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液動靜態(tài)混合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點膠或灌封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點膠或灌封的雙液動靜態(tài)混合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點膠機或灌封機的點膠閥通常都采用單一的電機驅動回轉混合閥或者是單一的靜態(tài)膠水自流混合閥兩種結構,這兩種結構的不足是對于膠液粘度大、兩種膠液比率相差大、固化速度快、相對難混合,并且易產生局部不固化的膠液,則需要對點膠閥使用化學藥物進行清洗,導致化學廢液排放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以及對工作人員的造成傷害。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新穎、使用方便、無需清洗、避免二次污染、流量控制精確、靈敏度高、使用壽命長的雙液動靜態(tài)混合系統(tǒng)。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雙液動靜態(tài)混合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設有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混合攪拌閥和分流
板,
所述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包括氣缸體、閥桿1、閥桿I1、閥體、行程鎖定螺母1、行程鎖定螺母I1、行程調節(jié)螺母1、行程調節(jié)螺母I1、彈簧1、彈簧I1、密封調節(jié)螺母1、密封調節(jié)螺母I1、V型密封組件1、V型密封組件I1、閥頭密封墊1、閥頭密封墊I1、閥頭1、閥頭I1、導流板和凸出頭,氣缸體內設有兩個獨立的左腔體和右腔體,左腔體和右腔體側面分別設有氣體進口,左腔體內分別設有活塞I和彈簧I,彈簧I上端與活塞I相抵觸,下端與左腔體底部相抵觸,右腔體內分別設有活塞II和彈簧II,彈簧II上端與活塞II相抵觸,下端與左腔體底部相抵觸,氣缸體上端分別與氣缸上蓋I和氣缸上蓋II固定連接,下端與閥體固定連接,閥體下端經導流板與吐出頭相連接,對應氣缸體的兩個獨立腔體下端的閥體內分別設有閥桿穿孔和膠液出口,閥體兩側分別設有膠液進口,膠液進口和膠液出口相連通,閥桿I穿過氣缸上蓋1、氣缸體內的活塞1、彈簧1、閥體內的閥桿穿孔、膠液出口上端與行程調節(jié)螺母I和行程鎖定螺母I固定連接,下端經閥體內的閥頭密封墊I與閥頭I固定連接,閥體內的閥桿I上套設有密封調節(jié)螺母I和V型密封組件I,以防止膠液出口的膠液返流,閥體內兩個膠液出口分別對應導流板內的兩個導流孔和吐出頭內的兩個出膠孔,以使膠液經膠液進口、閥體內的膠液出口、導流板內的導流孔和吐出頭內的出膠孔而流出,閥桿II穿過氣缸上蓋I1、氣缸體內的活塞I1、彈簧I1、閥體內的閥桿穿孔、膠液出口上端與行程調節(jié)螺母II和行程鎖定螺母II固定連接,下端經閥頭密封墊II與閥體內的閥頭II固定連接,閥體內的閥桿II上套設有密封調節(jié)螺母II和V型密封組件II,以防止膠液出口的膠液返流,
所述混合閥包括主閥體、伺服電機、電機座保護罩、聯軸器、驅動軸、彈簧定位螺母、彈簧組件、軸承、機械密封、回轉軸、液體導流板、吐膠頭、混合管螺母和混合槳葉掛鉤,主閥體上端經電機座保護罩與伺服電機固定連接,下端經液體導流板與吐膠頭相連接,主閥體上設有回轉軸軸孔和硬化劑出孔,主閥體側面設有主劑進孔和硬化劑進孔,吐膠頭內設有主劑出膠孔和硬化劑出液孔,主劑進孔經回轉軸軸孔與主劑出膠孔相連通,硬化劑進孔經硬化劑出孔與硬化劑出液孔相連通,電機座保護罩內設有驅動軸,驅動軸上端經聯軸器與伺服電機輸出軸相連接,下端經軸承與主閥體固定連接,驅動軸上設有彈簧組件和彈簧定位螺母,彈簧組件上端與彈簧定位螺母相抵觸,下端與軸承相抵觸,回轉軸軸孔內設有回轉軸和機械密封,回轉軸上設有膠液擋臺,以利于阻止膠液上竄,回轉軸穿過機械密封上部與驅動軸固定連接,下端經混合槳葉掛鉤與混膠管的螺旋槳葉相連接,
所述分流板上設有主劑分流孔和硬化劑分流孔,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下端固定在分流板上,分流板固定在混合閥側面,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中所述吐出頭內的兩個出膠孔分別經分流板上的主劑分流孔和硬化劑分流孔與混合閥中所述主閥體內的回轉軸軸孔和硬化劑出孔以及所述吐膠頭內的主劑出膠孔和硬化劑出液孔相連通,通過動靜雙混合系統(tǒng)的轉換,是膠液定量吐出,并且避免了化學廢液排放造成污染環(huán)境和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等現象的發(fā)生。本發(fā)明所述閥頭I和閥頭II上端分別為錐形面,閥頭密封墊I和閥頭密封墊II中心孔下端分別設有錐形孔,閥頭I的錐形面和閥頭密封墊I的錐形孔相配合,閥頭II的錐形面和閥頭密封墊II的錐形孔相配合,以達到密封膠液的作用。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可應對各種比率的膠液,特別是粘度大、兩種膠液比率相差大、固化速度快、相對難混合,并且易產生局部不固化的膠液,不需要對點膠閥使用化學藥物進行清洗,達到了無化學廢液排放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以及對工作人員的造成傷害,起到環(huán)保的作用,具有結構新穎、使用方便、無需清洗、避免二次污染、流量控制精確、靈敏度聞、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混合閥的主視圖。圖3是圖2的左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的主視圖。圖5是圖4的左視圖。圖6是圖3中分流板A向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氣缸體1、閥桿I 2、閥桿II 3、閥體4、行程鎖定螺母I 5、行程鎖定螺母II 6、行程調節(jié)螺母I 7、行程調節(jié)螺母II 8、彈簧I 9、彈簧II 10、密封調節(jié)螺母I 11、密封調節(jié)螺母II 12、V型密封組件I 13、V型密封組件II 14、閥頭密封墊I 15、閥頭密封墊II 16、閥頭I 17、閥頭II 18、導流板19、凸出頭20、活塞I 21、活塞II 22、氣缸上蓋I 23、氣缸上蓋II 24、膠液進口 25、閥桿穿孔26、膠液出口 27、導流孔28、出膠孔29、主閥體30、伺服電機31、電機座保護罩32、聯軸器33、驅動軸34、彈簧定位螺母35、彈簧組件36、軸承37、機械密封38、回轉軸39、吐膠頭41、混合管螺母42、混合槳葉掛鉤43、回轉軸軸孔44、硬化劑出孔45、主劑進孔46、主劑出膠孔48、膠液擋臺50、分流板51、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52、混合攪拌閥53、主劑分流孔54、硬化劑分流孔55。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所示,一種雙液動靜態(tài)混合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設有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52、混合攪拌閥53和分流板51,
所述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52包括氣缸體1、閥桿I 2、閥桿II 3、閥體4、行程鎖定螺母
I5、行程鎖定螺母II 6、行程調節(jié)螺母I 7、行程調節(jié)螺母II 8、彈簧I 9、彈簧II 10、密封調節(jié)螺母I 11、密封調節(jié)螺母II 12、v型密封組件I 13、V型密封組件II 14、閥頭密封墊I 15、閥頭密封墊II 16、閥頭I 17、閥頭II 18、導流板19和凸出頭20,氣缸體I內設有兩個獨立的左腔體和右腔體,左腔體和右腔體側面分別設有氣體進口,左腔體內分別設有活塞I 21和彈簧I 9,彈簧I 9上端與活塞I 21相抵觸,下端與左腔體底部相抵觸,右腔體內分別設有活塞II 22和彈簧II 10,彈簧II 10上端與活塞II 22相抵觸,下端與左腔體底部相抵觸,氣缸體I上端分別與氣缸上蓋I 23和氣缸上蓋II 24固定連接,下端與閥體4固定連接,閥體4下端經導流板19與吐出頭20相連接,對應氣缸體I的兩個獨立腔體下端的閥體4內分別設有閥桿穿孔26和膠液出口 27,閥體4兩側分別設有膠液進口 25,膠液進口 25和膠液出口 27相連通,閥桿I 2穿過氣缸上蓋I 23、氣缸體I內的活塞I 21、彈簧I 9、閥體4內的閥桿穿孔26、膠液出口 27上端與行程調節(jié)螺母I 7和行程鎖定螺母I 5固定連接,下端經閥體4內的閥頭密封墊I 15與閥頭I 17固定連接,閥體4內的閥桿I 2上套設有密封調節(jié)螺母I 12和V型密封組件I 13,以防止膠液出口的膠液返流,閥體4內兩個膠液出口分別對應導流板19內的兩個導流孔19和吐出頭20內的兩個出膠孔,以使膠液經膠液進口 25、閥體4內的膠液出口 27、導流板19內的導流孔28和吐出頭20內的出膠孔29而流出,閥桿II 3穿過氣缸上蓋II 24、氣缸體I內的活塞II 22、彈簧II 10、閥體4內的閥桿穿孔26、膠液出口 27上端與行程調節(jié)螺母II 8和行程鎖定螺母II 6固定連接,下端經閥頭密封墊II 16與閥體4內的閥頭II 18固定連接,閥體4內的閥桿II 3上套設有密封調節(jié)螺母
II12和V型密封組件II 14,以防止膠液出口的膠液返流,
所述混合閥53包括主閥體30、伺服電機31、電機座保護罩32、聯軸器33、驅動軸34、彈簧定位螺母35、彈簧組件36、軸承37、機械密封38、回轉軸39、液體導流板19、吐膠頭41、混合管螺母42和混合槳葉掛鉤43,主閥體30上端經電機座保護罩32與伺服電機31固定連接,下端經液體導流板19與吐膠頭41相連接,主閥體30上設有回轉軸軸孔44和硬化劑出孔45,主閥體30側面設有主劑進孔46和硬化劑進孔(圖中未標示),吐膠頭41內設有主劑出膠孔48和硬化劑出液孔(圖中未標示),主劑進孔46經回轉軸軸孔44與主劑出膠孔48相連通,硬化劑進孔47經硬化劑出孔45與硬化劑出液孔49相連通,主劑出膠孔48和硬化劑出液孔49分別與混膠管相連通,電機座保護罩32內設有驅動軸34,驅動軸34上端經聯軸器33與伺服電機31輸出軸相連接,下端經軸承37與主閥體30固定連接,驅動軸34上設有彈簧組件36和彈簧定位螺母35,彈簧組件36上端與彈簧定位螺母35相抵觸,下端與軸承37相抵觸,回轉軸軸孔44內設有回轉軸39和機械密封38,回轉軸39上設有膠液擋臺50,以利于阻止膠液上竄,回轉軸39穿過機械密封38上部與驅動軸34固定連接,下端經混合槳葉掛鉤43與混膠管的螺旋槳葉相連接,
所述分流板51上設有主劑分流孔54和硬化劑分流孔55,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52下端固定在分流板51上,分流板51固定在混合閥53側面,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52中所述吐出頭41內的兩個出膠孔29分別經分流板51上的主劑分流孔54和硬化劑分流孔55與混合閥53中所述主閥體30內的回轉軸軸孔44和硬化劑出孔以及所述吐膠頭41內的主劑出膠孔48和硬化劑出液孔49相連通,通過動靜雙混合系統(tǒng)的轉換,使混合膠液經混合管中的螺旋槳葉的攪拌均勻流到工件中,本發(fā)明中所述混合管為一次性使用,并且避免了化學廢液排放造成污染環(huán)境和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等現象的發(fā)生。本發(fā)明所述閥頭I和閥頭II上端分別為錐形面,閥頭密封墊I和閥頭密封墊II中心孔下端分別設有錐形孔,閥頭I的錐形面和閥頭密封墊I的錐 形孔相配合,閥頭II的錐形面和閥頭密封墊II的錐形孔相配合,以達到密封膠液的作用。本發(fā)明在使用時,先根據兩種膠液的比率調整閥桿I或閥桿II上端的行程調節(jié)螺母,然后經行程鎖定螺母鎖定,由雙氣缸的控制裝置同時帶動閥桿I和閥桿II做上下往復運動,閥桿I在活塞I和彈簧I的作用下帶動閥頭I上下運動,閥桿II在活塞II和彈簧II的作用下帶動閥頭II上下運動,計量泵將雙組份膠液按比率經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側面的膠液進口、閥體內的膠液出口、導流板內的導流孔、吐出頭內的出膠孔以及分流板上的主劑分流孔54和硬化劑分流孔55流到混合閥53中,再經混合閥53中主閥體30內的回轉軸軸孔44和硬化劑出孔以及吐膠頭41內的主劑出膠孔48和硬化劑出液孔49而流到混合管中,混合管內的螺旋槳葉經混合閥53上伺服電機以及伺服電機下端的驅動軸和回轉軸帶動旋轉,使雙組份膠液在流入混合管內經螺旋槳葉的攪拌而均勻混合呈所需的膠液,當需要關斷兩種膠液時,閥桿I和閥桿II在雙氣缸的控制裝置以及彈簧I和II張力的作用下復位,閥桿I下端的閥頭I與閥頭密封墊I復位相接觸密封,閥桿II下端的閥頭II與閥頭密封墊II復位相接觸密封,防止了膠液的流出。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可應對各種比率的膠液,特別是粘度大、兩種膠液比率相差大、固化速度快、相對難混合,并且易產生局部不固化的膠液,不需要對點膠閥使用化學藥物進行清洗,達到了無化學廢液排放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以及對工作人員的造成傷害,起到環(huán)保的作用,具有結構新穎、使用方便、無需清洗、避免二次污染、流量控制精確、靈敏度1 、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液動靜態(tài)混合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設有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混合攪拌閥和分流板, 所述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包括氣缸體、閥桿1、閥桿I1、閥體、行程鎖定螺母1、行程鎖定螺母I1、行程調節(jié)螺母1、行程調節(jié)螺母I1、彈簧1、彈簧I1、密封調節(jié)螺母1、密封調節(jié)螺母I1、V型密封組件1、V型密封組件I1、閥頭密封墊1、閥頭密封墊I1、閥頭1、閥頭I1、導流板和凸出頭,氣缸體內設有兩個獨立的左腔體和右腔體,左腔體和右腔體側面分別設有氣體進口,左腔體內分別設有活塞I和彈簧I,彈簧I上端與活塞I相抵觸,下端與左腔體底部相抵觸,右腔體內分別設有活塞II和彈簧II,彈簧II上端與活塞II相抵觸,下端與左腔體底部相抵觸,氣缸體上端分別與氣缸上蓋I和氣缸上蓋II固定連接,下端與閥體固定連接,閥體下端經導流板與吐出頭相連接,對應氣缸體的兩個獨立腔體下端的閥體內分別設有閥桿穿孔和膠液出口,閥體兩側分別設有膠液進口,膠液進口和膠液出口相連通,閥桿I穿過氣缸上蓋1、氣缸體內的活塞1、彈簧1、閥體內的閥桿穿孔、膠液出口上端與行程調節(jié)螺母I和行程鎖定螺母I固定連接,下端經閥體內的閥頭密封墊I與閥頭I固定連接,閥體內的閥桿I上套設有密封調節(jié)螺母I和V型密封組件I,閥體內兩個膠液出口分別對應導流板內的兩個導流孔和吐出頭內的兩個出膠孔,以使膠液經膠液進口、閥體內的膠液出口、導流板內的導流孔和吐出頭內的出膠孔而流出,閥桿II穿過氣缸上蓋I1、氣缸體內的活塞I1、彈簧I1、閥體內的閥桿穿孔、膠液出口上端與行程調節(jié)螺母II和行程鎖定螺母II固定連接,下端經閥頭密封墊II與閥體內的閥頭II固定連接,閥體內的閥桿II上套設有密封調節(jié)螺母II和V型密封組件II, 所述混合閥包括主閥體、伺服電機、電機座保護罩、聯軸器、驅動軸、彈簧定位螺母、彈簧組件、軸承、機械密封、回轉軸、液體導流板、吐膠頭、混合管螺母和混合槳葉掛鉤,主閥體上端經電機座保護罩與伺服電機固定連接,下端經液體導流板與吐膠頭相連接,主閥體上設有回轉軸軸孔和硬化劑出孔,主閥體側面設有主劑進孔和硬化劑進孔,吐膠頭內設有主劑出膠孔和硬化劑出液孔,主劑進孔經回轉軸軸孔與主劑出膠孔相連通,硬化劑進孔經硬化劑出孔與硬化劑出液孔相連通,電機座保護罩內設有驅動軸,驅動軸上端經聯軸器與伺服電機輸出軸相連接,下端經軸承與主閥體固定連接,驅動軸上設有彈簧組件和彈簧定位螺母,彈簧組件上端與彈簧定位螺母相抵觸,下端與軸承相抵觸,回轉軸軸孔內設有回轉軸和機械密封,回轉軸上設有膠液擋臺,回轉軸穿過機械密封上部與驅動軸固定連接,下端經混合槳葉掛鉤與混膠管的螺旋槳葉相連接, 所述分流板上設有主劑分流孔和硬化劑分流孔,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下端固定在分流板上,分流板固定在混合閥側面,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中所述吐出頭內的兩個出膠孔分別經分流板上的主劑分流孔和硬化劑分流孔與混合閥中所述主閥體內的回轉軸軸孔和硬化劑出孔以及所述吐膠頭內的主劑出膠孔和硬化劑出液孔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液動靜態(tài)混合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頭I和閥頭II上端分別為錐形面,閥頭密封墊I和閥頭密封墊II中心孔下端分別設有錐形孔,閥頭I的錐形面和閥頭密封墊I的錐形孔相配合,閥頭II的錐形面和閥頭密封墊II的錐形孔相配口 O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點膠或灌封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雙液動靜態(tài)混合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設有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混合攪拌閥和分流板,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下端固定在分流板上,分流板固定在混合閥側面,雙動式自補償雙液閥中所述吐出頭內的兩個出膠孔分別經分流板上的主劑分流孔和硬化劑分流孔與混合閥中所述主閥體內的回轉軸軸孔和硬化劑出孔以及所述吐膠頭內的主劑出膠孔和硬化劑出液孔相連通,通過動靜雙混合系統(tǒng)的轉換,是膠液定量吐出,并且避免了化學廢液排放造成污染環(huán)境和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等現象的發(fā)生,本發(fā)明具有結構新穎、使用方便、無需清洗、避免二次污染、流量控制精確、靈敏度高、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B01F3/10GK103007809SQ2013100109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4日
發(fā)明者孫毅 申請人:威海龍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