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間距同動調整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電子組件(例如記憶卡)之分類檢測機有關,更詳而言之,系該分類檢測機的取放機構的變距調整裝置。
背景技術:
關于電子組件(例如記憶卡)之分類檢測流程,大致包括將承載待測組件的料盤從一預備位置輸送至一檢測位置以進行檢測,完測之后輸送至一分類位置,由取放機構依據(jù)檢測結果將不良品挑揀出來移至另一料盤上?,F(xiàn)今的檢測分類機可執(zhí)行不同尺寸之電子組件的檢測,因此,該料盤上依據(jù)電子組件的尺寸而有特定的矩陣規(guī)劃,使每一個電子組件被限制在一個尺寸與之相符的槽中。上述的取放機構大致系在一橫梁上預設數(shù)個取放器,采用真空抽吸技術使取放器產(chǎn)生吸力而能從料盤上揀取特定位置的電子組件。基于電子組件的尺寸差異以及在料盤上的間距不同,各個取放器之間必需要能夠調整寬距,以便使其吸嘴能夠對準電子組件。一些先前專利中公開了取放器變距的技術。例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395560號公開各取放器可視料盤上電子組件的寬距,利用塔輪組具不同直徑時規(guī)皮帶之設計,以一固定式取放器為中心,其他取放器隨配置時規(guī)皮帶的轉動做等距或變距的相對移動。中國臺灣公告第1274880號,系以直線馬達搭配齒條的方式來調整兩個取放器之間的間距。又例如中國臺灣公告第331589號,系以水平向皮帶輪組來調整各取放器的間距。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之目的系在提供取放器的間距同動調整之技術方案,其可使復數(shù)個取放器在一機架上以同步同動但不同位移距離的方式,完成復數(shù)取放器的間距調整。本實用新型達成上述目的之技術手段,包含一機架;一水平設于該機架上的一第一傳動桿,該第一傳動桿上設有一第一螺紋段和一第二螺紋段,兩者之間具有一無螺紋段;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皆為反向螺紋;一水平設于該機架上的一第二傳動桿,該第二傳動桿上設有一第一螺紋段和一第二螺紋段,兩者之間具有一無螺紋段;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皆為反向螺紋;上述第一螺紋段為同向螺紋,上述第二螺紋段為同向螺紋;且第一傳動桿之牙間距與第二傳動桿之牙間距不相同;一驅動源,驅動該第一傳動桿與該第二傳動桿同步同向同速旋轉;一固定式取放裝置,藉由一固定式安裝模塊而固定于該機架;復數(shù)個移動式取放裝置,各別藉由一滑動式安裝模塊而分別安裝于第一傳動桿和第二傳動桿。[0016]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復數(shù)個移動式取放裝置可相對于該固定式取放裝置執(zhí)行同步同動但不同位移距離的調整方式,最終得到彼此之等間距。
圖I為本實用新型之平面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之平面暨動作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驅動源之示意圖。附圖編號說明10-機架44-第四單元11-第一傳動桿50-驅動源111-第一螺紋段51-第一驅動輪112-第二螺紋段52-第二驅動輪113-無螺紋段53-主動輪12-第二傳動桿54-惰輪121-第一螺紋段122-第二螺紋段123-無螺紋段13-定位桿20-固定式取放裝置25-固定式安裝模塊30-滑動式安裝模塊31-載件32-螺帽33-滑動件40-移動式取放裝置41-第一單元42-第二單元43-第三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說明本案于上述實用新型發(fā)明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對象系按適于說明之比例、尺寸、變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繪,而非按實際組件的比例予以繪制,合先敘明。且以下的說明中,類似的組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不。圖I所不的間距同動調整機構,系在一機架10上水平的設置一第一傳動桿11、一第二傳動桿12、以及一定位桿13 ;該第一傳動桿11上設有一第一螺紋段111和一第二螺紋段112,兩者之間具有一無螺紋段113 ;該第二傳動桿12亦設有一第一螺紋段121和一第二螺紋段122,兩者之間具有一無螺紋段123。上述各傳動桿之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皆為反向螺紋。第一傳動桿11螺紋段的牙間距系大于該第二傳動桿12之螺紋段的牙間距。[0044]如圖3所不,一驅動源50控制該第一傳動桿11和第二傳動桿12同方向轉動。所述的驅動源50包括驅轉該第一傳動桿11的第一驅動輪51、驅轉該第二傳動桿12的第二驅動輪52、一與該第一驅動輪51為主從關系之主動輪53、以及介于該第一驅動輪51和第二驅動輪52之間的惰輪54。該主動輪53轉動,即可藉由各輪之主從關系達到第一和第二傳動桿11,12同向同速轉動之目的?!潭ㄊ饺》叛b置20藉由一固定式安裝模塊25而固定于該機架10之一基準位置。復數(shù)個移動式取放裝置40則藉由各別的滑動式安裝模塊30而分別安裝于第一傳動桿11和第二傳動桿12,并以平均的數(shù)目安排于該固定式取放裝置20的兩側。所述的滑動式安裝模塊30包括一載件31,該載件31的后方固定一與該傳動桿之螺紋段匹配之螺帽32,以及與該定位桿13匹配之滑動件33。該螺帽32組配于該第一螺紋段或第二螺紋段,該滑動件33組配于該定位桿13。為便于說明該移動式取放裝置40的配置狀況以及調移情形,茲將圖式中復數(shù)個移動式取放裝置40分別以第一單元41、第二單元42、第三單元43、和第四單元44稱呼之。其中,第一單兀41系架設于該第一傳動桿11之第一螺紋段111和定位桿13。第二單元42系架設于該第二傳動桿12之第一螺紋段121和定位桿13。第三單元43系架設于該第二傳動桿12之第二螺紋段122和定位桿13。第四單元44系架設于該第一傳動桿11之第二螺紋段112和定位桿13。如圖2,當該驅動源50起動,該第一傳動桿11和第二傳動桿12同步同速同方向旋轉時,基于螺牙反向的關系,該第一單元41及第二單元42同向移動,第三單元43和第四單元44同向移動,但兩組的移動方向相反。又基于螺紋牙距不同之緣故,各個移動單元之移動距離均不相同。因此,復數(shù)個移動式取放裝置40可相對于該固定式取放裝置20執(zhí)行同步同動但不同位移距離的調整,最終得到彼此之等間距。雖然本實用新型是以一個最佳實施例做說明,但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與范疇下做各種不同形式的改變。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之范圍。舉凡不違本實用新型精神所從事的種種修改或變化,俱屬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間距同動調整機構,包含 一機架;其特征在于 一水平設于該機架上的一第一傳動桿,該第一傳動桿上設有一第一螺紋段和一第二螺紋段,兩者之間具有一無螺紋段;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為反向螺紋; 一水平設于該機架上的一第二傳動桿,該第二傳動桿上設有一第一螺紋段和一第二螺紋段,兩者之間具有一無螺紋段;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為反向螺紋; 所述的第一螺紋段為同向螺紋,所述的第二螺紋段為同向螺紋;且第一傳動桿之牙間距與第二傳動桿之牙間距不相同; 一驅動源,驅動該第一傳動桿與該第二傳動桿同步同向同速旋轉; 一固定式取放裝置,藉由一固定式安裝模塊而固定于該機架之一基準位置; 復數(shù)個移動式取放裝置,各別藉由一滑動式安裝模塊而分別安裝于第一傳動桿和第二傳動桿之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間距同動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桿的螺紋段的牙間距系大于該第二傳動桿之螺紋段的牙間距。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間距同動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動式安裝模塊包括一固定該移動式取放裝置之載件,該載件以一螺帽組裝于該第一螺紋段或該第二螺紋段。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間距同動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水平設于該機架上的定位桿,所述的各移動式取放裝置可滑動的安裝于該定位桿。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間距同動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移動式取放裝置系以一滑動件組合于該定位桿。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間距同動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該驅動源包括驅轉該第一傳動桿的一第一驅動輪、驅轉該第二傳動桿的一第二驅動輪、一與該第一驅動輪為主從關系之主動輪、以及介于該第一驅動輪和第二驅動輪之間的一惰輪。
專利摘要一種間距同動調整機構,系在一機架上設第一傳動桿和第二傳動桿,該第一傳動桿和第二傳動桿上設有反向螺紋段,且第一傳動桿和第二傳動桿的螺紋牙距不同,該第一傳動桿和第二傳動桿分別設有取放裝置,一驅動源控制該第一傳動桿和第二傳動桿同步同向轉動,使該取放裝置以同步同動但不同位移距離的方式調整間距。
文檔編號B07C5/36GK202356324SQ20112039583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姚圳杰, 黃耿徹 申請人:益明精密科技有限公司