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處理裝置,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無盲區(qū)的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厭氧生物處理法或厭氧消化法是指在斷絕與空氣接觸的條件下,依賴兼性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的生物化學作用,對有機物進行生物降解的過程。與現(xiàn)有的好氧處理技術相比而言,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有如下特點(1)建造、運行和操作簡單,基建和運行的費用低;(2)能量需求低,節(jié)約能源;(3)根據(jù)水處理的要求,水處理的規(guī)??纱罂尚。沟梅稚⑦M行水處理成為可能,并可大大節(jié)省投資;(4)厭氧處理的剩余污泥的產(chǎn)生量少,穩(wěn)定性好,且后續(xù)水處理容易。目前采用厭氧水處理技術進行污水處理的裝置一般為筒柱狀的厭氧反應器(如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法),反應器中設置顆粒化的污泥形式的內部生物質富集,用于與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發(fā)生厭氧反應。使用過程是將污水從厭氧反應器底部通入,并從下向上流過反應器。由于有機污染物新陳代謝作用的降解,形成了以氣泡形式粘附到上述污泥顆粒上的氣體。顆粒上升使得反應器中的污水與其充分混合作用實現(xiàn)厭氧反應,處理后的污水再排出反應器。這種反應器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操作容易。但也存在許多不足由于氣體上升速度快,以至于大部分污水未經(jīng)混合處理即排出反應器,即處理過程存在盲區(qū),厭氧處理效果降低。因此,為了充分混合,有的采用將污水多次通過反應器或采用多個反應器進行多次處理的辦法,這樣的方法雖然能讓污水得到充分處理,但是效率低下,多個反應器的也會占據(jù)過多的工作空間;另外也有在反應器底部加入螺旋槳攪動污水形成漩渦的方法,但這樣的反應器就需要額外能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該水處理裝置無需額外動力即可實現(xiàn)污水在水處理裝置中自動旋轉,達到充分混合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以下的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一種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包括筒柱狀處理池,所述處理池的筒壁底部設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沿所述處理池筒壁的切線方向插入,或者,所述入水管伸入所述處理池內部的一端管口沿筒壁切線方向彎折。所述入水管具有一條以上,且所述入水管伸入處理池內部的管口朝向一致。所述處理池內部嵌套有筒柱狀的內層處理池,所述內層處理池與所述處理池同軸,且所述內層處理池與所述處理池之間留有間隔,所述內層處理池與所述處理池之間設有連通管,所述連通管的入口端管口位于所述處理池內的上部,所述連通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內層處理池內的底部,且所述連通管沿所述內層處理池筒壁的切線方向插入或者所述連通管的出口端管口沿所述內層處理池的筒壁切線方向彎折。所述內層處理池具有兩層以上,相鄰兩層內層處理池之間留有間隔,且相鄰兩層
3處理池之間設有連通管。所述連通管具有一條以上,且所述連通管伸入內層處理池內部的管口朝向一致。所述水處理裝置還設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置于所述內層處理池內的上部, 另一端連通至所述水處理裝置外。本實用新型對比現(xiàn)有技術,有如下優(yōu)點1、該水處理裝置采用由下向上的水流路徑,入水管采用沿筒壁切線方向彎折,因此,進入處理池中的污水將會自動旋轉起來,而無須依靠外界動力,使得污水和反應物質充分混合,沒有盲區(qū),不會短流;2、該水處理裝置采用內外多層次的處理池,充分利用了一個處理池的空間,而實現(xiàn)對污水的多次處理,由于多層處理池之間的連通管的入口端在上、出口端在下,使得污水依靠水力推動作用進入下一層處理池的同時,依靠重力和填料作用攔截保持各層厭氧污泥和微生物濃度的穩(wěn)定;且連通管形狀如入水管一樣,同樣能夠讓污水在該內層處理池中自動旋轉,整個過程無需外界動力,即可達到污水的自動旋轉。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的具體實施例一的俯視圖;圖2是圖1所示水處理裝置的軸向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的具體實施例二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一圖1和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具體實施例一的具體結構。該水處理裝置包括外層的筒柱狀處理池1和兩層筒柱狀的內層處理池2,處理池1和內層處理池2內都設有用于厭氧反應的填料5,處理池1和內層處理池2相互嵌套且同軸。 各層之間具有間隔,入水管3設于處理池1的筒壁底部,且入水管3伸入處理池內部的一端管口沿筒壁切線方向彎折。本實施例中采用三條入水管3,且三條入水管3的彎折方向一致。本實施例中采用兩層內層處理池,內層處理池2與處理池1之間、兩層內層處理池 2之間均設有連通管4,連通管4的入口端管口位于處理池1內的上部,連通管4的出口端位于內層處理池內2的底部,且連通管4的出口端管口沿內層處理池2的筒壁切線方向彎折。每兩層之間的連通管4均設置三條,且彎折方向一致。該水處理裝置的使用過程如下將污水由入水管通入處理池中,隨著污水由入水管3進入處理池1中,將會自動順著彎折方向(圖1中的弧形箭頭方向)旋轉起來,進行厭氧反應處理。當污水在處理池1與內層處理池2之間的間隔內反應并慢慢上漲到連接管4 的入口端高度時,由于水里推動作用,將從連接管4處流入下一層的內層處理池2中,并從內層處理池2的底部涌入,同樣依靠出口端的彎折而在內層處理池2中形成自動旋轉的水流狀態(tài)。污水在該處理裝置內可依次進行三次由下向上的厭氧處理,并與池內的填料5發(fā)生厭氧反應。由于每層處理池中的水體均形成旋轉式的運動,因此,每層處理都不會產(chǎn)出處理盲區(qū),使得污水處理充分完全。實際運用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處理規(guī)模,將處理池的層數(shù)進行適當增減,入水管和連通管的數(shù)量也可以任意增減,以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此外,該水處理裝置還設有出水管,圖中未示出,出水管可以采用一端置于最內層處理池內的上部,另一端連通至水處理裝置外,從而,經(jīng)過最后一層處理后的污水將自動流出該水處理裝置。該水處理裝置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與其他輔助處理裝置配合使用,不影響處理效果。具體實施例二圖3示出了該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具體實施例二的具體結構,與具體實施例一類似,不同之處在于入水管3和連通管4均采用沿處理池筒壁切線方向直插入池內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實用新型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對本實用新型內容所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修改、替換或變更,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包括筒柱狀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池的筒壁底部設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沿所述處理池筒壁的切線方向插入,或者,所述入水管伸入所述處理池內部的一端管口沿筒壁切線方向彎折。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具有一條以上,且所述入水管伸入處理池內部的管口朝向一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池內部嵌套有筒柱狀的內層處理池,所述內層處理池與所述處理池同軸,且所述內層處理池與所述處理池之間留有間隔,所述內層處理池與所述處理池之間設有連通管,所述連通管的入口端管口位于所述處理池內的上部,所述連通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內層處理池內的底部,且所述連通管沿所述內層處理池筒壁的切線方向插入或者所述連通管的出口端管口沿所述內層處理池的筒壁切線方向彎折。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處理池具有兩層以上,相鄰兩層內層處理池之間留有間隔,且相鄰兩層處理池之間設有連通管。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管具有一條以上,且所述連通管伸入內層處理池內部的管口朝向一致。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處理裝置還設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置于所述內層處理池內的上部,另一端連通至所述水處理裝置外。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盲區(qū)自動旋轉水處理裝置,包括筒柱狀處理池,所述處理池的筒壁底部設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沿所述處理池筒壁的切線方向插入,或者,所述入水管伸入所述處理池內部的一端管口沿筒壁切線方向彎折。該水處理裝置無需額外動力即可實現(xiàn)污水在水處理裝置中自動旋轉,達到充分混合的目的。
文檔編號C02F3/28GK202054669SQ20112017186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26日
發(fā)明者張?zhí)?申請人:張?zh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