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重顆粒分離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重顆粒分離。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從礦石、砂礫、土壤及類似物中分離或回收重顆粒的方法和裝置,也就是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發(fā)明者了解已經用來從礦石、砂礫或沙礫、土壤,包括與砂金有關的砂金礦中萃取像金、鉑、鉛以及類似物那樣的重顆粒的多種裝置和方法。這些裝置和方法具有一些問題,包括不能處理寬范圍的顆粒尺寸以及不能回收精細顆粒。這減小了這種回收系統(tǒng)的效率并因此減少了其效益。
另一個缺陷在于某些回收系統(tǒng)需要使用大量的水。這些大量的水在某些地點不是總能得到的,例如在發(fā)現(xiàn)并開采含金的砂金礦的地方。即使在可以得到大量水的地方,這種對水的使用也會造成對環(huán)境的消極影響,并因此需要大的收集池或收集器。
傳統(tǒng)的砂金礦回收系統(tǒng)的另一個缺陷在于伴隨著每一批新的砂礫加入系統(tǒng),通過系統(tǒng)的水流中產生激流。這導致精細的金粒損失。
現(xiàn)有的例如金回收系統(tǒng)的進一步的缺陷包括延長的清潔時間和顯著增加操作成本的大量的精砂;大尺寸的設備;運輸這種設備的高成本和高難度。
發(fā)明者還了解于1992年4月28日授權并公開的美國專利5108584所公開的方法和設備。該專利描述了一種外桶和內桶裝置。內桶具有一個上破碎部分、一個中間輥篩部分和一個下排放部分。噴射的水流被導入內筒。礦石被分離成從內筒的底端排放的大的尾礦以及從外筒排放的精細的輕的尾礦。材料的重的精細部分被外筒的內表面上的一個螺旋輸送,并且從外筒上端排放到一個流行槽的上端內。流行槽包括重的材料收集于其上的多個裝卸臺,重材料比如金。外筒可以振動以對回收過程提供幫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至少部分地克服現(xiàn)有技術系統(tǒng)的缺點或缺陷。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既具有新穎性又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裝置和方法。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出了一種重顆粒分離方法,包括一個主分離階段和/或一個第二分離階段,所述主分離階段包括步驟重顆粒的下落、積聚、集中和排放,所述第二分離階段用于將重顆粒集中,包括步驟橫向進給、釜餾和保持這種顆粒。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一個預分離階段。
所述預分離階段可以包括步驟將水加入進給材料中,沖刷,尺寸分類以及輸送到所述主分離階段。
所述預分離階段可以包括不同的輸送步驟,這些步驟設計用來在引入所述主分離階段之前將重的、中等的和輕的顆粒分離。
所述主分離階段可以包括在所述主分離階段中的所述下落、積聚和集中步驟之間輸送包括重顆粒在內的顆粒。
重顆??梢詮乃龇e聚區(qū)域排放,并且被收集或進給到所述第二分離階段。
來自所述排放區(qū)域的顆粒可以被收集或進給到所述第二分離階段。
從所述排放區(qū)域排放的顆粒可以在被收集或進給到所述第二分離階段之前被分離成一個前導部分、一個中間部分和一個后尾部分。
包括重顆粒的顆粒可以在所述第二分離階段的所述橫向進給、釜餾和保持步驟之間被輸送。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出了一種重顆粒分離裝置,包括在其中部呈凹陷形狀的一個可傾斜橫向帶,并且包括在所述帶外表面上的具有任何合適螺距的一個螺旋肋,所述螺旋肋適于推動材料沿著所述橫向帶向上,一個材料進給裝置在所述橫向帶上方,并且一個噴水系統(tǒng)也在所述輸送帶上方。
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的時候,詞語“橫向帶”意味著一個輸送帶,所述輸送帶在橫向于其上的材料的總體流動方向上輸送(不是與傳統(tǒng)的輸送帶相同的方向)。
所述裝置可以包括多個惰輥,所述惰輥在一個垂直方向上可以調整,以為所述橫向帶提供任何期望的外形。
所述裝置可以包括一個分類系統(tǒng),以為材料進給裝置提供小于大約2.5cm的材料。
所述材料進給裝置可以包括一個進給輸送帶和/或傾斜的卸料槽,使得它能夠給所述橫向帶提供均勻的差重送料。
所述材料進給裝置可以在所述橫向帶操作輸送帶的上方并旦在其一側附近。
所述噴水系統(tǒng)可以在所述橫向帶的相對側上方或附近提供給所述材料進給裝置。
所述肋可以由槽替代,所述槽具有任意合適的螺距并且/或者所述帶表面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構造。當應用的時候,所述肋或槽沿著其長度可以具有合適的螺距;并且當應用的時候,沿著其長度可以具有合適的變化的高度或深度。
所述裝置可以包括在所述橫向操作輸送帶的底端的一個合適的尾礦槽以及在其上端部的一個合適的集中槽。
所述集中槽可以導向一個第二分離裝置,所述第二分離裝置包括一個合適的流行槽以分離精細的重材料。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出了一種分離重顆粒的方法,包括使用如這里所述的裝置的步驟。
本發(fā)明將參考隨后的附圖借助非限制性粒子來更詳細描述,其中圖1展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形式的重顆粒分離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圖2示意性地展示了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形式的形成主分離階段的重顆粒分離裝置的部分的端視圖;圖3示意性地展示了圖1的裝置的上平視圖;圖4示意性地展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形式的另一種重金屬回收裝置的端視圖;圖5示意性地展示了圖3的帶有包含不同凹陷部分的輸送帶的裝置的端視圖;圖6展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形式的形成第二分離階段的裝置的部分的示意性側視圖;附圖中,同樣的參考標號指代同樣的部件,除非另有所指。
具體實施例方式
首先參考圖1,展示了一個流程圖,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重顆粒分離方法的一種形式。
如圖1所示的方法示出了含有像礦石、沖擊砂礫或者甚至是加工過的材料那樣的重顆粒的材料在一個預分離階段被首先供應或引入。盡管沒有示出,這個階段包括將水加入材料中以在整個過程中刷洗和輸送的步驟。這種刷洗具有釋放礦物顆粒/重顆粒的效果。預分離階段還包括步驟按尺寸分類以保證太大的(不期望的)材料(例如大于2.5cm)能在過程中移除(在刷洗以后)。
預分離階段進一步包括步驟通過使用合適的設計傳送帶或傳送帶和卸料系統(tǒng)來給預分離階段進料或供應物料,卸料系統(tǒng)沿著其內邊緣傾斜且逐漸變細到一個點,這個步驟本身能夠進行輕的、中等的和重的顆粒的預分離。輕的顆粒被推動以沿著內邊緣向著帶或卸料槽的所述點流動,同時重顆粒被推動以向著帶或卸料槽的外邊緣和較短部分移動或者沿著其移動,因此實現(xiàn)輕的、中等的和重的顆粒的預分離。
如上所述被分離的顆粒然后進給到主分離階段,這個階段將在下面進行詳細描述。
主分離階段包括下落、積聚和集中的步驟,這些步驟的每一個都發(fā)生在一個特定區(qū)域,這將在下面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
在下落區(qū)域,發(fā)生了材料的下落(從上面提到的卸料槽并且例如到一個橫向帶上,這兩個裝置都將在下面進行更詳細的解釋)。
在下落區(qū)域,中等的到重的和一些低密度的顆粒將沉淀到最底層并以螺旋方式輸送到集中區(qū)域。在下落區(qū)域的上部,將發(fā)生較重顆粒和低密度顆粒的一定量的再結合。
中等到低密度顆粒將受到激流作用或者以螺旋方式被沖刷,同時一些超精細顆粒(水懸浮)將被沖刷到下落區(qū)域的底部下方并且輸送到積聚區(qū)域。
被水沖刷的低密度顆粒和超精細(水懸浮)顆粒將趨于以翻轉/湍流方式從集中區(qū)域向著下落區(qū)域沖刷并進入下落區(qū)域。
在從下落區(qū)域向下設置的積聚區(qū)域,材料通過沖刷方式從下落區(qū)域引入。在這個區(qū)域,積聚典型地發(fā)生在一個保持唇或保持緣后面,并且重力沉降發(fā)生在一個保留體內。中等到高密度的顆粒以螺旋方式收回到下落區(qū)域,例如通過在一個螺旋肋之前的所謂的推動材料輸送楔。
在這個區(qū)域,如同其它區(qū)域一樣,輕的和超精細的材料的水沖刷發(fā)生在螺旋移動肋上方,也就是在橫向帶上方。
在積聚區(qū)底邊緣上方清掃或沖洗的任何材料都被帶到一個調整(收集)盤,材料可以從這個盤被收集,或者進給到一個第二分離階段以進一步超精顆粒處理。
應該理解,在所有區(qū)域,材料的混合或比率依賴于不同的操作參數(shù)(這又依賴于裝置的安裝),比如橫向帶的傾斜速度、材料進給比率、螺旋高度、水流以及類似的,還有進給材料的特性及其類似的。
從下落區(qū)域輸送到集中區(qū)域的顆粒包括具有多種密度的顆粒,但更具體的是高的和中等密度的顆粒。
實質的重力沉降發(fā)生在一個保留體內,尤其是涉及重的和中等密度的顆粒。然而,與一些低密度顆粒和超精細(水懸浮)顆粒有關的以螺旋、湍流/翻轉方式沖刷的水被升高且向回輸送降到下落區(qū)域。換句話說,在集中區(qū)域,盡管主要過程是重的和中等密度顆粒的沉降,但還發(fā)生了低密度和精細顆粒的沖刷,這些顆粒返回到下落區(qū)域。
這個過程的通常操作具有的效果在于,輕的顆粒向下移動到積聚區(qū)域,在這里它們被移除,同時較重的顆粒通過橫向帶向上輸送到集中區(qū)域,在這里它們被排出。
最后,輕的和中等的顆粒以及一些低密度顆粒的排放發(fā)生在集中區(qū)域的上端,也就是排放區(qū)域。材料被清掃和/或沖刷到一個或多個調整(收集)盤內,材料從這個盤被收集或者輸送到一個第二分離階段。通過使用螺旋分離機構和最佳水流,有可能提供材料的均勻流動速率,并且避免排放材料的波動。
從排放區(qū)域排出的材料可以因此通過前面提到的調整盤被收集成三個部分,即前導部分、中間部分和后尾部分,每個部分可以被收集或進給到第二分離階段且被第二分離階段處理,如圖1所示。如同來自積聚區(qū)域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被收集,也就是從材料中分離以進一步處理,也就是用于在第二分離階段分離。
依賴于某些因素,材料可以通過單獨使用第一分離階段而被分離,或者通過單獨使用第二分離階段而被分離,或者使用這兩個階段的結合。第二分離階段可以包括步驟橫向進給、釜餾、保持以及精礦的收集。
橫向進給步驟可以包括將引入收集盤內的材料輸送到一個釜餾盤。橫向進給方便了分層,并且分層速度是可選擇的以實現(xiàn)顆粒的按密度分離。
在釜餾步驟,提供了一個合適的釜餾盤,使得材料被鋪開以方便分層和材料流的均勻。這導致材料按密度分層,并且流動速度用來保證來自低層的高密度顆粒具有較低的流速,同時來自上層的低密度顆粒具有較高的流速。
這個步驟需要釜餾時間和結構足以保證材料和水或者其它液體流是主要的薄片層(而不是湍流層)以優(yōu)化高密度顆粒在第二分離最后階段的保持或保留。
下一個步驟是保持步驟,并且前面提到的顆粒被進給到保持區(qū)域,在這里產生了多流速。翻滾、渦流造成重顆粒下落到集水空間并且輕顆粒被沖刷到這個集水空間外。因此在集水空間的底層發(fā)生了重顆粒的重力沉降。同時發(fā)生上層/輕顆粒的沖刷。在這種集水空間發(fā)生了重顆粒的保持,這允許這種顆粒的收集和移除。
精礦的收集可以手動按批次實現(xiàn),或者以自動的連續(xù)的方式實現(xiàn)。在這個步驟中,在前面提到的保持步驟期間,集水空間可以部分地或者全部地填充有重顆粒。集水空間優(yōu)選地受到遮護不受水流影響,并且從保持區(qū)域收回。集水空間被沖刷到最終精礦收集容器內,并且容器從第二分離階段移除。
因此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全面而徹底的重顆粒分離方法,不管重顆粒的尺寸是大還是小。
前面提到的方法是例子,并且優(yōu)選地可以通過下面更詳細描述的裝置來實現(xiàn)。
接下來參考圖2和圖3,參考標號10通常指代一個重顆粒分離裝置,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形式的示意性的結構。
裝置10包括一個頭輥或驅動輥12以及一個尾輥14。輥12被一個合適的馬達或發(fā)動機(未示出)通過一個可調整的變速箱(也未示出)來驅動或旋轉,變速箱能讓頭輥以合適的速度被驅動,這依賴于多種因素。輥12和14被合適的軸承(未示出)軸頸支撐,軸承又被一個合適的框架(也未示出)支撐,框架支撐了輥12和14并因此支撐了裝置10。
一個橫向帶18可操作地安裝在輥12和14上,并且優(yōu)選地是由一個橡膠基層制成,橡膠基層的厚度接近40mm,具有大約10mm厚的食品等級的聚氨酯頂部涂層。帶18具有一個安裝在其上的可具有任何合適的螺距的連續(xù)螺旋肋20,螺旋肋可以由橡膠、PVC、合適的聚合體或者任何其它合適材料制成。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形式中,帶18可以不具有肋20但可以替代為任何合適螺距的螺旋槽。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形式中,帶的表面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構造。盡管未示出,肋20或者槽可以沿著其長度具有合適的變化的螺距;并且只要適合,肋20或槽可以沿著其長度具有合適的變化的高度或深度。
在輥12和14之間具有多個惰輥16,惰輥凹陷排列以在輥12和14之間凹陷地支撐帶18,如圖2所示。
當為了使用而裝配起來的時候,帶18將使其一端,也就是如圖3所示的底端,傾斜到水平面上方,也就是向上到從圖中的平面外,藉此提供一個上端和一個底端。在底端,如圖所示的肋20的第一雙螺旋高度可以達到雙倍至大約80mm,同時肋20的其余部分高度接近40mm。
沿著帶18的一側具有一個水供應管22,包括多個向下的噴嘴22.1,用于在輸送帶18的上表面上噴水,并藉此使帶18的表面潤滑且?guī)椭刂鴰П砻孑斔皖w粒。
在帶18的相對側上方且沿著該相對側具有一個礦石進給裝置,該進給裝置是向下傾斜或者是斜面槽形卸料槽24的形式,該裝置將在由箭頭24.1所示的第一方向上進給包括重顆粒的礦石,并且然后在箭頭24.2所示的方向上將礦石進給到帶18表面上。
裝置10包括其它元件,比如尾礦槽(未示出),用來在帶18的上端容納由箭頭18.3所示的精礦。精礦槽導向一個例如流行槽(也未示出),這些部分將在后面討論。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形式中,為了加工大量的材料,例如大約每小時200噸,裝置10可以具有如下尺寸每個輥12和14的直徑可以是大約60cm,帶18的整個寬度可以是大約5m,并且輸送帶的長度可以是大約7.5m,輥12和14的旋轉速度可以是大約40轉/分。裝置10的角度傾斜可以是距水平面大約3到6度。
接下來參考圖4和圖5,圖示為惰輥16,其本質上是用于沿著其上運行軌跡來支撐帶18,或者用于將帶與裝置的支撐框間隔開,并藉此防止帶18沿著其較低運行軌跡受到損害。在圖3中惰輥16示出的是在一個低位置以給帶18以及裝置10提供大約每小時600噸的最大能力??梢钥闯?,每個惰輥16安裝到一個可調臂16.1上,可調臂可以樞裝于一個垂直位置并藉此從這個垂直位置升高(如圖4所示),以為帶18提供不同的凹陷輪廓,也就是提供較小的凹陷輪廓,這個較小的凹陷輪廓可以處理例如大約每小時50噸的最小能力??烧{臂16.1被合適的支架和螺母以及螺栓(未示出)固定到帶支撐框架上,如圖4和圖5所示。
因為這個能力和這個帶輪廓,可以根據圖中的右手側來移動水供應管22以保證水噴嘴22.1可操作地在帶18的凹陷部分提供水,如圖5所示。
最后參考圖6,參考標號30通常指代構成第二分離階段的裝置的部分。一個橫向進給輸送帶(未示出)與一個靜止板32相連,靜止板32又與一個保持/保留板34相連,保持/保留板34接收一些保持模34.1。這些可以移除以在手動投料基礎上收集精礦。作為選擇,并且如圖6所示,保持模34.1可移除地安裝到一個合適的輸送裝置上,輸送裝置的形式是具有輥驅動裝置36.1的一個履帶類型的軌道36。
輕顆粒收集槽38位于軌道36右手側的下方,并且重顆粒收集槽40位于軌道36左手側下方。板32下方具有一個護板42,用于保護模34.1不受水流影響。當模34.1從材料和水流離開且模圍繞軌道36的時候,護板42是可收回的且覆蓋模34.1。護板42然后反沖到下一個模34.1上。
在使用中,裝置10的操作將在下面描述。
包含重顆粒或者例如砂礫那樣的材料被首先按照任何現(xiàn)有技術已知的方式分類,分成具有小于1英寸或小于大約2.5cm(換句話說稍小于1英寸的尺寸)的產品砂礫或顆粒。這些材料然后在箭頭24.1所示的方向上沿著卸料槽24進給到帶18上,如箭頭24.2所示。帶18被輥12驅動,輥12又在箭頭12.1所示的方向上被旋轉驅動。
因此帶18在箭頭18.1所示的方向上以輥12和14的旋轉速度所決定的速度被驅動,輥12和14的旋轉速度是大約40轉/分。
來自管22上的噴嘴22.1向下噴水到帶18上,并且這些水將具有逆流方式,既是因為水將由于帶18的凹陷形而反向于箭頭18.1的方向流動,也是因為由于帶18在圖2所示的下端向上傾斜而使水將反向于通常的向下流動而流動。
螺旋肋20趨于向上沿著斜面,也就是向上沿著帶18來移動材料,同時從噴嘴22.1噴射的水將逆向流動,也就是沿著帶18的斜面向下流動。
這將導致廢物向下移動,也就是砂礫或石頭的輕顆粒在箭頭18.2的方向上向下移動,同時重精礦將趨于沿著帶向上移動,這是被螺旋肋20推動且如箭頭18.3所示,以在箭頭18.3處在其上端退出帶18進入一個精礦槽(未示出)。砂礫或石頭的輕顆粒在箭頭18.2的方向上向下移動并在箭頭18.2處退出帶18進入一個尾礦槽(未示出)。
通常講,重材料的大的礦塊和顆粒,比如金,將在螺旋20前面被截留,并且包括精細材料顆粒那樣的顆粒將被從噴嘴22.1噴射到帶18上的水沖刷,返回到帶18的凹陷或者中空部分內,并且將在箭頭18.2所示的方向上移動。
因此,精礦將如箭頭18.3所示退出帶,其中精礦通常講將占砂金礦含量的大約5%且在進給到帶18上的礦石總量的硬巖礦中最多含有50%。
當精礦如箭頭18.3所示離開帶的時候,精礦將落入精礦槽(未示出)內,精礦將從精礦槽進給到一個流行槽(也未示出)內或者形成第二分離階段的其它合適裝置內,其中重金屬,例如金,將從精細材料中適當分離。
通過裝置10對材料的處理可以提供足夠的重顆粒分離。作為選擇,當如上所述使用的時候,僅僅使用裝置30也可以提供足夠的分離。一個進一步的選擇是需要的時候一前一后協(xié)同使用裝置10和裝置30。
在這種方式下,裝置10連同相關方法將產生很高的重顆粒回收率,例如對于金,典型地可以超過大約98%甚至99%。
盡管未示出,帶18和輥12、14以及它們所安裝于其上的框架可以方便地安裝到一個移動拖車上,拖車可以通過鐵路和/或公路運輸。這種拖車或者可以在其一端方便地具有一個合適的頂起裝置(未示出)以適當?shù)厣呋騼A斜傳輸帶,或者作為選擇,框架可以具有自己的頂起或傾斜裝置(也未示出)以為裝置10以及帶18提供必要的傾斜。
因此應該看到提出了具有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和裝置,也就是系統(tǒng),以通過需要最少的水消耗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從礦石、砂礫及類似物中回收像金那樣的重顆粒。自然地,如果需要,用在帶上的水在沉淀或過濾以后可以回收。與之類似,用于流行槽的水也可以適當?shù)鼗厥铡?br>
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裝置提供了從礦石、砂礫或類似物中回收或分離重礦石的系統(tǒng),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相對廉價且有成本效益。
盡管在這里只是描述和/或示例了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發(fā)明的其它可能性、修改和/或變化也是可能的。這種可能性、修改和/或變化因此認為落入本發(fā)明的如權利要求和/或描述或示例的精神和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重顆粒分離方法,包括一個主分離階段和/或一個第二分離階段,所述主分離階段包括下述步驟重顆粒的下落、積聚、集中和排放,所述第二分離階段用于將所述重顆粒集中,包括下述步驟橫向進給、釜餾和保持這種顆粒。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一個預分離階段。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將水加入進給材料中、沖刷、尺寸分類以及輸送到所述主分離階段。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包括差重輸送步驟,該步驟設計用來在引入所述主分離階段之前將重的、中等的和輕的顆粒分離。
5.如前面權利要求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主分離階段,包括重顆粒在內的顆粒在所述下落、積聚和集中步驟之間被輸送。
6.如前面權利要求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重顆粒從所述積聚區(qū)域排放,并且被收集或進給到所述第二分離階段。
7.如前面權利要求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來自所述排放區(qū)域的顆粒被收集或進給到所述第二分離階段。
8.如前面權利要求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從所述排放區(qū)域排放的顆粒在被收集或進給到所述第二分離階段之前被分離成一個前導部分、一個中間部分和一個后尾部分。
9.如前面權利要求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重顆粒的顆粒在所述第二分離階段的所述橫向進給、釜餾和保持步驟之間被輸送。
10.一種重顆粒分離裝置,包括在其中部呈凹陷形狀的一個可傾斜橫向帶,并且包括在所述帶外表面上的具有任何合適螺距的一個螺旋肋,所述螺旋肋適于推動材料沿著所述橫向帶向上,一個材料進給裝置設置在所述橫向帶上方,并且一個噴水系統(tǒng)也在所述橫向帶上方。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包括多個惰輥,所述惰輥在一個垂直方向上可以調整,以便為所述橫向帶提供任何期望的外形。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裝置,包括一個分類系統(tǒng),以便為所述材料進給裝置提供小于大約2.5cm的材料。
13.如權利要求10-12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材料進給裝置包括一個進給輸送帶和/或傾斜的卸料槽,使得它能夠給所述橫向操作的橫向帶提供均勻的差重送料。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所述材料進給裝置設置在所述橫向操作的橫向帶的上方并且在其一側附近。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噴水系統(tǒng)在所述橫向操作的橫向帶的相對側上方且在其附近提供給所述材料進給裝置。
16.如權利要求10-15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肋由槽替代,所述槽具有任意合適的螺距并且/或者所述帶表面具有任何合適的構造。
17.如權利要求10-16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當應用的時候,所述肋或槽沿著其長度具有合適的變化的螺距。
18.如權利要求10-17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當應用的時候,所述肋或槽沿著其長度分別具有合適的變化的高度或深度。
19.如權利要求10-18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包括在所述橫向操作的橫向帶的底端的一個合適的尾礦槽以及在其上端的一個合適的集中槽。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集中槽導向一個第二分離裝置,所述第二分離裝置包括一個合適的流礦槽以分離精細的重材料。
21.如權利要求10-20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包括安裝到一個合適的輸送裝置上的保持或保留模,所述??梢砸赃B續(xù)的方式移動以收集重顆粒。
22.一種分離重顆粒的方法,包括使用權利要求10-21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的步驟。
全文摘要
一種重顆粒分離方法,包括一個主分離階段和/或一個第二分離階段,所述主分離階段包括步驟重顆粒的下落、積聚、集中和排放,所述第二分離階段用于將所述重顆粒集中,包括步驟橫向進給、釜餾和保持這種顆粒。
文檔編號B03B5/72GK1791466SQ200480013472
公開日2006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4月3日
發(fā)明者R·B·布羅瑟克, G·奧本海默 申請人:Ie-Tec許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