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接觸氧化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接觸氧化池,包括池體,池體內(nèi)從下往上依次設有曝氣層、填料層和穩(wěn)水層,曝氣層內(nèi)設有曝氣系統(tǒng),填料層內(nèi)設有填料裝置和至少一根曝氣管,曝氣管連接有氧氣補給設備,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配水均勻,進出水流速小,水流狀態(tài)穩(wěn)定,曝氣均勻,曝氣效果好,沒有短路和死區(qū),增加了溶氧量,處理后的污水品質(zhì)得到提高,有效提神了污水處理的效率和速率,節(jié)省了污水的處理時間。
【專利說明】
接觸氧化池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接觸氧化池。
【背景技術】
[0002]曝氣是使空氣與水強烈接觸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于將空氣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將水中不需要的氣體和揮發(fā)性物質(zhì)放逐到空氣中,換言之,它是促進氣體與液體之間物質(zhì)交換的一種手段。曝氣的作用,除了向水中輸送氧氣以外,還有加速將水中可揮發(fā)的物質(zhì)帶出水面的作用,大部分有機物往往具有揮發(fā)性,雖然有些有機物揮發(fā)度很低,但是仍然需要進行曝氣進行處理。
[0003]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的實質(zhì)之一是在池內(nèi)充填填料,已經(jīng)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經(jīng)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因此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又稱為“淹沒式生物濾池”,另一實質(zhì)是采用與曝氣池相同的曝氣方法,將曝氣器安裝在池底,向微生物提供其所需要的氧,并起到攪拌與混合作用,這樣這種技術又相當于在曝氣池內(nèi)充填微生物棲息的填料,因此又稱為“接觸曝氣法”。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浸沒在水中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積的填料,在其表面為微生物附著生長提供好氧生物膜,因其表面積大,可附著的生物量大,同時因其孔隙率大,基質(zhì)的進入和代謝產(chǎn)物的移出,以及生物膜的自身更新脫落,均較為通暢,使得生物膜能保持高得活性和較高得生化反應速率。
[0004]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是:傳統(tǒng)的接觸氧化池曝氣方式不太合理,使得水池中部和上部的曝氣量無下部的曝氣量大,氧化效果不夠好。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曝氣均勻充分,生化效果更好的接觸氧化池。
[0006]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接觸氧化池,包括池體,所述池體內(nèi)從下往上依次設有曝氣層、填料層和穩(wěn)水層,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層內(nèi)設有曝氣系統(tǒng),所述填料層內(nèi)設有填料裝置和至少一根曝氣管,該曝氣管連接有氧氣補給設備。采用本技術方案曝氣層的曝氣系統(tǒng)首先對污水先進行曝氣處理,增加污水的溶氧量,除去污水中有機物,填料層的曝氣管使池體上端曝氣更均勻,且進一步增加了溶氧量,提高了生物處理效率,提高了曝氣處理的速率,節(jié)省了污水的處理時間。
[0007]作為優(yōu)選:上述曝氣管為環(huán)管,該曝氣管固定安裝在所述池體的池壁上。采用本方案填料層的四周被曝氣管環(huán)繞,可均勻全面地給填料層供氧。
[0008]上述穩(wěn)水層對應的池體的池壁上設有進水口,該進水口下方的所述池體的內(nèi)壁上設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下方設有至少一根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上端與所述集水槽槽底連通,所述布水管的下端穿出所述填料層后與所述曝氣層連通。采用本設計污水經(jīng)集水槽后由配水管流入池體底部,進水方便,進水流速小,水流狀態(tài)穩(wěn)定。
[0009]上述集水槽下方設有三根所述布水管,三根所述布水管均勻分布。采用本方案布水均勻,布水快,可提升曝氣處理效率。
[0010]上述曝氣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根空氣管,每根所述空氣管上設有至少一個曝氣器,所述空氣管連接有供氣管,所述供氣管與所述氧氣補給設備連接。采用本方案曝氣系統(tǒng)可以不間斷地給池底的污水曝氣,增加污水的氧含量,提高生物處理效率。
[0011]上述供氣管為環(huán)形管,所述空氣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供氣管連通,所述氧氣補給設備為風機。采用本設備空氣管兩端均與供氣管連通,風機給空氣管供氧更充足。
[0012]上述填料裝置包括彈性組合填料,該彈性組合填料通過填料支架固定安裝在所述池體上。采用彈性填料既能掛膜,又能有效切割氣泡,提高氧的轉(zhuǎn)移速率和利用率,使水氣生物膜得到充分交換,使水中的有機物得到高效處理。
[0013]上述曝氣管共兩根,兩根所述曝氣管上下平行固定安裝在所述池體的池壁上,兩根所述曝氣管分別與所述氧氣補給設備連接。采用本方案填料層曝氣均勻,曝氣效果很好,沒有短路和死區(qū)。
[0014]上述曝氣管為穿孔管。采用此設計曝氣充分均勻,安裝方便。
[0015]上述穩(wěn)水層對應的所述池體的池壁上設有出水口,該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槽槽口上方。采用本方案經(jīng)充分曝氣處理后的污水可通過出水口排出進入下一道處理工序。
[0016]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配水均勻,進出水流速小,水流狀態(tài)穩(wěn)定,曝氣均勻,曝氣效果好,沒有短路和死區(qū),增加了溶氧量,處理后的污水品質(zhì)得到提高,有效提神了污水處理的效率和速率,節(jié)省了污水的處理時間。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8]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接觸氧化池,包括池體I,所述池體I內(nèi)從下往上依次設有曝氣層a、填料層b和穩(wěn)水層c,所述曝氣層a內(nèi)設有曝氣系統(tǒng),所述填料層b內(nèi)設有填料裝置6和兩根根曝氣管4,所述填料裝置6包括彈性組合填料,該彈性組合填料通過填料支架10固定安裝在所述池體I上,兩根所述曝氣管4上下平行固定安裝在所述池體I的池壁上,兩根所述曝氣管4分別連接有氧氣補給設備連接,所述曝氣管4為環(huán)管,所述曝氣管4為穿孔管。
[0021 ] 所述穩(wěn)水層c對應的池體I的池壁上設有進水口 2,該進水口 2下方的所述池體I的內(nèi)壁上設有集水槽7,所述集水槽7下方設有至少三根布水管8,三根所述布水管8均勻分布在所述集水槽7下方,所述布水管8的上端與所述集水槽7槽底連通,所述布水管8的下端穿出所述填料層b后與所述曝氣層a連通,所述穩(wěn)水層c對應的所述池體I的池壁上設有出水口3,該出水口 3位于所述集水槽7槽口上方,所述池體I為方形池體,所述集水槽7的長度與所述池體I的長度或?qū)挾纫恢隆?br>[0022]所述曝氣系統(tǒng)固定安裝在所述池體I的底部,所述曝氣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根空氣管9,每根所述空氣管9上設有至少一個曝氣器5,所述空氣管9連接有供氣管11,所述供氣管11與所述氧氣補給設備連接,所述供氣管11為環(huán)形管,所述空氣管9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供氣管11連通,所述氧氣補給設備為風機。
[0023]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接觸氧化池,包括池體(I),所述池體(I)內(nèi)從下往上依次設有曝氣層(a)、填料層(b)和穩(wěn)水層(C),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層(a)內(nèi)設有曝氣系統(tǒng),所述填料層(b)內(nèi)設有填料裝置(6)和至少一根曝氣管(4),該曝氣管(4)連接有氧氣補給設備。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管(4)為環(huán)管,該曝氣管(4)固定安裝在所述池體(I)的池壁上。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穩(wěn)水層(c)對應的池體(I)的池壁上設有進水口(2),該進水口(2)下方的所述池體(I)的內(nèi)壁上設有集水槽(7),所述集水槽(7)下方設有至少一根布水管(8),所述布水管(8)的上端與所述集水槽(7)槽底連通,所述布水管(8)的下端穿出所述填料層(b)后與所述曝氣層(a)連通。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8)為三根,三根所述布水管(8)均勻分布在所述集水槽(7)下方。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根空氣管(9),每根所述空氣管(9)上設有至少一個曝氣器(5),所述空氣管(9)連接有供氣管(11),所述供氣管(11)與所述氧氣補給設備連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氣管(11)為環(huán)形管,所述空氣管(9)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供氣管(11)連通,所述氧氣補給設備為風機。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裝置(6)包括彈性組合填料,該彈性組合填料通過填料支架(1)固定安裝在所述池體(I)上。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管(4)共兩根,兩根所述曝氣管(4)上下平行固定安裝在所述池體(I)的池壁上,兩根所述曝氣管(4)分別與所述氧氣補給設備連接。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管(4)為穿孔管。10.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穩(wěn)水層(c)對應的所述池體(I)的池壁上設有出水口( 3)。
【文檔編號】C02F3/02GK205710055SQ20162036733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發(fā)明人】徐青青
【申請人】重慶泰克環(huán)??萍脊煞萦邢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