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蒸煮釜,該蒸煮釜包括釜體(10)、攪拌軸(4)和安裝在該攪拌軸上的第一攪拌器(5),釜體釜體攪拌軸豎直安裝于筒體內腔中,其中,該蒸煮釜還包括壁擋板(6),該壁擋板沿高度方向插入于所述內腔中的第一攪拌器與釜體的釜壁之間。該蒸煮釜中增設了壁擋板,當攪動周向流在碰撞壁擋板后,可產生軸向湍流,從而防止重相物質離心沉降。在釜體底部的錐形底腔中還可設置第二攪拌器(9),進一步攪拌物料,并將物料向上翻送,有利于形成攪拌均勻的懸浮液。錐形底腔的釜壁上還可設置旋流接管(8),用于噴射水流或蒸汽流,以充分混合和旋流攪拌,避免釜底重相物料沉積、堵塞出料口(11)。
【專利說明】蒸煮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式攪拌系統(tǒng),尤其是用于處理餐廚垃圾的蒸煮釜。
【背景技術】
[0002]餐廚垃圾中各組分的比重相差大、含雜率高、流動性差。對于這種呈漿料狀、重相物易沉降且具有較高粘度的混合餐廚垃圾,要求采用合理的攪拌機構以合適的攪拌速率將餐廚垃圾物料充分攪拌,形成均勻的懸浮液,避免其中的重相物料沉積,以致引起釜體的出料口堵塞。
[0003]如圖1和圖2所示為目前用于處理餐廚垃圾的一種蒸煮釜。在該蒸煮釜的釜體10中,僅在其直筒腔內設置了一個多級槳式攪拌器5 (即采用多層的漿式攪拌器)以攪拌物料,從而來達到迫使物料懸浮的工藝要求。其中,外接電機通過傳動軸1、聯(lián)軸器3驅動攪拌軸4繞其旋轉軸線00’旋轉,帶動攪拌器5對物料進行攪拌,均勻攪拌后的物料可從出料口 11出料。其中傳動軸I通過支承軸承2支承安裝在蒸煮釜上,攪拌軸4向下伸出并懸置。
[0004]然而,在這種蒸煮釜中,多級槳式攪拌器5的結構簡單,多適用于轉速極低、對攪拌效果要求不高的低粘度物料的混合工藝中,在餐廚垃圾處理過程中則存在以下不足:
[0005]I)、為了充分攪拌以形成均勻的懸浮液,需要增加攪拌器的攪拌強度,因而攪拌器葉片大多采用長而寬的彎卷成弧狀的槳葉。這種槳葉加工制造難度高,并且易發(fā)生和累積變形,甚至彎折損壞,導致使用壽命低;
[0006]2)、經由多級槳式攪拌器5的攪拌,物料容易形成固定流型——即形成圍繞多級槳式攪拌器5的周向流,如圖2中的箭頭所示,即沿旋轉方向w的周向流。這樣不僅難以達到使物料懸浮的工藝要求,甚至易導致重相物質形成離心沉降;
[0007]3)、離心沉降的重相物質容易累積在釜體10內的錐形底腔(即釜體變徑段)中,磨損該區(qū)域的釜壁,容易造成釜底的出料口 11堵塞;
[0008]4)、攪拌軸4伸入釜體10底部的末端不受支撐,即該攪拌軸4為懸臂梁結構,導致攪拌軸4的剛度低、變形量增大、軸向竄動量增大,從而降低設備使用壽命,嚴重影響攪拌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蒸煮釜,該蒸煮釜尤其適于處理餐廚垃圾,可將餐廚垃圾物料充分攪拌成均勻的懸浮液。
[0010]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蒸煮釜,該蒸煮釜包括立式釜體、攪拌軸和安裝在該攪拌軸上的第一攪拌器,所述攪拌軸從所述釜體的頂部向下伸入到該釜體的內腔中,其中,該蒸煮釜還包括壁擋板,該壁擋板沿高度方向插入于所述內腔中的所述第一攪拌器與所述釜體的釜壁之間。
[0011]優(yōu)選地,所述壁擋板為多塊,該多塊壁擋板沿圍繞所述攪拌軸的旋轉軸線的圓周方向上間隔布置。[0012]優(yōu)選地,所述壁擋板為由單塊板沿寬度方向彎折而成的彎折板,在該彎折板的橫截面上,所述彎折板的彎折頂角朝向所述攪拌軸的旋轉軸線布置。
[0013]優(yōu)選地,在所述釜體的徑向上,所述壁擋板沿所述徑向上的寬度為所述釜體的內徑的1/12?1/10,并且所述壁擋板與所述釜體的釜壁之間的間距為所述釜體的內徑的1/50 ?1/20。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壁擋板為平板,該平板與所述釜體的釜壁間隔設置或貼合安裝于所述爸壁上。
[0015]優(yōu)選地,該蒸煮釜還包括驅動機構、傳動軸、支承軸承和聯(lián)軸器,所述支承軸承安裝于所述蒸煮釜上,所述傳動軸可轉動地支承在所述支承軸承上并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旋轉,所述傳動軸通過所述聯(lián)軸器連接并驅動所述攪拌軸。
[0016]優(yōu)選地,上述釜體的內腔包括直筒腔和該直筒腔底部的錐形底腔,該錐形底腔具有出料口,所述第一攪拌器設置在所述直筒腔內,所述攪拌軸伸入所述錐形底腔中,并且所述蒸煮釜還包括第二攪拌器,該第二攪拌器安裝于所述攪拌軸上并設置在所述錐形底腔內。
[0017]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攪拌器為框式攪拌器。
[0018]優(yōu)選地,該蒸煮釜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錐形底腔中的定位支座,該定位支座的底端支撐在所述錐形底腔內的釜壁上,頂端用于握持伸入于所述錐形底腔中的所述攪拌軸以定位該攪拌軸。
[0019]優(yōu)選地,該蒸煮釜還包括安裝在所述錐形底腔的釜壁上的旋流接管,該旋流接管的出口斜向上設置。
[0020]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蒸煮釜中增設了沿高度方向插入于釜體的內腔中并位于第一攪拌器與釜體的釜壁之間的壁擋板,由于攪拌器的攪動而形成的周向流在碰撞壁擋板后,可產生有利于固液懸浮的軸向湍流,從而防止重相物質形成離心沉降。
[0021]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3]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一種蒸煮釜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圖1中的蒸煮釜沿A視角方向的視圖;
[0025]圖3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蒸煮釜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圖3中的蒸煮釜沿B視角方向的視圖,其中為清楚起見,僅顯示了第一攪拌器、壁擋板和釜體,而省略了第二攪拌器、壁擋板與釜內壁之間的連接板等其他各個部件。
[0027]附圖標記說明
[0028]
【權利要求】
1.一種蒸煮釜,該蒸煮釜包括釜體(10)、攪拌軸(4)和安裝在該攪拌軸(4)上的第一攪拌器(5),所述攪拌軸(4)從所述釜體(10)的頂部向下伸入到該釜體(10)的內腔中,其特征在于,該蒸煮釜還包括壁擋板(6),該壁擋板(6)沿高度方向插入于所述釜體(10)的內腔中并設置在所述第一攪拌器(5)與所述釜體(10)的釜壁之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擋板(6)為多塊,該多塊壁擋板(6)沿圍繞所述攪拌軸(4)的旋轉軸線(00’)的圓周方向上間隔布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擋板(6)為由單塊板沿寬度方向彎折而成的彎折板,在該彎折板的橫截面上,所述彎折板的彎折頂角朝向所述攪拌軸(4)的旋轉軸線(00’)布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蒸煮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釜體(10)的徑向上,所述壁擋板(6)沿所述徑向上的寬度為所述釜體(10)的內徑的1/12?1/10,并且所述壁擋板(6)與所述釜體(10)的釜壁之間的間距為所述釜體(10)的內徑的1/50?1/2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擋板(6)為平板,該平板與所述釜體(10)的釜壁間隔設置或貼合安裝于所述釜壁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釜,其特征在于,該蒸煮釜還包括驅動機構、傳動軸(I)、支承軸承(2)和聯(lián)軸器(3),所述支承軸承(2)安裝于所述蒸煮釜上,所述傳動軸(I)可轉動地支承在所述支承軸承(2)上并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旋轉,所述傳動軸(I)通過所述聯(lián)軸器(3 )連接并驅動所述攪拌軸(4 )。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蒸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體(10)的內腔包括直筒腔和該直筒腔底部的錐形底腔,該錐形底腔具有出料口(11),所述第一攪拌器(5)設置在所述直筒腔內,所述攪拌軸(4)伸入所述錐形底腔中,并且所述蒸煮釜還包括第二攪拌器(9),該第二攪拌器(9)安裝于所述攪拌軸(4)上并設置在所述錐形底腔內。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蒸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攪拌器(9)為框式攪拌器。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蒸煮釜,其特征在于,該蒸煮釜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錐形底腔中的定位支座(7),該定位支座(7)的底端支撐在所述錐形底腔內的釜壁上,頂端用于握持伸入于所述錐形底腔中的所述攪拌軸(4 )以定位該攪拌軸(4 )。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蒸煮釜,其特征在于,該蒸煮釜還包括安裝在所述錐形底腔的釜壁上的旋流接管(8),該旋流接管(8)的出口斜向上設置。
【文檔編號】B09B3/00GK203565466SQ201320739011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fā)明者】舒春亮, 李素娟, 程友文 申請人:長沙中聯(lián)重科環(huán)衛(wèi)機械有限公司, 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