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屬飲水深度處理設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飲水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自來水廠現(xiàn)有水處理工藝難以生產出較高標準的飲用水。開展飲水深度處理生產較高質量的直飲水則成為發(fā)展趨勢。目前,直飲水殺菌仍采用ClO2或O3殺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ClO2殺菌仍會產出一些消毒副產物,并影響水的口感;(2)在我國瓶裝飲用純凈水標準中,規(guī)定余氯含量不得超過0.005mg/L,因此,ClO2及其它形式的氯再不能作為直飲水殺菌技術;(3)O3殺菌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解決氯殺菌的問題,但O3與Br-1生成毒性更大的BrO。此外,O3嚴重影響水的口感,單獨使用O3對于管道直飲水殺菌不適用。因此,研究發(fā)展新的殺菌技術成為優(yōu)質直飲水生產的必須技術,將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與社會效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和解決現(xiàn)有直飲水仍采用ClO2或O3殺菌而導致產生一些消毒副產物,不能達到國家標準、殺菌效果差、水的口感差等的缺點和問題,研究設計一種能消除消毒副產物、改善水的口感、殺菌效果好、經濟上可行的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結構示意圖如
圖1所示,它由支架1、底板2、滑輪3、水管4、閥門5、15、壓力計6、14、臭氧發(fā)生器7、臭氧氣輸送管8、臭氧注入器9、加壓泵10、16、接觸塔11、紫外光發(fā)生器12共同連接構成,其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為本裝置通過水管4與直飲水生產裝置的儲水桶相連通,整個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安裝在直飲水生產裝置的儲水桶之后,利用臭氧+紫外光照射組合高級氧化作用作為直飲水生產的最后殺菌處理裝置;支架1與底板2固定連接構成本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的殼體,滑輪3通過滑輪架與底板2成可轉動滑動連接,裝有閥門5的水管4與壓力計6相連接通;壓力計6通過水管與臭氧注入器9相連通,臭氧注入器9通過臭氧氣輸送管道8與臭氧發(fā)生器7相連接通;加壓泵10分別通過水管分別與臭氧注入器9、接觸塔11相連通,紫外光發(fā)生器12分別通過水管分別與接觸塔11、壓力計14相連接;閥門15分別通過水管分別與壓力計14、加壓泵16相連通;加壓泵16通過水管與直飲水用戶相連通。其工作運行原理如下直飲水生產裝置生產的直飲水儲存于儲水桶后,經過水管輸送到本直飲水殺菌裝置,并可通過閥門5進行控制,同時經過壓力計6測量直飲水壓力后才輸送到臭氧注入器;臭氧發(fā)生器7產生的臭氧經臭氧氣輸送管道8輸送到臭氧注入器注入一定限量的臭氧,通過臭氧注入器9后,應用負加壓原理加入一定數(shù)量臭氧的直飲水用加壓泵把注入了臭氧的直飲水泵送到接觸塔11,在接觸塔中,臭氧與直飲水均勻混合并逐步溶解于水中,對直飲水的細菌起到殺滅作用;經過在接觸塔中與臭氧均勻混合并殺菌的直飲水通過輸送管道輸送到紫外光發(fā)生器,經紫外光照射后,95%以上的殘余臭氧分解成具有很強殺菌能力的OH,將直飲水中殘余細菌完全徹底殺滅,并在管網(wǎng)中具有一定持續(xù)的殺菌功能,同時除掉了臭氧帶來的不良口感;經紫外光照射的直飲水經壓力計14測量后,再通過水管以及閥門15控制后,經加壓泵16泵送到直飲水用戶。若與瓶裝水相連,便可直接灌裝;若與單位管道直飲水相連,則可與直飲水用戶相連,并與循環(huán)水路相連形成優(yōu)質直飲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可保障管網(wǎng)路中不滋生細菌,保證了直飲水成為安全可靠的無菌優(yōu)質直飲水。本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的結構特征使其殺菌過程實質上采用了臭氧+紫外光照射的組合方法的高級氧化作用,在高級氧化體系中產生OH反應生成具有很強殺菌能力的自由基,不但降解直飲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且有極佳的殺菌效果。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1)本裝置能高效殺菌,臭氧在紫外光照射下起高級氧化作用,產生更多的OH基因,具有更強的殺菌能力;(2)本裝置保證了優(yōu)質直飲水較好的口感,臭氧被紫外光分解,不但消除了不良的口感,同時消除了一些傳統(tǒng)殺菌技術可能形成的消毒副產物;(3)本殺菌裝置可大幅度降低臭氧投入量,節(jié)省生產成本,降低了生產成本。
下面對說明書附圖進一步說明如下
圖1是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是支架,2是底板,3是滑輪,4是水管,5、15均是閥門,6、14是壓力計,7是臭氧發(fā)生器,8是臭氧氣輸送管,9是臭氧注入器,10、16均是加壓泵,11是接觸塔,12是紫外光發(fā)生器,13是裝置中水的流向指示。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較簡單,只要按
圖1所示設計、加工、制造或選購各各部件裝置,然后按
圖1所示并按上面說明書所述的連接關系通過鋁塑管或不銹鋼管道進行安裝連接,便能較好地實施本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在實施過程中,各部件裝置可按如下進行選擇(1)支架1及底板2可用鋁合金或其它金屬加工制造,滑輪3可在市場選購合適的;(2)臭氧發(fā)生器可采用美國Clear water產品,型號為CAD10,應用空氣生產臭氧,最大產量為1.25g/h,它不僅臭氧產率較高,而且?guī)в须娔X自動調節(jié)臭氧發(fā)生量的功能,尤其對本殺菌裝置應用于管道網(wǎng)路直飲水殺菌時,便于實現(xiàn)臭氧加入量的自動控制;(3)加壓泵10、16可選中國深圳市Angel公司生產的不銹鋼加壓泵,功率可選500W,型號AP-1000;(4)臭氧注入器可選Clear water公司的臭氧發(fā)生器配套產品,這是購買臭氧發(fā)生器時配有的相應的臭氧注入器,型號為CAD10J-10;(5)接觸塔11實際上是一個密封的水箱,可自己用不銹鋼材料制造,不少臭氧發(fā)生器也配有相應的接觸塔,但我們建議可選用Clear water公司配套產品,型號為CAD10-T-300;(6)紫外光發(fā)生器目前一般可采用進口產品,以達到殺菌效果穩(wěn)定、使用壽命長。建議選用美國Aelantic公司生產,型號為Sanitron2000,功率100W,最大流量20升/分鐘;(7)連接用的水管可采有日豐鋁塑管,規(guī)格可選4分;閥門5、15可選購通用的不銹鋼閥門;(8)壓力計6、14可選購壓力范圍為0~10kg/cm2的Am Pacific公司產品,型號可選APJTY-10;(9)臭氧氣輸送管可選1/8英寸的PVC材料管。上述部件裝置型號的選用應與本裝置供水規(guī)模大小相匹配。本殺菌裝置的操作過程如下(1)將臭氧發(fā)生器輸出量設計在0.05~0.20mg/L,打開紫外光發(fā)生器,裝置進入準備工作狀態(tài);(2)打開閥門,啟動加壓泵,并將流速控制在15升/分鐘,在水流作用下臭氧發(fā)生器自動啟動,并按設計的臭氧投入量注入臭氧;(3)水流入接觸塔均勻混合,并經過紫外線照射后,進入管網(wǎng),供直飲水用戶使用;(4)裝置關閉過程如下關閉閥門,關閉加壓泵開關,臭氧發(fā)生器自動關閉,然后再關閉紫外光發(fā)生器。發(fā)明人已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廣東省資源利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內實施了本殺菌裝置,實現(xiàn)了優(yōu)質直飲水的一種高級氧化殺菌試驗。經檢測,本殺菌裝置對細菌、大腸桿菌、霉菌的殺滅率為100%,并可在管網(wǎng)中保存3天不生長任何細菌;紫外光發(fā)生器后經紫外光照射的出水已檢測不到殘余臭氧;直飲水的口感在加入臭氧前后沒有變化。本實施例的循環(huán)水路控制在24小時循環(huán)一次,可確保直飲水中細菌指標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直飲水衛(wèi)生標準。
權利要求1.一種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支架(1)、底板(2)、滑輪(3)、水管(4)、閥門(5)、(15)、壓力計(6)、(14)、臭氧發(fā)生器(7)、臭氧氣輸送管(8)、臭氧注入器(9)、加壓泵(10)、(16)、接觸塔(11)、紫外光發(fā)生器(12)共同連接構成,其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為本裝置通過水管(4)與直飲水生產裝置的儲水桶相連通,整個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安裝在直飲水生產裝置的儲水桶之后,支架(1)與底板(2)固定連接構成本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的殼體,滑輪(3)通過滑輪架與底板(2)成可轉動滑動連接,裝有閥門(5)的水管(4)與壓力計(6)相連接通;壓力計(6)通過水管與臭氧注入器(9)相連通,臭氧注入器(9)通過臭氧氣輸送管道(8)與臭氧發(fā)生器(7)相連接通;加壓泵(10)分別通過水管分別與臭氧注入器(9)、接觸塔(11)相連通,紫外光發(fā)生器(12)分別通過水管分別與接觸塔(11)、壓力計(14)相連接;閥門(1 5)分別通過水管分別與壓力計(14)、加壓泵(16)相連通;加壓泵(16)通過水管與直飲水用戶相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優(yōu)質直飲水殺菌裝置,它由支架、底板、滑輪、水管、閥門、壓力計、臭氧發(fā)生器、臭氧氣輸送管、臭氧注入器、加壓泵、接觸塔、紫外光發(fā)生器通過水管或氣管連接構成;本殺菌裝置利用臭氧+紫外光照射組合高級氧化作用,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能高效殺菌,能消除傳統(tǒng)殺菌技術可能形成的消毒副產物,保持直飲水較好口感;本裝置能大幅度降低臭氧投放量、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C02F9/08GK2466149SQ0024007
公開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肖賢明, 傅家謨, 劉光漢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