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鍍廢水的綜合處理方法
本發(fā)明是電鍍廢水的一種處理方法。
目前處理電鍍廢水方法很多,一般回收利用廢渣都是在單項提取或單一鍍種上,綜合的廢水。由于成份雜,提取和利用就有困難,而且,要使多種鍍種的廢水綜合在一起處理又能達到排放標準也是困難的。
在國內(nèi)進行電鍍廢水綜合性處理的,有上海電鍍廠的鐵屑法,天津市電鍍廠的氣浮-過濾-活性炭吸附和鐵氧體法組合處理新工藝。它們的共同缺點是污泥沒有得到利用。最近“電鍍與環(huán)?!苯榻B了上海將污泥做磚的方法,據(jù)說效果較好,但也是一種為處理目的的消極利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將電鍍廢水進行綜合處理,使其廢水中的Cd、Zn、Cu、Cr、Zi等多種重金屬和鍍銀中的少量氰化物,以及PH值等都達到國家頒發(fā)的工業(yè)排放標準的最高允許值以下。同時,將處理下來的廢渣制成哈巴粉,向市場銷售,做到處理廢水有盈利。
本發(fā)明是首先將鐵屑用酸性水腐蝕,然后流入廢水池。使鐵屑溶解在廢水溶液中,其中部份和廢水中的六價鉻起反應還原成三價鉻。
再將此廢水用堿調整PH到7.5以上,將調整好PH的廢水,進入電解槽電解,通過電解,加速了重金屬的氧化進程,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沉淀。
以Cr、Fe、Cd為例,反應式如下
同時,一些標準電極電位比鐵大的元素還能被Fe置換,生成金屬沉淀。
由于鐵氧體的吸附共沉作用,絕大部份的重金屬都吸附在鐵氧體周圍,因此沉淀顆粒較大,液固分離線明顯,污泥脫水容易。
處理后的水質,經(jīng)連續(xù)二個月的實際中試運轉驗證,效果良好。
以本廠廢水為例處理前后對照表 毫克/升
通過液固分離,將渣烘干、球磨而后成為哈巴粉。
哈巴粉,F(xiàn)e2O3nH2O,是一種帶結晶水的三氧化二鐵,栗棕色粉末,不溶于水、醇、醚,溶解于熱強酸中,著色力和遮蓋力都很高,無水滲性和油滲性,并有較高的耐熱性和耐光性。它來源于將鐵刨花溶解于酸中,再用純堿中和,液固分離,將固體經(jīng)過100℃~150℃焙烘過篩而成,它主要用于各種木制器具打底著色,也可用于作為涂料、水彩、油漆顏料、墻粉、塑料、橡膠以及鞋粉等產(chǎn)品的著色顏料,目前市場價格每市斤壹元捌角~貳元伍角左右,由于價格較貴,也影響了它的廣泛使用,目前市場銷售量并不多。
從上面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將哈巴粉的生產(chǎn)過程有機地和電鍍廢水的處理結合了起來。由于重金屬本身就是顏料,而CN-在處理過程中被氧化分解了一部份,剩下的也是亞鐵氰化鐵,經(jīng)分析,含量僅有0.0008%到0.000005%之間,微不足道,不存在毒性問題,而重金屬在哈巴粉中一點也不影響其質量,反而光澤好。經(jīng)無錫市計量局質檢所測試,基本達到標準,經(jīng)無錫市家具研究所試驗使用,反應良好,如果將粒子加工得細一點,可以用在出口家俱上。
本發(fā)明的特點是克服了鐵屑法的充分氧化需要很高的PH值和堿性電解時起反應主導作用的鐵離子濃度不夠的缺點,從而提高了處理效果,而且對工藝性廢水排放的適應性很強。
實際處理時不專門加酸腐蝕,而是利用酸洗廢水即可,因為它僅僅只需滿足電解時的鐵離子濃度,不需要大量鐵屑。加堿量也很少,因電解前PH僅調正到8左右。從而減少了廢渣的數(shù)量和廢渣中水溶性鹽的含量,因此,也保證了哈巴粉的質量。
附一張流程圖,不加說明已能說明問題。
權利要求
1.電鍍廢水的綜合處理方法,該方法是將鐵屑用酸溶解于廢水中,再將廢水調正PH至堿性后進行電解,使電鍍廢水達到排放標準,將渣制成哈巴粉,其特征是a電鍍廢水中的Cd、Cu、Zn、Cr、Ni等重金屬離子和少量的氰化物都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準。b經(jīng)電解后的廢水在經(jīng)液固分離后,PH仍在9以內(nèi),不需再用酸調正,即可對外排放。c所制成的哈巴粉,除水溶性鹽含量控制在<2%以外,其余各項,都達到原標準。
2.根據(jù)權力要求1,用酸將鐵屑溶解于廢水中的鐵離子,僅僅是滿足堿性電解時一系列反應所需要的鐵離子濃度。
3.根據(jù)權力要求1,電解是在PH8左右的情況下進行的,保證了電鍍廢水中的重金屬充分氧化。
4.根據(jù)權力要求1,溶解在電鍍廢水中的鐵離子,經(jīng)處理后成鐵氧體,并將電鍍廢水中的重金屬吸附共沉后留下的渣制成的哈巴粉。
專利摘要
本發(fā)明是電鍍廢水的一種處理方法。該方法是將鐵屑用酸溶解在廢水里,然后將廢水里的pH值調正到堿性,再進行電解,使廢水中的重金屬得到充分氧化并與鐵氧體吸附共沉??朔髓F屑法為充分氧化而需要很高的pH值和堿性電解時起反應主導作用的鐵離子濃度不夠的缺點。從而使電鍍廢水達到了工業(yè)排放標準。并且將渣制成哈巴粉向市場銷售,消除了二次污染。
文檔編號C02F1/62GK86100778SQ86100778
公開日1987年1月31日 申請日期1986年1月28日
發(fā)明者朱國錚 申請人:朱國錚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