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粉粒體垃圾攪拌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處理垃圾的機械,具體是ー種用于破碎后的垃圾粉粒體與添加劑攪拌混合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
背景技術:
城市垃圾再生煤技術是把城市垃圾通過一系列エ序轉(zhuǎn)化成可利用的燃料煤的新能源技術,其エ序包括將城市垃圾破碎成垃圾粉粒體,再將添加劑與垃圾粉粒體充分攪拌混合以制成成品煤;添加劑與垃圾粉粒體的攪拌混合是該技術中的重要エ序,是影響成品煤質(zhì)量的關鍵。傳統(tǒng)攪拌設備為敞開設置,由于添加劑與垃圾粉粒體在攪拌時為干燥粉粒體,容易引起添加劑與垃圾粉粒體飛揚,存在漏料溢塵的問題,造成環(huán)境污染;而且傳統(tǒng)的攪拌設備是垂直分布的,無法兼顧生產(chǎn)效率和攪拌的均勻度;另外,攪拌筒固定不動,只依靠攪拌軸的轉(zhuǎn)動對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進行攪拌,其攪拌混合的效果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攪拌混合充分、生產(chǎn)效率高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包括攪拌筒和攪拌軸,所述攪拌筒和攪拌軸為水平布置,攪拌筒套在攪拌軸外,攪拌筒與攪拌軸同軸心但反向轉(zhuǎn)動;攪拌筒一端設有進料ロ,另一端設有出料ロ ;攪拌軸在沿其軸線方向上固裝有多個葉輪;攪拌筒和攪拌軸分別由攪拌筒傳動裝置和攪拌軸傳動裝置帶動。上述方案所述葉輪最好由中空的套筒和攪拌軸葉片構(gòu)成,攪拌軸葉片設在套筒上;葉輪通過中空的套筒套在攪拌軸上固定。所述每個葉輪上的攪拌軸葉片可以設置為多片,為了使其結(jié)構(gòu)簡単,且攪拌混合充分,每個葉輪上的攪拌軸葉片一般為I 4片。上述方案所述每個葉輪上的攪拌軸葉片最好為2片,2片攪拌軸葉片最好軸向?qū)ΨQ地設置在套筒上。上述方案所述葉輪上的攪拌軸葉片可以為現(xiàn)有常用的形狀,但考慮到垃圾粉粒體的特性,攪拌軸葉片最好為平面狀葉片,所述攪拌軸葉片的螺旋升角可以為40° 50°,最好為45。ο根據(jù)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都為干燥粉粒的特性,平面形狀的攪拌軸葉片可以使該混合干燥粉粒更易于在整個攪拌筒內(nèi)攪動,混合更均勻。葉輪可以全部以正向設置的形式依次均勻地固裝在攪拌軸上,但為了使攪拌混合更充分、均勻度更高,進ー步提高成品煤的質(zhì)量,可以將ー些葉輪反向設置,使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可以在向前攪拌的同時向后攪拌,即葉輪的正向設置時攪拌軸葉片的螺旋升角為40° 50°,該葉輪在攪拌的同時推動垃圾粉粒體向前,而葉輪反向設置時,葉輪上的攪拌軸葉片的螺旋升角相當干-40° -50°,該葉輪使垃圾粉粒體向后。兼顧到質(zhì)量和生產(chǎn)效率,葉輪可以依次以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正向設置,一個反向設置的排列形式固裝在攪拌軸上。為了在攪拌軸進行攪拌的同時,攪拌筒也可以對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進行攪拌,增加混合的均勻度,所述攪拌筒內(nèi)壁最好設有攪拌筒葉片。所述攪拌筒葉片一般為長方形平面葉片,葉片沿徑向延伸,沿周向均勻設置4 8片。上述方案當攪拌筒的直徑為O. 5 2m時,攪拌筒的轉(zhuǎn)速可以為20 50n/min,這樣的設置可以使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在攪拌的過程中,部分自由下落,以提高混合的均勻度。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是為城市垃圾粉碎后的垃圾粉粒體的攪拌混合設計的,該設計綜合考慮了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為干燥粉粒的特性,攪拌筒與攪拌軸采用水平布置,可以更好的控制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的運行速度及攪拌的時間,兼顧生產(chǎn)成本的同時使攪拌混合更充分;而且攪拌筒與攪拌軸同軸心但反向轉(zhuǎn)動,使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的接觸機率更大,提高了混合的均勻度;并且葉輪依次以兩個正向設置,一個反向設置的排列形式固裝在攪拌軸上,和攪拌筒內(nèi)壁設有攪拌筒葉片,可以兼顧生產(chǎn)效率的同時,增強攪拌混合的效果;再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設計,減小了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的外溢,極大的減輕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另外,本實用新型處理量大,生產(chǎn)效率高,能耗低,長5m、直徑O. 7m的攪拌筒,在攪拌筒裝料為攪拌筒容積的1/2,攪拌筒轉(zhuǎn)速20n/min,攪拌軸轉(zhuǎn)速100n/min,攪拌軸電機的功率為15kw,攪拌筒電機的功率為Ilkw時,每小時可生產(chǎn)20噸,攪拌后物料的混合均勻度達到95%以上,物料能耗僅為I. 3kw. h/t。
圖I為本實用新型粉粒體垃圾攪拌機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圖I的A-A剖視圖;圖4為圖2的B-B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粉粒體垃圾攪拌機的攪拌軸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中標號為1、攪拌筒;2、攪拌軸;3、進料口 ;4、出料口 ;5、葉輪;5_1、套筒;5_2、攪拌軸葉片;6、攪拌筒葉片;7、攪拌筒傳動裝置;8、攪拌軸傳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包括攪拌筒(I)、與攪拌筒
(I)連接的攪拌筒傳動裝置(7)、攪拌軸(2)及與攪拌軸(2)連接的攪拌軸傳動裝置(8),攪拌筒(I)和攪拌軸(2)分別由攪拌筒傳動裝置(7)和攪拌軸傳動裝置(8)帶動;所述攪拌筒
(I)與攪拌軸⑵為水平布置,攪拌筒⑴套在攪拌軸⑵外,攪拌筒⑴與攪拌軸⑵同軸心,但反向轉(zhuǎn)動;攪拌筒(I) 一端的上部設有進料口(3),另一端的下部設有出料口(4);攪拌軸(2)在沿其軸線方向上等間距的固裝有多個葉輪(5)。如圖4所示,所述葉輪(5)由中空的套筒(5-1)和攪拌軸葉片(5-2)構(gòu)成,每個葉輪(5)上的攪拌軸葉片(5-2)為2片,該攪拌軸葉片(5-2)軸向?qū)ΨQ的設置在套筒(5-1) 上,葉輪(5)通過中空的套筒(5-1)套在攪拌軸(2)上固定。相鄰兩個葉輪(5)上的攪拌軸葉片(5-2)空間垂直交叉分布。[0021]如圖5所示,所述葉輪(5)上的攪拌軸葉片(5-2)為平面狀葉片時,攪拌軸葉片(5-2)的螺旋升角為45°,從進料ロ(3)到出料ロ⑷,葉輪(5)依次以兩個正向設置,ー個反向設置的排列形式固裝在攪拌軸(2)上。如圖3所示,所述攪拌筒⑴內(nèi)壁設有攪拌筒葉片(6),該攪拌筒葉片(6)為長方形平面葉片,葉片沿徑向延伸,沿周向均勻設置了 8片。所述攪拌筒傳動裝置(7)包括電機、2個聯(lián)軸器、減速箱,電機通過聯(lián)軸器與減速箱連接,減速箱通過另外一個聯(lián)軸器與主齒輪相連,套在攪拌筒(I)上的攪拌筒齒輪與主齒輪相連;在攪拌筒傳動裝置(7)的帶動下,攪拌筒(I)的轉(zhuǎn)速為20n/min。所述攪拌軸傳 動裝置(8)包括電機、2個聯(lián)軸器、減速箱,電機通過聯(lián)軸器與減速箱連接,減速箱通過另外一個聯(lián)軸器與攪拌軸(2) —端相連;在攪拌軸傳動裝置(8)的帶動下,攪拌軸(2)的轉(zhuǎn)速為100n/mino
權利要求1.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包括攪拌筒(I)和攪拌軸(2),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筒(I)和攪拌軸(2 )為水平布置,攪拌筒(I)套在攪拌軸(2 )外,攪拌筒(I)與攪拌軸(2 )同軸心但反向轉(zhuǎn)動;攪拌筒(I) 一端設有進料口(3),另一端設有出料口(4);攪拌軸(2)在沿其軸線方向上固裝有多個葉輪(5);攪拌筒(I)和攪拌軸(2)分別由攪拌筒傳動裝置(7)和攪拌軸傳動裝置(8)帶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5)由中空的套筒(5-1)和攪拌軸葉片(5-2)構(gòu)成,攪拌軸葉片(5-2)設在套筒(5-1)上;葉輪(5)通過中空的套筒(5-1)套在攪拌軸(2)上固定。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葉輪(5)上的攪拌軸葉片(5-2)為I 4片。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葉輪(5)上的攪拌軸葉片(5-2)為2片,2片攪拌軸葉片(5-2)軸向?qū)ΨQ地設置在套筒(5-1)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5)上的攪拌軸葉片(5-2)為平面狀葉片,所述攪拌軸葉片(5-2)的螺旋升角為40° 50°,葉輪(5)依次以兩個正向設置,一個反向設置的排列形式固裝在攪拌軸(2)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葉片(5-2)的螺旋升角為45°。
7.根據(jù)權利要求I 6任意一項所述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筒(O內(nèi)壁設有攪拌筒葉片(6)。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筒葉片(6)為長方形平面葉片,葉片沿徑向延伸,沿周向均勻設置4 8片。
9.根據(jù)權利要求I 6任意一項所述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筒(I)的直徑為O. 5 2m,攪拌筒(I)的轉(zhuǎn)速為10 50n/min。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筒(I)的直徑為O.5 2m,攪拌筒(I)的轉(zhuǎn)速為10 50n/min。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粉粒體垃圾攪拌機,包括攪拌筒和攪拌軸,所述攪拌筒和攪拌軸為水平布置,攪拌筒套在攪拌軸外,攪拌筒與攪拌軸同軸心但反向轉(zhuǎn)動;攪拌筒一端設有進料口,另一端設有出料口;攪拌軸在沿其軸線方向上固裝有多個葉輪;攪拌筒和攪拌軸分別由攪拌筒傳動裝置和攪拌軸傳動裝置帶動。本實用新型是為城市垃圾粉碎后的垃圾粉粒體的攪拌混合設計的,該設計綜合考慮了添加劑和垃圾粉粒體為干燥粉粒的特性,在兼顧生產(chǎn)成本及生產(chǎn)效率的同時使攪拌混合更充分。
文檔編號B01F9/08GK202376942SQ20112044848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史博, 張大偉, 羅偉釗, 錢廣, 陳磊磊, 黃美發(fā) 申請人:桂林恒泰環(huán)??萍及l(fā)展有限公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