十單向閥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十一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七單向閥、所述第九單向閥、所述第十一單向閥的出口端并聯(lián)后均與所述毛細管的進口端連接。
[0015]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中,所述膨脹閥為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
[0016]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中,所述蒸發(fā)器為干式蒸發(fā)器、翅片式換熱器、滿液式蒸發(fā)器、 降膜式蒸發(fā)器的一種。
[0017]—種制冷機組,包括以上一項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制冷系統(tǒng)、制冷機組,所述制冷系統(tǒng)通過在冷凝換熱面積調節(jié)的電磁閥后增加集液器,并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設置了毛細管; 一方面解決了基于冷凝面積調節(jié)的風冷式低溫制冷系統(tǒng)中,存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態(tài)冷媒頻繁沖擊及振動產(chǎn)生的破壞作用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了設置集液器而導致熱氣旁通帶來的整個制冷系統(tǒng)能力的不利影響的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機組在低溫工況下長期制冷運行的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統(tǒng)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制冷控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制冷系統(tǒng)、制冷機組,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2]本實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統(tǒng)包括:用于將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壓縮為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的壓縮機,用于通過與外界熱交換將所述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降溫成為低溫高壓液態(tài)的冷凝器,用于調節(jié)所述冷凝器的換熱面積的第一類型電磁閥和第二類型電磁閥,用于貯存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的貯液器,用于對從所述貯液器中流出的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進行干燥和過濾的干燥過濾器,用于使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成為低溫低壓液態(tài)冷媒的膨脹閥,用于使低溫低壓液態(tài)冷媒吸熱汽化為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的蒸發(fā)器,用于收集泄露到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后的液態(tài)冷媒的集液器,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一類型單向閥、第二類型單向閥和第三類型單向閥,用于節(jié)流的毛細管,及用于控制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開啟和關閉的控制器。
[0023]本實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統(tǒng)的較佳實施例,如圖1所示,所述制冷系統(tǒng),包括:壓縮機1、第一類型電磁閥、冷凝器、第一類型單向閥、第二類型單向閥、貯液器16、干燥過濾器17、 第二類型電磁閥、膨脹閥19、蒸發(fā)器20、集液器、第三類型單向閥、毛細管15及控制器。
[0024]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具體的,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設置有3個,包括:第一電磁閥2、第二電磁閥3、第三電磁閥4;所述冷凝器設置有4個,包括:第一冷凝器5、第二冷凝器6、第三冷凝器7、第四冷凝器8;所述第一類型單向閥設置有4個,包括:第一單向閥9、第二單向閥 10、第三單向閥11、第四單向閥12;所述第二類型單向閥為第五單向閥14;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為第四電磁閥18;所述集液器設置有3個,包括:第一集液器29、第二集液器28、第三集液器27;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設置有6個,包括:第六單向閥25、第七單向閥26、第八單向閥 23、第九單向閥24、第十單向閥21、第^^一單向閥22。
[0025]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壓縮機1、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類型單向閥、所述第二類型單向閥、貯液器16、干燥過濾器17、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膨脹閥19、 及蒸發(fā)器20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所述集液器的入口端連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的出口端之間,所述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的出口端連接毛細管15的入口端,毛細管15的出口端連接貯液器16的入口端。
[0026]進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圖1中未示出)與壓縮機1、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連接,用于控制壓縮機1、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的開啟和關閉。更具體的,所述控制器與壓縮機1、第一電磁閥2、第二電磁閥3、第三電磁閥4、第四電磁閥18連接,用于控制壓縮機1、第一電磁閥2、第二電磁閥3、第三電磁閥4、第四電磁閥18的開啟和關閉。
[0027]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毛細管15的出口端連接貯液器16的入口端;貯液器16的入口端包括:第一入口端a、第二入口端c;第五單向閥14(所述第二類型單向閥)的出口端與貯液器16的第一入口端a連接;毛細管15的出口端與貯液器16的第二入口端c連接。
[0028]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壓縮機I的出口端與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連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與第五單向閥14的入口端連接,第五單向閥14的出口端與貯液器16的第一入口端a連接,貯液器16的出口端b與干燥過濾器17的入口端連接,干燥過濾器17的出口與第四電磁閥18的入口端連接,第四電磁閥18出口端與膨脹閥19的入口端連接,膨脹閥19的出口端與蒸發(fā)器20的入口端連接,蒸發(fā)器20的出口端與所述壓縮機I的入口端相連。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設置在所述壓縮機I出口端與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之間,用于調節(jié)所述冷凝器換熱面積;也即是壓縮機I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的出口端連接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
[0029]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所述電磁閥與所述冷凝器之間連接所述集液器的入口端;所述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的出口端連接毛細管15的入口端,毛細管15的出口端連接貯液器16的第二入口端c;所述冷凝器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一類型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一類型單向閥的出口端連接第五單向閥14的入口端,所述第五單向閥14的出口端連接貯液器16的第一入口端a。
[0030]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第一冷凝器5、第二冷凝器6、第三冷凝器7、第四冷凝器8之間并聯(lián)連接;第一電磁閥2的入口端與壓縮機I的出口端連接,第一電磁閥2的出口端與第一冷凝器5入口端連接,第一冷凝器5的出口端與第一單向閥9入口端連接;第二電磁閥3的入口端與壓縮機I的出口端連接,第二電磁閥3的出口端與第二冷凝器6入口端連接,第二冷凝器6的出口端與第二單向閥10入口端連接;第三電磁閥4的入口端與壓縮機I的出口端連接,第三電磁閥4的出口端與第三冷凝器7入口端連接,第三冷凝器7的出口端與第三單向閥11入口端連接;第四冷凝器8入口端與壓縮機I的出口端連接,第四冷凝器8的出口端與第四單向閥12入口端連接;第一單向閥9、第二單向閥10、第三單向閥11、第四單向閥12的出口端并聯(lián)后與第五單向閥14的入口端連接。
[0031]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第一單向閥9、第二單向閥10、第三單向閥11、第四單向閥12的出口端并聯(lián)后與第五單向閥14的入口端連接之間還設置有逆止閥13。
[0032]進一步的,所述逆止閥13上安裝有冷凝壓力傳感器(圖1中未示出),所述冷凝壓力傳感器用于控制第一電磁閥2、第二電磁閥3、第三電磁閥4的開關。
[0033]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第一集液器29的入口端連接于第一冷凝器5的入口端與第一電磁閥2出口端之間,第一集液器29的出口端連接第六單向閥25的入口端,第六單向閥25的出口端連接第七單向閥26的入口端;第二集液器28的入口端連接于第二冷凝器6的入口端與第二電磁閥3的出口端之間,第二集液器28的出口端連接第八單向閥23的入口端,第八單向閥23的出口端連接第九單向閥24的入口端;第三集液器27的入口端連接于第三冷凝器 7的入口端與第三電磁閥4的出口端之間,第三集液器27的出口端連接第十單向閥21的入口端,第十單向閥21的出口端連接第i^一單向閥22的入口端;第七單向閥26、第九單向閥24、 第十一單向閥22的出口端并聯(lián)后均與毛細管15的進口端連接。[〇〇34]進一步的,所述膨脹閥19為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
[0035]進一步的,所述蒸發(fā)器20為干式蒸發(fā)器、翅片式換熱器、滿液式蒸發(fā)器、降膜式蒸發(fā)器的一種。
[0036]本實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統(tǒng)的制冷過程為:首先,壓縮機1將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壓縮為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后排出,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再進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過與外界熱交換,將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降溫成為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然后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進入貯液器16,接下來,貯液器16中貯存的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再進入干燥過濾器17中進行干燥和過濾,之后經(jīng)干燥過濾后的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進入膨脹閥19,膨脹閥19將干燥過濾后的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轉化為低溫低壓液態(tài)冷媒;然后低溫低壓液態(tài)冷媒進入蒸發(fā)器20,蒸發(fā)器20使低溫低壓液態(tài)冷媒吸熱汽化為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最后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返回到壓縮機1,完成一個制冷過程。
[0037]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制冷機組,包括以上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
[003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基于以上所述制冷機組的制冷控制方法,如圖2 所示,所述制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〇〇39] S100、制冷機組通電后,設定所述制冷機組的冷凝壓力傳感器的第一壓力值P1、第二壓力值P2、第三壓力值P3及冷凝壓力調節(jié)幅度值AP;設定所述制冷機組的壓縮機的開機延遲時間“與停機延遲時間t2;
[0040]其中,所述第一壓力值P1、所述第二壓力值p2、所述第三壓力值p3分別對應于控制所述制冷機組的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的開啟與關閉;
[0041] S200、所述制冷機組的控制器根據(jù)輸入的啟動機組指令啟動制冷機組,所述制冷機組的第四電磁閥和所述壓縮機聯(lián)鎖控制,所述第四電磁閥根據(jù)啟動機組指令即刻打開, 當啟動機組指令下達時間至開機延遲時間七時壓縮機啟動;[〇〇42] S300、根據(jù)所述第一壓力值、所述第二壓力值、所述第三壓力值,分別對應控制所述第一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開啟和關閉;[〇〇43] S400、所述控制器根據(jù)輸入的停止機組運行指令控制制冷機組停止運行,所述第四電磁閥和所述壓縮機聯(lián)鎖控制,所述第四電磁閥根據(jù)停止機組運行指令即刻關閉,當停止機組運行指令下達時間至停機延遲時間〖2時壓縮機停機。
[0044]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300具體包括:[〇〇45] S310:所述制冷機組啟動及運行過程中,當所述冷凝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值達到Pd AP,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電磁閥開啟;當所述冷凝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值達到Pi,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電磁閥關閉;[〇〇46] S320:當所述冷凝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值達到?2+八?,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電磁閥開啟;當所述冷凝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值達到P2,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電磁閥關閉;[〇〇47] S330:當所述冷凝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值達到P3+AP,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電磁閥開啟;當所述冷凝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值達到P3,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電磁閥關閉。
[0048]也就是說,基于以上的制冷系統(tǒng)實施例,在機組啟動及運行過程中,控制器(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液管管路中冷凝壓力傳感器壓力值是否達到Pi+AP來控制第一電磁閥2開啟,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液管管路中冷凝壓力傳感器壓力值是否達到P1來控制第一電磁閥2關閉;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液管管路中冷凝壓力傳感器壓力值是否達到Ρ2+ΛΡ來控制第二電磁閥3開啟,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液管管路中冷凝壓力傳感器壓力值是否達到P2來控制第二電磁閥3關閉;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液管管路中冷凝壓力傳感器壓力值是否達到Ρ3+ΛΡ來控制第三電磁閥4開啟,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液管管路中冷凝壓力傳感器壓力值是否達到P3來控制第三電磁閥4關閉。
[0049]本實用新型由于在冷凝換熱面積調節(jié)的電磁閥后增加集液器,并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設置了毛細管,當電磁閥后有液態(tài)冷媒時可以收集到集液器內,電磁閥打開時,高壓強、高流速的冷媒氣態(tài)不會出現(xiàn)“帶液”沖擊冷凝器集汽管的,避免了電磁閥因冷凝器換熱面積調節(jié)經(jīng)常開關導致電磁閥后液態(tài)冷媒頻繁沖擊及振動產(chǎn)生的破壞作用;同時為了降低由于設置集液器而導致熱氣旁通帶來的整個制冷系統(tǒng)能力的不利影響,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設置了毛細管,通過毛細管的節(jié)流作用,可以大大降低熱氣旁通對制冷的不利影響。
[0050]本實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統(tǒng)能夠解決風冷式低溫制冷系統(tǒng)在冷凝換熱面積調節(jié)時,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態(tài)冷媒頻繁沖擊及振動產(chǎn)生的破壞作用;同時,也能夠解決因設置集液器而導致熱氣旁通帶來的整個制冷系統(tǒng)能力的不利影響,保證了機組在低溫工況下長期制冷運行的可靠性、穩(wěn)定性,其制冷效率更高。
[005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制冷系統(tǒng)、制冷機組,所述制冷系統(tǒng)通過在冷凝換熱面積調節(jié)的電磁閥后增加集液器,并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設置了毛細管;一方面解決了基于冷凝面積調節(jié)的風冷式低溫制冷系統(tǒng)中,存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態(tài)冷媒頻繁沖擊及振動產(chǎn)生的破壞作用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了設置集液器而導致熱氣旁通帶來的整個制冷系統(tǒng)能力的不利影響的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機組在低溫工況下長期制冷運行的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
[0052]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制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將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壓縮為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的壓縮機, 用于通過與外界熱交換將所述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降溫成為低溫高壓液態(tài)的冷凝器, 用于調節(jié)所述冷凝器的換熱面積的第一類型電磁閥和第二類型電磁閥, 用于貯存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的貯液器, 用于對從所述貯液器中流出的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進行干燥和過濾的干燥過濾器, 用于使低溫高壓液態(tài)冷媒成為低溫低壓液態(tài)冷媒的膨脹閥, 用于使低溫低壓液態(tài)冷媒吸熱汽化為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的蒸發(fā)器, 用于收集泄露到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后的液態(tài)冷媒的集液器, 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一類型單向閥、第二類型單向閥和第三類型單向閥, 用于節(jié)流的毛細管, 及用于控制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開啟和關閉的控制器; 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類型單向閥、所述第二類型單向閥、所述貯液器、所述干燥過濾器、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所述膨脹閥、及所述蒸發(fā)器通過管道依次連接; 所述集液器的入口端連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的出口端之間,所述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的出口端連接所述毛細管的入口端,所述毛細管的出口端連接貯液器的入口端; 所述控制器與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所述第二類型電磁閥連接; 所述貯液器的入口端包括:第一入口端、第二入口端;所述第二類型單向閥的出口端與所述貯液器的第一入口端連接;所述毛細管的出口端與所述貯液器的第二入口端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類型電磁閥設置有3個,包括: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 所述冷凝器設置有4個,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第四冷凝器;所述第一類型單向閥設置有4個,包括: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第四單向閥; 所述第二類型單向閥為第五單向閥; 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三冷凝器、所述第四冷凝器之間并聯(lián)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的入口端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一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入口端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二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入口端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三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所述第四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四冷凝器的出口端與所述第四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 所述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三單向閥、所述第四單向閥的出口端并聯(lián)后與所述第五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所 述第三單向閥、所述第四單向閥的出口端并聯(lián)后與所述第五單向閥的入口端連接之間還設 置有逆止閥。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閥上安裝有冷凝壓力傳感 器,所述冷凝壓力傳感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開關。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器設置有3個,包括:第一集液器、第二集液器、第三集液器;所述第三類型單向閥設置有6個,包括:第六單向閥、第七單向閥、第八單向閥、第九單 向閥、第十單向閥、第i^一單向閥;所述第一集液器的入口端連接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第一電磁閥的出口 端之間,所述第一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六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六單向閥的出口 端連接所述第七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二集液器的入口端連接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出口 端之間,所述第二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八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八單向閥的出口 端連接所述第九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三集液器的入口端連接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入口端與所述第三電磁閥的出口 端之間,所述第三集液器的出口端連接所述第十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十單向閥的出口 端連接所述第i 單向閥的入口端;所述第七單向閥、所述第九單向閥、所述第十一單向閥的出口端并聯(lián)后均與所述毛細 管的進口端連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脹閥為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fā)器為干式蒸發(fā)器、翅片式換 熱器、滿液式蒸發(fā)器、降膜式蒸發(fā)器的一種。8.—種制冷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制冷系統(tǒng)。
【文檔編號】F25B41/04GK205718041SQ201620530071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日
【發(fā)明人】梁潔平, 張景衛(wèi), 黎健伯, 王淑婉, 葉松梅
【申請人】廣東申菱環(huán)境系統(tǒng)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