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加工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是公開了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廢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機械加工過程中有冷卻液、有機清洗液、噴漆廢水、金屬表面處理廢水、電火花工作液等廢水排放。這些廢水量雖然很少但有機物濃度卻很高,其中冷卻液codcr高達50000~300000mg/l,若不進行處理直接排放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國內(nèi)對高濃度機械加工廢水的處理存在瓶頸,許多組合處理工藝可以成功將其codcr降至數(shù)千mg/l,但是想要進一步提高處理效率卻非常難。我國對機械加工中排放的高濃度、乳化嚴重的含油廢水仍未得到很好處理
金屬表面處理過程中,酸洗磷化工藝較為常見,其作為一種金屬保護工藝,具有一定抗腐蝕、耐氧化的效用,而且也是金屬涂裝上的一道工序,其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作用。但是經(jīng)金屬在進行酸洗磷化工藝以后,必然會產(chǎn)生相應的廢水,其中包含著大量的有害離子,且酸堿度偏低,容易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一定的危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廢水處理方法,采用石灰對廢水進行處理,不僅能夠降低廢水的酸性,同時也能夠使磷酸鈣沉淀,促使磷離子的濃度得到一定的控制,而且,采用石灰處理工藝,也能夠降低其他重金屬離子的濃度,且該處理工藝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性,相對于強堿處理工藝來說,石灰處理工藝更加具備環(huán)保特性,對于環(huán)境的友好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廢水處理方法,所述的金屬表面處理廢水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廢水分離
利用分離裝置將廢水中分離成懸浮物、金屬異物、浮油和初處理廢水;
(2)、懸浮物處理
將上述所得懸浮物倒入到干化池內(nèi),低溫干化;
(3)、金屬異物處理
將上述所得金屬異物倒入到高溫熔爐中加熱至500~600℃,保溫5分鐘,自然冷卻;
(4)、浮油處理
將上述所得浮油加入到攪拌式反應槽內(nèi),同時加入一定量的石灰乳與其攪拌混合,待其充分反應后停止攪拌,靜置8~10小時,利用水泵將上清液抽出倒入到初處理廢水中,利用泥泵將底部渾濁液輸送到干化池內(nèi)干化;
(5)、初處理廢水處理
將初處理廢水加入到攪拌池中,同時加入一定量的石灰乳與其攪拌混合,待其充分反應后停止攪拌,靜置1~2小時,利用泥泵將攪拌池底部渾濁液輸送到干化池內(nèi)干化,再向攪拌池內(nèi)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調(diào)節(jié)ph值,最后將攪拌池內(nèi)的水利用水泵抽至砂濾池內(nèi),過濾,將過濾后的清水輸送到生物處理池凈化。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5)中低溫干化溫度為50~70℃。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5)中ph值控制6.5~7.5。
進一步,所述的生物處理池包括池體、種植在池體內(nèi)的水草和硝化細菌。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的實施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所述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廢水處理方法,采用石灰對廢水進行處理,不僅能夠降低廢水的酸性,同時也能夠使磷酸鈣沉淀,促使磷離子的濃度得到一定的控制,而且,采用石灰處理工藝,也能夠降低其他重金屬離子的濃度,且該處理工藝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性,相對于強堿處理工藝來說,石灰處理工藝更加具備環(huán)保特性,對于環(huán)境的友好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fā)明不僅限于這些實例,在為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所為任何改進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廢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表面處理廢水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廢水分離
利用分離裝置將廢水中分離成懸浮物、金屬異物、浮油和初處理廢水;
(2)、懸浮物處理
將上述所得懸浮物倒入到干化池內(nèi),低溫(溫度為50~70℃)干化;
(3)、金屬異物處理
將上述所得金屬異物倒入到高溫熔爐中加熱至500~600℃,保溫5分鐘,自然冷卻;
(4)、浮油處理
將上述所得浮油加入到攪拌式反應槽內(nèi),同時加入一定量的石灰乳與其攪拌混合,待其充分反應后停止攪拌,靜置8~10小時,利用水泵將上清液抽出倒入到初處理廢水中,利用泥泵將底部渾濁液輸送到干化池內(nèi)干化;
(5)、初處理廢水處理
將初處理廢水加入到攪拌池中,同時加入一定量的石灰乳與其攪拌混合,待其充分反應后停止攪拌,靜置1~2小時,利用泥泵將攪拌池底部渾濁液輸送到干化池內(nèi)干化,再向攪拌池內(nèi)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調(diào)節(jié)ph值(ph值控制6.5~7.5),最后將攪拌池內(nèi)的水利用水泵抽至砂濾池內(nèi),過濾,將過濾后的清水輸送到生物處理池凈化。
其中所述的生物處理池包括池體、種植在池體內(nèi)的水草和硝化細菌。
以上內(nèi)容僅僅是對本發(fā)明構思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發(fā)明的構思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