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及其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具體涉及一種在反應釜中用顆?;钚蕴窟M
行甘油脫色的工藝。為實現(xiàn)本工藝,本發(fā)明還公開了實現(xiàn)該工藝用的專用反應釜。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傳統(tǒng)的甘油脫色技術為在甘油脫色反應釜內與粉狀的活性炭進行 攪拌然后通過壓濾機脫色,由于活性炭的活性是與反應溫度相關聯(lián)的,粉狀活性炭在脫色 過程中溫度控制不易,而且人工操作比較多,中間因數(shù)也難以控制。因此,間歇式的粉狀活 性炭脫色方式脫色效率低,脫色質量穩(wěn)定性差,造成甘油質量差異性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任務在于提供一種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具體涉及一種在反應釜中 用顆粒活性炭進行三級甘油脫色,有效提高甘油脫色率的工藝。為實現(xiàn)本工藝,本發(fā)明還提 供了 一種實現(xiàn)該工藝用的專用反應釜。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主要用在反應釜中 用顆粒活性炭進行脫色,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所述反應釜中用活性炭脫色為三級脫色,各塔釜連 接可在不同情況下隨意調節(jié)。然后再經(jīng)過15目的濾袋和O. 5um的濾棒進行過濾,直接形成 精品甘油;所述反應釜三級脫色環(huán)節(jié)中,所有反應釜內活性炭均為顆粒狀,甘油進反應釜之 前先進溫度為75——85t:的水,對活性炭進行激發(fā)活性,然后將甘油從反應釜的頂部輸入, 用1.5-3小時的時間穿過活性炭層,緩緩流至反應釜甘油出口,反復三次完成反應釜甘油 脫色工藝。 進一步地,所述反應釜進溫度為75——85t:的水,該水從反應釜底部進入,以 0. 2——0. 3Mpa的壓力反沖。 進一步地,所述活性炭的顆粒大小不均,在反應釜中成上小下大的層次分布。
本發(fā)明提供的另一種實現(xiàn)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的反應釜,主要為釜體,釜體上設 有視窗口 ,在釜體的頂端設有甘油進口 ,在釜體的底部設有甘油出口 ,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所述 所述釜體的高度與直徑的比例為5-6 : 1.4-2;在釜體的頂端依次還設有空氣壓縮口、活 性炭進口 ;在釜體視窗上方的腔體內橫置有出水管,管口與外界連通,在反應釜的腔體下方 設有濾網(wǎng);在所述釜體的底部也還設有進水口 、活性炭出口 。 進一步地,所述出水管的管體上開有孔,在管體外壁上包覆有80目的過濾網(wǎng)。
進一步地,所述反應釜腔體下方的濾網(wǎng)共為三層,均為80目。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1、采用本發(fā)明專用的反應釜,持續(xù)使用時間更長,一次裝填脫 色劑——顆?;钚蕴靠蛇B續(xù)使用半年,裝填和拆除以及日常工作實現(xiàn)半自動化,降低了 人工操作的強度。2、通過對反應釜的設計,取最佳工藝尺寸,滿足甘油在各個條件下對脫 色的時間以及溫度的控制,以最少的投入達到脫色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了過程的損 耗。3、通過對管道連接的優(yōu)化,使單批次的甘油脫色周期縮短,使原來的間歇式脫色方式變成連續(xù)式脫色。而且可以靈活地對各節(jié)點進行控制,避免脫色過程中因為意外因素引起的 成品甘油的質量問題。
圖1為本發(fā)明的反應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反應釜的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為反應釜釜體l,在反應釜釜體1的頂部依 次開有空氣壓縮口 2、活性炭進口 3和甘油進口 4,其中空氣壓縮口 2為常閉,只有甘油脫色 完畢后才開啟,便于加壓;在反應釜體l底部開有進水口 5、活性炭出口 6和甘油出口 7,活 性炭出口 6也是為常閉,只有在活性炭廢棄后,要清理出來才打開;在反應釜體1的側壁上 開有視窗口 8,用于觀察反應釜內部情況;在反應釜體1的內腔9的上方橫置有出水管10, 該出水管10的管體上開有孔,在管體外包覆有80目的過濾網(wǎng)12,用于過濾活性炭;在反應 釜體1的底部用支撐板13支承三層疊加的過濾80目的過濾網(wǎng)14,目的也是用于過濾活性 炭。以上是反應釜的結構。為了甘油進入反應釜內能保證有一定的停留時間,將反應釜的 釜體長度與直徑設置成5-6 : 1.4-2的比例,從而通過增加甘油的行程達到該目的。
利用上述的反應釜進行甘油的脫色反應,其工作流程如下 先在釜體長度與直徑比例為5-6 : 1. 4-2的甘油脫色反應釜內通過活性炭進口 3 加12X40的活性炭顆粒至視窗口 8平齊,然后打開釜底的進水口 5,從甘油脫色反應釜底部 以0. 2——0. 3MPa的壓力反沖進水,所進水的溫度在75-85t:,該過程為對活性炭預熱,促 進其活性,并且,借助反沖水的壓力,將小顆粒的活性炭反沖到上面,將大顆粒的活性炭置 于下方,將其分層,防止小顆?;钚蕴吭诘撞繌臑V網(wǎng)漏出。水從釜底反沖到出水管10處時 便經(jīng)過過濾網(wǎng)12的過濾,流出甘油脫色反應釜。 活性炭的預處理完成后,從甘油進口 4內進甘油,進甘油時,壓力為0.3Mpa最佳, 甘油從釜頂行至釜底,在其中的速度要保證其在釜內的逗留時間在1. 5-3小時之間,該時 間通過釜體11和活性炭的鋪設已經(jīng)做了預算。 甘油到了釜底后,經(jīng)過三層80目的過濾網(wǎng)過濾后,再從甘油出口 7流出。當甘油
全部脫色結束時,空氣壓縮口 2開啟,給出0. 8MPa的壓力,加快甘油流出速度。 當反應釜經(jīng)過無數(shù)次脫色,活性炭廢棄后,打開活性炭出口 6,從進水口 5處進水
反沖,松動活性炭層,然后,將所有的活性炭從活性炭出口處清理出去即可。 本發(fā)明配套了該反應釜,實現(xiàn)了以下的甘油脫色工藝,如圖2所示 待脫色甘油從常溫常壓的甘油中間罐15內輸送至上述的反應釜中,用活性炭脫
色,整個脫色過程為三級脫色過程,即在相同的三個反應釜相串聯(lián),甘油從第一個反應釜至
第三個反應釜中分別進行脫色,該脫色工藝在進行描述反應釜結構時已經(jīng)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將經(jīng)過上述三級脫色后的甘油再經(jīng)過15目的濾袋和0. 5um的濾棒進行過濾,就能
直接形成精品甘油。 對比實施例 待脫色甘油的相關參數(shù)如下
4
濃度97.5% 色澤60Hazen 酸度或堿度0. 05mmol/100g 皂化當量2. 2mmol/100g 傳統(tǒng)方法脫色后的參數(shù)為 濃度98% 色澤30Hazen 酸度或堿度0. lmmol/100g 皂化當量0. 97mmol/100g 經(jīng)過該方法脫色后的參數(shù)為 濃度98.5% 色澤15Hazen 酸度或堿度0. 05mmol/100g 皂化當量0. 68mmol/100g 由上述數(shù)據(jù)表明,該工藝所得的產(chǎn)品色澤比傳統(tǒng)方式脫色要好45Hazen,酸度或堿 度要明顯減少0. 05mmol/100g,皂化當量也比傳統(tǒng)工藝小。
權利要求
一種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主要用在反應釜中用活性炭進行脫色,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中用活性炭脫色為三級脫色,然后再經(jīng)過15目的濾袋和0.5um的濾棒進行過濾,直接形成精品甘油;所述反應釜三級脫色環(huán)節(jié)中,所有反應釜內活性炭均為顆粒狀,甘油初次進反應釜之前先進溫度為75——85℃的水,對活性炭進行反沖洗,目的是為了預熱使活性炭達到最佳活性,然后將甘油從反應釜的頂部輸入,用1.5-3小時的時間穿過活性炭層,緩緩流至反應釜甘油出口,反復三次完成反應釜甘油脫色工藝。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進溫度 為75——85t:的水,該水從反應釜底部進入,以0. 2——0. 3Mpa的壓力反沖。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的顆粒 大小不均,在反應釜中成上小下大的層次分布。
4. 一種實現(xiàn)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的反應釜,主要為釜體,釜體上設有視窗口 ,在釜體的頂端設有甘油進口 ,在釜體的底部設有甘油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釜體的高度與直徑的比例為5-6 : 1.4-2;在釜體的頂端依次還設有空氣壓縮口、活性 炭進口 ;在釜體視窗上方的腔體內橫置有出水管,管口與外界連通,在反應釜的腔體下方設 有濾網(wǎng);在所述釜體的底部也還設有進水口、活性炭出口。
5. 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的管體上開有孔,在管體 外壁上包覆有80目的過濾網(wǎng)。
6. 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腔體下方的濾網(wǎng)共為三 層,均為80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固定床甘油脫色工藝,主要公開了一種在反應釜中用活性炭進行多次循環(huán)脫色的工藝,直接形成精品甘油。為了實現(xiàn)上述工藝,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實施該脫色工藝的反應釜,該釜體的特點在于將釜體的高度與直徑的比例調整為5-6∶1.4-2;并在釜體內設活性炭及在不同溫度層處設物料進出口,方便不同時間段的物料分離出及對不同時間段的物料進行再循環(huán)處理。以上工藝結合反應釜的優(yōu)點為持續(xù)使用時間更長,一次裝填脫色劑——顆?;钚蕴靠蛇B續(xù)使用半年;通過對反應釜和管道的設計,既滿足甘油對脫色的時間以及溫度的控制,又使單批次的甘油脫色周期縮短,使原來的間歇式脫色方式變成連續(xù)式脫色。
文檔編號B01D15/08GK101696156SQ200910176888
公開日2010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23日
發(fā)明者丁正倫, 孫剛, 曲曉麗 申請人:如皋市雙馬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