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水劑噴淋回收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減水劑噴淋回收塔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減水劑噴淋回收塔。
【背景技術】
[0002]減水劑是制備混凝土時的常見外加劑,它能減少混凝土施工時的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強度,縮短混凝土養(yǎng)護齡期,保證工程施工進度,使混凝土具有長期耐久性和抗腐蝕性。聚羧酸減水劑是目前常用的高效減水劑,它的生產(chǎn)條件較一般的萘系減水劑更為苛刻,如果聚合過程中,單體聚合不完全,不僅會有環(huán)保隱患,而且會影響混凝土的性能。
[0003]固體萘系減水劑便于儲存和運輸,生產(chǎn)中通常采用氣流烘干,對反應產(chǎn)物進行烘干和分離,從而制得固體減水劑。分離后的尾氣中,含有大量減水劑顆粒等懸浮物,為收集這些懸浮物,一般是用噴淋塔進行回收,但現(xiàn)有的噴淋塔,其塔體結構不合理,用水量大,噴淋效果差,尾氣易流失,懸浮物回收率小,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減水劑噴淋塔存在結構不合理,用水量大,噴淋效果差,尾氣易流失,懸浮物回收率小,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缺點,提供一種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具有結構合理,尾氣流失少,懸浮物回收率高的特點。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包括塔體、和集液池,所述塔體底部與集液池連通,所述塔體頂部設有塔口,所述塔體內設置有噴淋裝置和吸風罩,所述噴淋裝置與塔體的內壁之間的間距為5厘米,所述吸風罩位于噴淋裝置的正下方,所述吸風罩與塔體固定連接;所述吸風罩為倒漏斗形,且吸風罩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塔體內壁上設有縱向滑槽,所述噴淋裝置上設有與滑槽相匹配的滑塊;所述塔體的下部設有尾氣孔,且尾氣孔位于吸風罩下方;所述集液池與噴淋裝置之間設有軟管,且軟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
[0006]采用本方案中的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包括塔體和集液池,集液池起收集從塔體上的尾氣孔處進入塔體的尾氣中的減水劑粉塵。經(jīng)過凈化后的尾氣從塔體上的塔口處排放到大氣中。噴淋裝置噴水對尾氣中的顆粒狀減水劑進行收集。吸風罩與塔體固定連接,避免尾氣從吸風罩與塔體內壁間的間隙處串流,然后從噴淋裝置與塔體內壁之間的間隙處竄入到大氣中,從而降低了懸浮物的回收率。所述吸風罩為倒漏斗形,由于吸風罩為下端口徑、上端口徑小,具有吸風的功能。吸風罩上設有通孔,尾氣從吸風罩上的小端口和通孔處穿過。所述塔體內壁上設有縱向滑槽,所述噴淋裝置上設有與滑槽相匹配的滑塊;噴淋裝置可在塔體上移動。根據(jù)塔體上的尾氣孔處流入的尾氣的流量,調節(jié)噴淋裝置距尾氣孔的距離;當尾氣孔處的流量較大時,調節(jié)噴淋裝置的位置,使噴淋裝置與尾氣孔之間的距離較大,此時尾氣進入塔體內后經(jīng)吸風罩撞擊,起緩沖作用。由于噴淋裝置與尾氣孔之間的距離較大,故尾氣從尾氣孔處流出后,在塔體內向上運動。所述集液池與噴淋裝置之間設有軟管,軟管使噴淋裝置與集液池連通。所述軟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循環(huán)泵提供動力使集液池中的液體流入到噴淋裝置中。
[0007]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為:使用本減水劑噴淋回收塔時,根據(jù)尾氣孔處尾氣的流量調節(jié)噴淋裝置的位置。當尾氣孔處的尾氣流量較大時,調節(jié)噴淋裝置的位置,使噴淋裝置與尾氣孔間的距離較大。尾氣從塔體上的尾氣孔處流入到塔體內時,由于塔體的空間較大,且噴淋裝置與尾氣孔間的距離較大,尾氣從尾氣孔處流入塔體后流速減緩。噴淋裝置噴水,將尾氣孔中固體顆粒溶解在水中,從而達到回收固體顆粒的作用。由于尾氣孔位于吸風罩的下方,尾氣進入塔體后,尾氣從吸風罩上的大端口收集,從吸風罩的小端口和吸風罩上的通孔處流出。由于吸風罩位于噴淋裝置的正下方,故從吸風罩上的小端口流出的尾氣均會被噴淋裝置上噴出的水凈化。由于吸風罩與塔體是固定連接,避免尾氣從噴淋裝置與塔體之間的間隙處竄入到大氣中。
[0008]當塔體上的尾氣孔處的流量較小時,調節(jié)噴淋裝置,使噴淋裝置與尾氣孔的距離較小。增加水的利用率。由此可見,本發(fā)明具有尾氣流失小,懸浮物回收率高的特點。
[0009]進一步,所述滑槽為燕尾槽,所述滑塊為燕尾塊。燕尾槽相對于矩形槽而言,導向性更好。
[0010]進一步,所述塔體內位于吸風罩的上方處設有冷卻水管。冷卻管對經(jīng)過塔體內壁附件的尾氣進行降溫。
[0011]進一步,所述塔體頂部的塔口處設有彈性墊。避免噴淋裝置在移動的過程中,軟管與塔體頂端摩擦而導致軟骨破裂。
[0012]進一步,所述噴淋裝置裝置為環(huán)形噴淋管,且噴淋管上的設有多個第一噴淋孔和第二噴淋孔,第一噴淋孔的直徑大于第二噴淋孔,且第一噴淋孔與第二噴淋孔交錯排布。第一噴淋孔與第二噴淋孔交錯排布,使噴淋裝置對懸浮物的回收率更高。
[0013]進一步,所述通孔為圓孔。圓孔相對于其他多邊形孔而言,加工簡單,制作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fā)明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塔體1、集液池2、噴淋裝置3、吸風罩4、燕尾槽5、燕尾塊6、軟管7、循環(huán)泵8、冷卻管9、彈性墊10。
[0016]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所示:減水劑噴淋回收塔,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包括塔體1、和集液池2,塔體I底部與集液池2連通,塔體I頂部設有塔口,塔體I內設置有噴淋裝置3和吸風罩4,噴淋裝置3與塔體I的內壁之間的間距為5厘米,吸風罩4位于噴淋裝置3的正下方,吸風罩4與塔體I焊接;吸風罩4為倒漏斗形,且吸風罩4上設有多個通孔,塔體I內壁上設有縱向燕尾槽5,噴淋裝置3上設有與燕尾槽5相匹配的燕尾塊6 ;塔體I的下部設有尾氣孔,且尾氣孔位于吸風罩4下方;集液池2與噴淋裝置3之間設有軟管7,且軟管7上設有循環(huán)泵8。塔體I內位于吸風罩4的上方處設有冷卻管9。塔體I頂部的塔口處設有彈性墊10。
[0017]使用本減水劑噴淋回收塔時,根據(jù)尾氣孔處尾氣的流量調節(jié)噴淋裝置3的位置。當尾氣孔處的尾氣流量較大時,調節(jié)噴淋裝置3的位置,使噴淋裝置3與尾氣孔間的距離較大。尾氣從塔體I上的尾氣孔處流入到塔體I內時,由于塔體I的空間較大,且噴淋裝置3與尾氣孔間的距離較大,尾氣從尾氣孔處流入塔體I后流速減緩。噴淋裝置3噴水,將尾氣孔中固體顆粒溶解在水中,從而達到回收固體顆粒的作用。由于尾氣孔位于吸風罩4的下方,尾氣進入塔體I后,尾氣從吸風罩4上的大端口收集,從吸風罩4的小端口和吸風罩4上的通孔處流出。由于吸風罩4位于噴淋裝置3的正下方,故從吸風罩4上的小端口流出的尾氣均會被噴淋裝置3上噴出的水凈化。由于吸風罩4與塔體I是固定連接,避免尾氣從噴淋裝置3與塔體I之間的間隙處竄入到大氣中。
[0018]當塔體I上的尾氣孔處的流量較小時,調節(jié)噴淋裝置3,使噴淋裝置3與尾氣孔的距離較小。增加水的利用率。由此可見,本發(fā)明具有尾氣流失小,懸浮物回收率高的特點。
[0019]以上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fā)明實施的效果和發(fā)明的實用性。
【主權項】
1.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體和集液池,所述塔體底部與集液池連通,所述塔體頂部設有塔口,所述塔體內設置有噴淋裝置和吸風罩,所述噴淋裝置與塔體的內壁之間的間距為5厘米,所述吸風罩位于噴淋裝置的正下方,所述吸風罩與塔體固定連接;所述吸風罩為倒漏斗形,且吸風罩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塔體內壁上設有縱向滑槽,所述噴淋裝置上設有與滑槽相匹配的滑塊;所述塔體的下部設有尾氣孔,且尾氣孔位于吸風罩下方;所述集液池與噴淋裝置之間設有軟管,且軟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為燕尾槽,所述滑塊為燕尾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體內位于吸風罩的上方處設有冷卻水管。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體頂部的塔口處設有彈性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裝置裝置為環(huán)形噴淋管,且噴淋管上的設有多個第一噴淋孔和第二噴淋孔,第一噴淋孔的直徑大于第二噴淋孔,且第一噴淋孔與第二噴淋孔交錯排布。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為圓孔。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減水劑噴淋回收塔,包括塔體、和集液池,所述塔體底部與集液池連通,所述塔體頂部設有塔口,所述塔體內設置有噴淋裝置和吸風罩,所述噴淋裝置與塔體的內壁之間的間距為5厘米,所述吸風罩位于噴淋裝置的正下方,所述吸風罩與塔體固定連接;所述吸風罩為倒漏斗形,且吸風罩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塔體內壁上設有縱向滑槽,所述噴淋裝置上設有與滑槽相匹配的滑塊;所述塔體的下部設有尾氣孔,且尾氣孔位于吸風罩下方;所述集液池與噴淋裝置之間設有軟管,且軟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的噴淋塔,其塔體結構不合理,用水量大,噴淋效果差,尾氣易流失,懸浮物回收率小,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缺點。
【IPC分類】B01D47-06
【公開號】CN104524902
【申請?zhí)枴緾N201410786757
【發(fā)明人】黃建國
【申請人】重慶健杰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2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