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及其應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除塵器,特別是涉及到一種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能使電除塵器極板振打清灰時,產(chǎn)生的再飛揚粉塵得到有效處理的電除塵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的電除塵器收塵極板在振打時,沉降于極板上的粉塵層脫落,一部分粉塵呈片狀脫落沉降于灰斗中,同時還有一部分粉塵呈分散狀隨氣流再飛揚,并進入主氣流,被排出。這種狀況不僅對環(huán)境仍然會造成污染,而且也是當前電除塵器收塵效率難以提高的要害之一。為了防止粉塵再飛揚,現(xiàn)有技術中采取的兩項技術措施是(1)在每塊極板上都加工有防風溝,其目的是使飛揚的粉塵在氣流作用下,進入防風溝,使粉塵在防風溝內沉降;(2)在電除塵器最后一個電場的出口箱體,垂直于氣流,設置有2~4個排槽形板,進一步使進入主氣流中的粉塵在槽形板處慣性沉降。上述這兩項技術措施,對回收再飛揚粉塵,起到一定作用,但其效果仍然是極其有限的。原因是這兩種技術方案都是利用了粉塵的慣性沉降機理,在氣流速度較低的情況下(電場中風速一般均<1.0m/s),只靠慣性沉降的效果顯然是不會很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能行之有效地處理由極板在振打清灰時產(chǎn)生的再飛揚粉塵的電除塵器,使電除塵器長期運行的收率較現(xiàn)有技術除塵器有明顯的提高,以滿足日益嚴格的環(huán)保要求。
本發(fā)明的電除塵器,構成包括進氣箱、出氣箱、兩箱體間為電場,每個電場空間裝配有電暈極,收塵極板,振打清灰機構,氣流均布板,懸掛機構,灰斗,其要點是,在電除塵器最后一個電場的收塵空間內,收塵極板的末端設置有吸管,吸管通過連接短管,引出風管,匯總管,風機輸入主管道,風機,風機輸出主管道并與進氣箱連接形成電除塵器的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
最后一個電場的收塵空間內的收塵極板的每排末端都設有一條吸管。吸管的長度與收塵極板的長度相等。為了保證在吸管的長度上能均勻吸風,吸管可以是等斷面變條縫寬度結構,也可以是變斷面等條縫寬度結構。吸管斷面寬度大于收塵極板防風溝寬度2~3cm,吸管斷面的高度隨吸入的風量大小而確定,風量大高度越大,風量小高度越小。
上述的連接短管是用以把相鄰兩條吸管在下端連接起來,并由引出風管引到電除塵器殼體外,從而減少了引出管的數(shù)量,有利于風流分配。在除塵器殼體外面,由匯總管把各個引出風管連到一起,再與風機輸入主管道、風機連接,并通過風機輸出主管道與電除塵器進氣箱連接,形成處理再飛揚粉塵的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
該處理再飛揚粉塵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可以在極板振打清灰前啟動,清灰后關閉,也可以在電除塵器運行期間常開。上述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處理總風量,為電除塵器處理風量的5%~10%,而且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總風量是每排極板對應的吸管吸入風量之和,并使吸管的條縫吸口的風速≥2m/s。
本發(fā)明特點是在已有技術的電除塵器上,增加了一套用于處理極板振打時再飛揚粉塵的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顯著的效果可以使電除塵器的粉塵透過率降低50~60%。這意味著粉塵排放大約減少50%,相應地會大大提高環(huán)境保護效果。下面將本發(fā)明與已知技術的吸塵性能對比列于下表
圖1是本發(fā)明電除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局部剖面示意圖;圖3是等斷面變條縫寬度的吸管結構示意圖;圖4是變斷面等條縫寬度的吸管結構示意圖;圖1、圖2、圖3、圖4中,1電暈極,2收塵極板、3吸管、4連接短管、5引出風管、6匯總管、7風機輸入主管道、8風機、9進氣箱、10出氣箱、11灰斗、12風機輸出主管道、13殼體、14吸管條縫、15擋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
例1一種用于燃煤電廠煙氣凈化的電除塵器,有3個電場,每個電場空間內,裝有每排由7塊極板組成的收塵極板2,共24排,電暈極1裝配在相鄰收塵極板2之間。在第三電場各排收塵極板2的末端均裝配有一個長方形吸管,吸管斷面為75×400mm(寬×高),其斷面寬度大于收塵極板防風溝寬度3cm。吸管3在相鄰于收塵極板的一側面上開有兩條條縫14,兩條條縫分布在吸管一側面的左、右兩邊,中間為擋板15。條縫14的寬度下部為6mm,上部為10mm,其結構如圖3所示。楔形條縫是用以保證均勻吸風。吸管3上端采用焊接與懸掛機構連接,每兩個相鄰的吸管3與一個連接短管4連接,各連接短管4分別通過一個引出風管5,穿過除塵器殼體13與匯總管6連接。風機輸入主管道7一端與匯總管6連接,另一端與風機8入口連接,風機輸出主管道12一端與風機8出口連接,另一端與進氣箱9連接,形成除塵器的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連接關系如圖1所示。
上述電除塵器是這樣運行的,當含煙塵氣流進入吸塵空間后,粉塵被強制荷電,荷電后的粉塵粒子在靜電力作用下向收塵極板運動而沉降,并在極板上逐漸形成粉塵層,當粉塵層達到一定厚度后,通過振打清灰機構,振打清灰,使電除塵器的收塵性能得到恢復;同時在振打清灰前,啟動除塵器的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風機8,吸管條縫14吸口風速控制為3m/s,系統(tǒng)總風量為電除塵器處理總風量的10%。當上述振打清灰機構進行振打清灰時,極板上呈片狀灰塵向灰斗11中沉降,而呈分散狀的粉塵隨氣流再飛揚,最后氣流進入第三電場,并有部分粉塵通過收塵極板2末端設置的吸管3進而進入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氣流先經(jīng)連接短管4,由引出風管5、引出殼體13外,進入?yún)R總管6,再通過風機輸入主管道7進入風機8,并由風機輸出主管道12送入除塵器的進氣箱9。該循環(huán)氣流進入電除塵器后,重新被凈化,清除。如此,被再飛揚的粉塵被不斷地循環(huán)凈化、清除。從而大大提高了電除塵器的收塵效率。本案例經(jīng)實驗證明,電除塵器的電除塵透過率減少60%。
例2電除塵器結構與例1相同,不同的是有2個電場,如圖1所示。吸管3為不等斷面等條縫寬度結構,如圖4所示。條縫寬度選取8mm,其斷面寬度大于收塵極板防風溝寬度2cm。吸管條縫14吸口風速控制為2m/s,系統(tǒng)總風量為電除塵器處理總風量的5%。最終實驗證明,電除塵器的電除塵透過率為50%。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包括殼體,進氣箱,出氣箱,兩箱體間為電場,每個電場收塵空間裝配有電暈極,收塵極板,振打清灰機構,氣流均布板,懸掛機構,灰斗,其特征在于,最后一個電場的收塵極板的各排末端設置有吸管,吸管通過連接短管,引出風管,匯總管,風機輸入主管道,風機,風機輸出主管道與進氣箱連接,形成電除塵器的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其特征在于吸管的長度與收塵極板的長度相等,吸管可以是等斷面變條縫寬度結構,也可以是不等斷面等條縫寬度結構。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其特征在于吸管斷面寬度大于收塵極板防風溝寬度2~3cm,吸管斷面高度隨吸入風量大小變化,風量越大,吸管斷面高度越大,風量小高度越小。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其特征在于吸管在相鄰于收塵極板的一側面上開有兩條條縫。
5.按照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其特征在于吸管側面上所開的兩條條縫,分布在左、右兩邊中間為擋板。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每相鄰兩條吸管與一個連接短管連接,連接短管通過引出風管與匯總管連接,匯總管與風機輸入主管道一端連接,風機輸入主管道另一端與風機進口連接,風機輸出主管道一端與風機出口連接,另一端與進氣箱連接。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啟動電除塵器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可以在極板振打清灰前啟動,清灰后關閉,也可以在電除塵器運行期間常開;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處理總風量為電除塵器處理總風量的5~10%,并使吸管的條縫吸口的風速≥2m/s。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有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電除塵器及其應用方法,其特征是在電除塵器最后一個電場的收塵極板的末端設置有吸管,每相鄰兩條吸管與一個連接短管連接,連接短管通過引出風管與匯總管連接,匯總管與風機輸入主管道一端連接,風機輸入主管道另一端與風機輸入口連接,風機輸出口與風機輸出主管道一端連接,風機輸出主管道另一端與電除塵器進氣箱連接,形成電除塵器的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吸塵極板末端設置的吸管,把再飛揚的粉塵和極板附近含塵濃度較高的氣流吸入吸管,再經(jīng)外循環(huán)系統(tǒng)送至進氣箱,使循環(huán)氣流得到重新凈化,長期運行可使電除塵器的收塵效率得到提高,其粉塵透過率可減少50~60%,從而能大大提高環(huán)境保護的效果。
文檔編號B03C3/04GK1586727SQ20041005050
公開日2005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24日
發(fā)明者郝文閣 申請人: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