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鉻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受鉻污染廠房、地面、地下鉻渣以及含鉻廢渣清除后受鉻污染的土壤修復技術,它涉及受鉻污染土壤中六價鉻回收,防止鉻污染土壤中六價鉻污染的技術。
背景技術:
鉻鹽工業(yè)及鉻合金工業(yè)產生的鉻渣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有些鉻鹽工業(yè)被迫停產。目前我國堆存鉻渣量400萬噸,有10個企業(yè)停產關閉,國家限定在2010年前將其全部治理,使受污染的廠房、地面、地下鉻渣,含鉻廢渣及含鉻污水治理后受污染的土壤需要修復,不再產生二次污染。對其實現無害化修復,實現環(huán)保生態(tài),實現社會效益是本發(fā)明的任務。目前國內尚未見有關報道。
技術內容本發(fā)明目的是克服受污染廠房、地面、地下鉻渣,含鉻廢渣清除及含鉻污水治理后,受鉻污染的土壤治理方面的不足,利用一種回收土壤中六價鉻修復的技術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于實施,防止鉻污染土壤污染環(huán)境的資源再利用的修復技術。
本發(fā)明是賦予植被吸收(樹木、草坪等植物)土壤中六價鉻土壤中毛細管的滲透作用及含鉻污水凈化技術,將污染土壤中的六價鉻在土壤中毛細管的作用下,地下水毛細管互相滲透作用或降水作用自然融出的六價鉻遷移到植物中或流出到滲濾池的水中,經過對滲濾池中水周而復始的實施凈化處置,使土壤中六價鉻達到安全數值內得以實現修復。
本發(fā)明所指修復技術原理,一是通過土壤中毛細管作用使含鉻污水置于低于水位的地下水滲濾池內,池深在地下水平面3~5米,經含鉻污水處理技術裝置周而復始凈化池中含鉻污水,二是在鉻污染土壤上種植樹木,根系茂密的草坪,玉米等作物,經光合作用和其根莖吸收水分作用,使土壤中六價鉻遷移到植物中,達到鉻污染土壤修復的目的。本發(fā)明是一個安全無二次污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明顯的技術。
附圖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見圖)1、過濾井;2、含鉻水導管;3、高壓水泵;4、含鉻水凈化裝置;5、含鉻濃縮回收裝置;6、凈化蓄水池槽;7、含鉻污水池;8、樹木、草坪或其它植物。
權利要求
1.一種鉻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其特征是所述鉻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植物被吸收土壤中六價鉻遷移到植物中,土壤中毛細管滲透作用,使含鉻污水流出到滲濾池內。
3.根據權利要求書2,所述流出到滲濾池含鉻污水凈化裝置技術。
4.根據權利要求書3,所述凈化水可回收利用,含鉻濃縮液回收資源化。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關于受污染廠房、地面、地下鉻渣以及含鉻廢渣清除后受鉻污染的土壤修復技術;賦予植被,污水凈化作用,將污染土壤中的六價鉻在土壤中毛細管的作用下,通過植物和地下水互相滲透作用或降水作用自然融出的六價鉻遷移到植物或流出到滲濾層池的水中,經含鉻污水處理技術裝置對滲濾池中水周而復始的凈化,樹木及根系茂密的草坪,玉米等作物,經光合作用和其根莖吸收水分作用,使土壤中六價鉻遷移到植物中,達到土壤修復的目的。本發(fā)明是一個安全無二次污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明顯的技術。
文檔編號B09C1/10GK1810397SQ200610013190
公開日2006年8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劉志剛 申請人:天津市大鈞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