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民用中水回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及的是一種水處理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生活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嚴重的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只相當于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但是我國約有1/3以上的工業(yè)廢水,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jīng)處理就排入江河、湖泊。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僅是造成水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而且還會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目前所采用的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是將城市污水集中后再進行處理,使污水達到排放標準之后再排放,達到防止水資源污染的目的。人們對水資源緊張的形勢的認識越來越高,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也越來越強。解決水資源緊張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合理用水,節(jié)約用水,盡可能地提高水的利用率。不僅在工業(yè)用水方面要合理用水,節(jié)約用水,盡可能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在生活用水方面也要合理用水,節(jié)約用水,盡可能地提高水的利用率。特別是,隨著水價的不斷上漲,生活用水的支出,也越來越高,人們也希望能提高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生活污水包括帶有大量油污及沖廁所產(chǎn)生的重度污水,也包括洗菜、洗衣服、洗澡等產(chǎn)生的中度污水。中度污水簡稱為中水,具有較高的回收利用價值。但是目前還沒有一種專門用于民用中水回收處理的裝置。人們收集中水,常采用簡單的盆、桶等裝置將中水收集,用于沖廁所等。不僅比較麻煩,而且收集后不經(jīng)過處理,不可能長時機儲存。另外目前沒有一種良好的收集裝置,中水的收集率不高。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方便地對民用中水進行回收、處理、儲存的民用中水回用裝置。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它包括集水水箱、處理水箱、儲水水箱,集水水箱、處理水箱與水池相接,其底部設置有與進水口對應處高、與排污口對應處低的坡度箱底,進水口處設置有分水板,集水水箱的出水口處、處理水箱的加水口處設置有膜處理器,在處理水箱中設置有臭氧處理裝置,臭氧處理裝置與臭氧發(fā)生器相連,它還包括安裝于地漏口或者是可置于洗衣機桶中的吸水裝置,集水水箱、處理水箱、儲水水箱及吸水裝置之間由管路和閥門相連并設置有一個自吸水泵。本發(fā)明的裝置還可以包括這些結構特征1、在處理水箱的溢流管口上方設置泡沫收集托盤。2、臭氧處理裝置是由氣導管、膨脹腔、上布水篩板、下集水篩板和設置于處理水箱底部的蛇形臭氧排氣管組成的,蛇形臭氧排氣管上開有出氣孔。3、集水水箱與處理水箱之間具有位置差,集水水箱位于高處。4、集水裝置的組成包括一根吸水管,吸水管上帶有地漏封閉機構,吸水管的進水口處設置過濾層。地漏封閉機構可以有這樣幾種形式第一種是在吸水管外設置套管,套管的底部封閉,套管的上部有反折邊。第二種是在吸水管的底部設置錐形密封端,它還包括一個安裝在地漏下的集水腔,集水腔的出水口呈與錐形密封端相配合的錐形。第三種在的吸水管的下部設置密封吸盤。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經(jīng)過本發(fā)明的組合,可以將居民家庭中產(chǎn)生的洗菜水、洗臉水、洗浴水、洗衣水等比較容易回收、處理的中水集中回收,其處理方法包括了初級過濾,膜處理,臭氧處理。這些綜合性的處理,可以將中水中的固體顆粒、易起泡的物質、易發(fā)生變質的物質去除。經(jīng)處理后的中水能夠在一定的期限內保存,用于沖廁所、澆灌花卉、清洗地面等。中水的回收率高,處理效果好。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案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案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吸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吸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5是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吸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臭氧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俯視圖。
(五)具體實施方案下面結合附圖舉例對本發(fā)明做更詳細的描述結合圖1。其組成包括集水水箱4、處理水箱21、儲水水箱16。集水水箱位于廚房洗菜水池3下,處理水箱位于衛(wèi)生間洗手水池14下。集水水箱底部設置有與進水口5對應處高與排污口2對應處低的坡度箱底18,進水口處設置有分水板6。處理水箱底部設置有與進水口26對應處高與排污口23對應處低的坡度箱底24,進水口處設置有分水板27。集水水箱的出水口處、處理水箱的加水口處設置有膜處理器17、20,在處理水箱中設置有臭氧處理裝置19,臭氧處理裝置與臭氧發(fā)生器13相連。結合圖6、7,臭氧處理裝置是由氣導管31、膨脹腔32、上布水篩板33、下集水篩板34和設置于處理水箱底部的蛇形臭氧排氣管35組成的,蛇形臭氧排氣管上開有出氣孔。它還包括安裝于地漏口或者是可置于洗衣機桶中的吸水裝置10。結合圖3-5。集水裝置的組成可以有三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它包括一根吸水管43,吸水管上帶有地漏封閉機構,吸水管的進水口處設置過濾層44。地漏封閉機構的組成是在吸水管及過濾層外設置套管45,套管的底部封閉,套管的上部有反折邊。吸水管的進水口可以是開在吸水管的端部,也可以是開在吸水管的側壁上。第二種形式是吸水管51側壁上開有進水孔56,過濾層54包在吸水管外,過濾層外包有側壁上帶有進水孔的外套,所述的地漏封閉機構是在外套的底部設置錐形密封端,它還包括一個安裝在地漏下的集水腔55,集水腔的出水口呈與錐形密封端相配合的錐形。第三種形式是吸水管61的底部密封,側壁上開有進水孔62,過濾層包在吸水管外,過濾層包括65、66兩層,過濾層外包有側壁上帶有進水孔的外套64,所述的地漏封閉機構是在吸水管的下部設置密封吸盤67。過濾裝置通過螺帽63固定。集水水箱、處理水箱、儲水水箱及吸水頭之間由管路和閥門相連并設置有一個自吸水泵11。其工作原理為廚房洗菜水池中產(chǎn)生的中水,經(jīng)設置于水池出口處的過濾網(wǎng)過濾后進入到集水水箱中,分水板可以起到良好的減少噪音的作用,并將水分布,有利于其中的雜質的沉淀。衛(wèi)生間洗手水池所產(chǎn)生的中水,經(jīng)設置于水池出口處的過濾網(wǎng)過濾后進入到處理水箱中。吸水裝置將衛(wèi)生間的排水口封閉,并將洗衣機、洗浴所產(chǎn)生的中水,經(jīng)自吸泵吸到處理水箱中,吸水裝置同時起到過濾作用,也可以將集水裝置直接放在洗衣機桶中。集水水箱中的中水,也通過自吸泵從加水口輸?shù)教幚硭渲?,同時在輸入的過程中經(jīng)過膜過濾器進行過濾處理。在自吸泵向處理水箱吸水的過程中,同時從臭氧發(fā)生器中吸出臭氧,與中水進行充分混合處理,余量的臭氧從水箱底部的蛇形臭氧排氣管排出,對處理水箱中的水進一步進行處理。處理后的水通過自吸泵送入到儲水水箱中。集水水箱、處理水箱底部的坡度箱底,可以使中水中的微粒狀雜物沉降后,能比較方便、徹底地從排污口排出。為了防止各水箱中的水裝滿后溢出,各水箱中可以設置溢流管。
結合圖2。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案是集水水箱的出口高于處理水箱的加水口,處理水箱設置與衛(wèi)生間的地面一下。這種實施方案的優(yōu)點是集水水箱中的中水可以自行流到處理水箱中,節(jié)省運行成本,節(jié)省占地空間。
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方案是在處理水箱的溢流管口上方設置泡沫收集托盤22。這一實施方案的優(yōu)點是可以及時地將中水中的泡沫排出。
權利要求
1.一種民用中水回用裝置,它包括集水水箱、處理水箱、儲水水箱,其特征是集水水箱、處理水箱與水池相接,其底部設置有與進水口對應處高、與排污口對應處低的坡度箱底,進水口處設置有分水板,集水水箱的出水口處、處理水箱的加水口處設置有膜處理器,在處理水箱中設置有臭氧處理裝置,臭氧處理裝置與臭氧發(fā)生器相連,它還包括安裝于地漏口或者是可置于洗衣機桶中的吸水裝置,集水水箱、處理水箱、儲水水箱及吸水裝置之間由管路和閥門相連并設置有一個自吸水泵。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中水回用裝置,其特征是集水裝置的組成包括一根吸水管,吸水管上帶有地漏封閉機構,吸水管的進水口處設置過濾層,地漏封閉機構的組成為在吸水管外設置套管,套管的底部封閉,套管的上部有反折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中水回用裝置,其特征是集水裝置的組成包括一根吸水管,吸水管上帶有地漏封閉機構,吸水管的進水口處設置過濾層,地漏封閉機構的組成為在吸水管的底部設置錐形密封端,它還包括一個安裝在地漏下的集水腔,集水腔的出水口呈與錐形密封端相配合的錐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中水回用裝置,其特征是集水裝置的組成包括一根吸水管,吸水管上帶有地漏封閉機構,吸水管的進水口處設置過濾層,地漏封閉機構的組成為在的吸水管的下部設置密封吸盤。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何一項所述的民用中水回用裝置,其特征是臭氧處理裝置是由氣導管、膨脹腔、上布水篩板、下集水篩板和設置于處理水箱底部的蛇形臭氧排氣管組成的,蛇形臭氧排氣管上開有出氣孔。
6.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何一項所述的民用中水回用裝置,其特征是集水水箱與處理水箱之間具有位置差,集水水箱位于高處。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民用中水回用裝置,其特征是集水水箱與處理水箱之間具有位置差,集水水箱位于高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的是一種民用中水回用裝置。它包括集水水箱、處理水箱、儲水水箱,集水水箱、處理水箱與水池相接,其底部設置有坡度箱底、進水口處設置有分水板,集水水箱的出水口處、處理水箱的加水口處設置有膜處理器,在處理水箱中設置有臭氧處理裝置,臭氧處理裝置與臭氧發(fā)生器相連,它還包括吸水裝置,集水水箱、處理水箱、儲水水箱及吸水裝置之間由管路和閥門相連并設置有一個自吸水泵。中水的回收率高,處理效果好。
文檔編號C02F9/00GK1410368SQ0112821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9月24日
發(fā)明者喬英杰, 賈倫, 張寶杰, 都昌杰, 蔣紹樓 申請人:賈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