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降膜吸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降膜吸收裝置。
背景技術:
在反應中排放的氯化氫或二氧化硫等腐蝕性氣體需要進行吸收處理,既可以保護環(huán)境,又可以回收化工原料再利用,目前化學反應中殘留的廢氣常采用酸洗、堿洗進行吸收或回收。常見的采用吸收塔吸收,大多采用多層塔板分級處理完成吸收過濾,結構比較復雜,沒有完整的系統(tǒng)性,設備成本偏高;通常在處理廢氣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廢水,若不及時回收處理,則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系統(tǒng)性強、吸收效果好的降膜吸收器。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降膜吸收裝置,包括降膜吸收器,它還包括化學反應塔、冷凝塔、尾氣塔和噴射泵, 所述化學反應塔頂部通過管道與冷凝塔頂部連接,所述冷凝塔上部開有進水口,所述冷凝塔下部開有出水口,所述進水口與冷凝塔內的引水管道連接,所述引水管道與噴頭連接,所述冷凝塔底部通過管道與降膜吸收器連接,所述降膜吸收器頂部通過U型管與尾氣塔底部側壁連接,所述降膜吸收器底部側壁通過管道與尾氣塔底部連接,所述尾氣塔內填充有化學填料層,所述化學填料層上方的尾氣塔內設有噴淋管,所述尾氣塔頂部通過管道與噴射泵連接,所述噴射泵頂部設有進水管,所述噴射泵底部與下水槽連接。所述下水槽通過管道與冷凝塔底部連接。所述降膜吸收器底部與成品罐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包括降膜吸收器、化學反應塔、冷凝塔、尾氣塔和噴射泵,它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吸收系統(tǒng),降膜吸收器和尾氣塔進行雙重吸收除廢,效果好,吸收更徹底。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tǒng)圖。其中1、降膜吸收器,2、化學反應塔,3、冷凝塔,4、尾氣塔,5、噴射泵,6、管道,7、進水口,8、出水口,9、引水管道,10、噴頭,11、U型管,12、成品罐,13、化學填料層,14、噴淋管, 15、下水槽,16、進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降膜吸收裝置,包括降膜吸收器1,它還包括化學反應塔2、冷凝塔3、尾氣塔4和噴射泵5,化學反應塔2頂部通過管道6與冷凝塔3頂部連接,冷凝塔3上部開有進水口 7,冷凝塔3下部開有出水口 8,進水口 7與冷凝塔3內的引水管道 9連接,引水管道9與噴頭10連接,冷凝塔3底部通過管道6與降膜吸收器1連接,降膜吸收器1頂部通過U型管11與尾氣塔4底部側壁連接,降膜吸收器1底部側壁通過管道6與尾氣塔4底部連接,尾氣塔4內填充有化學填料層13,化學填料層13上方的尾氣塔4內設有噴淋管14,尾氣塔4頂部通過管道6與噴射泵5連接,噴射泵5頂部設有進水管16,噴射泵5底部與下水槽15連接,下水槽15通過管道6與冷凝塔3底部連接,降膜吸收器1底部與成品罐12連接。 該裝置包括降膜吸收器1、化學反應塔2、冷凝塔3、尾氣塔4和噴射泵5,它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吸收系統(tǒng),降膜吸收器1和尾氣塔4進行雙重吸收除廢,效果好,吸收更徹底。
權利要求1.降膜吸收裝置,包括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化學反應塔、冷凝塔、尾氣塔和噴射泵,所述化學反應塔頂部通過管道與冷凝塔頂部連接,所述冷凝塔上部開有進水口,所述冷凝塔下部開有出水口,所述進水口與冷凝塔內的引水管道連接,所述引水管道與噴頭連接,所述冷凝塔底部通過管道與降膜吸收器連接,所述降膜吸收器頂部通過U型管與尾氣塔底部側壁連接,所述降膜吸收器底部側壁通過管道與尾氣塔底部連接,所述尾氣塔內填充有化學填料層,所述化學填料層上方的尾氣塔內設有噴淋管,所述尾氣塔頂部通過管道與噴射泵連接,所述噴射泵頂部設有進水管,所述噴射泵底部與下水槽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槽通過管道與冷凝塔底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膜吸收器底部與成品罐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降膜吸收裝置,包括降膜吸收器,它還包括化學反應塔、冷凝塔、尾氣塔和噴射泵,化學反應塔頂部通過管道與冷凝塔頂部連接,冷凝塔上部開有進水口,冷凝塔下部開有出水口,進水口與冷凝塔內的引水管道連接,引水管道與噴頭連接,冷凝塔底部通過管道與降膜吸收器連接,降膜吸收器頂部通過U型管與尾氣塔底部側壁連接,降膜吸收器底部側壁通過管道與尾氣塔底部連接,尾氣塔內填充有化學填料層,化學填料層上方的尾氣塔內設有噴淋管,尾氣塔頂部通過管道與噴射泵連接,噴射泵頂部設有進水管,噴射泵底部與下水槽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該裝置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吸收系統(tǒng),降膜吸收器和尾氣塔進行雙重吸收除廢,吸收更徹底。
文檔編號B01D53/18GK202113767SQ201120191450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31日
發(fā)明者馬惠東 申請人:馬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